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太祖
太一太祖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1,068
关注贴吧数: 0
咳!岂有此理,在《经济》吧发帖要审核 ?! 您的贴子已经成功提交,但为了保证贴子质量,本吧所发的贴子待系统审核通过后才能显示,请您耐心等待 点击返回
在<经济>吧发帖要审核?! 再来试试
上半年曾经断言霉国次级房贷担风险,如今看来近期内不会大崩溃 近期内不至于大崩溃
近期全球经济形势: 迷雾中不太远处的花, 若隐若现 从全球经济看, 风险仍在积聚之中, 泡沫仍在堆积, 但还不到系统性破灭之时。 因此, 就全球来看, 经济 金融 资产价格仍未封顶, 全球经济形势——伴随且带着泡沫增长
经济观察 危机与风险 很显然“流动性过剩”“泡沫”“通胀”都是经济上的危机和风险最近得到的消息是:霉国某些最著名最重要的投资人正在乘中国股市高位之际抛盘,变现,离场,接盘的是中国盲目乐观的初级“投资者”----其实就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万一崩盘,得利的是老外,买单的是中国,吃亏的是中国老百姓
关于北美次级抵押的前景 以及资本市场深化----初步分析 1. 事情当然还没完2. 基本上(或者说 眼下)最糟糕的情况似乎已经过去。暂时看不出整体经济面临严重的系统性问题
供给 经济与税 道理上, 较低的边际税率,较宽的税基,反而有助于政府收到更多的税 优先改善供给, 放水养鱼胜过竭泽而渔 大禹治水, 事宜疏导而不宜壅塞 再有, 又其实在税收上, 某些税项(特别是资本税项)延期缓征也比当期即征更加有利, 官民两益
转一个帖子: 关于怎样做面点小吃的小本创业? 现在答235楼 “渔夫168”这位朋友:应该说,这位“渔夫168”朋友还真是小本创业再有不自谦 不客气地自夸一下,这位“渔夫168”问本人关于创业与经营的问题也许真是问对了人哦~~关于饮食经营,个人的观察经验是店面选址至关重要。店址问题可谓压倒一切,长远而言,甚至可谓关乎食店生死。一般而言,有四类食店比较好做。一类车站 码头 机场 港口,人流量大,旅客急着吃食赶路。或者相反,为了打发时间,度过无聊二类工作单位集中的闹市街道或者学校旁边,大量的人等着简单吃点东西三类是某些人流密集的商业街,远近独此一家四类是饮食一条街,生意也好做除此之外,还有某些特色食店,位置既偏僻,附近又绝无商业,人气又清冷,很可能因某些特色而做得不错。但这种情况似不适于小本创业所为。所以本次只着重论述上面四种情况。上面一二类情况好做,根源不言而喻。这就是选址的关键,也是饮食经营者选择目标顾客的“选择”要素。需要着意提醒的是第三四两类:其实,从实际经验(甚至是管理“实证”)看,选择人流量大的商业街,远近独此一家,且厨品也极有特色的路边店也有许多经营倒闭的。当然更多的情况下这些店的生意还不如饮食一条街的小吃店。原因在于这些店其实都犯了选址错误。本祖个人意见:饮食店选址其实不一定非要在商业人流量大的街边并且独此一家(以排除竞争)不可。群聚于饮食一条街的小吃店之所以一边竞争激烈,一边还能活得不错,并且钱不少赚的原因就在于饮食一条街它虽然是激烈竞争的,但它也招聚人气,尤为重要的它所招聚的人气基本上完全是食客,都是这条街上所有店铺所迫切需要的目标顾客。所以这是饮食一条街能赚到钱的原因。与此相反,在许多人流量非常大的商业街上,哪怕饮食店既有特色,厨品又好,而且独此一家,别无竞争,但就是活不下去,原因在于这些人气都是不必或者不会进小店简单吃点东西止饿的人,因此他们虽然人气很旺,但是都不是独家饮食店所需要的目标顾客。饮食店根本赚不到钱,当然会活不下去。由此,本祖给235楼的第一个建议是认真选址,选准食店所需要的目标顾客做饮食,尤其是做面点小吃,选准目标顾客,选对地址只是第一步。选址之后,其实店堂布局也非常重要。常有人流量大独此一家的商业街中间的小吃店之所以经营不下去,据本祖所看,除选址错误之外,店堂布局违反饮食经营的心理要素也是原因之一在有些商业街,其实完全不乏想吃点东西的人,但就因为小店门面太小,街上人流虽密,但行色匆匆,店门不容客人驻足滞留,所以常常会在客人还没有完全决定好的情况匆匆离开了此地而错过了生意(由此又可见饮食一条街的好处:它容许客人尽情逗留选择而少有错过(即多数会吃一顿))由此,本祖给235楼的第二个建议:店堂布局,细节非常非常重要概括而言,店堂布局细节上至少有如下几个重要原则:第一是店门前最好街面宽一点,街面宽能让人驻足滞留,能让人反复徘徊慢慢做决定而不挡别人的道。/这点非常重要。其次,店面千万不能在街头转角处(意思就是千万不要处于街尽头)。因为假如店面位于街尽头转角处的话,别人很容易就走过头了,等别人过了街再返回来进小店在心理上是有困难的一桩事情。(由此又说明即便在饮食一条街上,其实最好的店面位置是街道“三”“七”处,正中“五”处其实并不是最好的位置;街道两头无一例外都是位置最差。这一点其实与普通心理学相关)给235楼的第三个建议。选好店址之后,最好尽量把店门做到最大。这中间的原理其实同于上边的第二点。即:店门越大,越能有希望容留客人多逗留几步,避免客人三步两步就从店门前溜过而又暗自在心理上不好意思回头----须知,在客人只是心理上暗中不好意思回头,在店家可是实实在在的利润“损失”,到手的生意在“嘴”边溜了,这可划不来。
