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蝎王孙 摩蝎王孙
关注数: 55 粉丝数: 178 发帖数: 2,049 关注贴吧数: 4
厥阴热毒的临床辩证 厥阴热毒,在伤寒论中说,热痢下重,白头翁汤主之。 但临床上,热痢下重的白头翁汤证不多,因为现在痢疾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没有播散的机会。 但这并不意味着白头翁汤是老去的廉颇,再无用武之地。 热痢下重的白头翁汤证早就乔装打扮,改头换面潜藏到杂病中去了,不再招摇,不再横冲直撞,而是深自谋虑,韬光养晦。 它不再让人下痢,但它让人或大便不爽,或肛门憋胀,或里急后重,或饮食不当时肚痛下利。 它让人或腰痛,或小腹脐周痛,或睾丸隐痛,或会阴胀。 或让人胃中隐痛,而尿涩或痛。 或头胀颈酸,变端种种,不一而足,反正出的都是损招,让人不得安生。 为嘛呢? 热毒入肠攻脾,脾热传肾,肾热自血入于肠中,膀胱。 热在脾,或腹胀,或隐痛。热在肾,腰痛,脚热。热入膀胱,尿刺痛,尿少。热入大肠,或下利肛热,或下重频欲大便。 脾肾脬肠热毒,自然脊椎,大肠,膀胱,前后阴俱受其害,症状多变,难以尽述。 李守志,胡集人,女儿为土豪,李自然不是小款,要啥有啥。但肛门重坠,频欲大便,小腹憋胀,日夜不安。更医多而效果少。 舌红不胖,苔黄薄,脉沉细有力。 处白头翁汤三剂大效,六剂愈。 赵忠芳,四十余,子宫息肉多,白带稠黄阴痒,腰骶痛,尿时刺痛。 舌红苔薄腻,脉弦细有力。 月经少,色红暗。 处白头翁汤加桂枝茯苓丸十二剂,服完检查,息肉已愈。 同学阳痿,腰痛,肛坠,无力,尿频,肌痠,食肉喝酒更甚,饮食不适则腹胀,脐周痛,便下粘液。 舌淡胖,苔白腻,尖红略紫,有红瘰。 脉弦,沉取有力。 此厥阴热毒损伤肠胃,损及中焦升降,湿浊聚,气血伤。 党参黄芪各二十克苍术白术防己茯苓半夏各十五克厚朴陈皮木香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防风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甘草各六克。 十剂能行房,二十剂正常。 可见,厥阴热毒多潜藏于内科杂症中,不小心观察剥离,必会当寻常方证而放过,遗害患者。 故宜仔细推理,方能使纤毫毕呈,邪无遁形。
关于中医 中医晦涩难通,这是共识。 加上好多人学西医出身,学中医难免扯肘。我自己都这样,感同身受。 我看中医,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文化。阴阳五行八卦运气学说这些是研究中医的手段,工具。这些工具,风水,古建,武术,算命等传统行业都用,不独中医。是古代人的思维模式。 所以,这些不是中医,只是研究手段而已。 第二层,世俗中医。就是见痛止痛,见血止血,感冒用败毒散,腿痛用杜仲。大家都懂,但效果不好。 第三层,经典中医。以伤寒论为中心,研究脏腑阴血气血为基础,以六经为纲目的方式。 第四层,以藏象为中心,以气血营卫精津液为基础,研究伤寒温病世方。不再拘泥于六经,三焦,八纲等辫证。 中华文化,以立象为建构手段,产生了文字。別人的文字,五百年前的都认不出。老子们五千年文化铁板一板,甲骨文的字,有些小朋友都能认出来。 老先人们不知道地球公转,但二十四节气与之绝对吻合。 老先人立了阴阳两个象,以研究事物对立统的两面。立了五行之象,以归类万物,来又研究万物的生克制化。立了八卦之象,以八分法来研究诸事因果关系。 多么与众不同的祖宗们啊! 然后呢? 风水有风水之象,武术有武术之象,中医有了藏象。 藏象摒弃了解剖,专研脏腑之间的关系,研究在它们的协同下,饮食和氧气是怎样被转化为卫气营血精津液,然后又如何被转化者消耗,排出废物。 它研究活人脏腑的活动,所以不需要解剖。
