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l010709000 yfl010709000
关注数: 27 粉丝数: 38 发帖数: 7,518 关注贴吧数: 15
标题:环球社评:坚决执行安理会决议 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的官网23日以“卑鄙的做法,低级的算法”为题发表署名评论,不点名地批评中国“肆无忌惮地采取非人道措施全面断绝了涉及改善民生的(与朝鲜)对外贸易,并说这“实际上同敌对势力要搞垮朝鲜制度的阴谋大同小异”。 文章抨击那个“口口声声标榜‘友好邻邦’的周边国家”以及“以大国自居的国家”,称它“没有政治主见,对美国随波逐流,却辩称这一卑鄙做法意在制止核计划,而非对朝鲜的民生造成影响”。 朝鲜官方媒体过去也曾不点名批评过中国,但这一次的用词空前激烈,足以构成中朝关系的一个“事件”。看来中国近日宣布到今年底以前暂停从朝鲜进口煤炭,让平壤感到了痛,也激怒了它。 本报编辑部认为,第一,北京应坚持严格执行安理会决议的立场,不受平壤对此采取什么反应的影响。 第二,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不与平壤的冲动态度一般见识,不主动升级双方的隔空语言冲突。 第三,稳稳保持既坚决反对朝鲜拥核、又尽量维持对朝正常国家关系的基本路线。不对平壤做无原则的让步,也不逼它。 我们要对以下事实充满信心:中朝关系不是当年的中苏关系,二者的实力对比、纠纷性质、地缘环境都不可同日而语。朝鲜没有能力与中国全面对峙,它会有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举动,但很难进一步将它们转化为对华地缘政治行动。在当前东北亚战略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中朝不会有实质对抗。 让中朝关系彻底破裂不符合平壤的利益,因为它在现有体制下与美韩完全改善关系几无可能。即使美韩肯向平壤展开怀抱,这对后者也是不可承受的险棋。要融入美韩的体系,意味着朝鲜必须开放,它将带来平壤的政治风险,而美韩肯定不会帮朝鲜克服那样的风险,它们更可能选择趁机颠覆朝鲜政权。 只要中国愿意保持中朝关系的平稳底线,就能做得到。只制裁朝鲜,但不与之敌对的中国,比中国变成“第二个美国”,对平壤来说还是要好得多。另外,中朝边境有一点贸易,总比它变成“第二条三八线”,也更有利于平壤。 朝中社的评论没有点中国的名,很可能是平壤希望通过发这样的文章向北京施压,促使北京为了保持中朝传统友好关系而在制裁的问题上往后退。此外该文以署名评论的形式发表,而非社论,显示平壤还想留点余地。 北京在与特朗普新政府的沟通中都做到了保持定力和恪守原则,这个国家长期处在“大风大浪”中。对朝关系如今成了难题,但对这个“难”,中方有更多顺其自然的资本。 让平壤的官方媒体闹一闹,或者说“让子弹飞一会儿”,这对中国来说无大碍。我们还是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欢迎朝鲜更理性地看待中国对安理会决议的严格执行,也欢迎它随时恢复对中朝关系的建设性姿态。中朝应为友好邻国,谁都不该幻想其他的选项。
看贴 警惕“资格证”反弹澎湃新闻社论2017-02-16 08:16我要分享11 澎湃新闻 社论 国务院曾明文取消的装修行业的两项职业资格许可,到了海口那,又死灰复燃;被曝光后,海口立马表态退费、整改,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已经被撤销登记;市住建局也因为监管不力,相关人员被约谈问责。职业资格“瘦身”在 地方层面遭遇反弹的问题,由此再度受到关注。 任何改革,只要涉及给自身“割肉”,都可能遭遇“以对策扭曲政策”的效用损耗,在这方面,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的“复活”,算是提供了典型样本。而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想避免失效或跑偏,就得解剖这类样本,向殷鉴要教训。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曾6次“批量”取消职业资格许可。这顺应了简政放权、“双创”之需,也是种有指向性的纠偏:许多职业资格许可的设立,沿袭的就是计划经济思维,是行政对 市场的越俎代庖、前置审批对事后监管的不科学取代。而清理那些鸡肋式“资格证”,也是面向市场、民心,以图正本清源。 