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生移次 移生移次
关注数: 94 粉丝数: 90 发帖数: 1,534 关注贴吧数: 7
【新闻】云南28年前天降"怪球" 与越南"太空球"相似 冯兴祥和他收藏的“怪球”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本月2日,越南北部突然从天降下两个圆球状金属物体,全世界立即高度关注,各种猜测声不绝于耳。从网上看到这条新闻后,昭通市大关县民间收藏家冯兴祥眼前一亮,发现自己收藏了24年的一个圆球体,竟然跟越南降下的那两个圆球体非常相似,就像“三胞胎兄弟”。欣喜之余,他急切盼望着世界各国专家能早日破解这个“怪异三胞胎”之谜,并于本月15日通过本报表示,愿意为破解这个谜团提供帮助。 发现 这3个球体看上去像“三胞胎” 在越南降下的这两个球状物直径分别为30厘米、80至100厘米,重量分别为6公斤、45公斤,越南军方提供了其中一个圆球状物体被发现时的实物图片,冯兴祥对比了图片后吃惊地发现,自己收藏了24年的一个怪异圆球体,无论是外形还是材质,竟然与图片上的圆球极其相似。 “这3个球体看上去太像‘三胞胎’了!”14日,冯兴祥联系了晚报记者。通过图片比对分析,记者也有跟冯兴祥同样的感觉。据了解,经过测量,冯兴祥所收藏的圆球体直径约42厘米,重约14公斤,颜色同为灰黑色。 寻踪 28年前大关也天降“神秘球” 据冯兴祥回忆,1988年冬季的一天下午,大关县玉碗镇玉碗村贵州组一对姓高的夫妇到蜘蛛湾(地名)干农活时,突然听到天空传来巨大声响,赶忙收拾农具回家。到家后,夫妇俩看到家门口不远处的一块草坪上留有一个黑色球体。因为从没见过,夫妇俩怕带回家后给家里带来灾祸,只是站在远处观望。可是,夫妇俩的几个孩子很好奇,偷偷地向这个球体扔石子,球体被击中后声如洪钟,把孩子们都吓跑了。 事后,在其他村民陪同下,夫妇俩上前细看球体,发现它有点像“地球仪”,就把它带回家中,从此它成为孩子们的“打击乐器”。没多久,他们家里的铁锅坏了,便想着把这个球体一分为二,做成两口铁锅。可是,无论用铁锤砸击或是电焊切割,球体都毫发无损。 冯兴祥知道这个球体存在后,先后3次上门“拜访”。1992年,冯兴祥最终花了800元钱将这个“怪球”收入囊中,一直珍藏至今。 揭秘 谁来破解这个“怪球”之谜? 冯兴祥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怪球”,试图破解它的秘密。经过多次试验,冯兴祥惊奇地发现,自己收藏的这个球状物绝不同于普通的金属物,其具有以下诸多特性:材质很坚硬,铁锤砸不变形;耐高温,电焊不熔化;耐腐蚀,永不生锈。冯兴祥说:“要是谁能帮我解开这个球体之谜,我做梦都会说梦话来感谢的。”他认为,自己收藏的圆球体,在来历上跟越南那两个圆球体应该属于“一脉相承”,也就是来历上应该是一致的。 冯兴祥说,通过多年探寻,大家对于这个圆球体的来历形成了几个主要的推测性观点:大关县文产办主任杨文香等人认为,从球体两边有小孔等特征来看,这个“怪球”应该是古代的一件打击乐器;有人认为这个“怪球”也许来自太空神秘飞行物“飞碟”,即神秘未知的UFO留给地球的礼物;昭通市文物馆与昭通市博物馆的有关专家则认为,这个“怪球”属于散落于地球上的航天飞行器,前些年在保山市发现过外形类似的球体,但至今已难以核实。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6%2F0121%2F06%2FBDR824PE00011229.html&urlrefer=e83d71f75764214d22633cf2f8b992b6
【震撼】NASA前高管:宇航员登月时曾发现古人类遗迹 核心提示:前美国航空航天局资料和图片控制部主管肯•约翰斯顿(Ken Johnston),曾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服务于航天局的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约翰斯顿称,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登陆时,曾发现人类活动留下的古遗迹,以及一种此前未知的引力控制技术。 综合外媒报道,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料和图片控制部主管肯•约翰斯顿(Ken Johnston),曾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服务于航天局的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约翰斯顿称,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登陆时,曾发现人类活动留下的古遗迹,以及一种此前未知的引力控制技术。 约翰斯顿披露的这一极具冲击力的“内幕”,刊载在NASA前顾问、CBS科学顾问理查德 ? 霍格兰(Richard C. Hoagland)和航空工程顾问麦克•巴拉(Mike Bara)合著的新书《黑暗使命——NASA秘史》(Dark Mission: the Secret History of NASA)中。 