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zermy Rayzermy
关注数: 43 粉丝数: 62 发帖数: 2,524 关注贴吧数: 19
2011年12月14日(周三)14:30主校区有“何积丰院士学术报告会” 报告题目:信息物理系统(CPS)在中国的研究和开发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何积丰院士 时间:2011年12月14日(周三)14:30 地点:十号楼二楼报告厅 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前15分钟入场。 何积丰院士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软件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院士曾是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UNU/IIST)高级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牛津大学计算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两度获最高科研奖——英国先进科技女皇奖。被国际计算机科学界誉为面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的奠基石。他在安全软件设计方面的论著被国际软件界广泛引用。他率先提出关系程序设计语言,被欧洲计算机界认为是继过程语言、函数程序、逻辑程序之后的第四类程序语言的先驱,被赞之为“软件设计技术上的一座里程碑”。 何积丰院士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海量信息的协同性和可生存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信息物理系统简介 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简称CPS)作为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的统一体,是集成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下一代智能系统。信息物理系统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实现和物理进程的交互,使用网络化空间以远程的、可靠的、实时的、安全的、协作的方式操控一个物理实体。 信息物理系统包含了将来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它注重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紧密结合与协调,主要用于一些智能系统上如机器人,智能导航等。目前,信息物理系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 CPS是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扩展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它通过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相互影响的反馈循环实现深度融合和实时交互来增加或扩展新的功能,以安全、可靠、高效和实时的方式检测或者控制一个物理实体。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副院长:要将救人学生推上被告席 如此贱 副院长:要将救人学生推上被告席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发表时间:2011-12-06 09:33 学生供述遭天河学院全面否认 ■新快报记者 刘子瑜/文 黎湛均/图 发自广州 从微博到论坛,从论坛到人人网,一片喊“冤”的声音,新快报就学生情况说明中的问题,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领导询问,校方对于学生反映的情况给予全盘否认,并坚称学校尽了全力,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报120、吸氧等措施。但新快报记者调查后发现,事情并不像学校领导所说的那样简单。 天河学院副院长肖海甚至表示,一旦学校被家属告上法庭,学校将会对何伟锋宿舍的五名同学起诉,起诉原因是:“没有拨打120,私自背何伟锋去医疗室抢救。” 争议一:何伟锋送至医务室已无生命体征? 12月2日,新快报记者来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采访何伟锋猝死一事,该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肖海接受了新快报的记者采访。 新快报记者向肖海求证,学生说何伟锋送往校医疗室时依然有生命体征。 肖海在听完新快报记者询问后,突然大怒,斥责学生向媒体乱讲,他说:“毫无任何生命体征!已经死亡。” 肖海对于无生命体征的概念基于“何伟锋送去的时候,校医量了血压,已经是血压为零了。都没有血压了,人就没了。” 这与学生“情况说明”中吻合,“医护人员问医生,‘看有没有血压’,医生摇了摇头并说:‘没有。’” 但学生又写道:“一名学生将耳朵贴近何伟锋的胸口,并摸脉搏,发现脉搏很微弱。” 那么,无血压是否证明人已死亡?是否存在血压为零,仍有脉搏的情况? 新快报就此采访了太和镇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骆永溪,他说:“这不能说人已经死亡——血压为零,存在有脉搏迹象。一个人死亡必须是无呼吸、无心跳、无血压、瞳孔放大、脑死亡。” 昨日,新快报记者再次询问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黄菲青是以何种方式判断学生无生命体征时,他表示,当晚自己不在现场,不是特别清楚情况。 谈及到学生反映摸到脉搏一事时,黄菲青说:“学生怎么会这么专业?唉,他们不负责任的说话不能信。” 对于这样的争议,新快报记者咨询多位医生,医生表示:“如果一定要确定当时送往医疗室时到底有无生命体征,不是任何一方说了算,必须经过尸体检验,做法医鉴定,才能断定真正的死亡时间。” 不过,家属最终拒绝了“尸检”。 副院长肖海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学校已经给予家属人道性安葬费用,且家属对于此事无争议。 争议二:医务室的氧气瓶没氧气? 根据学生反映,在发现何伟锋血压为0后,校医疗室的医护人员拿氧气给何伟锋输氧,发现氧气瓶内没有氧气。 肖海副院长同样给予否认,他说:“怎么可能没有氧气?这肯定不会的。” 而当时在场的副董事长黄家凡就此事向新快报记者解释:“不是,是已经给他用完了一瓶氧气,去拿另一瓶氧气发现用完了。” 这样的说法,遭到了参与抢救的骆永溪医生的反对,“一瓶氧气开到最大流量也不可能15分钟用完,就算是氧气袋,也能使用30分钟左右。” 而根据时间推算,何伟锋在被抬入校医疗室到被送往医院,在校医疗室里一共只有15分钟时间。 由此推断,15分钟里,不可能用完一罐氧气。而根据我国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理规定,作为急救的氧气,必须要保证气体充足,能够应对突发病人的供给。 昨日,新快报记者再次就此问题向黄菲青询问,他说:“我可以确定,有氧气,第二天我们一早就去了,发现旧的氧气罐里有半瓶氧气,学生们反映的情况不属实。” 争议三:学生是好心办坏事? 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向肖海副院长询问何伟锋当时被学生送往医疗室还有脉搏一事。 肖海拍桌子并大怒,直接否认此事,并说:“哪个学生说的,我可以把他推到被告席,信不信?我跟你打这个赌。” 记者问询为何要把学生推上被告席?肖海说:“开玩笑,我真的敢把学生推到被告席,我下午就跟他们讲,我说你们搞,搞不好家长把学校给推到被告席,你们才是被告。谁是被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