应该不存在最优税率
加速率原理其实可以效用递减来从反面解释
经济学的“实证”,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对现象的规律描述。如“康德拉捷耶夫周期”“基钦周期”“库兹涅茨周期”等等现象集合的命名表现为总结规律,描述现象,反映现实这可以叫做“是什么”一种是对现象的原因求解。表现为深入解释现象背后的动力机制、原理、原因、机理等等这可以叫做“怎么样”“为什么”
也许, 无论凯恩斯学派, 还是新古典学派, 其实内在是统一的?!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一个观点了(真是不求甚解啊!):说的是凯恩斯的“财政刺激”有效需求的后果是短期内既能增加经济产出,又能促进需求,还不至引致通胀。但长此以往,必然的后果除了增加货币以外,既不能增加经济产出,又不能促进居民真实收入的提高;除了拉高市场价格,加剧通胀以外,其它其实什么也不会改变因此,在短期特态内,凯恩斯正确。在长期看,完全符合新古典学派二者区别仅在于时间长度的选择所以,凯恩斯可以看做短期 静态 窄面 常态的某种新古典学派的近似情形就好似牛顿力学在低速条件下结果与相对论相符一样前一种是后一种的特殊情形,后一种相对更为普适由此,经济学其实是完全统一的
【新春将至】【转献春联】 (转献 石板山翁 新制应时 春联) 之一 运际阳和 时当大雅; 国臻永泰 人庆长安。 之二 春和雅韵三千妙; 花暖香光亿万欢。 之三 喜辞旧岁 频传捷报添豪兴; 欢庆新年 更待佳音寄壮猷。 之四 神芳迪吉 光彩千秋 岁月韶华长不老; 玉宇涵祥 风华万象 天人康乐永无疆。 另外 四化鸿图 九州春意;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恰好四副横披;而且可以入对成联) 再有 香街彩旆春如海; 醇酒花灯气似虹。 春风满面 人面比娇花更艳; 喜气盈怀 情怀较瑞霭尤温。 以上都是 石板山翁 应时新制 谨此 拷帖 献呈, 以资共享
【新春将至】【转献春联】 (转献 石板山翁 新制应时 春联) 之一 运际阳和 时当大雅; 国臻永泰 人庆长安。 之二 春和雅韵三千妙; 花暖香光亿万欢。 之三 喜辞旧岁 频传捷报添豪兴; 欢庆新年 更待佳音寄壮猷。 之四 神芳迪吉 光彩千秋 岁月韶华长不老; 玉宇涵祥 风华万象 天人康乐永无疆。 另外 四化鸿图 九州春意;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恰好四副横披;而且可以入对成联) 再有 香街彩旆春如海; 醇酒花灯气似虹。 春风满面 人面比娇花更艳; 喜气盈怀 情怀较瑞霭尤温。 以上都是 石板山翁 应时新制 谨此 拷帖 献呈, 以资共享
【新春将至】【转献春联】 (转献 石板山翁 新制应时 春联) 之一 运际阳和 时当大雅; 国臻永泰 人庆长安。 之二 春和雅韵三千妙; 花暖香光亿万欢。 之三 喜辞旧岁 频传捷报添豪兴; 欢庆新年 更待佳音寄壮猷。 之四 神芳迪吉 光彩千秋 岁月韶华长不老; 玉宇涵祥 风华万象 天人康乐永无疆。 另外 四化鸿图 九州春意;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恰好四副横披;而且可以入对成联) 再有 香街彩旆春如海; 醇酒花灯气似虹。 春风满面 人面比娇花更艳; 喜气盈怀 情怀较瑞霭尤温。 以上都是 石板山翁 应时新制 谨此 拷帖 献呈, 以资共享
【新春将至】【转献春联】 (转献 石板山翁 新制应时 春联) 之一 运际阳和 时当大雅; 国臻永泰 人庆长安。 之二 春和雅韵三千妙; 花暖香光亿万欢。 之三 喜辞旧岁 频传捷报添豪兴; 欢庆新年 更待佳音寄壮猷。 之四 神芳迪吉 光彩千秋 岁月韶华长不老; 玉宇涵祥 风华万象 天人康乐永无疆。 另外 四化鸿图 九州春意;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恰好四副横披;而且可以入对成联)
【新春将至】【转献春联】 (转献 石板山翁 新制应时 春联) 之一 运际阳和 时当大雅; 国臻永泰 人庆长安。 之二 春和雅韵三千妙; 花暖香光亿万欢。 之三 喜辞旧岁 频传捷报添豪兴; 欢庆新年 更待佳音寄壮猷。 之四 神芳迪吉 光彩千秋 岁月韶华长不老; 玉宇涵祥 风华万象 天人康乐永无疆。 另外 四化鸿图 九州春意;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恰好四副横披;而且可以入对成联)
