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楼C座 八楼C座
关注数: 13 粉丝数: 1,108 发帖数: 136,312 关注贴吧数: 7
【散文】中秋月饼猪笼饼 家里一大推的月饼盒子。一盒比一盒贵,价钱高得离谱。我自己是不舍得买这种奢侈品来吃的,我真希望不如里面放四根金条。让我好好受贿一把。轻轻打开一盒,细心地分成4块,里面的蛋黄沁出黄黄的油,好月饼。 儿时家里穷,买个月饼应节,妈妈都细心挑选,只买四个,不带盒子的,用油纸包着成圆筒状,上面盖张油乎乎的红纸。廉价的月饼叫足斤,过去做月饼很讲究,是四个一斤,超过一斤的是贵价月饼,叫加头。我心里很想要加头的好月饼,每年都故意问妈妈,加头啥意思?老妈也看出我们的心思,但捏着几十块的家用真不舍得买。 张灯结彩的月饼铺,古色古香的,花花绿绿月饼标签纸挂在当眼的地方,像要跟谁家比武招亲那样。 有一次和老妈走过,我突然眼前一亮,看见比武招亲样的花纸中,缠着一群小灯泡,里面挂着像手掌那么大的,竹篾做的小猪笼,小猪笼里装的是什么? 我急急忙忙问老妈。老妈说那种叫猪笼饼,是做月饼的下脚料做的没馅儿的小饼。不贵。 那个卖相真好:编的精巧的小猪笼,里面放着一个小猪形状的小饼,烤得香喷喷的。 我胆怯地问,可以买这个猪笼饼吗?老妈不再捏兜里的生活费了,爽快地给我加了猪笼饼。还是两个的,回家拿个竹筷子把他们串成一个完整挑子那样。 现在天阶的月饼,我还是觉得不如儿时的猪笼饼。猪笼饼
【小散文】中秋 月饼 猪笼饼 家里一大推的月饼盒子。一盒比一盒贵,价钱高得离谱。我自己是不舍得买这种奢侈品来吃的,我真希望不如里面放四根金条。让我好好受贿一把。轻轻打开一盒,细心地分成4块,里面的蛋黄沁出黄黄的油,好月饼。 儿时家里穷,买个月饼应节,妈妈都细心挑选,只买四个,不带盒子的,用油纸包着成圆筒状,上面盖张油乎乎的红纸。廉价的月饼叫足斤,过去做月饼很讲究,是四个一斤,超过一斤的是贵价月饼,叫加头。我心里很想要加头的好月饼,每年都故意问妈妈,加头啥意思?老妈也看出我们的心思,但捏着几十块的家用真不舍得买。 张灯结彩的月饼铺,古色古香的,花花绿绿月饼标签纸挂在当眼的地方,像要跟谁家比武招亲那样。 有一次和老妈走过,我突然眼前一亮,看见比武招亲样的花纸中,缠着一群小灯泡,里面挂着像手掌那么大的,竹篾做的小猪笼,小猪笼里装的是什么? 我急急忙忙问老妈。老妈说那种叫猪笼饼,是做月饼的下脚料做的没馅儿的小饼。不贵。 那个卖相真好:编的精巧的小猪笼,里面放着一个小猪形状的小饼,烤得香喷喷的。 我胆怯地问,可以买这个猪笼饼吗?老妈不再捏兜里的生活费了,爽快地给我加了猪笼饼。还是两个的,回家拿个竹筷子把他们串成一个完整挑子那样。 现在天阶的月饼,我还是觉得不如儿时的猪笼饼。
收藏 自己写的,啥都有 【杂谈】另类构解五言七言等 另类构解五言七言等 先说说五言七言变身前的《诗经》,那时没有纸张,诗歌的载体都是昂贵的物品,丝绸,板甲,竹片,不便宜且不好书写。那时的诗歌民间以口诵传唱为主。太短的传唱力度不够,太长又不好传记。所以《诗经》集收录的诗,多数几个分节,每分节的开头,都以相同的结构出现: 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反复叠瓦式的格式,易诵易记,让孩子也能朗朗上口。 中国人喜欢文字游戏,古人对汉语的崇拜,已经达到极致的境界。迫使这种文字游戏的载体,已经是不惜血本了。正是唐的富足,催动了诗的勃发。出了多少有名的无名的传世的不传世的诗人。 这么多的诗人,这么多的作品。为什么独独五言七言能让现代人甘之如饴?能流转几千年,让人把玩不愿放手? 撇开韵律推敲的研讨。只说它们的框架。 例: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不陌生吧,它们的框架横竖看都在5字——八字内。 这个得从眼睛的视角范围分析,人的眼睛看风景很开阔,视角135°左右。但扫描文字信息,大约是竖的七行,横的稍多几排,极限不超过11行。古人俗语:“一目十行”,是很高的评价了。大胆的说,是特异功能了。 少于五言的为什么没有? 改变一下框架 一 眠不觉晓, 处处啼鸟。 夜风雨声, 花落多少。 二 春眠晓, 闻啼鸟。 风雨声, 花多少。 这种框架的结构,眼睛会抗议的,粮食不够,看着不爽。 超过五言七言的,眼睛也会抗议的,一行诗20个字,看到后面,会忘了前面。 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嘻嘻,这首当然不会忘,三岁的都会背) 言归正传,五言七言,绝律,能流转到当今,能流芳百世,能得到国人长久的喜爱,因为它们是最舒适的观赏范围,最美丽的文本结构。它们能让人爱不释手;能让诗人非诗人趋之若鹜。个个都落到五言七言的套中,其实只是中了自己眼睛的圈套。自投罗网且沾沾自喜,不亦乐乎? 古人们也想打破这个框框。 于是诞生了长短句,也就是 词。 例: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离开五言七言的框架不远。每厥的后句是9个字。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常引用的还是7个字。 一江春水向东流。 例: 十六字令 毛爷爷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很少人填单调的,都批量发出,也是视角问题。连续三座山,就是满足最佳欣赏视角。 赋 很长,就不贴了,大致的结构都知道了。 不管多长,每句每行还是没有离开7言的框式结构。 能写赋并且存世下来的作品的作者,一定是达官贵人,像贾岛这类潦倒有才的诗人,写赋的不多。是经济问题了。古代不光是洛阳纸贵,哪里的纸都贵。 现代 当今时代诗的载体,纸张,唾手可得,文学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曲,小说等 曲不熟悉,不说了。 明清小说,已经从五言七言脱胎换骨出来了,但还是从章回小说里看到它们批注式的摆在前头和结尾。 没看过七侠五义和西厢,四大名著的,你拍案到死我也不会贴出来的。 现代诗歌 当然是不拘一格的长短乱炖,只要令人叫绝的就是有道理,但记住,每行不要超过20个字,眼睛会抗议的。那种是流转不出来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