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屏
山水如屏
一塔湖图
关注数: 33
粉丝数: 518
发帖数: 11,898
关注贴吧数: 25
辟谣!“电击雷洋”视频纯属移花接木造谣! 近日,各微信群内传播着这样的视频,被抓男子被电击惨叫,并配以相关文字说明:“雷洋被便衣警察用电棍电击身亡”, 实际上,该视频最早出现于2016男1月9日新浪微博@汕尾新鲜事发布。是群众用电棍对偷车贼动私刑。 http://tieba.baidu.com/p/4549037596
地震吧的“大师”应该走下神坛了! 近日针对网友 @runjinl 帖子《运城的地动现象》,笔者写了一篇《关于“运城地动现象”的解释》,介绍了地震事件监测和信息发布的关系,以此来解释为什么当地有感却没有看到地震报告。 然而接下来一些网友对笔者的评论,却让人哭笑不得。有的说笔者“攻击老师”、“欺负老师”,求笔者“别再说老师坏话了”;有的认为笔者“没事找事”、“存心不良”,“恶心大众”;还有网友认为笔者为“搏点名搏点利”而来,甚至煞有介事地断定“感觉是一次预谋已久的事件。 从网友回复来看,这位@runjinl在地震吧里还是有不少拥趸的。这些人对@runjinl可谓毕恭毕敬,言必称“老师”。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网友在回复中居然没有一个提到@runjinl 所说的“地动现象”,完完全全是在打口水战。显然,他们并不关心科学问题本身,而是关注于“老师”的光辉形象是否受到损害。 国人喜欢偶像崇拜,喜欢神化某个人物,喜欢把研究问题变成烧香拜佛,变成某个精神领袖的最高指示。所以中国各种各样的大师层出不穷,从特异功能人士到张悟本的绿豆汤,地震预报也是如此。正如一个网友所言,“咱们这里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是外行,偏偏又都是想来看看比咱专业的人士对地震的预测。”不知不觉间,这专业人士就变成了善男信女眼中头顶光环的大仙、大神,而“专业人士”也在网友山呼海啸般的敬语中迷失自我,忘记了地震预测的真实水平,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地震预报领域的大师。 “老师”的本职是传道受业解惑,@runjinl确也写了几篇科普文章;然而从前面那些网友的评论来看,没见到这种科普有什么实际效果。说到底,他们并不想学习什么专业知识,只是把@runjinl 变成一个指点迷津的泥菩萨来供奉罢了!可以说,这种支持或者拥护完全背离了师道的初衷,彻彻底底变成了偶像崇拜,跟那盲目的追星族并无不同。 笔者在《对洪时中和梅世蓉的批判可以休矣!》一文中曾经说过,人类远未掌握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换句话说,在地震科学的课堂里,所有人都是小学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大师”。这位@runjinl不同于一般的民科神棍,学过地质力学,知道华夏系和郯庐带,加之谈吐间专业术语不断,因此吸引了很多崇拜者,他本人在地震吧里也常以“老资格”自居。但如果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其知识结构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传统地学理论,对稍新一点的概念如板块理论不甚了解,对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存在很多过时甚至错误的认识。笔者要说的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包打天下,何况是探索阶段的地球科学?你可以摆数据、摆理论,但没有人可以摆资格。 在笔者看来,民科群体最大的短板并不是基础理论的薄弱,也不是仪器装备的不足,而是科学观念的缺失。不管在地震吧,还是地震论坛,地震民科的江湖法则是“井水不犯河水”,点赞可以,质疑不行。只要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是“砸场子”,就是“大不敬”,就是跟自己对着干。业余爱好者们你说你的,我讲我的,相互之间互不交流,缺少必要的同行评议,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山头林立,一盘散沙。 殊不知,科学方法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交流,同行评议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绝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要接受其他对此研究感兴趣的人的监督、审查,对其真实性、重要性和原创性进行检验。笔者认为,地震吧不是江湖帮会,不需要什么堂主老大之类的角色。应该坚持“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旨,摒弃个人崇拜,鼓励学术研讨和同行评议,真正把地震吧变成地震研究学术交流的论坛。 地震吧的“大师”应该走下神坛了!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乐山发生3.4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6日09时25分,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北纬29.3度,东经103.2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揭批神棍 @sky震云 的时候到了 地震云本就已经是很玄乎的东西,咱们地震吧里还有一位大神 @sky震云 ,号称能识别火山云。 这是10月3号 @sky震云 的帖子,预测西南火山在6号上午准时爆发,地点首选留尼旺(靠近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 其次印尼锡纳朋。 结果如何显而易见, @sky震云 的脸都被打得肿成屁股了。 地震吧里有太多这样的神棍,一个个牛气冲天动不动就自创理论,预测地震火山信誓旦旦。 万一蒙中一个,就神气活现好像天师下凡; 一旦没蒙中就装聋作哑假装没说过,等着帖子沉下去。 要不就从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找例子给自己遮羞,正如 @sky震云 说什么厄瓜多尔、墨西哥的火山爆发,拜托那是西南方向吗?你是脸被打的连北都找不到了吗?