【新春将至】【转献春联】 (转献 石板山翁 新制应时 春联)之一运际阳和 时当大雅;国臻永泰 人庆长安。之二春和雅韵三千妙;花暖香光亿万欢。之三喜辞旧岁 频传捷报添豪兴;欢庆新年 更待佳音寄壮猷。之四神芳迪吉 光彩千秋 岁月韶华长不老;玉宇涵祥 风华万象 天人康乐永无疆。另外四化鸿图 九州春意;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恰好四副横披;而且可以入对成联)
管理如同兵法, 不可不学, 不可死学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实践体验非常重要, 而且至关紧要
管理如同兵法, 不可不学, 不可死学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实践体验非常重要, 而且至关紧要
200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GDP 50% ?! 社科院报告称中国固定投资将破十万亿 作者:- 加入时间:2006-10-12 18:11:22 中国社会科学院11日发表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生产总值(GDP)增长将达到10.5%,但2007年增幅将回落至10.1%。该院并预计,今明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十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明年投资反弹压力仍大,必须缓解投资在GDP中的比例持续攀升的问题。 据《星岛日报》报道,社科院11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认为,要从适度提高利率,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等,继续改善宏观调控政策,但在防止投资反弹的同时,要保持居民消费增长加快的趋势。 报告指出,目前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可能性愈来愈小,但固定资产投资在今明两年将分别达到11.27万亿元,及13.75万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4.8%及20.4%,较今年上半年的三成增幅有所回落。 不过连续多年存在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高GDP增长的情况,使得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持续上升;预计2006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将超过54%,2007年则将接近60%。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 另据《北京商报》报道,人民币升值题材,吸引国际热钱前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根据仲量联行发布最新的“全球化趋势创空前投资热潮”报告显示,上半年,从国外流入大陆直接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已达27.7亿美元,占中国上半年房地产总投资额47.5亿美元的58%。据了解,2005年境外投资者在大陆房地产投资金额约55亿美元,主要投资城市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 社科院发布的报告还预期,今明两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分别为1.3%及1.1%,继续维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趋势。 社科院指出,外贸高增长、高顺差的“双高”局面仍将继续,今明两年的外贸顺差将分别达1580亿美元及1230亿美元。来源:金融界网站
主观 与 客观 主观与客观对立引进一个“主体”解决好多难题
还是来打我的比方... 比方:枪械专家未必精于射击, 神枪射手未必长于作战, 但是他们都必不可少
!!中国流动性过分,如何化解?? 房市高烧不退,股市异常暴热,传言外资套利基金脱离当局监管 暗中涌进的热钱不下2000亿美元 加上民间的不理性(抵押房贷款炒股甚至透支信用卡炒股,其它更加)所以 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分(不止“过剩”) 未来泡沫必有崩盘 危机基本是迟早的事风险如何化解(已经过了“防范”了)??
