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景岳全书 中华第一针
江西冯中医(中华第一针)
关注数: 75 粉丝数: 224 发帖数: 11,467 关注贴吧数: 3
中医问诊,免费治病 1. 一问寒热:问怕冷还是发热- 具体问法:“有没有怕冷或发烧?是突然怕冷还是长期手脚凉?发热时有没有出汗?”- 中医逻辑:- 怕冷+发烧同时出现,可能是感冒初期(外感风寒);- 只怕冷不发烧,可能是阳气不足(比如阳虚体质);- 午后低烧、手心脚心热,可能是阴虚或体内有热。2. 二问汗:问出汗的情况- 具体问法:“容易出汗吗?是白天不动就冒汗(自汗),还是晚上睡觉出汗(盗汗)?运动后出汗多不多?”- 中医逻辑:- 自汗多为气虚(比如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 盗汗多为阴虚(夜间睡眠时出汗,醒后汗止);- 不出汗但发热,可能是风寒束表(需要解表发汗)。3. 三问头身:问头痛、身体酸痛等- 具体问法:“有没有头痛、头晕?身体有没有哪里酸痛、麻木?腰酸背痛吗?”- 中医逻辑:- 头痛连后颈、怕风吹,可能是风寒感冒;- 头晕头胀、口苦,可能是肝火旺;- 全身酸痛、乏力,可能是湿邪困阻(比如梅雨季浑身沉重)。4. 四问便:问大小便情况- 具体问法:“大便几天一次?是干硬还是稀溏?小便颜色深吗?有没有尿频、尿急?”- 中医逻辑:- 大便干燥、尿黄,多为体内有热;- 大便稀、不成形,可能是脾虚或寒湿;- 尿频、尿少、色白,可能是肾阳虚。5. 五问饮食:问吃饭和喝水的情况- 具体问法:“食欲怎么样?吃东西香吗?有没有口苦、口淡或口臭?口渴吗?想喝热水还是冷水?”- 中医逻辑:- 食欲不振、吃点就饱,多为脾虚;- 口苦、口渴想喝冰水,可能是胃热;- 口淡、不想喝水,可能是体内有寒湿。6. 六问胸:问胸部和腹部的不适- 具体问法:“胸口有没有憋闷、疼痛?肚子胀不胀?有没有恶心、反酸?”- 中医逻辑:- 胸口闷痛、心慌,可能是气滞或血瘀(如冠心病前兆);- 胃胀、反酸,可能是胃火旺或肝气犯胃;- 腹胀不消化,多为脾胃虚弱或积食。7. 七聋:问听力是否异常- 具体问法:“耳朵有没有耳鸣、耳聋?是突然听不清还是慢慢减退?耳鸣像蝉鸣还是轰鸣声?”- 中医逻辑:- 耳鸣如蝉、声音细小,多为肾虚(比如长期熬夜后耳鸣);- 突然耳聋、耳胀,可能是肝火上炎或外感风热。8. 八渴:问口渴和饮水习惯- 具体问法:“经常口渴吗?喝水多不多?喝了水能不能解渴?有没有口干但不想喝水的情况?”- 中医逻辑:- 口渴想喝大量冷水,多为体内有实热(如发烧时);- 口干但不想喝水,可能是体内有痰湿(水湿代谢不畅);- 口渴多饮、尿多,需警惕糖尿病(中医称“消渴”)。9. 九问旧病:问过去得过的疾病- 具体问法:“以前得过什么大病吗?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有没有做过手术?”- 中医逻辑:了解旧病能判断体质基础(如慢性胃病患者多脾虚),或当前疾病是否与旧病相关(如哮喘复发)。10. 十问因:问发病的原因和诱因- 具体问法:“这次不舒服是怎么开始的?有没有着凉、熬夜、吃坏东西?情绪有没有受影响?”- 中医逻辑:找到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如感冒因受凉而起,需解表散寒;生气后胃痛,需疏肝和胃)。附加:妇女问经期,儿科问痘疹- 妇女问诊:“月经周期准吗?量多量少?有没有痛经?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逻辑:月经不调多与肝、脾、肾相关(如痛经可能是血瘀,经量少可能是血虚)。- 儿科问诊:“孩子有没有出过天花、麻疹?最近有没有长疹子、发烧?”- 逻辑:小儿免疫弱,痘疹类疾病需紧急辨别(如麻疹早期类似感冒,但伴随皮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