风水 王得俊,男,65岁。本家堂叔。 他住隔壁村,与我往来少,不熟。 其三女嫁于甘沟山,与我大姐同村。 三女婿来请我,去看他丈人。说是肿的厉害。摩托车捎我去。 堂婶说,哥,你看一下,要是好医,就吃你中药,不好医,我们就上医院。 得俊叔说,前几天脚肿,打了三天吊针,今天肿的下不了炕。 病人全身悉肿。尤甚肚皮肿,脚肿如婴孩之肥。 舌淡,略青,苔薄白,脉浮弦长(人瘦)。 身上略痠,关节微痛,睡则汗出,热亦汗出,主要在头面胸背,能摸到水。 此为营卫虚而毛孔闭,阳气衰而水不行。 治以调营卫,开毛孔,温阳利水。 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附片10g白术10g茯苓10g生姜鸡蛋大一块,切。大枣十二枚擘。细辛6g。甘草6g。 取麻桂各半,麻黄附子细辛,真武汤之意。 一剂,水大行,尿一脸盆,二剂肚子消,三剂退到膝。 二诊自己来,因走上坡,春寒,胸闷。 舌淡,略青,脉弦缓。 附片白芍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猪苓各十克生姜鸡蛋大一块切。三剂。五苓真武合方。 三诊自己来。 身上已舒,走路不喘,但膝以下仍肿。尿时略涩痛,舌仍青,脉缓而弦。 此少阳不利,营血瘀滞。年老阳衰,水饮停蓄。 柴胡白芍枳实桃仁红花丹皮桂枝附子茯苓白术猪苓泽泻各十克甘草六克。三剂。 后其三女婿去世,住女儿家操心,闲暇时到大姐家与我聊天。 舌已红,但脉仍弦。
葛根汤三案 隔壁县一女人,我姐夫堂婶,坐骨神经痛,蜷缩如虾,卧于羊皮上,日夜啼哭。此前曾在我乡治疗,祁大夫,刘大夫,我哥都治过。无效。姐夫介绍,请我诊。 舌红,苔薄,无汗,痛从腰胯直至足尖,如犬啮。脉浮。肩膀自觉寒甚。 用葛根三十克生麻黄十二克桂枝白芍各十克,甘草六克,干生姜片十克,大枣十二枚。 三剂大愈。 后骑马到我家治。又三剂愈。 当时,青海无鲜姜,都以干生姜代。 大哥曾问我怎么治的。我说葛根汤。他哑然。 零九年,我在浙江,淋雨后身上困,未在意,夜半,胃痛如绞,渐趋下腹,一阵紧一阵。泻下多量稀便,反复如此,及至天明,已脱水。打电话给石柱,叫他抓两剂葛根汤来。 石柱见我,大吃一惊,问要不要送医。我说不用。 煎好,服头煎,后连服二煎,蒙被出汗。沉沉睡去,其痛已失。醒后腹饥,饮粥三碗,又煎一剂,服后汗出溱溱,睡到天明,已正常。 去石柱家,他父亲说,你这么快好了?阿柱说你病重。 当天中秋,吃肉喝酒。 一三年冬天,我住大姐家。大姐年猪生病,水泻,注射青霉素,安乃近无效。我想当然抓一剂保和丸,无效。又抓一剂参苓白术散,无效。大姐说,你亲自看看再说。 大猪,白色,二百多斤,耳青白,脊上一条苍白从头到尾,抚之冰凉。 葛根汤一剂,成人三倍量。倒食槽内。第二天未泻,吃食正常。再给一剂。
给blode111的回应 中医吧里blode111的帖子《一本伤寒论,误读两千年》由尚非非先生转载到伤寒论吧。 在此向尚非非先生致敬。 整篇文章的核心是一首诗。如下。 中风伤寒,皆为病寒。 莫问其源,结果使然。 寒本无邪,邪因伤身。 六经非径,变而不传。 此非身经百战者不能言,实为老手。敬仰! 中风伤寒,只不过是不同体质的人的机体对寒邪的不同反应而已。 体质弱者易汗多,身痠恶风。体质强者易无汗,恶风咳嗽。 中风伤寒是寒邪伤表后的两种结果。不必非认为表虚中风,风钻到血脉里。寒邪伤表,寒性收引。 不管是风,还是寒,还是霜,还是雨。是受寒,体质不同,转归各一。或苓术桂辛汤,或桂二麻一汤,或大青龙汤证。人人不同。 就如战争已过,民不聊生,各家灾难不一,有死爹的,有失娘的,有亡儿的,有散妻的。关键在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寒,本来是一个外因。而不同的人受寒后反应不同,医生的责任是对不同的人,根据不同体质,开出合适的药方,帮助痊愈而已。