!奇怪而神异的 数,真的成立吗?! 本人与山翁早年曾不满于部队军费太少。为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我们研究之后认为军费占国家GDP 3%是比较合适的数字。低于3%,绝对不够;长期高于7%,国家会像前苏联那样不堪重负。从世界来看,世界大多数国家军费比例基本上都占国家GDP的3—4%(如霉国。日本是特例,“自我限制”不突破1%,如今也突破了)。后来,又发现其实教育费也应占国家GDP3—5%。然后又发现科研费、卫生费“标准”都要占国家GDP3%。再后来,居然发现农业、环保居然都要占国家GDP3%。还后来,又研究国家预算(当时发现国家财政不足,尤其是中央财政占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比率双重不足),发现国家财政收入以占国家GDP的30—40%为宜,其中中央财政以占国家GDP20—30为宜。 PS:奇怪的是北欧国家远高于此一比例。 又特别奇怪的是他们的国家发展居然基本不受此事特大影响。此处暂且不提。再后来,山翁认为如同80:20这一先天比数法则一般,我们的这个世界也许真有可能存在更多的先天性比数。如:3%、5%、7%。。。。3%+7%=5%×2=10%;10%×2=20%(另一面便是著名的80%);3%+5%+7%=15%(现代世界各类语言 名词占全部词汇的85%左右);15%×2=30%(另一面是70%,著名的“三七开”);20%×2=40%(另一面60%,非常接近“黄金分割率”“黄金比率”);最后50%×2=100%(著名的对半平分,非此即彼,绝对矛盾)。
答 202.125.222.* 关于经济学的美,其实更多的是数学的美,或者数学形式的美。正如爱因斯坦所表达过的观点,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的形式证明,它们是那么的宁静,对称,均衡,充满着简洁到极致的纯真的理性的美。 然而,经济学的美是一回事,经济学是不是“真”又是一回事 或者说,证明经济学 学理的“真”远比证实政策实践的“真”容易得多从人类理性有限的角度讲,经济学的“真”必然是有限的(此处不展开)还是来打我的比方 1. 个人承认经济学是美的,甚至有一种了不起的快感。这种感觉好比沉沉黑夜中的探照灯,经济学指向哪个领域,就好比探照灯照向哪个方向,灯光之下的一切都能清楚地显露出来,感觉爽极了。 2. 个人习性更喜欢扛一条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的大棒。 3. 由此,本人一方面愿意学习(西经)主流经济学,就好比我愿意踩着(西经)主流经济学探照灯的灯光大步向前走动,尽可能看清灯光下的一切(因为人生有限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理性有限所以不可能看齐);另一方面又总在身上扛一条 哥德尔 不完备定理 的大棒----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影子也是影子,凡属影子,必然遮光(即便烟花弹、闪光弹、照明弹全方位照亮----我们也可以断定发射照明弹的枪管、炮筒底部存在光照死角。即便如同数学一样完全抽象,无须实证检验,我们仍可判定基本公设有不完备----必须认为正确但又不能证实----之处)本人极为痛恨试图照搬西方传教牙慧,邯郸学步般跟人高喊“终极信仰”“人文关怀”,试图迫使中国宗教化的所谓“主流”学者。连带的不得不扛上哥德尔的大棒,意思就是总想找机会敲砸这些“主流”学者。同样是“恨乌及屋”,本人却与马经先生完全不同。也与一般网络愤青所恨有异。