反对迷信,哪些云不是地震云? 地震吧里各种各样报告“地震云”的帖子,几年下来没有一万也得有几千吧? 偶尔赶上一个地震,有人就当做“神贴”顶礼膜拜,作为地震云存在的验证。 事实情况是,绝大多数这些所谓“地震云”出现后根本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 拿今年热度最高的山东来说,地震吧里发了那么多“地震云”帖子,震了吗? 反过来这是不是说明,以前报告的那么多“地震云”,跟地震根本就没关系? 为什么不想想,哪些云根本就不是地震云?哪些“鱼鳞云、排骨云”不靠谱? 如果只琢磨哪些是“地震云”,却不考虑哪些不是“地震云”,这是不是迷信?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以此信息为准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22日08时51分,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附近海域(北纬38.0度,东经120.3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
“地震云”的真相【转帖】★观云识天★---带你走进云的世界 "地震云"是地震吧里热炒的话题,相关帖子照片比比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所谓“地震云”在气象观测中已有逾百年的研究历史,不但国际上有详尽的分类,科学成因机理也非常清楚,与地震并无关系。针对目前“地震云”研究的混乱状况,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科普一下气象学常识,故转帖相关专业文章以飧读者。由于光照、视角等差异,实际看到的云与文章中的样图可能略有不同,但并无本质差别。相信读过这篇转帖文章后,地震吧里绝大多数"地震云"帖子都可以卷铺盖回家了。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云的研究不能违背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基本科学规律。正如研究绿豆的养生功用,不可能超出绿豆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纤维素,还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有人认为“地震云”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不考虑地球大气圈的运行规律,正如认为喝绿豆汤能治癌症而无视其物质成分,笔者只能说这些人病的不轻。 ==================================================== 云是由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而形成的微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雪晶中的一种或混合组成的,形状各异的飘浮在天空中可见的混合体。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云,装饰了我们的天空。但长期的阴天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情绪。 云的生成,宏观特征、量的多少,在天空中分布情况和演变,都能够显示出当时大气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也是预示未来天气演变的主要征兆之一。为了对云以及相应的天气进行观测记录和研究,有必要对云进行分类。在气象台站观测中,目前都采用国际云分类法,它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云是诚实的,不会说谎。”——这句话很容易产生误导 “云是诚实的,不会说谎。”这句话出自键田忠三郞《这是地震云》,作者的本意是想表达地震云的客观存在,但不得不说这句话有很强的误导性。 首先,什么叫做“诚实”?只有人才会说谎,仪器并不会说谎。水位、水温、地磁、地电、地形变、重力、测震......各种手段的观测资料都是“诚实”的。难道只有天上的云诚实可靠,全国几千个地震台站的观测资料都在造假? 但是,为什么用这些“诚实”的地震数据,我们搞了几十年地震预报还没有突破?关健问题在于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纯净环境中开展观测,我们获得的各种观测数据,全都是地震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混杂在一起的结果。 比方说观测地电场的变化,影响因素就有很多: 1、太阳黑子的变化; 2、有岩层、金属矿层、含水地层和矿化水等之间的接触因素; 3、岩石的电化学活动; 4、地下水在多孔的岩石中流动所形成的电场。 5、生物电场; 6、压电效应 7、震电效应 我们观测到的地电场变化,是地球物理场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是客观存在,都是“诚实”的。不幸的是,这些异常变化中绝大多数都和地震无关。不仅地电场如此、地磁场、重力场、应力场、生物异常等等莫不如此。地震预报之所以困难,就是很难把地震相关的信息从众多干扰信息中区分开来,因此,也难以找到地震发生和异常之间的规律。 地震云观察同样如此,天上的云千变万化,真正的“地震云”混杂在无数气象云之中,并不容易识别。即便是形态近似,也不一定就和地震相关。 “云是诚实的,不会说谎。”,这句话很容易让人忽视干扰信息的排除,误认为地震云研究就是按图索骥。现在地震吧里的“地震云”已经成了臭大街的垃圾——有人提供一些“典型”的照片,其他人拿着照片看天,觉得像的就认定是地震云。然后对着日本台湾印尼等等地震多发区胡乱一指,等到个地震就认为“验证”,纯粹自己骗自己。 笔者认为,键田这句话应该加上后半句——云是诚实的,不会说谎,只有人才会自欺欺人。