不必斤斤于风或寒,追究责任。 六经本病也好,六经传变也好。 只是不同的体质受寒的反应不同。 毛泽东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同样条件下,内因不同,结局各异。 如寒伤人,虚人会毛孔大开,营卫弱,汗出溱溱,用桂枝汤。有人桂枝汤无效,还恶寒,加附子。有人肚子痛,便干舌净,加白芍。有人乏力,面白,用芪归建中。 寒伤人,壮实之人毛孔闭,可出现麻黄汤证,大青龙证。 有些人营卫弱而毛孔反闭,就有葛根汤证,桂二麻一,麻桂各半汤证等。 脾寒有痰者会出现小青龙证,肾阳亏者会出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不一而足。 平生肝郁,会出现少阳诸证。 内热者,寒邪能自解者,出现白虎证。 说千道万,寒邪只是引发条件,种种不同,缘于体质内因。伤寒研究的重点是相同条件下不同内因的变化。不必执着于风或寒,于事无补。 以上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当之处,还求作者原谅。
一药一功效 我学医时,教授讲桂枝有七大功能,通阳,化气,行水,通瘀,等等。学的天昏地暗,痛苦不堪。 一个同学说,他不讲,我还懂,他一讲,我更不懂。 后读本草求真,黄宫绣说,白术健脾,故能利湿,既能利湿,必能行水。故白术健脾,水湿俱行。其本一,其标异。读后大受启发。 如桂枝行营血,营卫不调,血不到肌肤,桂枝行血入肌表,古人曰解肌,肌有何可解!肝血少,心力上吸,故有上冲,冲为血欲复。桂枝行肝血入心,气自不冲。 营血不行,气营同病,水饮凝结,不入脬中,故尿不利,茯术行水,桂枝运血,水血俱行,各归其路,其苓桂术甘,五苓之意。 血瘀阻血,影响血行,活血运血,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之意。 所以,桂枝非有七大功能,其功唯一,溫运营血是也。 小柴胡有口苦咽干,黄芩汤主少阳下利,黄土汤主便血,芩连泻心主心下痞。都用黄芩,标虽异,本则一。 肝热,谷气之浊不入肝,热毒上入血分,胆汁入于血分,流溢血中,到口则苦。热阻,水谷之浊不入肝而下流,是少阳腹泻。 脾肝同热,谷之清者不入脾,谷之浊者不入肝。饮食停胃,不能消化,肝脾乏气血,故乏力胃胀而呕。 肾阳衰而脾阳弱,不能运化水谷,气不周行不能固摄,脉络失养,而肝火又充斥脉络,逼血外出。是黄土汤之病机。所以方虽不同,证不一致,而黄芩之功用仍然为一,即清肝火。 至此,我认为一味药只有一个功效。不可能一药多功效,如果是那样,学习的人无法理清头绪。
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用了一个仍字,说明后面的这些症状在用桂枝汤或下之之前就有,用桂枝汤或下之,病仍然,没变。 因为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以为是桂枝汤证,有人会用桂枝汤。但不是! 因为心下滿,微痛,有人认为胃有积粪,会用下法。但也不是! 气与营出中焦,气从脾上,至肺到肌肉毛孔。 营从肝来,上入心,再入肌肉毛孔。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与气调和,共司毛孔开合。 开首就说太阳病,必是受寒而起。 今脾中水饮停滞,水随气行,流遍肌肉,而积于毛窍,阻滞脾气运行,气不至而水滞,营与气因水而无法调和,故头项强痛,翕翕发热。 营血从血络渗入毛孔,与水一起堆积毛孔。 这样,从血络渗出,润养肌肉的营少了,不能营养胃肠平滑肌,加上水饮浸润肌肉,谷气不至,必微痛心下满,气营不行,水不入脬,故尿不利。 