[ 专帖 ] 管理10要素 若是老板,则企业管理要素共有十项: 1. 人, 相关者 2. 物, 对象物 3. 时, 时间 4. 空, 空间 5. 事, 业务, 内容, 流程, 事业本身 6. 钱, 经费, 资金, 债权, 债务, 资本, 权属利益 7. 权, 权限, 授权, 确权, 行权 8. 讯, 信息, 内容与形式 9. 销, 行销, 渠道, 目标市场, 利基, 利润源泉 10.约, 订单, 合约, 谈判, 公司命脉 作者: 石板山翁 2007-1-26 16:58 回复此发言 真正的 管理要诀: 分而又分, 合而又合 合而又分, 分而又合
[专帖] 通用 培训 事项 ... 通用的培训注意事项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主办方(出资人或者用人方) 2. 学员(培训对象) 3. 师资(教学人员) 4. 管理(学员管理并与内外人员协调) 5. 内容(包括培训目标) 6. 场地 7. 设施(包括专用器材设备) 8. 经费 9. 日程 10.结束(并包括善后)
本人所认可的几点核心主张... 关于经济学 两大假设: 1. 有限理性假设 2. 时间有限假设关于经济政策 1. 开放竞争 2. 开放信息 3. 开放公正的权利保护由此反映到政治上必然逻辑: 开放辩论关于管理 1. 对“人”: 分享, 让利, 尽量让所有相关者过得更好才是好管理 2. 对“事”: 细节改良, 技术改进, 细节具有逻辑性,可操作性
【职业指导专帖】 提供职场答疑... 本人在 周笔畅吧 开了个专帖, 结果整一个月了才有1000多次点击简直晦气霉了...不知在 张靓颖吧 本种帖子命运如何??
请问: 张靓颖的 OPEN UP 哪里有听??? 有知道的朋友请告知一下子,本人会感谢的!
各位! 看来本人所YY“信息素”“价格主义”MS有可能性?? 请看实例:1 建厂怎样管理阿? 我想建个企业,却不知道怎样管理,怎么办啊? 我怕别人瞒着我做假账,(比如我让进货,业务员明明是40元一箱进的,可是对我说是42一箱)我也不知道啊!打电话问货源公司也不保险啊! 万一,业务员收买了公司的业务人员,联合骗我,我也是没办法啊!! 另外,我也怕厂里的人偷东西。如果公司生产了220个产品,几个员工说生产了200个,剩下的20 个偷走了,我也不知道啊! 因为,作为厂长我不能把时间都用到监视工人上啊? 作为一个我个人建的厂子,我该怎样管理啊????? 望有经验的人,给我指点!!!!!!! 作者: haha2244 2007-1-15 15:56 回复此发言 ===========================================================本人答复:具体讲,这样: 比方进货,不管他报多报少,报42还是报40,你可以要求他不得高于40,品质不低于某一标准。当然也可以经由生产组(即下一流程)“代替”你提出要求,并据此验货。如进货业务员达不到标准,生活组有权拒收。 其间,假如业务员自己凭某种关系、某种特殊能力,自己能进到35的货,而且进料符合质量标准的话,楼主可仍以40跟他结算,额外的5块钱(即40-35)楼主可以全给他, 也可以跟他分成, 从而相当于给他奖励、提成或“回扣” 楼主如真想建厂并想解决可能发生的内外人员串通\合谋与欺骗问题 建议做如下设计 进货业务员当然可能与货源公司串通合谋,楼主除自己与业务员分利之外还可以让生产线员工参与分利,即 假如生产线验货收库人员严格把关,所节省的采购费用生产人员也可参与分利。如此一来,等于生产人员也成了楼主的“编外”验货监督与价格监督员。假设生产验货人员不负责任,被采购业务人员蒙骗,则楼主可以规定一概以生产组认可的数量和价格作为生产组的产量依据,请相信一点,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只够200件的原料绝对生产不出300件产品来。 