请热衷于发图片的地震云爱好者先听听《地震云》作者的原话吧! 如果找来键田忠三郎、吕大炯、真锅等人编写的《地震云》看一下,会发现作者有些话还是挺客观的: ——有许多人向我索取地震云照片,但在目前,我不得不谢绝。如果我向人们提供了地震云的照片,有人可能只根据地震云的形状,进行各种推测,把低空的雨云错认为地震云,或者把暂时变化的云当作地震云,这样将会引起人们的误解而发生骚乱。 ——关于地震云的判断,在万里无云的晴空,只出现一条白色长条云(白带云)的情况下最容易使人判断。这是白带云出现在高空时判断地震云的一种情况。然而,就是一片普通的云,由于它紧靠地平线,从侧面望去也会成为线状,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会发生误解。 可见,键田忠三郎先生一开始就很担心人们把气象学的雨云、暂时变化的云(甚至是视角问题)与地震云混淆,从而引起误解与慌乱。遗憾的是,这种担心在“地震云”爱好者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为什么百度里面说郭帅现在还是华谊兄弟的签约艺人? 郭帅,1986年5月28日出生的年轻男演员、歌手,现签约于华谊兄弟公司。 而郭帅说演艺圈是他以前的职业,现在搞餐饮——是不是有点令人怀疑?
中国今年发生3级以上地震703次 日均1.9次 中新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 马学玲)根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30日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地震台网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703次,平均每天1.9次。 中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截止到2014年12月30日,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监测结果,中国及沿岸近海3级以上地震共发生了703次,其中3.0—3.9级552次,4.0—4.9级121次,5.0—5.9级24次,6.0—6.9级5次,7.0级以上1次。最大地震是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但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云南鲁甸6.5级地震,该地震共造成了6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200亿元。 按照地域分布来看,2014年,全国有23个省份均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按照地震发生次数,最多的十个省份依次是新疆、云南、四川、西藏、台湾、青海、浙江、甘肃、内蒙古和安徽。 另外,根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发布的地震速报记录,2014年全球6级以上地震共发生131次,其中6.0—6.9级118次,7.0—7.9级12次,8.0级以上1次,也就是2014年4月2日发生在智利北部沿岸近海的8.1级地震。
任意5000以为删帖就能遮羞?只会让人更加瞧不起你! 近日有网友 任意5000 发表帖子《从映秀的一张旧照看建筑结构抗震》并贴出一张碉楼的照片,称“已历经千年的干砌块石结构,在汶川地震中表现优异。” 笔者指出照片中石块之间有填充物(应该是浆砌),显然他搞错了“干砌”的概念。任意5000 非但不承认反而犯浑,一会自称“网上一混混”,一会儿又让笔者去实地调查云云,甚至倒打一耙反污蔑笔者胡搅蛮缠。 于是笔者找到专业文章《藏族石砌建筑探秘》给他,指出碉楼抗震的专业解释,以及浆砌的施工过程。 没想到任意5000恼羞成怒,把笔者的回复删去,同时也把他原来的图片删去企图掩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本来你承认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笔者并不会深究。而你这种流氓做法真是让人鄙视! 任意5000,你忘记浏览器可以截图吗?我把你的帖子和回复贴出来,让大家看看你是什么货色。
12月25日19时45分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发生2.8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25日19时45分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北纬38.6度,东经116.0度)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12月25日19时45分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发生2.8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25日19时45分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北纬38.6度,东经116.0度)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吧里的“地震云”帖子建议还是少发为好! 到处是地震云照片,整天疑神疑鬼,有哪个帖子靠谱的? 发了照片来了地震,就说是地震云,视为神贴顶礼膜拜; 发了照片没来地震,谁都不再吭声,帖子沉底就当没说; 为啥一模一样的云,有的是地震云,有的就不是地震云? 说不清楚这个问题,就是打哪指哪,自己骗自己的谎话。 疑神疑鬼自欺欺人,地震云的帖子,建议还是少发为好。
大家讨论一下,如果足球比赛规则取消越位,情况会是怎样? 强队弱队之间差距会缩小吗? 足球比赛更好看还是不好看? 长传冲吊就一定会赢技术流? 中国国足有希望夺得世界杯?
