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serkerxsq berserkerxsq
关注数: 42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6,449 关注贴吧数: 77
一只猪对当今随身听的一点拙见(长篇,不定期更新) 这次会写一个较长篇幅的评论,不过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一些见解,望抛砖引玉,和一些吧友大佬产生共鸣,由此来展开一些话题。 我身在一个有着发烧血统的家族,爷爷是中国第一批海军,估计是最早除国外随身听以及新潮数码产品的一批人,父亲专门玩箱子、功放、大耳,在圈内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大概5岁左右开始有记忆接触了WALKMAN(这东西以前比较贵,他们都怕我这个熊孩子搞坏),我印象里那时是SONY和爱华的磁带机。而我也因此对随身听有着无限的情怀,从磁带,到CD,到MD,到MP3,到现在的各种无损音源,音源介质不断的变化,我也有幸见证了这些时代的变革和随身听的兴衰起伏,转眼30余年。简单的前言就说到这里,让我们切回正题。 我看各论坛和贴吧,经常也看到了很多争论,包括很多烧友的疑问,也有一些过激的见解,对于这种百感交杂我觉得自己有一些话想说,而这些话估计会激起很多烧友的情绪。本人才疏,而且看法中难免主观,所以请各位谅解,我会尽量以公允的态度并且尽量以非技术分析的角度来表达。因为看帖的除了大佬还有很多萌新,所以也会说很多很基础的东西,让各位见笑。 我接下来会讨论的内容:1、随身听 2、耳塞 3、耳机/耳放 4、EQ 5、其他(暂时没想到,如果有朋友对某一快有兴趣,也可以留言,我能力允许的范围里进行补充) 随身听: 关于随身听,有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便携、音质、操控、外观。 便携我放在第一位,这也是现今品牌大多播放器能做到的,因此不作重述。有些播放器固然在音质上有优势,但是缺乏随身的属性,比如索六万,因此在和普通随身播放器对比时作为参数是非常有失公允的。如果纯粹是追求音质的本身,我们大可选择听箱子,或者退一步上大耳。因此用一台播放器去测试耳塞音质时,类似索六万并非一种理性的考量,耳塞的设计本身上是为了便携而服务,这个问题出现在IER-Z1R这类耳塞上体现的特别鲜明。 随身听音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音源(占比40%) 2、 调音(占比30%) 3、 用材及工艺(占比20%) 4、 系统(占比10%)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音源,这个很容易理解,对音源本身的信号进行压缩的比例越大,音质越差,或者信号的处理方式的不同也会有影响。其中压缩率最大的是低格式的MP3,目前最还原的则是类似于母带的音源,当然极端的说,一个人站在你面前直接唱歌,那音源就是还原度最高的。 看似一句玩笑话,但其中道理很明显,首先你通过数码产品对声音进行回放,必然会使得音源中的部分产生缺失。一场演唱会,歌手站在舞台中央,当他拿起麦克风唱起歌的一刹那,声音已经产生了失真。播放器之所以有HIFI和普通之分,就在于他们能否最真实的还原这个信号的原貌。 这个信号源本身如果失真严重,那还原信号能力越强的播放器,越是会把细节中的缺点放大。就好比放大镜把一个本不显眼的裂缝给变得无比扎眼,然而现在确实还是会有很多新人,用HIFI级的随身听来播放低解码率的MP3来听,至于自己播放器能播放何种音源,大家可以自行去分辨和了解。无损音源有很多种,普通的类似WAV, PCM, FLAC、APE,等等,进一步优化的也包括HR、DSD等格式。在不进行硬件、软件参与优化调音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都可以作为目前主流的播放音源。 确保音源为无损格式是评价一个随身听和耳塞的最基本前提,当你说某个随身听、耳塞好不好听的时候,请先检查一下音源,别被假无损和一些低码率MP3给影响了听感。当对播放音源不做任何调音、处理的时候,音源的影响之大,远大于随身听、耳塞带来的影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