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com 灯火阑珊com
关注数: 241 粉丝数: 450 发帖数: 3,230 关注贴吧数: 24
一篇雄文,道尽五千年的气度。。。。。。。。。。 沧桑数千年,自古至于今,无数圣人先贤、名士豪杰,留下诸多豪言精语和肺腑之言,尤其是这10句话,最能代表中国精神,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所在。中国气概:人若犯我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书·陈汤传》 汉朝强盛之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确是被践行的事实。虽远必诛的前提是被犯,属于自卫反击。所以,汉武帝的多数征伐还是师出有名。国力强盛,则是底气。 不过,当国家间尚存利益、理念的纠纷,人类还不尽是谦谦君子之时,文虽可以化人,但保障依然还需要。 中国品格:法乎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载育万物、生长刀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深刻认识和应对方法。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是分不开的。 中国操守:穷达不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诸葛亮出山之前隐居南阳、躬耕陇亩,坚持读书和思考,不断地修养自己,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打拼一番事业,他又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并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 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理想所在。 中国高度: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人的存在和大自然的运作息息相关,万物的变化,只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而已。所以,人应该由自然来观察一切,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中去体验。 我们对金钱和其他物质方面的追求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这种价值取向造成的必然是人情冷漠、事事向利益看齐。 庄子提倡破除“我执”、顺应自然,这对于我们今天这个生活节奏过快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中国格调:本色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 何谓本色?本色就是平常、本分;何谓风流?风流就是豪放、潇洒、洒脱、自然。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所谓大英雄,就是本色、平淡,真正有高度修养的人是朴实无华的,这就是“复归于朴”的道理。 中国气节:宁折不弯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水调歌头》 人的骨气,是灵魂的骨头,是骨子里的东西,它首先是一种气质、一种人格,然后是一种人格深处的高贵。 庄周以一生在潦倒中的坚守,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文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为更多的人摆脱生命的庸俗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中国抱负:向道而行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信仰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也许中间充满无限阻挠,甚至有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 但这样的“道”值得我们用血、用泪、用生命去追求,因为它是精神的支点,是“人”字不可缺少的一笔。 真正的勇气不是好勇斗狠,而是站在真理一边,只要是道义之所在,即使面对强权和暴力,即使千万的人阻挠、反对和不理解,也决不气馁,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中国气度:俯仰天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尚书·君陈》云:“有容,德乃大。”人的德行要广大,也要有像海一样的广阔胸怀。 宋代晁说之说:“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有了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和气度,就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就能与人与己无所不容。 王勃曾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言壮语,诸葛亮也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警句,儒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中国理想:千秋万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横渠 这四句名言,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历代流行不衰,是怀抱入世与济世理想的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中国性格: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西汉的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首领胁迫他投降,先引诱他,不成之后又罚他到极其艰苦的偏远地方牧羊,断绝他的饮食来源。苏武始终不为所动,在匈奴被囚19年,最终回到汉朝。 一个人能否抵御各种的诱惑和威胁,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够义无反顾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你失踪了,会惊动谁????(转) 小区电缆坏了,看不了电视,上不了网,连手机也耗尽了电量,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被扔到了深海的孤岛上,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出去问了问,坏掉的电缆三天才能修好。索性安安心心买了一大包蜡烛和足够三天用的方便食品,取下了书架上蒙尘的书,打发没电的日子。 很久没在烛光下读书了,才发现这种感觉真好。淡淡的油烟味儿,轻轻跳动的火苗,竟然喜欢上了停电的日子。停电第三天。心里又开始隐隐不安了。又到了一些杂志的交稿期,电不来,我如何写得下交得出?几天没在网上出现,朋友们会不会挂念我,微信上是不是堆积了一些留言?留言得不到回复要打我手机又不通,会不会耽误了重要的事情?忧虑跟波纹一样往外扩散。看不进书,坐立不安,一次又一次跑到楼下去问电路的赶修进度,很庆幸,小区的电路在停电之后的第四天清晨修好了。 早晨还没起床,就听外面的电脑音箱“嗵”一下开了。终于来电了。衣服没来得及穿,第一反应是跳下床,打开电脑,在电脑启动的间隙,又赶紧摸出手机充电。登录qq、微信、邮箱,心情莫名激动,心想着也许会有新的消息像潮水一样涌来。然而现实却很平静,微信有两三个好友随便问一句:在?然后没有了下文。邮箱里有一两封编辑的约稿,微博上有三两条博友的留言。谁也没问我为什么突然失踪。打开手机短信,有几条消息涌出来,全是天气预报的。赌气的把手机扔到一边! 自以为很久很重大的一次突然失踪事件,在众人心中连个水花儿也没激起来。世界这么忙碌,众生这么喧嚣,谁会在意一个人的消失呢? 正在伤感之际,手机突然响起来,接起,是弟弟的。 “姐,你干吗呢?这些天也不给家打个电话。打你手机,一直无法接通……”语气里有抑制不住的怨气。 “小区停了三天电,手机也没电了。”我低着声音回。 “姐,你怎么回事?快把妈急死了,就差买张车票,跑到你那里去了,赶紧给妈回个电话。”挂了弟弟的电话,妹妹的电话又打进来。 “我们小区停电,手机无法充电……” “你就不能到外面打个电话?” 妹妹说得对。可是那几天,我根本就没往家里想! 急急忙忙将电话打回去,才响一下,就被人接起来:“是英子吧,你可来电话了……”电话是母亲接的,电话里咕哝着骂了我一句。但没有一点怒气,我甚至能想象到电话那端母亲笑吟吟的样子,“这三天也打不通电话,我还想着什么事儿啊。看电视上说缅甸那边闹地震了,南宁百色都有震感,你们那里没事吧?”母亲问。 “我们这里没事,是小区的电缆坏了,才修好……” “那就好,没事就好!”电话里的母亲自始至终没抱怨批评我一句。她知道我很好,就满足了。 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看得太重要了,其实,这个世界上少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我们又常常把自己最应该重视的忽略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失踪了,真正惊动的只有那么极少数的几个人,其中那个时时刻刻都在为你揪着心的人是你最亲的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