对vaughantse及其“龙背墙”论述的几点意见 电影《全民目击》中林泰为什么在法庭上喊龙背墙,是吧里讨论最集中的焦点话题。为此网友Vaughantse多次发帖并展开激烈讨论,甚至数度进入对骂状态。对此问题,笔者也想说说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多数人认为林喊龙背墙是为了阻止林萌萌继续说真相,否则他就一头撞死(以下简称“阻林说”)。对此Vaughantse表示反对,其理由是林萌萌在最后就给童涛打电话说真相了,按之前的逻辑,那就是林萌萌故意说出真相,让林泰去撞死。但笔者认为,用这一理由来否定“阻林说”太过牵强。按照这一逻辑,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有征兵,有驾校,有航空公司,因为征兵就是故意让人被打死,教开车就是故意让人被撞死,卖机票就是故意让人被摔死……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要死要活的“誓言”,结果如何?人生经常面临十字路口甚至生死抉择,如果把某一因素绝对化,很容易步入片面极端的误区。按照“阻林说”,林萌萌一开始因其父威胁而妥协,后来经不住良心考验终于向童检坦白,这一过程怎么就不可能呢?林萌萌心理天平的一端是父亲以死相抵的威胁,但那毕竟只是一种可能、一种暗示,并不是100%的结果。反过来天平另一端林萌萌受到的人性煎熬难道就没有重量?就一定要向父爱倾斜?从实际结果来看,林的最终选择也已说明了天平指向。笔者认为,vaughantse否定“阻林说”的理由并不充分。 第二,vaughantse认为林在法庭上喊龙背墙的原因在求童涛:他愿意以死谢罪,只求童涛成全,放过林萌萌(以下简称“求童说”)。笔者看过其在《终结篇!》中按照故事时间顺序对林泰想法的分析,应该说前面的分析都没有问题,疑问恰在喊出龙背墙的一刻。Vaughantse认为林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求童涛放过萌萌,而且这个童涛还是“未来的童涛”,这一说法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笔者认为,林泰在当时的想法首先是确保庭审按照他设计好的思路进行,让法官、检方和所有公众认定他才是杀人凶手,这才是第一位的念头。他最担心的应该是女儿的哭诉坦白打乱他的布局。按照“求童说”,林泰居然置法庭上的复杂局势不顾,转去考虑如何跟未来(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童检求情?几年之后童还是不是检察长?还管不管这个案子?在童不知“龙背墙”缘由的时候提前几年跟他求情?这样的情节未免太科幻了。“求童说”的另一漏洞则是,童检是一个可求之人吗?就算林愿意自己抵罪,童就会放过萌萌?林高度评价童检的破案能力,却认为他会因舔犊之情而网开一面?vaughantse对“阻林说”进行了十分严格的剖析,指出种种不合理的地方,笔者想说的是,如果按照这种严格“推理”,“求童说”更站不住脚。 第三,笔者认为,分析一部作品要从整体来考虑,而不应局限于某一片段。对林泰喊出“我会死在龙背墙后”的分析,一定不能脱离影片最后有关龙背墙的传说。笔者认为Vaughantse在分析本片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传说中的老龙王是什么条件下撞死的。请注意,天庭进行处罚的时候,老龙王开始并没有想到自杀,只是默默承受雷劈。仅当小龙王不忍父亲受苦意欲自首的时候,老龙王才选择了撞墙而亡。如果林泰只是为了向童检表示他愿意以死谢罪只求放过林萌萌,影片在交代神话传说时完全不必有“小龙自首”这一环节,直接说老龙王被劈死后化为一座山即可。实际上在那个传说中并没有执法者出现,找不到童检的镜像(如果是天庭被老龙王感动之类的情节倒还符合“求童说”)。从前后关系来看,“阻林说”更贴合传说的情节,而“求童说”显然是不完备的,谈不上什么“唯一的”合理解释。笔者认为,与全片的文眼——“龙背墙”传说相脱节,是“求童说”最大的硬伤。 另外笔者想说的是,Vaughantse似乎性格比较偏激,跟许多人都对骂。对于一部电影的分析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阻林说”不一定正确,“求童说”也不一定错,何必钻牛角尖非要找出一个绝对答案?《红楼梦》研究多少年了,可曾有“唯一的”合理解释?另外,讨论不过是各抒己见,大家真的没必要骂来骂去,恶语中伤,大过年的何必呢?vaughantse也不要把对骂视为理所当然的还击,你在帖子里一上来就说“阻林说”是“最傻的”,是不是冒犯在先呢?
