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大白
泫Colin泫
讲点不一样的鹦鹉知识
关注数: 1
粉丝数: 15,870
发帖数: 20,198
关注贴吧数: 2
鸟类胃部酵母菌感染(macrorhabdosis) Macrorhabdus ornithogaster,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科学家在虎皮鹦鹉中首次发现,随后,荷兰科学家Van Herck等人认为它是一种细菌,并将其命名为巨细菌(Megabacteria)。直到2004年,该菌才被认为是一种真菌,并更名为Macrorhabdus ornithogaster。科学家Tomaszewski等人对其DNA和RNA进行测序,并与其他酵母菌比对之后,将其划为一个新的属——Macrorhabdus。该菌目前仍未有中文学名,由于英语里被称为Avian Gastric Yeast,故本文将其直译为鸟类胃部酵母菌。
鸟类胃部酵母菌感染(macrorhabdosis) Macrorhabdus ornithogaster,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科学家在虎皮鹦鹉中首次发现,随后,荷兰科学家Van Herck等人认为它是一种细菌,并将其命名为巨细菌(Megabacteria)。直到2004年,该菌才被认为是一种真菌,并更名为Macrorhabdus ornithogaster。科学家Tomaszewski等人对其DNA和RNA进行测序,并与其他酵母菌比对之后,将其划为一个新的属——Macrorhabdus。该菌目前仍未有中文学名,由于英语里被称为Avian Gastric Yeast,故本文将其直译为鸟类胃部酵母菌。
鹦鹉解剖学——系统篇
鹦鹉解剖学——系统篇
鹦鹉解剖学——骨骼篇 与哺乳动物相比,鹦鹉的骨骼具有坚固性和轻便性2个特性。 1)坚固性:骨密质非常致密,含无机质钙盐较多;关节坚固;有的骨块愈合成一整体,如颅骨、腰荐骨和盆带骨等发生不同程度的愈合,这些特点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承受力和稳固性。 2)轻便性:成年鹦鹉大多数骨骼的骨髓腔内充满空气,并与肺和气囊相交通而成为中空的含气骨。 鹦鹉骨骼的发育具有与卵生相适应的特点。雌鸟在产蛋期前,其血液供应丰富的长骨、盆骨和肋等骨内由骨内膜伸出骨针形成类似松质骨的髓质骨,是钙盐的储存库,与蛋壳形成有关。
鹦鹉解剖学——骨骼篇 与哺乳动物相比,鹦鹉的骨骼具有坚固性和轻便性2个特性。 1)坚固性:骨密质非常致密,含无机质钙盐较多;关节坚固;有的骨块愈合成一整体,如颅骨、腰荐骨和盆带骨等发生不同程度的愈合,这些特点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承受力和稳固性。 2)轻便性:成年鹦鹉大多数骨骼的骨髓腔内充满空气,并与肺和气囊相交通而成为中空的含气骨。 鹦鹉骨骼的发育具有与卵生相适应的特点。雌鸟在产蛋期前,其血液供应丰富的长骨、盆骨和肋等骨内由骨内膜伸出骨针形成类似松质骨的髓质骨,是钙盐的储存库,与蛋壳形成有关。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硒-维生素E缺乏症 硒和维生素E之间具有互相补偿和协同作用。维生素E缺乏症往往和硒缺乏症有着密切联系,为此特将这两部分内容合并起来介绍。 硒是体内某些酶、维生素以及某些组织成分必需的微量元素,可防止过氧化物对细胞的损害。 维生素E是几种生育酚的总称,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尤以麦胚油、豆油、棉籽油及花生、豆类的含量为多。维生素E在鸟类营养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正常生殖功能所必需,而且是一种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对饲料中的很多重要成分如脂肪酸及其他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3、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等具有可靠的保护作用,能够预防脑软化症。由于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物,破坏细胞的脂质膜,导致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而维生素E能够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过程,对细胞的脂质膜起保护作用。 维生素E和硒缺乏都能引起脑软化和肌肉组织营养不良,造成幼鸟表现脑软化症、渗出性素质和肌营养不良(又称白肌病)。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钙磷-维生素D缺乏症 钙、磷和维生素D的作用相似并且相互促进,为此特将这两部分内容合并起来介绍。 钙是鸟儿体内需要量最多的一种矿物质元素之一, 钙不仅是骨骼 、蛋壳的主要成分,而且在维持神经、肌肉、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凝固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维生素D是10多种具有维生素D活性的化合物的总称,主要作用是参与机体的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在肠道的吸收以及在骨骼中的沉积,同时还能增强全身的代谢过程,促进生长发育,是参与组成骨骼、喙、爪和蛋壳的必需物质,是维持鸟儿正常钙、磷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钙在贝壳粉、石粉、骨粉、蛋壳粉等矿物质中含量丰富,而在一般谷物、糠麸中含量很少。鸟对植物磷的利用率很低,禾谷类籽实饲料中的磷30%~70%为植物盐的形式,植物盐必须经过水解才能利用。维生素D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晒干的青绿植物,其中的麦角固醇(又称维生素D2原)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成维生素D2 ;二是鲜肝、肝粉、鱼肝油等,其中的维生素D是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又称维生素D3原)经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形成后大多贮存在肝脏。维生素D3效能比维生素D2大50~100倍。在配合日粮时,要注意添加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 维生素D和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会引起食欲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异嗜癖,生长速度、产蛋量、蛋壳强度和孵化率下降,骨营养不良,严重的会造成佝偻病。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维生素B12缺乏症 维生素B12因含有钻元素,故又称钴维生素。在自然状态下有氰胺素、羟钴胺素、甲钻胺素及5'-脱氧腺苷钻胺素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氰胺素是常见的维生素B12形式,性质稳定,效力好。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肝脏、乳,发酵饲料和藻类中。维生素B12是机体代谢的必需营养物质,若长期缺乏则引起营养代谢紊乱、贫血等。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绿叶蔬来、水果和首蓿等青饲料中,现已能人工合成。维生素C是强还原制,体内所产生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的毒性可被维生素C所缓解,能促进胃黏膜的再生和溃疡的愈合,具有防治坏血病和解毒作用。鸟自身可合成维生素C,在临诊上较少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维生素B1缺乏症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维生素B1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糖代谢,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保证胆碱能神经的正常传递。 维生素B1缺乏症以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及神经系统的病变为主要临诊特征,表现典型的“观星症”。