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s830508 venus830508
关注数: 0 粉丝数: 14 发帖数: 1,757 关注贴吧数: 6
[北京奥运]“死过一次”的奥运冠军-----张湘祥 最后一把试举结束,张湘祥在满场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中,忽然双膝跪下,叩首、拥抱并亲吻杠铃片。颁奖仪式后,张湘祥再次下跪,又是三个叩首,“金镶玉”金牌和地板撞击在一起,而他对此浑然不觉。“这四个头,我要献给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张湘祥说。 “其实,我是死过一次的人了。”25岁的张湘祥这样来概括自己的人生。 一切都源于2003年的那次医疗事故。当时的张湘祥,头顶着诸多光环:8岁开始练举重的他16岁进入国家队、17岁获得亚洲冠军、同年参加悉尼奥运会并获得56公斤级铜牌、18岁获得全运会56公斤级冠军、19岁拿下世青赛62公斤级冠军。正像王维《老将行》写的那样:“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份少年意气却被一针扎成了历史。 当时,那意外的一针把药水注入了脊髓,张湘祥几乎立刻停止了呼吸,起搏器上的线条一度拉直,他当时的教练谢勇背起他就往医院冲,把命悬一线的张湘祥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虽然生命无忧,但对于一名运动员而言,这样的事故几乎是致命的。 是就此退役还是继续坚持?这是摆在张湘祥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我不愿意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倔强的张湘祥选择坚守,“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举重。” 但一切谈何容易。张湘祥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条件达不到要求,那种从未有过的挫败感更让他在心理上难以过关。一年,又一年,毫无好转的现实只令张湘祥更为痛苦:“明白将无缘雅典奥运会,当时真有万念俱灰的感觉,我觉得奥运会就此可能永别了。” 但那以后张湘祥依然在坚持。他告诉记者:“成年后我哭过两次,都在这个阶段,一次是2003年事故之后,我鼓足勇气却只举了20公斤,那一刻我哭得很厉害。还有就是2006年上半年,我觉得自己完全不会练举重了,在全锦赛前我摔了皮带,直接离开了训练场,回到房间后,那种绝望感让我泪流满面。” 在那一年的全国锦标赛上,举起第一把后,张湘祥说什么都不愿再上场了。那以后,他整整离开了举重台1个半月。同时,面对亲如严父的恩师谢勇,张湘祥终于做出了另一个痛苦的抉择:他转到了现任中国男队总教练的陈文斌手下训练。 “谢指导从1995年开始带我,我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但那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对于我而言,到了‘穷则变,变则通’的时候。这并不是说水平的高低,而是一种训练思路和方法的改变。那以后,我感觉天地重新打开了。”张湘祥说起这段往事,仍然十分动情。 此后,张湘祥的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但在这个级别上,中国男队可谓人才辈出,即使雅典奥运会冠军石智勇升级到69公斤级,还有丘乐、杨帆、毛角、张杰……等一大批已经声名远扬或者刚刚崭露头角的高手。2008年全国锦标赛是最后决定奥运名单的一战。“当时所有人都在,我清楚我必须脱颖而出,只有拿到冠军才能有机会,因为这个时候我的机会其实还很小。”张湘祥回忆起半年前的比赛,言辞中透露出的那种自信已经颇有王者之风。 最终,张湘祥举起了320公斤的总成绩,这是两年来中国队的第一高度,2005年曾超过这一重量的丘乐在去年世锦赛受伤,张湘祥在那次比赛后陡然成为中国队在这个级别的不二人选。 昨天的潇洒少年郎,今天要变成大人样。 张湘祥自然还记得,8岁那年因为太调皮被送去打乒乓球,却阴差阳错练起了举重;9岁时曾经给那些队伍里的大孩子提鞋送水,那些大孩子中有一个名叫石智勇;12岁就离开福建龙岩老家,走进了北京体育大学附中…… 如今的张湘祥沉稳、冷静,但其实也很前卫,特意在北京奥运会前染了头发的他告诉记者:“我喜欢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平时就喜欢高科技产品、各种时尚的小东西。” 所以,他为自己所做的人生规划也不是继续留在举重台前,今年刚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张湘祥如今已经确定要留校当老师了。“我学的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有关,但不是专注于某一个项目那种。当然,现在我不可能去教书,这一切肯定都是我退役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我的事业还是举重。” 对张湘祥而言,这场奥运会比赛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我的眼睛里没有别人。”如果时光倒回到五年前,这句无比张扬的话多少有些年少轻狂的意思,但如今从张湘祥的口中说出来,却听不出一丝傲意。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在北京夺金,让这首《老将行》的结句放在张湘祥身上再适合不过,是那份坚守和努力让他不至于“自从弃置便衰朽”,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卷土重来!
