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宛菱 秦宛菱
关注数: 23 粉丝数: 162 发帖数: 7,249 关注贴吧数: 43
【21-04-20冷空气吧-讨论】一味求寒凉不可取,每个地方气候有每个地方的特点。 这些灾害,在冷吧吧友看来岂不是都大喜。 冷的太久,凉得太早,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第三节 寒冻    光绪十七年(1891)元旦,贺县大雪,平地盈尺,牛羊冻死,树木压折。    光绪十八年(1892)十月二十八日,贺县公会大雪,平地盈尺。    1950年春,低温阴雨连绵40余日,冻坏秧苗甚多。    1956年10月中旬,重寒露风时间6天,晚稻减产940万公斤。    1960年10月中旬,重寒露风时间6天,致晚稻减产677万公斤。    1969年1月30日至31日, 贺县结冰,草、树枝、电线结成冰棒,树木压倒,交通受阻, 电源、通信均受影响。    1970年3月,出现严重倒春寒,低温阴雨长达28天,全县烂秧112万公斤。    1970年9月28日起,重寒露风维持8天时间,晚稻减产183万公斤。    1976年, 出现较严重的倒春寒天气,低温阴雨到4月5日才结束,全县烂秧332万公斤。 10月中旬, 寒露风时间4天。因早稻严重倒春寒贻误季节,10月中下旬晚稻始吐穗,故这次 寒露风造成晚稻减产达1552万公斤。    1981年, 寒露风偏早于10月6日开始, 连续6天,阴雨时间过长,晚稻结实率差,减产 972万公斤。    1982年,严重倒春寒,低温阴雨到3月29日结束,全县烂秧132万公斤。冬,霜冻较重, 信都片甘蔗减产。    1984年,寒露风偏早,10月4日开始,连续6天,晚稻减产3143万公斤,为解放后最严重 的一年。
入坑一年多的思考和总结 入坑一年多是从入第一棵苗开始算起的。其实我真正关注月季大概是从一七年年末,断断续续就开始了解月季这方面的东西,也开始混贴吧和批站的月季圈子了。 所以,我的入苗的准备工作时间是比较长也比较充分地,并不想很多花友一样,看大头照,看个视频,然后当场入坑入苗。我个人避开了不少新人必踩坑。 但是还是进入了不少误区。 其实月季对于新人来说不是很友好。这其中的原因,一个是月季本身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阳光,空间,气温等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非常好的条件去满足它。 另外的原因,是月季圈子的一些乱像。比如说推苗推品种。很多所谓大神和自媒体其实是比较扯的,他们的目的并不单纯的是给花友推荐适合的月季品种。而是掺杂了许多另外的东西,其中的因素比较复杂,不宜多讲。反正需要知道这一点,不要被牵着鼻子走就行。 月季育种的历史非常悠久,怕不是有千余年。特别在遗传学得到突破,开始商业化育种之后,更是得到了爆炸性地大发展,登记在册的月季品种就多达三万。可以说各种性状的差别非常非常大。目前国内能买到的品种也很多很多,理论上讲,只要你的种植环境不是差到不能养月季,应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种。 所以选择品种,应该是最重要的。我的理念是维持好一般养护的情况下,如果达不到适当的效果,那就可以直接淘汰,这个品种并不适合你和你的养护环境。千万不要为难自己,不要有舔狗思维,舔狗思维最大的特征就是总喜欢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以为自己单方面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改变一切。事实上是,并不能,适合就是适合,不适合就是不适合。 明确了这点以后,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其实有一种养功崇拜,这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舔狗思维的体现。他们认为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养功就可以改变一切,出现问题就是自己养功不行,绝不会认为是品种不适合自己。到后来,就会陷入一种养功玄学的困境。折腾月季也折腾自己,把自己搞的很累很累,也提高了门槛,劝退了很多花友,失去了养月季原本的乐趣。 完全没必要这样,养花不需要搞的那么高深,学会一般养护就行!!!千万不要被大神和自媒体牵着鼻子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