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一德 童心一德
关注数: 43 粉丝数: 89 发帖数: 2,634 关注贴吧数: 17
剧里白愁飞为甚么要顶罪? 有关据白黑化的相关剧情,我就问一句,为什么剧白要建议自己去顶罪? 那时候剧情已经说到白愁飞打算离开金风细雨楼,因为他觉得苏梦枕不给他权,他也不想坐在副楼主之位,居于人下,所以他要离开了,打算另觅京城组织投靠或立业。那时敌对组织六分半堂的总堂主一叫他去帮忙他立马就去,丝毫不考虑自己副楼主身份问题,可见他对金风细雨楼没有什么归属感了。 既然对金风细雨楼没有归属感,为什么要代表金风细雨楼认罪? 为了与苏梦枕的兄弟情吗? 但剧白自己都承认了他对苏梦枕没有什么兄弟情啊,没有王小石他们甚至不会结拜。 为了王小石吗? 可王小石已经去逃亡了,是剧白顶罪还是苏梦枕顶罪,根本不影响王小石的存活与否。 为了道德责任吗? 可是王小石去刺鲨蔡京时他根本不在京城,也不曾同意刺鲨的计划,对于王的行动他没有需要负上任何责任。 那为什么他要主动冒着生命危险去提出去除苏梦枕楼主之位的建议,自己当上名义上的楼主来顶罪? 既没有对金风细雨楼的关怀,也没有对苏梦枕的兄弟情,更没有顶罪的道德责任,他为什么去顶罪? 只能说为了应验进入安排的黑化剧情,找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让剧白进监狱被塞药,接下来黑化。 那就可以让剧白既既能站上”为兄弟牺牲“的道德高地,一边变成那个插兄弟两胁双刀,一边表现自己多痛苦了。(你只是胸口被插两刀而已,我可是失去了生命种唯一的光啊!-- 虽然那是假的,王小石没有死,死的只是剧白心里的他) 话说回来35集剧白插兄弟两胁双刀的一幕。这一段无论苏还是白的演员都演得很好,如果独立来看简直是剧里战斗+剧情的顶峰之作了。陈楚河的表演登峰造极,而刘宇宁也能做到角色内部情感逻辑的自洽,给出情感饱满的表现。 但一回想到着个”黑化“的效果是怎么来的,如何扭曲了大量剧情逻辑和人物形象来达成的,我就难以下咽了,辱骂编剧和导演的冲动又上来了 (虽然剧白顶罪的剧情过去蛮久了,但因为直接影响到最近剧情,所以也贴一下,以此为记)
剧版白愁飞的魔改 白愁飞虽然是反派,但原著小说里的他是牵动无数人心的角色。“想飞之心,永远不死”。虽然他上位的手段可谓卑劣,后期是绝对的反派,但他超凡卓绝的武功和才能、绝不妥协的野心、潇洒俊朗的外形、傲气袭人的形象,再加上底层逆袭的背景,着实令很多读者着迷。 但剧中的白愁飞,失去了大部分原著角色的魅力。原著中白愁飞真材实料,除了出色的武功之外,小说处处也显示他过往的江湖经历和聪明才智如何让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江湖风浪。他在苏梦枕手上接过副楼主之位后,也实打实地工作了几年,在苏梦枕病情越发严重期间,接管楼里很多重要工作,维持着金风细雨楼京城第一大帮的声势。他是在干出实绩之后才正式反叛的。 但是剧里写的反而像是个空有自信,武功不错,但缺乏观察力,判断力和领导能力的人。剧里他凭着一些不可靠的情报,没有和楼里任何人商量,就私下动用苏梦枕给的令牌带着无法无天团队出击,结果遭人埋伏,不少楼里属下牺牲,自己如非得苏梦枕所救也得被杀。而他过后还完全不知道反省,只知道怪苏梦枕和王小石太珍惜楼里兄弟。退一万步说,就算你不当楼里的属下是兄弟,他们也是楼里重要的人力资源,岂容你胡乱挥霍? 结果,苏梦枕也没说几句重话,剧里的白愁飞就说要退出金风细雨楼,打算在京城另觅投靠对象。也不想想别的帮派能否给你一进去就当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就说六分半堂,如果真的被招揽进去,你再大,能大得过狄飞惊吗? 剧里的白愁飞,被写成一个不知进退,志大才疏的年轻人,而不是书里经验丰富,蛰伏多年,一鸣惊人的枭雄白愁飞。不受人喜欢也是没法子的事。
【悼文】蒂姆·艾伦回忆AR点滴 原文出处: Hollywood Reporter 《好萊塢報道》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hollywoodreporter.com%2Fnews%2Ftim-allen-recalls-how-he-857267&urlrefer=f010fff1f66cdd8c602875448c6001dc 题目:蒂姆·艾伦告知《好莱坞报道》:与银河通辑令的共演者初次见面不合,后来却迅速成为朋友 我认为当我们最初一起拍摄《银河通辑令》时,他不怎么喜欢我。我是个舞台表演者,一个搞笑艺人,而我却走到这一群演艺精湛的演员之中——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山姆·洛克威尔(Sam Rockwell)、托尼·谢尔博(Tony Shalhoub) 还有英国出身的艾伦。 他们所有人都有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如何吊嗓子,如何准备入戏,与我的习惯完全不同。我在开机前一直还在说成人笑话。 我的风格与他们截然不同,是在三流的俱乐部、地库和大型运动场表演时养成的。但是,有一天艾伦来向我道歉。他说他之前误解了我的行为,以为我没有努力演戏。之后我们很快便成了朋友。 我总是笑他曾跟乌塔·哈根(Uta Hagen)学习演戏。 (注: 乌塔·哈根是一个有名的女演员和戏剧导师,曾得过两次东尼奖的最佳女演员奖及一次终生成就奖。) 我只是乱说一通,装作很懂行。我说我就曾在那里上课。我曾在乌塔·哈根达斯学校上课。在我们成为朋友的那一天,他带着一瓶酒和哈根达斯巧克力冰淇淋到我家作为和解的礼物:“送给你,因为无论是谁教你的,她都教得很好。” 他实在是个很棒的人,也是很棒的演员。在《银河通辑令》拍摄期间我们常组织晚餐派对,而艾伦总会带着礼物到场。他就是那样的人—他有他的格调、他的风格和礼貌。但他也很温柔、风趣、令人赞叹。 也许从他的角度看来,《银河通缉令》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因为他是接受传统训练的演员,他演出了那么多不同的作品,在此却只是演一个带着塑胶头套的人。但他还是演得很好。 他对他的技艺非常认真。我本不该泄露的—我说得太早了—但《银河通辑令》很可能会用一种极富创意的形式重新登场。这很快便会成真,但我不能多说了。最可惜的是,艾伦没法参与其中了。在各方面这都是如此令人震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