郑勃客
郑勃客
关注数: 2
粉丝数: 44
发帖数: 4,483
关注贴吧数: 2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韩国泡菜或申遗成功 盘点五花八门的韩国泡菜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文化财厅23日消息称,韩国泡菜或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韩国将有江陵端午祭、板索里(韩国清唱)、宗庙祭祀等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审查小组委员会对韩国提交的“泡菜与越冬泡菜文化”申请评价为“建议列入”。评价结果分为建议列入、信息补充和无法列入,结果为“建议列入”意味着今年12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泡菜文化将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审查小组委员会评价说,越冬泡菜是韩国代代相传的日常饮食,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 此前9月10日,据韩联社报道,今年12月2日至8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上将选定各国申请的非物质遗产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单之内,韩国的泡菜和泡菜文化也提出了申请,能否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12月可见分晓。 为此,韩国文化财保护财团为了使泡菜文化能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展开了相关活动,其中包括9月26日举行“20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机构国际研讨会: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在此次研讨会上将有来自保加利亚、肯尼亚、哥伦比亚的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机构所属的专家和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专家等国内外学界和有关机构的专家参加,将就“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性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各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印度征兵活动启动 准新兵参加体能医疗测试
记者探访青岛“最牛下水道”:细节造就“不老的传说” 青岛不淹的传奇:有条“最牛下水道” 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探访,超前规划和精准细节成为“不老的关键” 最近杭州、南京纷纷“看海”,可青岛一条百年前由德国设计建造的下水道依然在发挥作用。不淹的传奇背后,究竟是什么先进技术在发挥作用?“最牛下水道”究竟有多牛?华西都市报记者带您去一探究竟。 24日,一场大雨让杭州成为“东方威尼斯”;25日,暴雨如注而下,南京网友惊呼,又能“看海”了…… “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青岛也因此被称为“最不怕淹的城市”。传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便是城市“良心”。在青岛城里,有一条100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也被称为“最牛下水道”。 当摩天大楼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天空延伸,不断拉高城市天际线时,向下挖掘的地下城,也要以同样的手笔来构建和完善。 设计独特蛋形下水道分流模式至今超前 25日中午,一场急雨噼噼啪啪地落在青岛栈桥附近的马路上,雨水不是迅速形成积水,而是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都去哪了? 当晚9点,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华西都市报记者进入栈桥海边的一段德国造的下水道暗渠,寻找答案。 汹涌潮水刚刚退去,暗渠里一片漆黑。走进入口十米左右,一直很宽阔。青岛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栈桥两侧的排雨口非常大,管道内可以开进解放牌汽车,记者现场探访,看来此说并非妄言。从出水口往里走了15米左右,出现两个岔口,不再有主出口那么大。左侧的分水口则更小,1米75高的记者进去,只得低着头。 沿着岔口走出50米,出现了一座地下“宫殿”:正前方的下水道呈现阶梯构造,一个6级台阶将下水道分成了两层,上下两条下水管的落差使流水出现“瀑布”景象。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条宽约一米的下水管。整个下水道节点的空间很宽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条下水道修得竟然像房子。 继续往前走,记者发现了一个蛋形下水道。在青岛市博物馆二楼,就有这样一段在城市管网改造中挖掘的蛋形管材作为文物在展出。管道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截面呈上宽下窄的鹅蛋形,下面较窄的部分贴上了瓷片。 对德建下水道颇有研究的青岛市前图书馆馆长鲁海说,这种上宽下窄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管道受力,还可以使雨水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淀,减轻养护压力。贴上瓷片,为的是防腐蚀,以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蛋形下水道只是一个亮点,其雨水分流的模式,即便在今天,国内很多城市也做不到这一点。”一名排水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青岛“最牛下水道”究竟先进在哪里?青岛市高新区排水工程处工程师安光说:“我国城市中普遍采用的是‘地下管网式’排水设施。