书中展示了一些低分辨率的照片,比如建筑废墟,巨大的玻璃穹顶物体、石塔、如城堡一样的空中悬挂物等。 约翰斯顿曾在NASA工作23年,他参与了无数太空项目并与众多飞赴太空的宇航员一起工作过。他与另外4名宇航员还曾在阿波罗系列载人月球探测器的登月舱中,进行过地面测试。 在“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后,他即被调往月球接收实验室并升任数据及图片处理部主任,所有的登月照片由他经手。 约翰斯顿表示,宇航员拍摄了这类照片,而宇航局让他毁掉这些照片,但他还没遵守命令。他说,美国政府隐藏这些信息达40年之久。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discovery.163.com%2F14%2F1013%2F12%2FA8EFD71M000125LI.html&urlrefer=a960c029dd796a5d61bab845fb1cafe0
【发现】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有水云星球 核心提示:一项最新天文学研究报告说,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带有水云的星球,并且在茫茫宇宙中它还算是我们比较近的邻居。我们仰望蓝天白云时可能会想,外星人的天空中是不是也飘浮着这样的云朵。一项最新天文学研究报告说,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带有水云的星球,并且在茫茫宇宙中它还算是我们比较近的邻居。 美国卡内基科学学会的杰奎琳·法赫蒂等人在一篇递交给《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的论文中报告说,利用位于智利的麦哲伦·巴德天文望远镜观测了代号为WISE J0855-0714的天体。这是一颗褐矮星,是恒星燃烧殆尽之后冷却下来形成的星球。 分析显示,这颗星球上空飘浮着由水汽凝结成的云朵,这是第一次在太阳系外发现有水云的星球。在太阳系内,目前也只能在地球和火星上空看到水云;其他一些系内行星或是由于缺水,或是由于其他原因看不到水云,如木星和土星由于太冷,其云层被冰态的氨所主导。 据介绍,这颗星球离我们还挺近,“只有”约7.3光年的距离。在茫茫的宇宙中,这可是离太阳系第四近的“邻居”,仅次于半人马阿尔法星系、巴纳德星系和鲁赫曼16星系。 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该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迹象,研究人员出于谨慎,尚未做出这方面的判断。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NN142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discovery.163.com%2F14%2F0828%2F11%2FA4NUOP04000125LI.html&urlrefer=dbba6e55507cfc3bab1cddef4dc66997
【揭秘】计算机模拟显示月球核心外存在液态层 核心提示:一个由中国、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创建的计算机模型显示,月球并非全部由坚硬的固体组成,相反,其核心外部由一个液态层所包围。研究人员称,如果该假设获得证实,传统月球起源理论或许面临修改。 科技日报讯 一个由中国、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创建的计算机模型显示,月球并非全部由坚硬的固体组成,相反,其核心外部由一个液态层所包围。研究人员称,如果该假设获得证实,传统月球起源理论或许面临修改。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月球半径约1700公里,从月面到数十公里深的地方是月壳,从月壳到1400公里深处是由岩石组成的月幔,月幔以下则是主要由铁等元素组成的月核。 科学家们在测量月球轨道和重力相关读数时,发现偶尔会出现异常情况。这种反常现象用传统的月球模型无法做出解释,因此,他们假设月球并非全部由固体组成,其核心外极有可能存在着一个液态层。 该研究小组指出,月球的重力读数表明,其内核的自转读数与其他已经被证明了是纯固态内核的自转读数存在差异。他们正是通过这一现象得出这一假设的。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9日报道称,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个假设,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并同时考虑到了月球、地球以及太阳所施加的引力。该模型表明,液态层对月球核心重力读数的影响,和真实月球所产生读数正好相符。