白术辛燥散水饮为雾上行,茯苓渗水入脬中,阻力已去,生姜温谷气上行,甘草引水谷清气入中焦,脾气自复。芍药敛营血散失,大枣补营,营自能入肝上行。 水气去,气营复,毛孔气营俱至,营卫自和,水自去。 营卫不和,桂枝汤主之。 营卫因水不和,有两种。 一是营不敛,气不至,水不行。用此方。 一是阳不足,气不至,水不行。用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经方与世方 我们经常争论,经方好,还是世方好。 看病论病机,何必分经世? 我在荆门,遇一女人,六十一岁,老太一儿一女,儿子在荆门上班,女儿在刘大夫家附近。为方便起见,老两口从山里搬到女儿家门口,简单盖几房住。 老太太吃斋,念观音佛号。屋里未曾粉刷的砖墙上帖满劝善经文。老头一世吃渴嫖赌,不成样子。 家中不和,必有肝郁,老太太患弥漫性肝管结石,石变肝硬化。听说宜昌有名医,抓十剂药。 孰料药后老太不能起床。始请刘大夫,刘大夫主诊,我旁观。 病人消瘦,苍白,腹大,只能扣最上面两个衣扣,尿少。脉弦细有力,舌红苔少。 刘医生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湿行水,清热解毒药,五诊未效,渐致尿闭。然后我接诊。 五诊不效,必有故。我看病人肤白如纸,舌红苔少,便干,毅然用下方。 当归生地白芍枸杞首乌枣仁麦冬元参玉竹各十克木香陈皮各三克。 病人治病,儿子不管,全由女儿操持。 其女抓药走后,刘大夫说,老王,你这药下去,不死也活不久。我说不会。嘴上说不会,心里忐忑。 心惊胆战三天过去,我和刘医生上门去看。 屋里没人,我吓一跳,以为死了。 到她女儿家,发现病人在哂太阳,我心始放下。老太太给我们看她的衣扣,说已能扣起。说服第一剂后,尿一脸盆,大葡萄糖瓶灌满六个。已能食稠粥一碗,颇香。 后,我去浙江,刘医生接诊。 后,老太太将病中喂的两头肥猪卖了,钱交给儿子。女儿不高兴,老太犯病。 又请我治,我拒绝。死于五月份。 后来我才知道老太给儿子钱,是怕儿穷,儿媳离去。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人泪崩。 刘某,二十二岁结婚,二十三岁生一子,二十四岁因病切除子宫。后胃痛,再后头痛,再后发癫痫,胃痛由刘大夫治愈,癫痫亦随好。可恨者每月仍头痛,必睡三日。三日中抱头紧压,辗转不安,痛如锥刺。 舌红,裂纹纵横,脉弦细。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以生地麦冬元参丹皮凉血养阴,龟板鳖甲牡蛎填肾阴,石决明代赭石镇肝阳,桑叶菊花勾丁清散肝阳。 嘱吃三剂,若好,可多吃。 一年后碰见,曰病已愈。恨病吃药,连吃了三十剂。 可见,只要病机分析对,不要分经方世方。
风以散湿和芳香化浊 风以散湿的代表方是羌活渗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蔓荊子川芎甘草。 湿郁中土,湿性重浊,粘滞,阻塞脾气升扬,漫延肌肉,泛滥成灾,中塞脾阳,外阻卫气。 在 中,则纳差厌腻,胃中气塞,消化缓慢。 在外, 肌肉痠软无力,汗出恶寒。 羌活辛香气烈,散脾中湿阻,外散出肌。 独活辛烈稍逊,升脾湿之力稍弱,而行肌肉中湿之力尤强,藁本芳香燥烈,升力大,散力冲,蔓荆子气轻,味不烈,行肌表卫气。 五味同用,散脾湿,升脾气,行卫气,性躁气急,对付脾湿不升散,恰如其分。 湿郁脾中,脾阳本弱,郁久化热,标虽热而本必寒。 湿郁成痰,必用二陈, 湿郁滞气,必用平胃, 湿郁气分,水不渗脬,茯苓白术 湿郁血份,水不渗脬,猪苓泽泻 脾气虚用人参 肺气虚用黄芪 肝血虚用当归 肝血滞用川芎 脾郁湿重,热郁在气用川连 湿重肾阳郁化热,用黄柏。 此症,一般不用温药,待湿化火退,再用温阳药,若火不清而温之,必胀满。 舌必胖大淡红齿痕多,而满舌粘腻如涂猪油。这是要点,脉弱。 