而百年前德国人铺设的下水道带来的雨污分流模式,俨然已融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关键细节井箅子、雨水斗加速分流阻杂物 除了独特而提前的设计被人们津津乐道,安光说,其智慧还体现在地上部分,地下地上两者是一个整体,而地上的智慧就体现在井箅子上。 “在青岛老城区,这些井箅子在每一路段的排放密度,都经过了精心计算。如果某个地点的年均降雨量高,出现积水的概率大,那这里的井箅子就多,下水管也要粗些。”安光说,德国人在规划设计时,考虑了各个区域可能出现的水流量,规划设计了下水道和井箅子的密度。 这样的设计简单,花钱不多,但效果立竿见影。此外,青岛市图书馆前馆长鲁海就曾介绍,德国人还设计了一种被称为“雨水斗”的机关。这种雨水斗横截面呈“h”形,雨水流入后,脏物被沉淀到左边的“斗”中,而质量较轻的雨水顺着右边的管道排走。如此一来,杂物容易清理,也不会造成堵塞。此外,这套管道在设计上带有雨水斗及反水闸,极少堵塞。在青岛,一提起德建下水道的妙处,老居民们都能津津乐道地讲出几条。 推广为何难?排水处:缺乏资金支持 也正是这套排水系统,一直未经过大的改造。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这套系统所占全市管道长度的比例不足三十分之一,使城区内几十万人至今受益于这套系统。 为何我们的城市不能采用这种技术?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从技术层面来说,排水处有这个能力,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 “他们所修建的污水管道是根据当时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设计的,这些都是由当时特定的需求特点决定的。随着青岛人口密度加大,原来的小洋楼变为了人口密度更大的高层住宅,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自然都比原来大了很多。现在的城市需求更大容量的排水设施。”工作人员说,“在这一块上,我们的技术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但是资金的投入可能是不允许的。” 当然,“德国造”也不是无所不能。记者了解到,按照青岛老城区规划,这条排水沟足够应付大暴雨。但如今,青岛市区面积已扩展为1159平方公里。而新扩展的区域,是按照国内城市常用模式铺设的地下管线,达不到大雨量时的排水能力。延伸阅读21亿打造“共同沟”试图50年都不开挖 目前,青岛正投资20亿打造全国最长“共同沟”,试图可以做到50年不开挖。 共同沟被称作“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管沟中共有八种管线。这些管线涵盖了几乎可以想象到的市政工程:电力、电信、给水、中水、热力、交通信号等管线;附属设施包括用于正常运行的排水、通风、照明、电气、通讯、安全监测系统等。 青岛市高新区管委会公用事业中心综合部部长乔玉峰说,其最大价值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化管理。各种地下管线集中在宽度为3.35米,高2.6米的空间内,减少了初次建设的开挖范围;建成以后,后续新建的各类市政管线可以集中下沟,避免二次开挖对道路及绿化带的破坏,消除“马路拉链”现象。 对于共同沟的优势,青岛高新区建设局副局长蒲洪强也曾表示,共同沟预留充分空间,将来需要增加管道或线路,可以直接在里面铺设。企业的管线也可以直接从里面走,省掉了他们开挖道路的成本。建设综合管沟要比直埋式多大约40%的一次性投入资金,但总体看,要节省50%的资金。 24日,青岛市高新区管委会公用事业中心综合部部长乔玉峰告诉记者,4年来,规划70多公里的共同沟,已经完成50公里。 记者手记 细节造就“不老的传说” 有媒体评论说,德建下水道的启示是,把钱财投入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工程中,而不是高楼大厦和地标性建筑上,这个回报不在当下,而是在以后的10年、20年,乃至更远。 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了解到,青岛“德国造”下水道不能说是一个奇迹,在日益拉大的城市框架中,老牌“德国造”甚至显得“不堪重负”。专家指出,其未雨绸缪的规划和精益求精的细节设计,才是“不老的传说”。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郑兴灿认为,关注城市排水问题,不能光盯着排水管道,许多问题不是出在管道上,而是出在城市本身。他说,“其实从排水设施本身来看,‘管网式’并不比‘廊道式’差。只要设计合理,调度得当,它们都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排水作用。” 青岛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也说,“能提前规划就提前规划,规划实在很难改进时,只要把管理和细节做好,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冷静在电话中反复强调“管理”、“细节”“标准”等字眼。新闻背景“最牛下水道” 据了解,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后,在主要街道下按照雨污分流的方式,铺设地下排水管道、修暗渠,雨水则由雨水专用收集管道汇入暗渠后流入青岛前海。整个青岛市南区前海一线的德国建暗渠口12处,共5464米,呈现出东西长、南北短的特点,至今该市南区有1/4排水管道仍在沿用。
吧友们 怎么看待“儿子要穷养 女儿要富养” 当父母的 都来说说吧