这表明,这个液态层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很可能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液态层存在,该研究小组的解释是:地球引力对月球所产生的、如同潮汐的拖拉作用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这一作用导致月球内核与覆盖其外物质发生摩擦,产生并维持了液态层的存在。 研究人员说,如果月壳到月球的中心都是冷却凝固的,伸缩幅度应该更小。他们根据过去观测到的月震波的传递速度等,推测出月球的内部结构和黏性系数,发现约1300公里以下的月幔深处的黏性系数非常低,也就是非常柔软,由此才会出现观测到的那种伸缩幅度,而且由于地球的引力,月幔的这一部分能够有效产生热。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目前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但如果该假设最终被完全证实,科学家们或许需要对月球起源的理论进行重新思考。(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王小龙)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责任编辑:NN129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discovery.163.com%2F14%2F0730%2F10%2FA2D6LRPS000125LI.html&urlrefer=3f4c2bdefbba05143dbc778054334cdc
【新闻】科学家证实时间旅行可在量子尺度上实现 核心提示:如果一名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破坏其祖父母之间的结合,那么,他是否也就不会出生呢?这是经典的“祖父悖论”的核心问题所在,“祖父悖论”常被人拿来论证时间旅行不可能存在,但有些科学家则不这么认为。如果一名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破坏其祖父母之间的结合,那么,他是否也就不会出生呢?这是经典的“祖父悖论”的核心问题所在,“祖父悖论”常被人拿来论证时间旅行不可能存在,但有些科学家则不这么认为。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24日(北京时间)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首次使用两个光量子(光子)模拟了量子粒子在时间中的旅行并对其“一举一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量子尺度上,时间旅行是可以实现的。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科学家们使用光子(光的单个粒子)来模拟回到过去的量子粒子并对其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对一个进行时间旅行的光子可能产生的两种结果进行了考察。第一种结果是:“1号光子”会通过虫洞进入过去并同以前的自己相互作用。第二种结果是:“2号光子”会在正常的时空内行进,但会通过虫洞同一颗卡在时间旅行环—封闭类时曲线(CTC,是物质粒子于时空中的一种世界线,其为“封闭”,亦即会返回起始点)内的光子相互作用。模拟“2号光子”的行为使“1号光子”的行为也能被研究,结果表明,时间旅行在量子尺度上可以实现。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数学和物理学院的博士生马丁·瑞巴尔说:“时间旅行问题是阐释恒星、星系等大尺度世界的基本运行原理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描述原子、分子等微小尺度世界运行原理的量子力学这两大最成功但最不兼容理论的交界点。” 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或许可以通过一条时空通道,回到时间上更早的空间上的起始点,但这种可能性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们困惑不已,因为这似乎会导致一些悖论,比如经典的“祖父悖论”。 昆士兰大学的蒂莫西·拉尔夫表示,1991年,有科学家预测,量子世界发生的时间旅行或许可以避免这些悖论。拉尔夫说:“量子粒子的属性含糊且不确定,这或许给了它们足够的摆动空间,来避免前后矛盾的时间旅行环境。” 科学家们表示,尽管同样的模拟是否能证明更大的粒子(比如原子)或一群粒子可以进行时间旅行还是个未知数,但最新研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之间的相互关联。 在模拟实验中,一个被卡在封闭类时曲线的光子被发现能与在正常的时空内行进的光子相互作用。 