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留三分
且留三分
关注数: 21
粉丝数: 52
发帖数: 1,274
关注贴吧数: 4
分享一点最近心得吧 伤寒吧那边一大堆舌头,实在反胃。还是在这里交流吧。 两周前气温下降,受凉后背部靠近肩膀的地方关节疼,根据之前的经验,是风湿犯了,喝了两碗桂枝附子汤,第二天基本就不疼了。但是有了轻微的腹泻(大便不成型),也就是黄芩汤证。所以感觉下次风湿再犯的时候,应该合黄芩汤。 感悟就是:年纪大了后,有些人的病症很复杂,寒热里外夹杂,这时需要合方。
舌苔肯定不准。基于两点理由: 1,伤寒金匮极少提及舌苔,如果准确,医圣不可能忽略。 2,近些年中医学院的老师发表的文章表明:舌苔与口腔卫生及胃部菌群关系极大。同一个人,一天刷两次牙与3天刷一次牙,舌苔就明显不同;由此判断这个人是两种不同病症,这不是扯淡吗?
久咳,应当从他治。 个人自学中医经验:久咳,化痰止咳只能治标,如果咳嗽剧烈可以使用截断咳嗽中枢反射的西药治标。但从根本上治疗,必须找到原因:有火逆上气,有气逆,有水逆,有支饮,有悬饮,有痰饮,有瘀血,有肺萎,有肺痈等等。非高水平中医不能治也。
那个跟高一女生谈恋爱的化学老师,被开除了吗? 木子李?
叶天士到底水平怎么样?有实践经验的来说说。 我实践了治疗牙疼,临症指南上的不行,水平不如胡希恕和刘度舟。
叶天士到底水平怎么样?有实践经验的来说说。 我实践了治疗牙疼,临症指南上的不行,水平不如胡希恕和刘度舟。
高桥中学年级中位数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 如题。。。。
请教一个金匮要略的问题,谢谢! 请教一个金匮要略的问题: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1,吐涎沫:这个涎沫是来自于肺,胃,还是其他? 2,肺中冷,为什么不咳? 3,这里甘草干姜到底是温的肺还是胃?根据伤寒论29条,甘草干姜汤是复胃阳的。 谢谢!
请教一金匮要略的问题,谢谢! 请教一个金匮要略的问题: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1,吐涎沫:这个涎沫是来自于肺,胃,还是其他? 2,肺中冷,为什么不咳? 3,这里甘草干姜到底是温的肺还是胃?根据伤寒论29条,甘草干姜汤是复胃阳的。 谢谢!
科普一下附子怎么煮 看到很多人问。当初我第一次煮也是花了很多时间,查了很多文献。除了大学和研究所,估计没人查能到许多附子的文献。附子需要较长时间煎煮主要是为了把毒性较大的双脂生物碱水解为单脂生物碱。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老师们发表的结果显示60分钟即可,我实际经验也是如此。但是你们发现有些煮了100分钟的还是中毒了,这是因为他们用的附子块太大了,煮了100分钟,可能块中心的乌头碱才刚溶解到水里。我看到不少三甲医院的医生竟然建议附子煮两小时以上,这等庸医显然是没有实践经验。 所以,将附子切碎到0.5g/块以下(越小越好),泡30分钟,煮60分钟。
请教关于白虎汤,请各位高手指点。 是不是表里有热即可用?219条,汗自出,才能用,为什么?
胡希恕医案讨论 这个病例哪个症状能看出阳明?口唇干?
