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2004 woo2004
我忽然有种强烈的感觉,有些事,现在不去做,就再也没有时间做了。
关注数: 37 粉丝数: 36 发帖数: 1,990 关注贴吧数: 93
爱情……忘了我是谁 没有人知道我爱过她,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却总是在某个傍晚或者清晨,突然间心里一阵澎湃。初中只是简单地跟小女孩儿握握手,就幸福得几天睡不着觉。那时侯的日子过得太快也太多幻想,现在不敢往回看,怕照见自己幼稚的过去怕看见自己现在的苍茫。高中的感情很多唐突,自己从来没有办法把握主。今天欢喜而过,转眼明天就只是似曾相识。但回忆起来确实让人痛快。少有遮拦的爱意轻易地从眼睛中流露而出,没有任何的修饰,也不用任何的承诺。海沽石烂可以脱口而出,即使明天就要分离。分离总是难过的,但这里边的痛苦那么少又那么甜。痛苦是甜的,这是对高中时代的爱情最好阐释。今天你离开我,你明天就不得好过。我恨你恨死你。这种东西算不上爱情,只是交易。高中时代没有交易,至少我的高中时代就没有。我一直否定那些门当户对的玩意,我喜欢随意的来随意的去。要么痛哭出来要么大笑出声,哭哭啼啼整天算什么?这门当户对的玩意要的是生生世世,但我要的爱情或者很短暂,可确实漂亮。可能只有一天,但这感觉这会是那么深刻。我给你一生的承诺,但只给你一天。一天不够,一天不够是我说的,也是我骗人的。我只能给一天,一天代表我一辈子最伟大的深爱。对不起,我只知道就这深爱的一天怎么做。其它不想知道……要哭的话留给明天,要恨我的话也留给明天。只要今天我们都没有输掉。 我喜欢短暂,只有这种东西可以保鲜,可以是我的爱情永久的保鲜。要知道,我的智慧只能让你开心一天,我的忍耐也只有这么一天,所以希望你可以理解。我要的是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明白,我想要让他们看到的是最实在的我,最爱她的我。我不忍心让她看到我心中那么多的阴影那么多好笑的玩意。有人说我这是为自己的自私开脱。我不反对,因为我一开始就知道爱情这个美丽的圈:进来前想跑进去,进来后想跑出去。所以我只能狠心,对不起我爱的人。我不愿意让她看到无奈的我,看到叛变爱情的我。所以在一天之后,爱情最浓密也开始边稀疏的时候我就逃跑。我忏悔,但我敢肯定,那个时候我真正地用新爱着。爱情不是玩意,问题是看你怎么样去面对。全心付出之后就该想着全身而退,这是我这种流氓所做的。感情方面我只是个白痴,对不起,一天到头了。我们再见……网友要比这现实交往的久,但也一样用了心思。但当我感觉有点变味的时候我跑了,我对那个女孩子说把我删了,然后自己跑了。这是很傻的事儿,但我感觉值得,在我心中那很美丽。我知道我可以扛起一生,但我不愿意,我愿意的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只留下某个不曾说出口的爱意,留在风中。我说过,我只能给一天的爱,不然 我会忘了我是谁!
中国刀与日本刀(转) 出自对刀的喜爱 我把这文章偷来啦.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60年来未有之侮辱——当时日报评论中国大刀与日本军刀 最近读到一篇纪念抗日战争中大刀队的文章颇受启发,中国的大刀并不比日本刀逊色! 中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日本刀是在明朝,当时倭寇入侵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猖獗一时,他们手中的刀十分锋利,能轻易的削断明军手中的长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便称这种刀为“倭刀”。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命人大量仿制装备军队,“倭刀”的威力可见一斑。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中的各级军官都持有日本刀,杀伤了大量的抗日军民。巧合的是,两次战争中中国人都用了同一种武器对抗日本刀,那就是——大刀。尤其是在抗战中,29军的大刀队用大刀创下了辉煌的战绩,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33年3月11日长城喜峰口一战,大刀队歼灭日军3000,连日军炮兵大佐服部亦成刀下之鬼。当时日报评论: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60年来未有之侮辱。 此战之后日军废止了明治以来华而不实的西洋式指挥刀,改而佩日本刀。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日本刀面对中国大刀并不占有优势,大规模白刃战时大刀更显威力。 比较一下这两种刀就会发现:日本刀刀身很窄,但由于采用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的工艺十分精良,因而强度很高;刀刃锋利,波浪形的刀纹清晰可见;刀鞘及护手的外形精美,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视为珍品。