总编辑圈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否定时空穿越——质量造成两处时空弯曲,若交汇于一点,就生出一条“虫洞”,我们由之穿越到七千万年前的仙女座星云,不是不可能——但“虫洞”只是假想,前提是广义相对论完全正确。我们的世界有时间旅行者吗?有科学家编写了软件,在网络上搜寻“未来客”存在的迹象,至今尚未找到。几年前还有科学家用光子做实验,让它携带信息到过去改变自己,结果失败了。如此看来,诸多幻想似乎只能停留在小说里。但科学家不会放过穿越主题,它至少是个很好玩的思想游戏。 本文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NN142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discovery.163.com%2F14%2F0626%2F10%2F9VLKV6V0000125LI.html&urlrefer=cf92e2a0fb003553e96db522d16ffa1e
【揭秘】地球内部发现隐藏海洋 相当于地表总水量3倍 核心提示:美国科学家近日说,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水量相当于地表海洋总水量3倍的“隐藏的海洋”。这一发现也许有助于解释地球上海洋的水从何而来。 美国科学家近日说,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水量相当于地表海洋总水量3倍的“隐藏的海洋”。这一发现也许有助于解释地球上海洋的水从何而来。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这一“隐藏的海洋”位于地球内部410公里至660公里深处的上下地幔过渡带,其水分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液态、气态或固态,而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一种名为林伍德石的蓝色岩石中。 研究人员利用遍布全美的2000多个地震仪分析了500多次地震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会穿透包括地核在内的地球内部,由于水会降低地震波传播的速度,研究人员可以据此分析地震波穿透的是什么类型的岩石。结果表明,就在美国地下660公里深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且从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来看,这是可能有水存在的信号。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合成上下地幔过渡带中存在的林伍德石,当模拟地下660公里深处的高温高压环境时,林伍德石发生部分熔融,就像出汗一样释放出水分子。 “我想我们最终找到了整个地球水循环的证据,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地球地表大量液态水的存在,”西北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史蒂文·雅各布森说,“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一缺失的深层水。” 地球上水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彗星或陨石撞击地球带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从早期地球的内部慢慢渗透出来的。新发现为后一种说法提供了新的证据。 今年3月,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来自上下地幔过渡带的一块林伍德石,其含水量为1.5%,从而证明有关过渡区含有大量水的理论是正确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discovery.163.com%2F14%2F0616%2F11%2F9US0FK34000125LI.html&urlrefer=170ec331c7fb9f2af5f4feed52f2c3a9