那个姓诸的韩国人说自己是诸葛亮后代并非虚言 有的网友可能觉得,韩国男嘉宾错把诸葛亮当成“姓诸,名葛亮”,其实不然。 诸姓之人,确实有一支 来源于诸葛氏。五代的时候,后周有诸葛十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诸葛十朋改姓单姓诸,隐居在会稽山中,他的后代于是改姓诸。
张恒远的选歌有问题吧? 挑的是神马烂歌呀?就算唱一首KTV里面的大俗歌,效果也比今天晚上乱吼强吧?
今天几个选手唱的都不好听!同感的举手! 比以前的表现差远了,再也听不到《伊哟》那样的激情之作,而且舞台音响好像也很闷。
昨天那个牵手的村官男嘉宾应该走不长久。 当爱转角女生向村官男嘉宾表达爱意的时候,男嘉宾并不中意,犹豫片刻讲出一个理由“我们那里特别艰苦”,其实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如果这个算是理由的话,男嘉宾还来非诚勿扰干什么呢? 看过前面的录像可以发现,那个男嘉宾虽然只是村官,其实内心挺拽的,瞧不上女嘉宾。可惜,女嘉宾坚持自己不怕苦,周围掌声四起,男嘉宾无奈只好牵手。不看好。
有一个细节可以预测林汉奇跟骆琦最终走不到一起 尽管林汉奇对乐嘉的评价不太服气,但返场的过程中还是把手插在裤兜里,至少还是吸取了一点忠告。 然而他跟骆琦牵手之后,那种骨子里的轻浮还是显露无疑。大家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牵手之后男女嘉宾接受短采访时,林汉奇一边走一边搂住骆琦的脖子,那个动作太轻佻了,在镜头里跟骆琦的一贯的淑女形象实在是很不协调。而且两个人牵手只不过才几分钟而已,男嘉宾就如此随意,显然对骆琦缺乏足够尊重。我觉得这个男人很优秀,但是并不是最配骆琦的那盘菜。 回过头来想乐嘉的话,他的批评真的是在帮林汉奇追骆琦。
今天的男嘉宾好像中了邪 今天已经出场的四个男嘉宾平均素质都是不错的,有3个都进入到男生权力环节,这个比例算是挺高的。 但是这三位男嘉宾全都是坚持心动女生,然后都被心动女生拒绝而黯然离去,真是邪了门了!
