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特攻队✈️ 万猪之祖
关注数: 510 粉丝数: 909 发帖数: 38,711 关注贴吧数: 44
曾文正公和杜预,简直就是极端的两极。 曾文正公是千古第一完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拯救国家,道德上更是完美无缺,重权在握的时候自己主动释权,这是忠义,也是智慧,亦是境界。 杜预是千古第一废人,一辈子对晋寸功未立,一辈子在晋职位卑微。一个对自己国家毫无用处的人,一个也被自己国家视作无物的人,杜预的一生堪称失败的典型。 杜预做学问也是纯纯一坨,笑死我了。杜预自己当民科出身,搞一点半抄袭前人半自娱自乐、当时根本无人在意的所谓经学注解,有个屁用?杜预的学问水平极其有限,这一点在训诂学专业圈子里可是公论。我直接看原文就行,水平低的人才需要看翻译。杜预的翻译同样狗屁不是,当时根本无人在意。 而曾文正公的挺经却让中国走上近代化进程。论功绩文正公远胜一万个不配给他提鞋的区区杜预相加之和了。 曾文正公救国救民的大功越是到现代越能看出他的深谋远虑长远布局。以一人之力带动一省广开民智强军救国。 说句不好听的实话:杜预,它甚至连被我瞧不起的资格都没有。 杜预这种一辈子寸功未立同时一辈子职位卑微的小丑玩意,它甚至连被我瞧不起的资格都没有,如果瞧不起杜预,那甚至是对杜预莫大的恩惠,他配吗?他算个什么东西啊? 有些人,能力高同时地位高,自然会最被推崇。有些人,能力高但地位不高,我也很赞赏这种人。有些人,比如还有一个姓杜的历史人物,杜充,明显是地位高,能力低(相对同期宋的人来讲的,杜充要是和杜预比能力,杜充的能力照样甩杜预臭虫几百条街了),那就不要怪大家瞧不起你了,尸位素餐而已。 但是杜预,它甚至连被我瞧不起的资格都没有,他的能力和地位双双卑微到了极点中的极点
【科普】无名小卒杜预资历和级别,不足以也不可能担任西线指挥 杜预孝子喜欢YY【杜预是伐吴总指挥】,被多次打脸后,也知道没法厚着脸皮编下去了,又开始退而求其次保杜预的地位开始YY【杜预是伐吴西线指挥】,果然又是史盲爆典啊。 实际出军中指挥权属于大作战(总都督贾充)的分路(东西路)的次要分路(吴国本体吴属扬州重点东路,吴国外围吴属荆州次要西路)的分线(吴属荆州南郡线)的(王濬和唐彬到了之后)手下,甚至还要往下两级(王唐一级,胡奋王戎往下第二级,杜预再往下第三级)。 很多杜预臭虫的孝子甚至分不清楚【晋属荆州】和【吴属荆州】是两个东西啊,太可笑了吧,况且杜预在区区晋属荆州这个鸡肋半州也是个毫无资历的玩意啊,胡奋和王戎经营资历都吊打杜预的。 在真实历史中,【伐吴西线总指挥】这个角色,根据记载中的晋武帝明令安排,很明确是【王濬】。【王濬是伐吴西线总指挥】第一是史料中明确已经给出的史实,第二总体来说也确实是合乎正常逻辑的。 本贴是戳破【杜预是西线总指挥】这一史盲们毫无根据的意淫,脱离了真实历史后的意淫。而不是质疑【杜预凭什么可以担任西线总指挥】(杜预本来也没被安排成西线总指挥呀,本来就没有质疑什么?) 伐吴时期一般有两种战区分法:第一种,整个攻击吴属扬州的王浑部,琅琊王伷部,后续进入的王濬部被称作东线;整个攻击吴属荆州的王濬部,杜预部,胡奋部,王戎部被称作西线。第二种,吴属荆州又被拆分成西线和中线。 无论是单单合并一整个西线也好,还是拆分西线和中线也好,以杜预本人当时的资历和官职,是绝对没有资格也不可能有资格担任西线/细分西线指挥的。 杜预是度支尚书,在财政官员级别上直接被大司农王濬压制,在尚书台官员级别上直接被左尚书仆射胡奋压制,杜预本来就是这些人的下属。 而且这些人本身是知兵的,王濬在益州平过叛,胡奋伐吴前战功赫赫,而杜预是完全不知兵的人。 胡奋伐吴前就已经是一品官员了,胡奋比羊祜资历还老,比羊祜早了3年开府。胡奋是左尚书仆射,羊祜也是比胡奋略低点的右尚书仆射。 怎么可能到了伐吴时期突然摇身一变能指挥这些人呢?少看点营销号和地摊文,少看点三国演义,多学习一下真实的历史。 西线参与人员的原初职位:【胡奋,三公级别开府仪同三司,8年前的晋属荆州都督,左尚书仆射,镇军大将军,资历极老,晋武帝正牌宠臣】 > 【王濬,九卿之一的大司农,统领曾经一国基业所在的益州,全权负责益州的治理和军造】> 【王戎,早早几年前的荆州刺史,得罪了羊祜犯了事反倒调去了更重要的豫州当刺史,40岁左右甚至之前就当上了杜预一辈子没资格当的散骑常侍】 > 【杜预,区区度支尚书,到了278年才都督晋属荆州资历极浅,地位极低】 杜预肯定是西线中地位最低下的,这一点可以确定了。