【发现】美国宇航局“好奇”号发现火星有水分! “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水。 新华社电 未来的火星探索者可能不必担心用水问题。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车发现,火星表面土壤按重量算约2%是水分,这意味着每立方英尺(不到0.03立方米)的火星土壤能够获得约1升的水。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美国航天局等机构研究人员26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好奇”号携带的样本分析仪,将其登陆火星后获得的第一铲细粒土壤加热到835摄氏度的高温,结果分解出水、二氧化碳以及含硫化合物等物质,其中水的质量约占2%。 论文第一作者、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劳里·莱欣说,“现在知道火星上应该有丰富的、可轻易获得的水”,这是“最令人激动的结果之一”。今后如果有人登上火星,只需在火星表面铲起土壤,然后稍稍加热,就可获得水。 好奇”号样本分析仪还测量了高温加热土壤所获各种气体中氢与碳的同位素比率,结果发现,其比率与“好奇”号对火星大气的测量结果相似,这说明火星表面土壤与大气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火星土壤可能像海绵一样从火星大气中获得水分与二氧化碳。 “好奇”号样本分析仪还发现了几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但研究人员指出,它们可能是在高温加热中合成的,并不是火星的本土物质,因为当它们接触到外界具有放射性与氧化性的环境时,无法在火星表面土壤中保存。 《科学》杂志当天还发表了另外4篇论文,介绍“好奇”号在靠近火星赤道的盖尔陨坑对表面物质取样分析的其他结果,如土壤和岩石的各种特征等。此前“好奇”号已发现,火星远古存在河流以及当时环境适合原始微生物生存的证据。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3%2F0928%2F04%2F99R7QH3K0001121M.html&urlrefer=c5df5e79f0ba75530395b0a12c4129fb
【揭秘】南大西洋发现黑洞! 据英国《卫报》报道 黑洞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科学家有新发现,南大西洋现影踪。 你见或不见,黑洞就在那里,起码天文学家相信它们是存在的。黑洞是时空构造的“催泪弹”,任何东西只要靠近它们就会被无情地吞噬,留下的只有哀伤。凡是被吸入黑洞的东西都无法挣脱,连光都不例外。 黑洞本存在于宇宙空间,但是现在,科学家们相信它们也存在于地球之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南大西洋有一些巨大的漩涡,从数学意义上来说,它们等同于宇宙黑洞,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像宇宙空间的黑洞吸收光一样将水吞噬。这些巨大的海洋漩涡中心被循环的水路紧紧包围,任何陷入其中的东西都无法逃脱。 据报道,南大西洋的黑洞数量正在增多,因为向北传输的温暖而咸湿的水越来越多。 科学家们相信这些海洋漩涡可以缓和气候变暖造成冰山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到目前为止,它们一直无法量化这种影响,因为这些漩涡的边界一直是个谜。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非线性动力学教授乔治·哈勒和迈阿密大学的海洋学研究教授弗朗西斯科·维隆-贝拉相信,它们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过使用数学模型,他们从一系列卫星观察数据中分离出了水传输漩涡。他们检测其旋转的边缘,得到了内漩涡的指数。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些数据竟然在数学上等同于黑洞漩涡的数据。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黑洞被光量子球体包裹着,由于黑洞的密度因素,该区域引力作用非常强,导致光线在轨道中传播,同时,仍保留着光量子平衡性。它们既不落入黑洞,也不逃溢,在黑洞边缘形成一个光子层。 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南大西洋漩涡时发现,一些漩涡周边出现了类似宇宙黑洞的现象:有一个围绕漩涡旋转的喷雾带,但是没有液体落入其中,连水都没有。 研究人员在厄加勒斯角附近发现了7个类似于黑洞的漩涡,它们保持漩涡完整性的时间几乎长达一年。 哈勒说:“数学家努力了很长时间才能理解这些古怪的连贯的漩涡,它们水流湍急,并且能够保持很长时间。” 它们的研究成果有望帮助解决一些海洋谜题,其中包括与气候相关的问题和蔓延模式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论文写道,它们“为海洋食物链创造了移动的绿洲,甚至通过温度和盐度的远距离输送,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这些涡流还会沿途接纳各种漂浮的碎屑,包括石油和垃圾等。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3%2F0925%2F04%2F99JFGD5N0001121M.html&urlrefer=85188b6a0956df9508b5b705b16da830