但是,无论是被取消的资格许可在“双创整治”之名下复活,还是有负责相关业务的处长所称的“海口规矩”,抑或是当地住建局跟装修协会的人事牵扯,都表明,被“一键删除”的许可事项,仍可能借由利益的“云磁盘”得以恢复。只不过,比起以往有些职业资格认证被“砍掉”后换个马甲重出江湖,海口有关部门用红头文件为其原样复出“护航”,更显赤裸。 而今海口市住建局已承诺整改,“亡羊”之后立即“补牢”可期。但跳出个案,用“回头看”和常态化督察机制,确保职业资格许可取消是真的取消,很重要。对该减未减,或明减暗留的,就当明确主体责任,应纳入执纪执法问责范畴。眼下人社部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出台在即,“没上清单一律不得许可认定”,也该通过严格程序保障。 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就是通过消减“存量”,来恢复被冗余管控抑制的社会活力,它容不得被扭曲。而海口当地官员提出的资格证取消后装修业“泥沙俱下”,抛出的“后资格证时代”市场标准阙如的问题,或许也需要专门的职业资格许可法律,去理顺政府和各市场主体关系,避免因“难管”而重走“乱管”的老路。
请看贴 近期,日本政府又在领土争议问题上搞起小动作。2月1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用于设定教育课程标准的新版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首次明确写入要在中小学社会课上向学生说明钓鱼岛是日方“固有领土”,且中日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 事实上,文部科学省于2014年修订初高中《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书》时就已采用上述立场,并以之推动日本教科书作出相应修改。文部科学省2015年公布第二年春天开始使用的中学教科书审定结果显示,社会类学科的全部教科书都提及“尖阁诸岛”,其中大多数称之为“固有领土”。显然,“领土教育”已被日本用作争夺主权权益的手段。 然而,这种动机不纯的“领土教育”,暴露出日本在处理钓鱼岛争议问题上底气不足。 首先,安倍政府对中国维护主权权利的能力颇为忌惮。在2012年日本野田政府不顾中国反对实施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加大了对钓鱼岛的管控力度。日本高度关注中国在钓鱼岛海域的活动,包括中国海警船编队巡航执法、军舰正常航行以及海洋调查船进行科考。面对中国对钓鱼岛实际管控的强化,日本无权也无力干涉。 其次,日本寻求外援夺岛无功而返。在安倍刚刚结束的访美行程中,日本获得了美国确保同盟关系巩固的承诺,并与美确认《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适用钓鱼岛。但让日本沮丧的是,美方并未突破奥巴马政府时期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谨慎避免在主权归属问题上选边站队。 针对钓鱼岛问题,对抗中国行不通,投向美国又靠不住,日本焦虑感严重。在此背景下,“领土教育”似乎成为安倍政府能够使用的少数手段之一。然而,此举将引发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中日关系曾因钓鱼岛问题遭受重大挫折,经过共同努力,双方于2014年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为关系转圜奠定基础。《学习指导要领》否认钓鱼岛争议,有违四点原则共识,必然对中日重建互信蒙上阴影,为中日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争议制造障碍。歪曲的“领土教育”会造成日本年轻一代对钓鱼岛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干扰对两国民间友好,进而动摇双边关系的基础。 日本应正视历史和现实。宣传错误立场并不能改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说三道四无法阻止中国的正当活动。 日本更要珍视中方的善意。中国不愿看到东海局势紧张升级,愿意通过对话协商妥善管控局势和解决有关问题。日本一再挑衅,与中方努力背道而驰,只能加剧矛盾分歧,无助争议解决,也无益东海和平稳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