1号男要是不吹嘘自己的“皇族”血统,可能还有点戏。 他自己都不了解达斡尔族,扯什么皇族血统想给自己贴金,太虚荣了。
乐嘉说出了很多男生的心里话! 2号男嘉宾牵走的上海女生很漂亮,可惜还没站够一期就离开,让色狼们连流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怎么感觉邢星真心想嫁的人是曹轩宾呢? 没理由,纯直觉。
好像穆里尼奥变得苍老许多 以前穆里尼奥说话比较冲,总给人感觉像是只有40岁的年轻人。昨天看半决赛的时候发现他好像老了许多,不光是白头发多了,眼神皱纹都有苍老的感觉 其实,穆帅到明年就50岁了。
觉得牵走雷庆瑶的5号男嘉宾很不靠谱 个人认为:雷庆瑶的决定让很多人都没做好准备,也包括男嘉宾在内。5号男嘉宾的言谈举止都让人感觉很轻浮,在雷庆瑶表示愿意跟他走以后,不假思索就上去牵手,完全没把这次选择当做很严肃的事情。 这里要说,我没有任何歧视残疾人的意思,但是决定跟一个有残疾的女孩生活一辈子,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如果有机会走在一起,你必须做出充分的准备,要一辈子照顾好她!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决心或者能力,不如趁早离开,这不是“过家家”! 所以,是否想跟雷庆瑶一起走,这必然是一个两极分化的局面,要么不考虑,要么为她来。正如以前有几位男嘉宾是为雷庆瑶而来的,他们都应该做过一定的准备。但我们必须承认那样的人很少,绝大多数男嘉宾都没有考虑过那一种选择。5号男嘉宾同样如此,从他的心动女生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为雷庆瑶而来。说他来此之前就做好了照顾雷庆瑶一辈子的准备,鬼才信! 没别的意思,就是希望有一个真正愿意照顾雷庆瑶一辈子的人,让庆瑶得到真正的幸福。
尽管很多人都讨厌吴瑜,但并非哪个人都是她的对手。 吴瑜很装、很假,很虚伪、刻薄尖钻,很多人都不喜欢她,恨不得她早一天离开非诚勿扰的舞台,笔者也是同样的感受,但是—— 并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用唇枪舌剑的方式击败吴瑜,就像今天的1号男嘉宾,vcr里面骂得很痛快,但那是对着摄像机说——真的跟吴瑜面对面舌战,他很明显就处于下风,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次,结果反而被吴瑜借机把“倒吴派”给奚落了一番,可以说是大败而归。 等吧,等真正有实力挑战吴瑜的人出现,或者有人把她牵走。
王亭亭怎么一点礼貌都没有? 作为心动女生后上去,旁边3号女孩递给她话筒的时候,脸上一点谢谢的反应都没有,太没礼貌了!
必须承认2号小伙子很会说话
非诚勿扰有史以来最没出息的男嘉宾出现了! 真恨不得抽丫几个嘴巴子,太给老爷们丢人了!
5号男嘉宾果然是学计算机的 干什么都是二进制,非0即1
5号男嘉宾的逻辑有问题 跟老总见面的机会,跟公司规模有很大关系。12年没见过比尔盖茨,并没有好奇怪的。何况后来比尔盖茨不干ceo了,与下属打交道的机会更少。按照他的逻辑,美国人里面没见过美国总统的人多了,是不是就该移民呀?
女嘉宾念白字了 【词目】 箴言 【拼音】 zhēn yán 错读成jian
一号男嘉宾太贫了
这一期男嘉宾好像没有帅哥。。 如题
月收入8000的公务员 按照北京3581的标准,有可能是厅级干部?
不说台词剧情,只说化妆特技,没感觉张版西游比86版有太大进步 好多人说新西游记电脑特技好看,说实话看跟谁比。还说是从美国请来的特效班底,我看也就是三流货色。电脑特技充其量是3d游戏的水准,呆板僵硬,不要说跟10年前的《指环王》特效相比,跟韩国山寨版的电脑特技都有很大差距。 化妆术跟20多年前相比也没什么进步,有些地方反而退步了。腾云驾雾的镜头仍然一看就是演员腰里吊着绳子,没看出跟20年前有什么区别。不管悟空八戒还是妖魔鬼怪,一看就是头上套了个橡胶头套,一点表情也没有。好像又一次采访吴樾,还专门讲过戴上头套后要把嘴张得很大脸上才能有一点表情。记得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面部表情是很丰富的,怎么到了高科技的新版反而不能动了?