不过王濬为什么在战争中地位可以超过胡奋?战争中司马炎安排的地位高低与地区重点性直接挂钩。说到底,西线只是次要战场,只是鸡肋战场,西线只不过是区区吴属荆州的争夺,真正的重点在东线,在吴属扬州。对于吴国来讲,荆州连个屁都不算,但扬州可是他们的基业。 王濬部是穿插军,有资格进入吴属扬州与王浑军,司马伷军回合,自然是最重要的一路,所以王濬,和监军唐彬,就是西线的正副总指挥,也确确实实收编了另外三人三部的兵马,胡奋和王戎攻击的是西线内部重点地区,加上本身权势也较大,被收编的就相对少点,杜预攻击的是西线鸡肋一城,本身权势,资历,地位极低,那收编的就多了,几乎被全部收编光。
【科普】无名小卒杜预资历和级别,不足以也不可能担任西线指挥 杜预孝子喜欢YY【杜预是伐吴总指挥】,被多次打脸后,也知道没法厚着脸皮编下去了,又开始退而求其次保杜预的地位开始YY【杜预是伐吴西线指挥】,果然又是史盲爆典啊。 实际出军中指挥权属于大作战(总都督贾充)的分路(东西路)的次要分路(吴国本体吴属扬州重点东路,吴国外围吴属荆州次要西路)的分线(吴属荆州南郡线)的(王濬和唐彬到了之后)手下,甚至还要往下两级(王唐一级,胡奋王戎往下第二级,杜预再往下第三级)。 很多杜预臭虫的孝子甚至分不清楚【晋属荆州】和【吴属荆州】是两个东西啊,太可笑了吧,况且杜预在区区晋属荆州这个鸡肋半州也是个毫无资历的玩意啊,胡奋和王戎经营资历都吊打杜预的。 在真实历史中,【伐吴西线总指挥】这个角色,根据记载中的晋武帝明令安排,很明确是【王濬】。【王濬是伐吴西线总指挥】第一是史料中明确已经给出的史实,第二总体来说也确实是合乎正常逻辑的。 本贴是戳破【杜预是西线总指挥】这一史盲们毫无根据的意淫,脱离了真实历史后的意淫。而不是质疑【杜预凭什么可以担任西线总指挥】(杜预本来也没被安排成西线总指挥呀,本来就没有质疑什么?) 伐吴时期一般有两种战区分法:第一种,整个攻击吴属扬州的王浑部,琅琊王伷部,后续进入的王濬部被称作东线;整个攻击吴属荆州的王濬部,杜预部,胡奋部,王戎部被称作西线。第二种,吴属荆州又被拆分成西线和中线。 无论是单单合并一整个西线也好,还是拆分西线和中线也好,以杜预本人当时的资历和官职,是绝对没有资格也不可能有资格担任西线/细分西线指挥的。 杜预是度支尚书,在财政官员级别上直接被大司农王濬压制,在尚书台官员级别上直接被左尚书仆射胡奋压制,杜预本来就是这些人的下属。 而且这些人本身是知兵的,王濬在益州平过叛,胡奋伐吴前战功赫赫,而杜预是完全不知兵的人。 胡奋伐吴前就已经是一品官员了,胡奋比羊祜资历还老,比羊祜早了3年开府。胡奋是左尚书仆射,羊祜也是比胡奋略低点的右尚书仆射。 怎么可能到了伐吴时期突然摇身一变能指挥这些人呢?少看点营销号和地摊文,少看点三国演义,多学习一下真实的历史。 西线参与人员的原初职位:【胡奋,三公级别开府仪同三司,8年前的晋属荆州都督,左尚书仆射,镇军大将军,资历极老,晋武帝正牌宠臣】 > 【王濬,九卿之一的大司农,统领曾经一国基业所在的益州,全权负责益州的治理和军造】> 【王戎,早早几年前的荆州刺史,得罪了羊祜犯了事反倒调去了更重要的豫州当刺史,40岁左右甚至之前就当上了杜预一辈子没资格当的散骑常侍】 > 【杜预,区区度支尚书,到了278年才都督晋属荆州资历极浅,地位极低】 杜预肯定是西线中地位最低下的,这一点可以确定了。不过王濬为什么在战争中地位可以超过胡奋?战争中司马炎安排的地位高低与地区重点性直接挂钩。说到底,西线只是次要战场,只是鸡肋战场,西线只不过是区区吴属荆州的争夺,真正的重点在东线,在吴属扬州。对于吴国来讲,荆州连个屁都不算,但扬州可是他们的基业。 王濬部是穿插军,有资格进入吴属扬州与王浑军,司马伷军回合,自然是最重要的一路,所以王濬,和监军唐彬,就是西线的正副总指挥,也确确实实收编了另外三人三部的兵马,胡奋和王戎攻击的是西线内部重点地区,加上本身权势也较大,被收编的就相对少点,杜预攻击的是西线鸡肋一城,本身权势,资历,地位极低,那收编的就多了,几乎被全部收编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