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kicker 粗糙kicker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3 粉丝数: 719 发帖数: 2,910 关注贴吧数: 12
主场不败金身被破,赛后“互动”方式俱乐部有没有想过换一换了 大合唱是一种“联欢”的模式,即能让大家在90分钟亢奋后舒缓心情,又能够在赢球后(如果赢了或哪怕是平了)延续一份快乐。在火爆地球市映衬下,也成了成都主场的一张名牌(虽然这张名牌有人喜欢有人厌)。 但一旦输球了,如何能“欢”?虽然很多外地球迷看不惯,尬黑咱们网红多,不是来看球的。但这不过是一种可笑的言论罢了。绝大部分的入场观众,都是希望自己支持的成都队取得胜利的。 晚上身边的球迷说:“球都没赢到,还唱芽儿唱啊” 。大家想想自己的心理状态,抱这种态度的肯定不在少数。再试问那些举起手机的球迷,又有几个是能够开开心心地跟着唱歌的?事实上在赛季初被绝平的主场比赛后,就有不少身边的球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再抛出一个问题——既然是竞技足球,就会有不可预见的赛果可能性。到目前为止这一活动举措没有被散客球迷“倒戈”,是因为球队不败,战绩尚可。倘若有一天,我们来个主场三连败、四连败?这个歌还唱不唱?怕是到时候音乐放起来,迎来的多是嘘声。 我承认俱乐部搞这样的活动,有自己的考量。作为一个忠实的散客球迷,我也表达过对于这种考量的理解。之前未尝败绩,一路唱着走了。但借着今天凤凰山开放中超入场后,成都队不败金身被破的契机,我觉得可以把我标题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了。我个人的观点:赢,放开唱!赛果不好,就要用其它的方式表达对球队和球员的鼓励。 俱乐部有义务在激情慢慢褪去之后,让进场的观众知道,观赛的本质,要么是看技战术,看比赛本身;要么是无条件地支持球队;再要么,就是两者相结合。不管其它球迷对于“大合唱”这一现象或褒或贬,怎样理解。俱乐部是时候该考虑一下这一活动在不断进行的联赛中,该如何调整和把控了。
关于我们主场氛围好和超高上座率,谈谈球迷们在网络舆论中的表达 首先要缕清几个基本事实。 1. 上座率,毫无疑问,如果抠字眼的说这个“率”,而不是“上座人数”,估计这赛季大概率我们是最高的。但是如果说“上座人数”,因为新工体等球场的先天优势,我们存在短时间无法解决的短版,总体来说应该比不过国安的(特别是国安如果成绩持续回稳,他们的上座人数会立马回升稳定在40000+)。 2. 我们主场氛围好,好在哪里。一是刀锋成熟、激进、给力的助威方式;二是散客的情绪也很热烈,能够被带动,现在着红色服装看球的散客也越来越多了。第三当然就是超高的上座率基本上场场能够填满球场,给予主队的支持和客队的压迫感很强烈。 另:本人在此不愿过多谈论赛后大合唱,关注看球90分钟前前后后的火爆和氛围,对于俱乐部的大合唱做法我持保留态度,俱乐部有俱乐部的考虑,在此不谈。事实上,很多自媒体和网络媒体把我们的主场优势的宣传都带跑偏了,单说看球时的氛围,这赛季我们暂时冠绝中超。但是网络上80%的舆论怎么说?”这氛围也太好了吧,成都蓉城主场变身演唱会,X万人集体合唱XXX“,全TM关注的是赛后的事。回归看球本身我们的优点明明是:看球时上座率高、气氛热烈、氛围好、不谩骂,只通过呐喊和嘘声表达支持和不满。结果到了网上,几乎没有媒体谈到这些,全是大合唱。这让许多关注球赛本身的球迷倍感无奈。也让一些对成都怀有敌意的球迷看到了“黑点”,“网红”、“看演唱会”、“看热闹”等词汇频繁出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