“电梯男”其实是一个禁闭综合症患者 一个人的精神困在电梯间里,远比他的肉身困在电梯间里更可悲、更可怕。 “电梯男”的职业是救人脱离困境,其实最需要被拯救的人恰恰是他自己。
这次乐嘉有点添乱了 选佐藤爱的那个重庆胖哥,如果乐嘉没有话太多关于酒场的事情,没准佐藤爱就被牵走了。 不过,不知者不怪。我想假如乐嘉知道重庆哥选23号的话,他也不会说那么多话了。
“艺术男”的最大问题不是太穷,而是太假! 跟很多海外人士一样,一上来总是喜欢吹嘘一番,什么专业人才,什么特殊贡献,就跟自己是百老汇的艺术明星一样。 乐嘉慧眼如炬,一眼看穿他的真实情况,所以要问他经济基础方面的问题,表面上看很功利,其实是为在场的女嘉宾好。 这个艺术男在美国其实混得很惨淡,老爸过世都没能回来。其实穷不是错,这世界上穷人很多,但是虚假就不对了。 艺术男哭过以后,才是他真正的自己。而且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在前面的vcr里一直隐瞒自己的前女友长达10年的感情,真的最后才上出来。
今天这一期澳洲专场,感觉劳佳走得太早了! 今天的史上最帅澳籍男嘉宾,人很帅、而且也是搞音乐的,如果跟劳佳牵手,应该是更理想的配对。 劳佳走的那场自己是仔细看过的。总体感觉劳佳走得很不自然,有些勉强,所以一上来灭了男嘉宾的灯,然后又说愿意从普通朋友做起,继而宣布把爱琴海之旅的机会都放弃了。。。感觉是她更想走人,而不是想嫁人。 那个做会计的男嘉宾,尽管长得还算精神,但觉得配不上劳佳。 也许是劳佳在那个舞台上呆得太久,自己也觉得有压力,也许被人指责太挑剔、想出名等等,所以想离开,就随便找个差不多的走了。遗憾。
发现《非诚勿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看了不少期《非诚勿扰》节目,发现很多男嘉宾在节目中被灭灯最多的时候,经常是播放采访朋友同事的环节。往往前两轮还保留很多盏灯,等到朋友们的评语一出来,就稀里哗啦地灭一大堆,简直惨不忍睹。 按理说,朋友应该是男嘉宾自己推荐的,而且电视台采访他们的时候,相信大部分朋友、同事都会给出偏正面的评价——毕竟大家以后还要一起相处,把人家的好事说黄了罪莫大焉。但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朋友们的评语带来的往往是女嘉宾的灭灯。 大家说,这是为什么呢?
“地震云”研究中易被忽视的气象因素 浏览地震吧中有关“地震云”的帖子,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很多爱好者只是“拍照片、等地震”,对当时当地的气压、湿度、温度、风速等气象条件却一概不问。 众所周知,天气系统和当地对流条件才是影响云形态的主要因素,DZ只可能是次要因素。参考一下气象学理论,很多“疑似DZ云”的形态、方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今天的数理统计学已经相当成熟,还有气象学大量科学翔实的观测数据和理论,借助这些旁支学科的成果,尽管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DZ预※※测问题,却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比方说,了解一下影响云形态的因素有哪些?出现特殊云时当地气象条件如何?分析两种现象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等等。 笔者注意到百度百科“地震云”词条中有这样的陈述:“这些形态的云并不是全部可以牵强使用气象学解释的”。也许是受这句话影响,很多爱好者往往喜欢把“DZ云”当作一个孤立现象来看。实际上, 如果忽视气象条件的作用,认为DZ云就是挂在天上让我们看的,岂不成了刻舟求剑?这种做法既不明智,也不科学。 其实,不但“地震云”观点始创者键田忠三郎等没有撇开气象学孤立地研究云,“地震云”历史文献中也很强调气象背景。譬如《重修隆德县志》中的记载: “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请注意这段话的前十个字“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其实是强调要把因气象原因形成的云排除掉。另外一段记载“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也同样强调“晴朗”。然而很多“地震云”爱好者忽视了这些细节,只把注意力放在云的形态、颜色上,这种做法是把“DZ云”研究简单化了。 笔者认为:DZ云”理论不成熟,不等于气象理论、数理统计理论不成熟,应该充分发挥这些成熟理论对“DZ云”实践的指导作用。假如很多云现象都可以用现有的气象理论解释,把那些疑似异常其实正常的云例排除掉,可以有效缩小寻找“DZ云”的范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笔者很想给“DZ云”爱好者们提个建议,以后发“DZ云”照片的同时,最好把当地当时的天气情况附注一下,比方说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等(很容易查到)。
关于地震的几点思考 发现在这里发表文章很麻烦,动不动就提示有不合适的词语,只好通过链接方式。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