中国日报:太阳系存在外星生命 外星人之谜或将解开 [提要] 德国科学家在太阳系发现3颗“超级地球”,这些星球环境与地球极其类似都有水和大气,而且这些大气中也都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德国的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适宜生命繁衍的“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德国科学家在太阳系发现3颗“超级地球”,这些星球环境与地球极其类似都有水和大气,而且这些大气中也都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如果按照地球生命形成过程来看,这三颗星球极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一伟大的发现或将有助于解开千百年来困扰人类的外星人之谜。   德国的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适宜生命繁衍的“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刚被发现的行星拥有适宜的温度,而且有液态水,这都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天文学家称,这些行星属于天蝎座格利泽667C恒星的“宜居带”。格利泽667C比太阳体积小、光线暗、温度低,重量仅为太阳的三分之一。   这三颗星球离地球比较近仅22光年,不排除它们有着更先进的科技和高度发达的文明,更有可能它们已经制造出超越光速的飞行器,因而它们可以来去自如,穿梭在宇宙空间并频频造访地球。由于它们高度发达,科技早已超出人类所理解的范围,因而行踪飘忽,并形成了地球上频频发生的不明飞行物事件。如果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取得成果,那么它将有助于人类解开外星人之谜。   背景新闻   欧洲南方天文台26日发布消息称,德国的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适宜生命繁衍的“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按照天文单位计算,堪称与地球是邻居。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inadaily.com.cn%2Fhqgj%2Fjryw%2F2013-07-08%2Fcontent_9525545.html&urlrefer=01972c27a41aeeba2c4a6fe150690333
网易:英国议员自曝与外星人偷情生子! 帕克斯和他画的外星小三 英国工党议员西蒙·帕克斯近日爆料,自己与一位外星人偷情,并且生下一个私生子。更离谱的是,帕克斯还声称生母是一个身高274厘米、只有8根手指头的“绿皮肤外星人”! 据报道,现年53岁的帕克斯是名驾校教练和维修工,与妻子结婚多年,育有3个子女。日前他在接受英国“第四频道”的电视纪录片《一个被外星人劫持者的告白》中,竟然自曝自己有个“外星人小三”,而且还与对方生了个名叫“扎尔卡”的私生子。 据描述,外星人的长相拥有很多跟人类相似的特征,脸型像风筝,有一对大眼睛,鼻子上有小孔,嘴巴上有裂缝。这个外星人名叫“猫女王”,他们一年要幽会4次。帕克斯表示:“每次我们都会手牵手,当我告诉她‘我准备好了’之后,她就会用我不懂的科技把我们送到环绕地球的UFO上共赴巫山。” 另外,帕克斯还称自己的生母不是人类,而是一个身高274厘米、只有8根手指头的“绿皮肤外星人”。 据他说,当帕克斯还是婴儿时,一个绿色外星人出现在他的婴儿床旁,伸出两根绿色的、像棍子一样的手指,将他抱出了婴儿床。当帕克斯直视对方的眼睛时,这名外星人却将信息直送他的脑内:“我是你真正的、更重要的妈妈。” 妻子知道这件事后,非常不开心,两人的婚姻面临崩溃。但帕克斯坚信自己没有过错,因为他偷情的对象压根不是人类,不能用人类的道德准则来衡量。 帕克斯坦诚,很多人认为他疯了或产生幻觉,但他强调这是私生活,并不影响议员工作。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3%2F0621%2F05%2F91SAKEUE0001121M.html&urlrefer=b7e0bd209a354267605e0020d9e41598