此症本寒,热为郁热,不可过用寒药。 1997年,我二姐夫堂兄老丈人得此病,打嗝,语不成句,说一个字打一饱嗝。不欲食,懒动,舌脉如上。用上药全部加香砂。药后沉睡,醒后胃口好,吃了又睡。他女儿担心,我说不怕。 三剂后说话成句,胃口大增,也不胀满,大便成形。 十二剂后,舌净脉好,嘱再吃,因无钱作罢。过年吃肉多,又犯,春天又来,未碰到我。留礼物请我。我行程急,未能去,留处方于我哥处,他不信我哥。未取方,于第二年去世。 我堂兄王林心,杀猪后腌一缸肉,放置他屋内,夜半腹饥,辄取食之,几月吃完。后得病,乏力懒动,体痠多汗恶风恶寒,炕热则烦,舌如涂脂。 用上药,后一星期来诊,病已大愈。问其为何比预想的快,他才说他将二十天的药全吃了。又吃半月,愈。 芳香化浊药多用在湿温病,湿温阻于中土,气机被滞,肺津不得下行,胸闷脘痞,因其性温,易于化热。多见舌红苔腻,小水浑浊。有起伏之发热。 藿香性温,芳香辛温,升散脾中浊气,佩兰芳香,化浊气,升清阳,杏仁宣发肺气,苡米行肺湿出于肌表,白蔻芳香轻灵,升散浊气。滑石竹叶利气血分之湿热入膀胱。 湿阻中焦成痰滞气,二陈平胃亦可用。 若伤肺津,芦根花粉亦不或缺。 总的治法,芳香化浊,用藿佩之类,淡渗利湿二苓滑石之类,苦温燥溫,二陈平胃,脾胃郁火,芩连也可以加入。 此症本热,若过用苦寒而致阳气冰伏,可用温药,但阳复即可,不然化火。 叶文玲,广东龙门人,2008年冬从浙江回家。未几天即发热,热时高热,热过恶寒,体痠,汗少,恶心。当时我在荆门。其夫致电,我用柴桂汤,无效。后用藿佩三仁,平胃二陈二剂而愈。 潘建仁,叶文苓之子。高热无汗,皮肤干燥,毛孔紧缩刺手,脚手生疮,肉脱见骨,疮紫黑灼热,治疗数月无效,后用藿佩紫苏荆介解表,三仁二陈平胃化湿,连翘二花黄芩解毒,渐愈。前几日面上红疹,发热,用麻连赤豆加芩栀,去姜枣,三剂愈。 所以,寒湿化热,标热本寒。温温化热,标本都热。散湿以散表,道理一样。但寒湿着重脾不升,湿热重在胃不降。
太阳病再探 其实,伤寒和中风的区别仅仅是因为寒邪袭表后,因气血虚实人人各异而出现的两个极端的例子,即气血弱者毛孔开,名中风,气血实者毛孔闭,名伤寒。 名是人起的,目的只是让人明白,毛孔开合的病机是大不一样的,不同者在于气血营卫肝脾受灾各异。 所以重点在病机不同,不必纠缠于风或寒。也不必以风性善动,寒性收引等道理来死扣症状。 但问题是表闭与表开两个极端之外,还有一些情況叫人难以捉摸。如麻桂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一汤,葛根汤之流。这些方,病机是中风,还是伤寒?就不好肯定说。 这些方证的病机介于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之间,实际就是二者合一。 为嘛呢?气血营卫虚实,人人各异。 麻黄汤取三合,桂枝汤取三合,合成六合,就是麻桂各半汤,桂枝汤取二升,麻黄汤取一升,合成三合,是为桂二麻一汤。但这样繁琐不便。临床上,麻桂各半汤,麻桂剂量相等即可,桂二麻一汤,麻黄取桂枝半量则可,桂二越一汤,麻桂同等。 有一个共同点,这些方都是桂枝汤加方。桂枝汤加麻黄杏仁,为麻桂各半和桂二麻一,桂枝汤麻黄石膏为桂二越一,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为葛根汤,小青龙也是这一范畴。 本为气血弱之人,感受风寒,毛孔郁闭。 内则肝脾气血弱,少上供心肺之气血,营卫俱虚弱,外则毛孔闭,气血代谢终产物堆积。 毛孔营卫弱,废物外排受阻。这是主要矛盾。 毛孔闭,营卫弱,发热恶寒,这好解释。气血上行欲到毛孔补虚弱,是好事,但这里有废物排不出,挡在那里,无法补充营卫,气血与废物相争,欲使邪出,但表闭不通,故发热,热多寒少,面有热色身痒。气血还退,热减。气血再升,再发热。故如疟状。 