[转帖]火车上的遭遇(暴笑后是泪水) 在开往西安的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乘务员,盯着一个民工摸样的 中年人,大声说道“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摄在手里。 列车员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一样吗?”列车员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地将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列车长闻讯赶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就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他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频道: 中年人一下就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他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知何时,眼里噙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委屈,是感激,还是仇恨
[转载]日本救援队已撤退 队员论坛留言称同事悲痛辞职 一名网友看到日本雅虎新闻关于日本中国地震救援队已从中国撤退的消息,(日本雅虎关于救援队新闻原文)同时看到新闻后日本民众对救援队的鼓励及对中国民众的祝福深受感动,让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在跟贴中发现了自称是日本救援队成员的留言。这位自称日本救援队成员的发言者留言,表示自己有队友因为没能救出一位中国人,深深地陷入无力和悲伤,精神深受打击,并决定辞职。在深受感动的同时,这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布留言,翻译了这段话以传递他的感受。以下为留言全文内容:“刚才看见日本雅虎的新闻,说日本的救援队已经从中国撤退了。再看看日本人对这条新闻的评论,基本都是说救援队辛苦了,虽然没有救出人,中国人不会忘记你们的。等等之类的话。我也写了一点,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刷新了之后,一位救援队队员的留言出现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原话如下:34:2008年5月19日 22时6分现场で活动してきた一人です。皆さんの言叶はありがたいですが、现在はただただ自身の无力感と悲しさしかありません。救助队として活动していながら、よく考えると中国人の生きている方に触れないまま帰ってきていました。仲间には今回のことで精神的にまいり、离职を决めたものもいます。私は、いつか日本で起きたその时に、今回の无力な自分ではなく、少しでも命を救い、命に触れることができる人间になる为に、生きていきます。稍微翻译一下:我是在现场进行救援的一个人。很感谢大家的留言,但是我现在只感觉,只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悲伤。作为救援队的一名成员,仔细想想,一个活着的中国人民都没就出来,就这样回来了。。我的一个同事对这次的事,精神上很受打击,己决定辞职。如果下次在日本发生这样的事,我绝不会再象这次无力的自已一样。为了成为能够救助宝贵生命的人,我会努力活下去。翻译的不好,多多包含。我只是希望把我的感动带给大家一点。” (Winky)
[转载]唐山孤儿、火炬手张祥青捐款1亿为灾区 网易2008奥运报道位于天津津南区的荣程联合钢铁有限公司通过天津市红十字会,于13日宣布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 根据人民网报道,张祥青属于天津荣程钢铁集团,是天津市劳动模范,津南区火炬手。另据报道,18日晚20:00,由国家七部委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在央视一号演播厅举行,此次赈灾募捐晚会是建国以来我国文化界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再次纷纷慷慨解囊,大规模向灾区捐助爱心,其中荣程钢铁在出示了捐款3000万的捐款牌后,又在现场宣布再加7000万捐款,这样荣程钢铁为本次地震灾害捐献的款项已达到1.1亿元。 天津荣钢董事长张祥青:为灾区,我们义不容辞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19日电:“我们对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特大震情非常牵挂,我们荣程集团人大多来自唐山,亲历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我们义不容辞!”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刚刚离开央视“爱的奉献”晚会现场的张祥青。在晚会上,张祥青夫妇捐款一亿元,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张祥青表示,晚会现场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他们,灾区孩子的命运深深打动了他们,他们夫妇当场很快决定,在原本捐款3000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捐款7000万元。 据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的当天,张祥青正在深圳出差,当他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在上海出差的总经理、在天津的董事们召开了一个空中的三地捐款董事会。