这是进货环节。 再比方成品生产段。 首先,你自己应亲自(或者亲眼全程监督)试生产,看看符合某一质量标准的原材料究竟能生产出多少成品。以此为标准,你只要生产组保证给你多少成品就可以了(废品也要算,可以定扣钱标准);甚至,你根本无需点数成品,你只要看你的客户、你的买家进了你多少货就可以知道你出了多少成品(绝对没有哪个买货人以少充多,比方实际买5件却给你报上10件并真的按照10件给你付钱,绝对不会),所以如此一来你甚至根本无须日日到厂,时时监控,刻刻操心。 在生产阶段,作为负责任的人,倒是应该防止员工偷工减料,给你“多”生产!在这一环节,质量控制很重要。假如你真的有良心,够负责任,你大可以在销售环节提醒客户、买家注意验收产品质量——由此你又获得了不花钱并且真正负责任的“编外”质量监督员和产量统计员! 同样,作为生产阶段,假如你的员工通过技术革新,既改进了产品质量,又通过节约材料增加了产品产量,好比原来标准生产200件,现在改进生产220件,那么你可以将多增的10件或20件奖励给生产班组(关键是质量)! 本人一贯主张 细节改良,重视 技术进步。 假如增加1.5倍成本,即花费2.5倍成本,产品质量改善3倍,出厂货价提高5倍,最终市场卖价提高5倍以上的话,那将是互利多赢的可喜局面。 为此,本人主张奖励生产员工,以此鼓励员工钻研技术,改进生产。 对待客户,一方面要为其预设更多的留利空间,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尽可能提高产品最终售价(在确保高优质量的前提啦)在这过程中,你只要自己(或绝对可靠者)管好钞票就可以了。出钱进货由生产班组“代”你“负责”——否则以进货问生产组要最终成品;出货进钱,你可以叫你的客户、买家“无偿”“代”你“负责”最终产品的数量、质量!(当然了,废品和存货还得你自己看或者你信得过的人看) 你只负责看住钱!! 由此,可以见到本人历来主张的管理思路: 本人一贯主张 管理上 对“人”,开放 让利; 对“事”,改良 精进。 总之,唯有 让(所有)人过得更好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 所谓 对“人”,开放 让利; 意思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分享好处,不要独占 对“事”,改良 精进。 指的是重视产品质量,改良细节,优化技术 凡属管理,一定要记得逻辑:凡有果必有因,有二必有一,有尾必有头 你管不住因、一、头,那么你尽可以放手,干脆不去管它; 你尽力管好可以管到的果、二、尾就可以了。 最终的效果其实跟费心费力的全程监控是一样的。而且还落得省心省力。 反映到本人的经济理念上 本人主张一切经济学理论必须接受人性现实的实证检验。 所有经济研究的事实判断必须与价值判断相统一。 在经济理论上,始终坚守人的理性有限假说与时间有限假说。 即使最“科学的”经济学,仍是有限的、充其量近似的
学习经济学... 不管它什么高数, 什么模型, 归根究底, 无非是: A=B, B=C, A=C, C=A万变不离其宗, 这种转换等式就是“宗”!所谓不同模型,不同论点,不同学派,很多时候其实是以不同的术语名词讲述同一件事情,表明同一个东西!更多时候(除了换换新的名词、换种讲法、换种表述方式)甚至根本无所谓新东西!!!
刚去数学吧看了看... 很多小朋友, 写的帖子稚气团团, 天真蓬勃, 可爱极了
赞赏一个 高和义! 诚不诚, 看态度!
管理精粹: 流程要好, 细节要精
奇怪! 这么多吧主怎么都退掉了? 经济吧, 包括几位著名“经济学家”个人吧, 都没吧主了!