桂二麻一,较麻桂各半程度轻而已,仅发热如疟。 桂二越一汤脉浮大,是营卫弱,毛孔闭,气分化热。与麻桂二方相比,一为肺气不达表,一为肺气化热。三证都脉微弱,预示气血弱,故三方都警示,不可发汗!温药热服即可,不必盖被取汗。 谈葛根汤之前,先说说津液。 水谷之气行至肺,再入太阳转少阳入阳明复归于肺,受肺中清凉,成形为露,从无形之气化为有形之露,入心肝血分与血相混是为阴,入肺胃气分则为津液,津液由胃输脾与水和谷气三者相合,受脾阳蒸腾,化为热气,上行于肺为肺气,行于表为卫气。 故曰肺为津液之源,天一生水,天一为西北乾金。 营卫不调气血弱,外有寒郁,气血欲升不得,因毛窍堆满废物,愈郁愈多,反迫谷气水液津液三者不升而下溜。故自利,因涉及阳明津液不升,故曰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废物堆积营卫不达,故曰项背强几几。重则肌肉筋挛,角弓反张,而神志清,故曰痉,无汗强急甚则曰刚痉。 故葛根升津液,生姜温脾气升谷气水液,桂枝升血,白芍敛营,麻黄开毛孔。 废气泄,津液水谷一齐升上,营卫自和。肌强自解,泻下自升。 小青龙营卫不升,毛窍不开,寒滞脉络,肾阳无法通过血液温气分,肾阳被郁,水谷精微化为水饮,阻于脾,脾阳受寒,肺脾一片寒水,故咳喘痰多汗少身痛,胸闷气寒,中脘胀满群症纷沓。 细辛解脉管之寒,肾阳通过血液温暖全身,干姜温脾半夏散水饮,使有形寒水化为气,上入肺,肺寒自解。麻黄开毛孔,桂芍草复气血,废物排出。肺气循行全身肌肉,又回肺中,从肺入血分成阴,再归肾,是为肾阴,肾阴为肾阳之燃料。 五味子纳津液还于肾,肺得清肃。细辛散寒通肾阳,阳光普照。脾寒解,肺中温暖,痰饮被化。营卫和气血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太阳病初探 太阳病,就是寒邪袭表后,毛孔或开或闭引起的各类疾病。 简单来说,寒邪刺激毛孔后,毛孔关闭导致发热恶寒,无汗咳嗽身疼等一系列症状的,就是麻黄汤证,反之,寒邪刺激毛孔,毛孔开张导致的发热有汗,恶寒身痛等一系列症状的,就是桂枝汤证。 为了便于认识病机,在此有必要淡淡毛孔的气血供应问题。 饮食入胃,在胃中被消化,分为三种,一,糟粕,二,水谷清气,三,水谷浊气。清气入脾,上行肺,达肌肉毛孔,此毛孔之气的来源。浊气入肝,进入血管,走心入肌肉,到达毛孔微血管。气血共营毛孔,掌管毛孔开合。 寒邪袭表,毛孔闭合,代谢终产物无法排出,废气郁,脏血也郁,毛孔气塞,毛细血管鼓胀,所以脉浮紧。血管挛缩,自然身痛,毛孔关了,哪来的汗?营卫不行,能不恶寒?热量不散,能不发热? 毛孔闭,加重了肺的负担,肺必须努力排出浊气,所以就咳。 肺气一郁,中气不能上行于肺,脾气亦滞。 表络血滞,心血必不畅行,肝血自然不畅。肠内清浊不能入脾进肝。 麻黄开毛孔,毛孔郁积的气血废气一齐外泄,杏仁宣散肺中浊气,桂枝温运营入肝走心达表,甘草缓中,使气归脾入肺走表。气营又正常管理毛孔。 寒邪袭表,毛孔开张。气营外泄,气泄,肺气损耗,脾气供应乏力。营外泄,耗心营,肝血供应乏力。结果人体处于一种虚弱状态,脾肝吸收气营的功能减退,消化力进一步减弱。 仲景说阳浮是气外泄,阴弱是营外泄。恶寒热自发是卫气虚,汗出是气营外泄,身痛是血不养肌,干呕是气营欲升而不得升,气上冲是心血欲复。 桂枝运营血入表,大枣补营,白芍敛营,生姜温散脾气入肺达表,甘草缓中,使脾气归肺。气营双致,毛窍之虚自复。 有人说桂枝镇冲气,桂枝推动营血上心,心血复则不上冲,何镇之有?辛温药能镇什么? 营外泄损血,血不养肌,在外骨骼肌痛,在胸心肌时痛,在下平滑肌痛,所以肉痛心痛肠子痛,重加芍药敛营。加胶饴使营缓归肝血,持续药效。久病耗营,当归温补,肺气亦虚,黄芪最好,这是建中三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