大连红沿河核电站并网发电 距沈阳270公里 17日下午,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位于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距离大连市直线距离110公里,距离沈阳市直线距离270公里。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介绍,1号机组年发电量将达75亿千瓦时,约占去年全省用电量的4%。 记者注意到,1号机组并网发电比原计划推迟了一个多月。但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有关部门表示,一期工程4台机组到2015年全部建成发电的目标将会如期实 现。这4台机组年发电量为300亿千瓦时,高于大连市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287亿千瓦时的水平,相当于辽宁省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6%,是东北 用电量的1/10。 其中一期1号机组于2007年8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重大工程节点均经过国家核安全主管部门检查,确认完全符合要求后方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去年上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的专家团曾对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运行前安全评估。最后专家团一致认为,红沿河核电站运行前的安全完全达到国际标准。 红沿河核电站发出的核电将由电力部门在辽宁全省调配。辽宁省每个居民家都可能用上由红沿河核电站发出的清洁核电。 我国此前共有15台核电机组运营,分别位于大亚湾、秦山、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老七的胜利:日称朝鲜火箭分离后三段均落在事先预告海域内 日本政府称, 朝鲜火箭分离后的三段均落在事先预告的海域内。日本海上自卫队前海将香田洋二认为,“恐怕”可以认为火箭发射成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说,日本将向朝鲜提出严重抗议。
香港公布官员房产数 梁振英6套房排第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近日首次公布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成员的利益申报资料。其中,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拥有8处房产居于榜首,行政长官梁振英拥有6处房产排名第二,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和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各拥有4处房产,并列第三。以下为具体排名情况:香港特区早在回归以前就有财产申报制度,现行的财产申报制度是于1998年9月推行的。它致力于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合理平衡,即一方面要保障公务员私人投资和隐私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维护公务员不偏不倚和向公众交代的原则。其目的是让当局易于发现利益冲突的情况,并能尽早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
中国前奥运队医生承认用兴奋剂 刘翔姚明曾咨询 北京时间7月28日,一位名叫陈章浩(Chen Zhanghao,音译)的中国医生在接受《悉尼先驱早报》采访时透露他曾经在中国的50多名顶级运动员身上尝试过使用包括霍尔蒙、血液兴奋剂和类固醇在内的各种兴奋剂! 据该文透露,在洛杉矶奥运会、汉城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陈章浩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席队医,他在接受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媒体《悉尼先驱早报》的采访时,明确透露在他为国效力期间,曾经在50余名中国运动员身上尝试过使用上述三大种类的兴奋剂。 "我们首先尝试使用荷尔蒙,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并没有效果。随后我们在发现一些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偏低时我们会给他们进行补充,同时也会使用雄激素等。"据陈章浩透露,当时他给运动员进行禁药试验时掌握着自愿、无害和有效三原则。而之所以他要打破这一长达20多年的沉默,主要的就是他以前的一位下属、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体操队领队薛印贤(Xue Yinxian,音译)此前在接受澳大利亚另外一家媒体采访时对他的"恶行"进行了指责。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薛印贤直言陈章浩必须为中国体育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的禁药泛滥负责:"中国体育界的所有禁药和生长激素,都出自陈章浩之手。"据薛印贤透露,当时陈章浩和薛印贤在国家体委训练局率领的医学小组就是研究禁药和生长激素的。而据陈章浩透露,当时中国体育代表团之所以使用这些兴奋剂,是因为包括美国、苏联和法国等国家都在使用它们,所以中国才开始使用这些东西的,因此在他看来国外媒体总是谴责中国的做法是不对的:"美国、苏联和法国当时都在使用,所以我们才使用的。但是你们怎门能够只谴责中国却不去谴责美国和苏联呢?"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中国运动员都会听从当时陈章浩的医药小组的安排,像前中国女排名将、1984年帮助中国女排夺得洛杉矶奥运会金牌的郎平尽管当时的睾丸激素偏低但是也拒绝使用:"最终她没有使用,但是有的人的确尝试过。" 不过,据陈章浩自己介绍,即便是他已经宣布自己不再对通过兴奋剂来提升表现感兴趣很长时间之后,包括刘翔和姚明两人都曾在各自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找过他,至于具体内容他并没有透露。 而在采访的最后,陈章浩对当初中国体育系统受到苏联和美国人愚弄表示了强烈不满,直言正是他们过于盲目的相信这些所谓的专家才让中国体育经历了一段在兴奋剂漩涡中的不光彩时间:"我们盲目的相信他们,就像傻瓜一样,因为他们看上去都像是好人,但是事实上他们欺骗了我们。在当我们尝试过这些东西之后,我们才得出两个结论:训练始终都是关键,即便是在美国采用兴奋剂也不能确保能提高表现。"
韩国军队复活白虎团 海滩训练项目很特别 在抗美援朝时期,被我志愿军消灭全团建制并缴获团旗的韩国“白虎团”其实并未撤销番号,在战后该团以及其所属的首都师都重新组建。而今天的白虎团作为韩军的精锐力量,他们的训练又是如何?这组图片是白虎团士兵特别训练的影像,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他们的战斗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