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情操丶 自然情操丶
关注数: 11 粉丝数: 3,012 发帖数: 5,935 关注贴吧数: 23
需求层次可以跨越吗?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健康方面的需求。生理需要是推动人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2.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指人对安全、秩序、稳定及免除恐惧、威胁与痛苦的需求。 为满足安全需求的特征:感受到身边事物的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焦虑、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3.归属与爱 Belonging and Love 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这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 缺乏归属与爱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4.尊重需求 Esteem 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用积极行动获得他人认同,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等。 5.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无意义感推动着,要去做证明自己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 这些层次究竟是依据金字塔的完全无法跨越的实现方式实现,还是可以跨越层次实现的呢? 其实这个理论是一个总结性的概括,遵循的是大多数原则。对于一些喜欢拿特殊个例来反驳的人来说是无效的,比如贫困的出家人,修行之人,在追寻皈依,自我实现。但在世俗的人看来他们好像并不富有,也没多少朋友,好像是超越了一样。忽略了一点就是,这个欲望层次是个精力投放,就是一般逻辑是先满足物质,然后精神,最后灵魂层次。但不同的人各自精力投放的时间比例不一样。有的人在简单的生理层次上欲望不高,比如古时候孔子有的学生就是箪食瓢饮即可,陶渊明更是采菊即可获得快乐满足。但他们更注重的是一种修养,格局,内在的满足。这不是懒惰,不是逃避,反之,他们做的是以身作则,洁身自好,或者独善其身。这个跟现代社会中不愿意面对压力而回避责任贪图享受的慵懒态度有本质区别,他们只是在信仰与个人追求上消耗的比较多。 按照正常人的积极活法,就是应该先积极奋斗,争取物质的充裕,有了安全感,有了社交角色,就会积极的去获取成就,自尊,实现个人抱负和理想。需求层次从来不是跨越,而是看怎么分配比例,是在乎物质多一些,还是在乎人情社交多一些,还是在乎个人信仰多一些,然后在时间精力上就会各有侧重点。 反思、初心、知止、灵心不灭、真性情至关重要,至于最后选择了什么路其实倒也无所谓,只要是你自己独立做出的选择,与自己真心契合,那做一切其实都是无差别的。真牧教育·自我管理——支持中国青年实现自我价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