反观中国大刀,通体由整块钢铁打造,钢质一般;刀身特别是刀头部分较宽,刀尖呈上斜形类似《武经总要》中所描写的“前锐后斜”的宋代手刀;长柄末端有一圆环。虽然大刀无论在钢质,刀刃,工艺及外形上都比不上日本刀,但是大刀是根据实战须要而诞生的,钢质和工艺的要求低使得任何一个农村铁匠都能制造;宽厚的刀身让锋利的日本刀也对他无可奈何;在砍劈时运用自身重量来弥补刀刃的不足,所以在与日本刀的战斗中并不吃亏。 这有点象二战中德国的豹式坦克与苏军的T34-85坦克之争:德国兵工厂里精密制造的坦克与苏联拖拉机厂里生产的坦克在战场上打了个旗鼓相当。 二十九军激战喜峰口  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后,日军很快攻至冀东长城一线。负责长城要塞喜峰口一带防务的是由宋哲元率领的第29军,由于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故而编制严重不足,武器也粗陋不堪。为补充武器,在开赴前线前宋哲元令人打造了一批鬼头大刀,以备肉搏之用。  1933年3月9日,29军急行军至喜峰口,同日军遭遇,37师师长冯治安和38师师长张自忠指挥所部向敌猛攻,但由于日军占有武器优势,我军伤亡较大。冯、张等经过研究,决定发挥我之优势,选出500精壮勇士组**刀队,趁夜突袭敌营。日军猝不及防,被砍死无数,全线溃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夺回喜峰口阵地。喜峰口战役是长城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在随后的罗文峪战役中,29军大刀队再显神威,给日军以重创。日本报纸惊呼:“明治大帝造兵以来之皇军声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日支、日俄、日德历次战役战胜攻取之声威,均为宋哲元剥削净尽。”中国人民备受鼓舞,纷纷为29军捐款捐物,并到前线慰劳。 喜峰口一役之后,大刀队闻名全国。此后松沪抗战十九路军有大刀队。台儿庄一役中,大刀队经常奇袭、夜战鬼子兵,搞得鬼子惊呼“冯玉祥的大刀队来了”。 关于中国大刀对倭刀上面已经分析得很清楚,另外抗战初期,“国军”的装备并不好,例如长城抗战时的二十九军,松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当时士兵的配给据说是:粗**服两套,草鞋两双,每师平均兵员九千六百人,步枪二千支,子弹每人二十发,轻重机枪六十挺,山炮五门,汽车二十辆,坦克无,空中掩护无。士兵每日吃两顿,其中一顿稀饭。由于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往往就给士兵配大刀,以弥补战斗力的不足。另:鬼头大刀和东洋战刀作介绍和比较可查阅《轻兵器》杂志网友评论:好像,大刀(在武侠小说中称为单刀)的很宽,刀刃比较薄--比倭刀略薄,砍劈的效果不如倭刀,但挥舞时的重心把握却优于倭刀,基本上来说,一般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挥舞倭刀1-5分钟就会非常累,而大刀能够挥舞5分钟以上也不觉得累。此外,倭刀和大刀的使用方法完全不同,倭刀是双手使用,大刀是单手使用,由于大刀的重心设计更适合使用,所以大刀即使单手使用也不会感到疲劳。而另外一只空出来的手就可以使用盾牌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刀才把刀头部分设计的比较宽大,这样可以提高刀头部分的重量,利用大刀本身的重量来伤害敌人---因为是单手使用,无法在刀上运用较大的力量,必须利用刀本身的重量来伤害敌人。大刀的锋利程度不如倭刀,但是肯定砍在人身上能够让敌人丧失战斗力,倭刀可能切割的更彻底一些,但效果也不外是让敌人丧失战斗力而已。而二者都很难对盾牌构成威胁,都能够有限度的损害铠甲。所以,从费效比上来说确实大刀优于倭刀。由于倭刀的锋利程度较高且双手使用,能够砍断中国军队配置的长枪(木杆),但中国军队很快配置了用竹杆的长枪,使得倭寇的威力大幅度下降。相比较来说,从大刀和倭刀可以看出中日两民族的民族性的不同。倭刀做工精细,千锤百炼,经过严格长期训练的武士使用倭刀威力极大;大刀工艺简单,材料便宜,成本低廉,经过简单训练的士兵可以用它发挥比较大的威力。现代战争中,刀所能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之所以在二次大战前还能有上场的机会,是因为那时连射武器的装备还不普遍,手动枪拴的步枪在打两发子弹间时间太长,所以在中国战场拼刺刀拼大刀都成了司空见惯的场面---打过CS的都知道,面对一个用AWP的敌人,如果他反应不灵敏,完全可以用小刀把他割死,但如果对手是用的冲锋枪或者突击步枪并且子弹没打光,那。。。。用刀就不行了。日军迷信三八步枪的一发一中导致没有发展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等连射武器,让中国的步兵面对日军时不怎么吃亏。相反中国在缅甸的远征军在配备了美式武器装备了各种连发枪械后,当日军在缅甸前线妄想和中国远征军拼刺刀时,被中国的士兵打成了马蜂窝。 因为抗战时候的日本刀都是流水线作业的产品,质量不好,要是都配备标准的武士刀,小日本早破产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