电话里董事长张祥青坚定地说,我们荣程人大多经历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亲身感受过当时全国人民对唐山地震灾区的帮助,现在四川地震灾区正需要帮助,我们一定要献出我们的爱心,绝不能退后。于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董事会立即决定,尽最大力量向地震灾区捐款。之后,张祥青又仔细叮嘱公司有关负责人要立即筹措资金,全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善款寄到四川灾区。 张祥青在唐山大地震时失去了他的父母,他深深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张祥青从小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经过多年的拼搏,终于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张祥青所缔造的荣程集团,是一个跨地区经营的、以钢铁为主业的集合型企业集团,起源唐山丰南,壮大于天津津南,目前已形成了集采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连轧一条龙生产。从2001年成立至今,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已向国家上缴税金超过29亿元。企业发展了,张祥青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多年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已向社会累计捐款达到1.7亿元。如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雨雪灾害,他们曾捐款300万元。 最后张祥青在电话里坚定地说:“企业捐款回报社会,是应尽的义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荣程集团必须做的,以后我们荣程集团还会继续做!” (李雅民陈忠权) 图为张详青夫妇
梁朝伟被赞“亚洲白兰度” 称要珍惜身边人 梁朝伟对于被美国影评人及传媒称为“亚洲马龙·白兰度”,他直言很高兴,因为马龙·白龙度是位非常优秀的演员,对方的演艺成就,亦是他当初立志当演员时的一个指针。 伟仔拍戏多年,他有什么片种是从未尝试而又想试的?他说:“说实话,入行都已有一段颇长的日子,由电视台至电影圈,差不多各类型的电影我都拍过。我挑选片种,主要看剧本,包括故事能不能吸引我继续下去,当中角色是不是吸引我……只要是有挑战性的,我都会很想尝试。” 伟仔先后跟侯孝贤及王家卫合作过,舒淇曾提到拍侯孝贤的电影让她有“情感”虚脱的感觉,他可有同感?伟仔认为只要花心思去诠释角色,不管拍那个导演的电影,都有可能感到虚脱。那么侯孝贤与王家卫相比,拍那一位的电影更让他有虚脱感觉?他说:“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导演,虽然他俩拍电影的方法不太相同,但同样都是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演员要求很高的导演。因此不管是哪一位,拍摄他们的戏,都是很好的经验,因此不能说是虚脱。”  施比受快乐  伟仔刻下忙着《一代宗师——叶问》的拍摄工作,谈到他目前除拍戏外,生命中或生活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指一直希望能多从事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可以透过自己身体力行,从而引起周遭的人关注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一群。去年他亲身参与了几个慈善活动,真正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快乐。就他而言,目前生活上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珍惜身边的人与事。他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以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如今每当有机会便尽量抽时间跟他们吃顿饭、聊聊天。这种感觉真的很开心,很踏实,去年更是他心灵很充实、收获很丰富的一年。
编导揭秘《艺术人生》幕后 嘉宾幕后——��梁朝伟:甘当王家卫的陪衬��在王家卫做客《艺术人生》这期节目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偶像级的梁朝伟成了绿叶。《2046》剧组原来决定全体做客《艺术人生》,但在录像前一天的晚上栏目组才得知只有王家卫和梁朝伟两个人来得了,临时加重梁朝伟的戏份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候更显出梁朝伟的大家风范来。我在首映式上特意问梁朝伟:“明天来录我的节目,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他腼腆地笑着说:“没有没有,明天陪他去。” ��第二天录节目时,王家卫先上,梁朝伟在休息室等了一个多小时。他礼貌地应答着所有人的招呼。给他看节目录制方案,他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托着手思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剧组工作人员怕他被冷落,他还是那句话:“没事没事,陪他来。” ��梁朝伟是第二次来到《艺术人生》了,上一次是做《无间道》剧组的访谈。这次见面他跟我解释说:“我那天在发烧,状态很不好。” ��策划史航在《策划手记》中记下了这样的细节:“有个观众即席站起,讲述自己对梁朝伟演技的评价和祝愿。他讲完了,朱军就接过话筒递给别人,梁朝伟没有开口讲话的空当,他就对着那个观众的方向,无声地吐出‘谢谢’两个字。” ��这就是梁朝伟,那样细腻,那样领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