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与星 鹰与星
长的是磨难
关注数: 26 粉丝数: 58 发帖数: 1,304 关注贴吧数: 8
爱生活爱忆莲——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从香港回来后,脑袋里的思绪一直汹涌,却没有一诉到底的决心,直到昨天,我把这次香港的视频传给了昔日的莲友“不等戈多”,他淡然的反应彻底的激发了我的斗志,要把这一切的一切,记录下来的决心。 在红馆外我看到了tony哥和很多内地来的歌迷,我静静的坐在对面看着他们聊天,直到快开场的时候我跟tony哥打个了招呼,他有些意外,说这都多少年没有见了。问起过去一起的莲迷,说起“戈多”,我说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儿女双全,生活忙碌而幸福。Tony哥更意外了,说上次见到他…我说是的,上次见到他,他是个单身狗。 上次我们相遇,那是遥远的2008年和2010年。 “与你约错重点,命运都改变,我爱你快了一点,你反应了慢了点” 我第一次看sandy的演唱会,是2006年8月的上海。有时候想想自己生不逢时,喜欢了一个大自己17岁的偶像,没有办法见证她出道和辉煌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认识她的时候已经到了诸多歌迷觉得无味却让她真正打开了内地市场的滚石时期。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帮我买上海票的大学同学,跟我说:你买1680的票也值得,毕竟她这个年纪,看一场少一场了对吧…… 彼时的sandy,40岁整。 大错特错,我以为看一场少一场,其实,那却只是个开始。 后来我开始逛贴吧和网易,终于在08年的上海和北京,实现了我小小的愿望,和诸多的莲迷在一起唱歌聊天聚会,那两晚KTV的尽情欢唱,至今,记忆犹新。 2010年的4月,北京,我在北京歌迷的帮助下得以追至sandy下榻的酒店,守候至深夜,终于握到手,合到影。那个美好夜晚的一幕幕,一直在我不断退化的记忆中留存着小小一隅,安放。我记得回家的那个清晨,“不等戈多”给我发短信,说这一次演唱会唱什么都不重要了,你已经圆满了。对于自己的错过,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当你我错过今天,再邂逅是哪天” 时间的轴,时间的指针,就这么转啊转,一晃就是7年。 “曾经的一个你,曾经的一个我,曾经的相处过,回忆中的你笑,回忆中的你说,回忆中爱哭的我” 今年1月的上海梅赛德斯奔驰馆前,我碰到了“人格化反对”,08年当年还是学生党的他,一起唱K,戈多非常暖说他没有工作不用AA,现在,他也是一个奶爸了。我跟他说戈多这场本来要来,可是家里两个孩子实在是抽不开身。我们在场馆前冻得瑟瑟发抖,合影留恋。 而我和“人格化反对”“不等戈多”上一次的相遇,08年的12月,那也是一个瑟瑟发抖的冬天,我们一起经历了零下12度的北京,伴随着8级的狂风,我们在地下通道冻成冰窖,在寒风中戈多坚持去了雍和宫,我和人格咬着牙去了天安门广场,照了几张风中凌乱的照片,以作留念。 两张留念,中间隔着七年。 这七年,我们都经历了恋爱、结婚、生子、养孩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家庭琐事。我们曾经喊出的口号“爱生活,爱忆莲”,是希望我们能像我们的偶像对待艺术的态度那样对待生活。然而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茶米油盐,生活对于已婚已育的我们来说,除了喜悦,还有一地鸡毛和满屏的狗血。生活磨蚀和吞噬着我们所有的热爱,和所有的激情,以及曾有的坚持。这七年,我们都经历的什么,每一个旁人都无从知晓,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可能,我们对生活除了“热爱”,更多了一份怨念,可能,我们已经忘记了这个占据着我们大篇幅的生活,曾经让我们魂萦梦牵的歌手。 “闹哄的约会告终感觉骤变空,空似是街边的风冻或还是痛,拥抱著晚风怎算是抱拥,不禁在心中汹涌,你臂胳你面容你在情动……” 七年后,2017年的10月,我独自来到香港红馆。在06年第一次看演唱会,抱着看一场少一场赚一场的心情的我,不可能想到有一天我终于可以站在红馆。那天在红馆,我看着这个普通却陌生的建筑,进到场馆,看到三面台略感的失望,听到太多的国语歌稍稍的惋惜,而因为工作原因只能看到前两场就打道回府的我,看到最后一场的歌单,整个人失魂落魄…… 但仍然,我有很多很多的收获,三面台的舞台效果更棒,sandy一直坚持挑战自我的高难度,第一场歌虽然少,但sandy很放松的讲了很多,讲自己回到香港开演唱会就是回到了家,在歌迷面前可以放心做自己;讲为什么会参加《歌手》,说自己不是天后,就是想唱更多的歌给大家听,参加这个节目收获很多等等。唱了这个节目里我最喜欢的两首歌《多得他》和《Leslie fever》。更何况,第一场,猜测下一首歌是什么,那种每一首歌跳出来的惊喜,是后面几场不可能有的。 坦白讲,50岁的忆莲,这样的曲目编排,真的已经有些超出她的身体负荷。我们再神化她,她终究也只是凡人。她也会生病,也会疲惫。第一场后半段,无论是《不必在乎我是谁》的忘词,还是声音的沙哑,我都真切的感受到了。第二场调整的很好。后面两场我就不清楚了。用我们一直的语言方式来说,听到并不完美的《日与夜》、《没结果》《前尘》《野花》就已经值回票价。不在乎sandy的每一个音准是否到位,每一个高音是否高亢绵长,只要她开口唱,每一句,都是我们的青葱,我们的青春。 这是一场没有《伤痕》没有《至少还有你》没有《better man》的演唱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这一次到香港,已是大获全胜。Sandy永远是那个不打安全牌,每一场表演都尽力到极致,哪怕已经年过50,哪怕生病,她也不肯退缩的歌手。这么多年来,我没有追错人。 “抬头前行吧,请你,尽管他朝必然想你,来年和来月请你尽淡忘,曾共风中一个她恋过” 昨天把在香港录的两小段视频传给戈多,他客气的说,你在香港?真好!谢谢小妍。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如此的生分和客气我忍不住唏嘘和感慨。聊了两句,我们互道晚安。1月的上海他不是不想去,是买好了票,又因为照顾两个孩子,老婆真的很辛苦和不理解,他亲手撕掉了演唱会的票,而他刚刚结婚不久的时候,还曾经满淘宝的搜罗sandy各种版本的碟,跟我分享淘到的一件又一件宝贝,我当时笑他何必这么着急一起收这么多,他说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这个时间和兴致去做这些事了,一语成谶啊…… “为何思想昨天,仍然心中眷念,时候换过了,但情未了,仍似永远未完……” 我不相信每一个曾经爱过的莲迷,心中会没有暗涌。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会为生活所迫。当生活压迫着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候,当你“无聊时路过的篮球场上,于玩乐后经过的便利店中,于静默地铁于寂寞路边”听到传出sandy的歌声,那种陌生而又熟悉的情愫,是否会涌上心头?我将香港的照片po到qq空间,我的一个95后学生问我,老师,林忆莲唱过什么歌,我怎么觉得这么陌生呢?我回复他,你的感觉是对的。从不愿站在风口浪尖的她,连爱她二十年的歌迷,也会有陌生的一天,更何况一个孩子。这么多年来,我周围的人都知道我有这么一位偶像,曾经一度我也尽力在身边为她推广和造势。如今30多岁的我们,心态似乎已经老过50岁的爱豆。 不管身边曾经认识的莲迷,现在是继续追随也好,遗憾放弃也罢,如果还有机会,我想我会再次去到红馆,去做一个默默无闻,可能身边并没有好友相伴略显孤单的听众。这么多年过去,我纵然激情消退,没法让当天复燃,但我还是我,我依然相信,依然还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