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临风💫💯 东营PARK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413 粉丝数: 916 发帖数: 58,099 关注贴吧数: 14
关于新开25路公交线路的通告 为进一步扩大公交辐射范围,加快东西城间的联动,结合现公交线网布局,拟于2025年3月28日起新开25路公交线路,具体情况如下: 一、线路走向(公交西站至市公交公司) 下行自“公交西站”始发,经黄河路、燕山路、济南路、太行山路、北一路、华山路、南一路、惠州路、沂河路、胶州路到达终点站“市公交公司”;上行按上述路线返回。二 、途经主要站点及区域 公交西站东、中国银行、东利小区、伟浩大厦、动力机械厂燕山路、中心医院燕山路、中心医院、嬉水公园、山东胜利学院济南路校区、东赵大厦、永安保险、石大南门、华凌公司、花半里小区、东营鑫都康城、锦绣家园五区、北一路庐山路口、商业银行、东营区新区、绿洲国际花园、望海科技、锦苑三区(上行)、胜宏荣域、华山路华苑路口、金山小区、科瑞*瑞香苑、蓝海职业学院东门、蓝海馨园、华山路红河路口、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植物园北门、鑫都颐和府、海通花语城东门、新新家园、湿地博物馆、海丽园小区、育才学校、沂河路东桥、市公交公司站(门南)等站点及区域。 三、票制票价 实行一票制,票价为2元/人次。执行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退)役军人、消防员、持市无偿献血荣誉证人士等免费乘车政策。
津潍高铁铺轨专用线来了! 山东公司东营公司胜利电厂三期第二台机组铁路专用线建设施工项目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项目概况、招标范围及标段(包)划分:项目概况:铁路专用线正线接轨于黄大铁路东营西站西端咽喉区黄大K158+463.542处设12号道岔引出,之后并行黄大铁路北侧走行,线间距15m,与CK0+671.17设R-500m曲线折向北,于CK1+052.256处下穿津潍高铁滨东黄河特大桥,之后跨越广蒲河,于CK3+887.26处设R-350m曲线折向东并行于既有电厂专用线南侧引入既有电厂三期车场至预留翻车机前端,终点里程为CK6+338.49,线路正线全长6.33km。本工程永久征地226.53 亩;区间土石方 19.89 万断面方,站场土石方 4.79 万断面方;水泥搅拌桩6.73万延米,旋喷桩0.75万延米。特大桥一座 1982.33 延米,中桥3座121.21延米,新建框架桥1座107.8顶平米,接框 架桥1座139.5顶平米,新建框架涵12座135.2横延米,接建框架涵20座 303 横延米,新建圆涵1座35.3横延米,新建盖板涵1座23.15横延米,铺 轨10.51 公里,铺道砟17854立方米,新铺道岔15组。新建房屋3050平方 米,站场道路硬化面1.26万平方米。该项目建设工期12个月。招标范围:山东公司东营公司胜利电厂三期第二台机组铁路专用线建设施工工程项目全面建设,并确保本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建设后通过国家铁路性质职能管理部门验收,顺利实施通车安全可靠运行,同时配合完成竣工资料整理及移交工作等,具体详见技术文件及工程量清单内容总工期暂定12个月(合同签订后根据甲方通知时间开始)(下穿津潍高铁部分施工需在4月10日前完成)。
高新技术企业迁移:东营崛起,苏北放缓,北京失血! 二三线城市才是企业迁移的归宿? 与人口流动相似,企业的搬迁也悄然改变着城市的经济版图,尤其是那些代表科技创新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结合第一财经针的研究数据和观点,我们做了以下整理。 1⃣️从省份搬迁路径看 🌟东营崛起,苏北放缓。2024年,山东东营市成高新技术企业“吸铁石”,成功吸引44家异地高新技术企业,占整个山东省迁入量的2/3。相比之下,苏北地区的吸引力明显减弱。以徐州为例,2022年还吸纳了242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到2023年,这一数字骤降至3家,2024年甚至“颗粒无收”。此外,三亚、儋州、盐城等二三线城市,也成为去年企业迁入的热门目的地。 🌟北京“失血”,广州、合肥稳中有进。北京,这座曾经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去年却成为企业流失“重灾区”,超50家企业选择离开。西安和福州也未能幸免,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一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迁出型城市”。相比之下,广州、合肥、天津等产业明星城市表现得更稳健,迁入与迁出平衡良好,展现出一定的产业布局成熟与韧性。 2⃣️从产业和园区搬迁看 🌟信息技术产业开启年轻企业的“迁徙潮”。过去7年里,共有236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发生过迁移,占所有迁移企业的58%,且这些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仅5.91年。 🌟武汉、北京、西安的园区成“迁出大户。武汉东湖高新区、北京中关村、西安高新区,是近三年迁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级园区。尤其是中关村,去年高新技术企业迁出数量达到了30家,流失速度还在加快。 🛣从产业聚集度看 🌟广东和江苏是全国两大“产业霸主”。无论哪条热门新兴产业链,这两省都能占据全国重点企业规模的近六分之一,且彼此难分高下。广东:在电子信息、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表现突出,尤其是在集成电路领域,广东的重点企业规模占全国26.44%。以电子信息产业链为例,广东省内是深圳和广州的双核引领格局,两座城市分别拥有约4.9万家和3.3万家电子信息重点企业。江苏:在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船舶与海洋产业链上,占据更明显的优势。江苏表现出区域集聚和全省梯度分布的特点,苏州、南京和无锡是第一梯队城市,重点企业都在1万家以上,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是这一产业链上,具备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