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用户名404 非法用户名404
关注数: 3 粉丝数: 30 发帖数: 7,569 关注贴吧数: 22
关于明与大俄,8u觉得d指导说的对吗? 想了想觉得还是发到eu4吧比较好。 原文: 为什么俄罗斯帝国能控制广袤的草原领土而明朝却做不到? 俄罗斯帝国能够控制广袤的草原领土(如西伯利亚和中亚),而明朝却难以长期稳固统治蒙古高原及西域,主要原因涉及**地理、军事、行政、民族政策和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具体对比分析: --- ### **1. 地理与人口因素** - **俄罗斯**: - 西伯利亚草原和森林地带地广人稀,原住民(如布里亚特人、雅库特人)多为分散的游牧或渔猎部落,缺乏强大的统一政权抵抗。 - 俄罗斯的东扩路线(沿西伯利亚河流)便于建立要塞(如托博尔斯克、雅库茨克),逐步蚕食领土。 - **明朝**: - 蒙古高原的游牧政权(如瓦剌、鞑靼)组织严密,骑兵机动性强,能对明朝边境发动大规模袭击。 - 汉人农业社会难以在草原长期驻军或移民,后勤补给困难(如朱棣北伐需动员数十万民夫运粮)。 --- ### **2. 军事与扩张方式** - **俄罗斯**: - **哥萨克骑兵**:半军事化哥萨克群体充当先锋,以轻骑兵和火器(如火绳枪)快速压制原住民。 - **要塞网络**:沿河流建立要塞(如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形成“点控面”的统治,逐步巩固占领区。 - **技术优势**:17世纪火器对西伯利亚部落形成碾压(如对楚科奇人、堪察加人的征服)。 - **明朝**: - **防御为主**:依赖长城防线(如九边重镇),缺乏对草原的长期军事投射能力。 - **骑兵劣势**:明军步兵为主,后期火器(如神机营)受限于机动性和后勤,难以深入草原作战。 - **短期打击**:虽能短暂击败蒙古势力(如朱棣五次北伐),但无法驻守或建立行政机构。 --- ### **3. 行政与统治策略** - **俄罗斯**: - **间接统治**:通过收买部落首领(如授予“鞑靼贵族”特权)、征收毛皮税(亚萨克)维持控制。 - **移民实边**:鼓励俄罗斯农民、流放者向东迁移,逐步改变人口结构(如19世纪中亚的哥萨克定居点)。 - **明朝**: - **朝贡体系**:对蒙古部落采用羁縻政策(如册封顺义王),但缺乏实际控制,易因利益冲突反复。 - **经济封锁**:限制互市(如关闭马市),反而激化矛盾(导致俺答汗频繁南下劫掠)。 - **拒绝融合**:明廷严格限制汉蒙交流(如禁止通婚、限制蒙古人内迁),丧失文化同化机会。 --- ### **4. 民族与意识形态** - **俄罗斯**: - **多元帝国**:自视为“第三罗马”,包容多种民族和宗教(如允许穆斯林、佛教徒存在),减少抵抗。 - **实用主义**:通过联姻、授予贵族头衔拉拢草原精英(如卡尔梅克人效忠沙皇)。 - **明朝**: - **华夷之辨**:严格区分“汉”与“胡”,视草原为“化外之地”,缺乏长期统治的合法性构建。 - **文化排斥**:儒家思想轻视游牧文明,难以形成跨民族认同(对比清朝的“满蒙联姻”)。 --- ### **5. 国际环境与对手强度** - **俄罗斯**: - 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对手(如西伯利亚汗国、哈萨克汗国)内部分裂,且无强大外部支援。 - 欧洲列强(如英国、法国)19世纪才介入中亚,此前俄罗斯扩张阻力较小。 - **明朝**: - 蒙古各部(如瓦剌、鞑靼)与中亚帖木儿帝国、女真势力联动,形成复杂地缘压力。 - 15世纪后奥斯曼帝国崛起,阻断明朝与中亚的直接联系(如丝绸之路贸易衰落)。 --- ### **根本差异:陆权帝国的扩张逻辑** - **俄罗斯**是典型的**陆权扩张型帝国**,其生存依赖不断获取土地和资源,并通过军事-商业复合体(如毛皮贸易)推动东扩。 - **明朝**本质是**农业防御型国家**,核心利益在于保卫华北平原,对草原仅满足于“不犯边”,缺乏持久统治的动力与手段。 --- ### **对比案例:清朝的成功** 清朝能稳定控制蒙古、新疆,恰恰因为它结合了**俄罗斯的军事压迫**(如准噶尔灭族)和**明朝缺乏的柔性政策**(如藏传佛教笼络、满蒙联姻),而明朝始终未能找到这种平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