科学家:未来人有大饼脸和大眼睛 美国艺术家拉姆(Nickolay Lamm)创作出了人类进化10万年之后的脸部图像,遗传学的发展意味着父母将为后代选择完美对称的面貌,人类的头和眼睛都会变得更大,皮肤的颜色会更深。植入耳朵上方的微小骨传导装置将和眼睛上的通讯眼镜协同工作——这也是那个时代的“谷歌眼镜”6万年后:人们的头和眼睛将更大,皮肤颜色将更深10万年后:人脸将进化得更接近“黄金比例”,有着令人不忍直视的大眼睛 因为从石器时代以来人脸的进化就相当显著,所以未来它也将继续变化着。 今天的人脑尺寸是我们灵长类祖先的三倍。随着大脑的再长大,我们的头也变得更大了,我们的头颅扩张,我们的嘴脸会变得更平面。 如今伴随着可穿戴技术如谷歌眼镜的出现,从现在开始的2万年,6万年,甚至10万年之后,人们的大脑和嘴脸将进化成什么样子呢? 来自MyVoucherCodes.co.uk网站的美国艺术家和研究者拉姆(Nickolay Lamm)正向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基因组学哲学博士Alan Kwan咨询了这个问题。在他们表述的基础上,拉姆画出了10万年演变后令人震惊的人脸图像系列。 Kwan博士认为未来进化的重点将是人体结构被“交替控制”:自然的进化和改变人体生物学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Kwan博士说,基因工程变得普遍,“人脸长相的未来将越发由人们的品味决定,”前额会随着大脑的增大而继续变宽。 由于人们完全了解了人类形态遗传学,人脸将严重偏向于朝人们认为吸引人的方向长:轮廓分明,鼻子高挺,多情的眼睛,黄金比例的五官的分部,和左右的完美对称。 Kwan博士认为眼睛将长得“使人不安地大”,因为人类将向太阳系殖民,会开始生活在更远离太阳的殖民地环境下。 眼睛也在往其它方面发展(用现在的观点看有点吓人)它拥有了新的特点,变得更亮,弱光下的视力会更好,半月皱襞构造也发生变化,能使我们从侧面眨眼,以保护眼睛免受宇宙射线伤害。皮肤颜色将变得更深以帮助防止地球的臭氧层保护之外的有害紫外线。 Kwan博士也预测人们的眼皮将更厚,眉骨更为突出以适应低重力环境。 《福布斯》杂志报道说,还有一些是功能性的需求:更大的鼻翼使外星球环境下的呼吸更为容易,更浓密的头发来减少较大头颅的热量损失。 不但有了这些适应环境改变的实用性发展,整容业的发展也不甘寂寞,父母们会精确地选择他们后代的基因组成——眼睛和头发的颜色等等。 Kwan博士预测另一个朝着人类愿望发展的潮流是,人们的皮肤看起来还是很自然,即使皮肤下面已经埋了一大堆先进的技术设备。 Kwan博士还预测说:耳朵上的“通讯眼镜”和植入的微小骨传导装置将通力协作。 “骨传导装置有着嵌入的纳米装置,将与外部的通讯和娱乐设施相连。”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163.com%2F13%2F0609%2F21%2F90V602B3000915BF.html%23p%3D90V5TTNG0AI20009&urlrefer=5154b70d054a9ce7960265022467cb18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佛教是相信有很多外星人 新华网郑州6月11日电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太空也成了僧人思考的话题。 在回答关于“僧人能否在太空中修行”的提问时,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语出惊人--佛教相信多个世界的存在,佛教徒的归宿并不排除是其他星球。 “现在是一个太空时代,那么多人报名要去火星,僧人能到太空修行么?”有记者问。 在全球拥有千万计弟子的释永信轻松一笑,丝毫没有意外。在他看来,佛教讲究大千世界,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很多个世界。“佛教是相信有外星人的,不但有,还是很多。” 他说,出家人相信因果,我们通过平时的修行积功德,由业力决定未来的去处。修行不好的在六道里轮回,修行好的进入佛道,就到其他世界去了,不排除就是人类所想象的外太空。 “那其他星球上也有六道吗?”记者追问。 “我们还没去过,不知道。”释永信笑答。不过佛经里说,现实世界生命并非永恒,而其他世界里则有的描述了没有痛苦、烦恼,人类平等、生命永恒的景象,这正是佛教徒追求的超越六道轮回。 有1500多年历史的少林寺是禅宗祖庭。释永信反复强调,少林寺的灵魂核心始终是修行。 那么,如何衡量修行程度?少林寺竟然也有十分“高科技”的办法--通过脑活动及脑电波分析得出数据比对。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天君通过对少林寺僧人们脑电的分析发现禅修区别于模拟操作高静息状态的特异表现,是深度安静、深层灵感思维活跃、低耗氧、大脑的清醒和专注程度高于常人的一种脑功能态。 释永信说:“修行程度高的僧人的脑电波与普通人不同。” “这个实验结果应该让航天界知道,或许现代僧人也可以试着成为航天员。”一位科幻迷说。 (原标题:释永信:僧人能到太空修行吗?)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3%2F0611%2F14%2F913K3FS700014JB5.html%23p%3D73N5437N00AP0001&urlrefer=2f52e6c6451d262bcbfda4e49eea9dbc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