有自己治好奥密克戎的吗? 麻烦分享一下经验,吃什么药最有效?谢谢。
第二次买的泥附子到货 这次是云南的,个头比江油的小,麻的稍强于江油。称了一个中等大小的,23克。种植的比野生的大,所以估计仲景时代一枚应该在15克。
统计一下:类风湿病友们,你们消化系统有无问题? 最近看到一篇文献,说类风湿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我发现自己就是,肠道蠕动慢,屁多,两三天大便一次还不成型。
请教:桃仁需不需要去皮尖? 我看有人说要去,有人说不需要。麻烦有经验的高手指点一下,谢谢。
最近在学习胡希恕的讲座时,胡师说真武汤治疗老年人尿频很有效,然后给家人熬了一副。症状:尿频几年了,但并不严重;脉摸了半天,觉得稍沉,不数不迟;其他无明显症状。熬出来后颜色竟然是有点黑。
一堆发舌照的,是来搞笑的吗? 这是伤寒论吧,翻遍伤寒论,一共有几处舌象?非常无语。。。。
腹泻十日,请各位高手指点! 本人,男,47岁,心率55左右(从30多年前第一次体检就这样)。风湿十余年。脉浮有点虚,弦。 10天前傍晚喝了一瓶冰箱里拿出来的果汁,晚上开始肚子疼(少腹),半夜开始腹泻,下利臭秽,灼肛,里急后重,小便黄赤,第二天有些低烧,第三天去医院看了下(消化科全国排名前二的医院),做了各种化验,诊断结果为急性肠胃炎,开了两种药,一种是恢复肠道菌群的,一种是治腹痛的,吃了3天,腹泻从一天10次变为一天2次,但仍然时有腹痛。又吃了三天,再无好转。 第九天,详细研究了几种热利,觉得发病时的症状是黄芩汤症(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觉得有点口苦,左协下有点不舒服),赶紧熬了付黄芩汤,中午和晚上各喝了一碗,睡前泻了一次,很通畅(本次犯病来,第一次拉干净了的感觉),没有了里急后重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对症的。但是问题来了,现在还是一天泻两次,时有少腹痛,我也不敢再吃药了。目前饮食尚可,有时有嗝气(病前没有)。目前挺虚的,10天瘦了6-7斤,腿上都没啥劲。 各位高手指点一下!麻烦说方剂的时候能顺带解释一下原理,谢谢!
伤寒论学习最难的是什么? 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搞明白条款后面影藏的意思。由于伤寒论成书时纸还没有流行,所以写在竹简上,作者是用尽量少的字,能剩就剩。要悟出那些没写出来的就太难了。
桂枝附子汤交流 今天第一次动手熬中药,由于涉及到附子,所以先按1/3量试试。桂枝20g,生姜15g,附子5g(生附片自制),甘草(炙)10g,大枣4枚(去核掰开)。先将附片掰碎加500ml水泡30min,后加到1500ml水煮,45min后加其余药煮30min。最终汤药大约750ml,因为买的砂锅说只能小火(大火容易裂)。先喝了约250ml,有一点点辣,一些甘。半小时后稍稍有些发热,又喝了约125ml。没有明显感觉。看来下次得试试原方剂量了。
买到了江油的新鲜附子 第一才操作,与大家交流一下: 1,种植的附子个头很大,平均60克左右; 2,徒手削皮,手只是微热,并没有网上说的热的受不了; 3,切开附子后,舌头舔了下,几秒后有微麻;因为舔过几个,中间有一个麻的厉害,而且舌头还有点刺痛.通过查文献知道,这应该是乌头碱的效果,在所有附子中,江油的乌头碱含量是最低的,但是总碱量是最高的,所以为啥说附子首选江油. 4,去皮切薄片后,用空气炸锅烘干,图片中是第一锅,200度,所以有些焦了,后来降到110度,就好了. 5,烘到九成干,我称量计算了一下,干附片在25%左右.所以网上有帖子说生附子与干附片比例5:1是对的.主要是因为附子小根多还比较大,一般直接削掉. 另外说一个自己的理解:有人说种植附子导致药效尽失,我觉得不会这样,两个理由:1,就如同土豆一样,以前很小,现在大了好几倍,但是其主要成分变化不大;2,最近今年各大中医学院发表的文章也显示附子中仍然还有一百多种生物碱,而且含量还比较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