【开楼】【职业指导专帖】:从领导的视野看部属(职场答疑) 笔亲们 好!因为我妹妹、我妹妹的女(我外甥女啦)狂爱笔笔又因为我见笔亲人多善良,新入职场的笔亲不少,职场烦恼也不少所以决定帮帮你们这些笔亲啦~~(凡有职场烦难忧疑者请跟此帖,本人将不定期进帖解答)
问题: 我怎么发现政府福利是不可持续的? 大致上, 除义务教育以外(这项是成功的,不可不认), 包括养老、医疗在内的政府福利其实不可持续从北欧到南美,从日韩到北美(特别是加拿大), 从欧洲到中国(包括台湾),我发现传出的消息都是财政不堪重任, 政府福利愈益难以为继, 福利财务上的赤字重担越来越不可承受, 政府福利崩盘似是必然之事, 早晚而已个人初步研究表明,政府福利其实可以废弃掉(义务教育除外)国家不再承担公民养老义务,公民个人养老主要靠自助,社会福利靠密集居住解决----中国历史传统的大家庭\密集聚居其实有利于低成本养老至于医疗,必须有赖于开放医疗竞争并开放“惩罚性赔偿”问题是中国现在的农村养老今天的中国农村,居住分散,人口稀薄,我真的无法可想。。。。。。(首先是地理成本----物理交通难以克服)
各位请进, 给你们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其实是鲁迅先生的一则 老故事:一个老阿公\小孙子和小毛驴的故事老阿公\小孙子和小毛驴一同步行, 路人嗤笑: 呆鸟, 现成空着的毛驴不骑; 于是小孙子骑上去, 行不远, 另外的路人责骂: 小孙子不孝, 于是小孙子下, 换老阿公骑上去; 又行不远, 另外的路人责骂: 老不厚道, 害那么小的小孙子吃力步行, 真是不慈不爱, 于是小孙子赶紧上驴, 两人同骑一驴; 又行不远, 另外的路人又责骂: 那么小一小毛驴, 居然驼两个大活人, 难道怕小毛驴不死?(MS颇有动物福利主义精神)当然了, 鲁迅先生最後的故事结局是愤世嫉欲的: 祖孙两人抬了那头小毛驴回去本帖的意思是: 凡人为之事必有例外, 凡为人之理必有不然经济学亦然?
又没有吧主 ???????????????
吧主呢 ???????????????????
经济学 与其他社科门类 哲学离经济现实和经济学科越来越远, 反而离行为与认知科学越来越近, 这是哲学的问题, 不关经济学的事在我国(至少在大陆), 经济学提供了一些政策支持, 然而基本未能提供法理支持, 离法学过远, 这是经济学的问题论理, 经济学除引进数学之外, 还应一如既往的关注历史才是, 这是经济学的又一问题----1.不知有什么样的回答,,, 2.更严重的问题是不知有没有回答贸然发帖, 希望赏光... 苟能回复, 则个人感觉幸甚!
经济学 是 一门 硬科学吗? (兼论经济学前途) 个人以为, 数学工具进入经济学立有大功尽管如此, 经济学依然不如数学那样是一门硬科学:1. 凡人为之事必有例外, 凡为人之理必有不然(唯此言绝无例外) 一,人类行为的高度复杂性足可以使任何人文社科理论找到他所需要的任何一种事实佐为例证,, 二,即便同一事件也足可支持N种视角的理论解释经济学显然不具有硬科学所必备的(依同样条件)产生可重复验证的严格结果的特征2. 经济学现在仍是一门显学, 然而个人认为未来前途不如心理学 一, 心理学目前虽然仍是一门如生物学一样主要属于描述性的学科, 不过心理学具备可重复验证的特征, 这一点远远强过经济学,, 二,未来随人类认知科学的发展,再加数学工具的引进, 必将使心理学更可验证,可预测,在特征 风格上更接近硬科学3. 未来数学的进步, 必将使大型计算成为日常现实, 未来会计(与统计)将足以取代经济学职能, 再加上引进数学工具的未来心理学(预测反应),使得经济学成为不必要4. 我个人并不喜爱心理学, 然而逻辑的结果是心理学更有前途, 对此, 个人不得不接受5. 长远而言, 未来两大社科门类必是法学,心理学,, 其次政治学,历史学诸位以为然否?头次发帖, 不知深浅, 请多多关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