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保证鸟儿正常生长发育,最适的视觉以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黏膜的完整性。维生素A可促进上皮细胞合成黏多糖和组织氧化还原过程,维持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结构的完整性及通透性。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特别是在肝细胞中含量最丰富。植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极少,主要是含维生素A原(又称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身),其中豆科绿叶、绿色蔬菜、南瓜、胡萝卜及黄玉米中维生素A原含量最为丰富。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的物质,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而失效。鸟儿如缺乏维生素A,不仅其胚胎和乳鸟的生长发育不良,而且还会引起眼球的变化而导致视觉障碍,此外还会损害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使鸟儿抵抗力下降而易生病。 维生素A缺乏症在临诊上表现生长停滞、干眼病和夜盲症。病变以黏膜、皮肤上皮细胞变性、角化为主要特征。剖检可见口腔和食道黏膜上有白色点状的角化上皮。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蛋白质缺乏症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约由20种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组成,其中有10种为必需氨基酸,分别为精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及苯丙氨酸。这些氨基酸 不能在鸟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从体外的营养物质中摄取。 按照鸟的营养需要合理配给,就可以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及生产要求,否则就会出现蛋白质缺乏症。蛋白质与氨基酸轻度缺乏时,仅表现食料量增加,或食量虽未发生改变,体重却逐渐下降。蛋白质与氨基酸长期、严重缺乏时,在临诊上表现生长发育停滞,体弱多病,抗病力下降,产蛋减少,蛋重和体重下降,所产的乳鸟品质下降。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绦虫病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鸟的小肠引起的蠕虫病。本病是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能大群发病和引起死亡。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毛细线虫病 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线虫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鸟儿死亡。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的一种常见线虫病。本病是鸟最普遍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虫体寄生于鸟的小肠,夺取营养物质,破坏肠壁细胞,影响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并能产生有毒的代谢物质,导致鸟发病甚至死亡。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往往症状不明显或无临诊症状,但有时也可引起严重发病和大量死亡。
玄凤急诊室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肠道引起的原虫病,所有的鸟都可感染,是鸟常见和重要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排褐色糊状稀粪,间或排血便,贫血症状明显,肠道充血或出血等。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冠癣 本病是由禽头癣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性霉菌病。本病的特征是,首先在鸟的头部无毛处出现一种黄白色的鳞片状癣,然后蔓延到全身各处的皮肤,并有奇痒感。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也叫假丝酵母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念珠菌口炎、酸臭嗉囊病和念珠霉菌病。本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上消化道的一种霉菌性疾病。念珠菌为真菌性微生物,对禽类都有致病性,甚至可引起人的口腔炎、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本病的显著特征是病鸟食道和嗉囊的黏膜上发生黄白色的干酪样假膜,剥离假膜后可见糜烂和溃疡。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义称为曲霉菌性肺炎。本病是一种由烟曲霉菌等致病性霉菌引起的常见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本病在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多种家禽都能感染。曲霉菌还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真菌病。本病常见急性、群发性暴发,可造成大批死亡,经济损失极大。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葡萄球菌病 葡萄球菌病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是种环境传染病, 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在临诊上表现为败血症、脐炎、皮炎、眼炎、腱鞘炎、化脓性关节炎、黏液囊炎等多种病型,偶见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脑脊髓炎病型。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发病急,流行快,病死率高,但也表现为慢性型或良性经过。本病在鸟群中不会大面积暴发,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凯鸽药物大全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指部分或全部由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脑炎等。本病的特征为表现心包炎、气囊炎、肺炎、肝周炎和败血症等病变。大肠杆菌病已成为鸟儿重要、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毛滴虫病 毛滴虫病又称口腔溃疡病。本病是由禽毛滴虫寄生在上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幼鸟。本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发病率极高,传播广,不定期暴发,且易诱发其他疾病。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衣原体病、鸟疫、鹦鹉病。本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自然情况下,多种鸟会感染本病,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本病能引起鸟群长期带菌或发病,导致眼炎、生长不良、消瘦、抵抗力下降等,甚至会传染给与病鸟接触的人员,危害人类的健康。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支原体病 支原体病又称慢性乎吸道病、霉形体病。本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细菌性传染病,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感染率高,病死率较低,发病极慢,病程较长,病理变化发展慢,即使治愈也常复发,且能经蛋垂直传播,难以彻底消灭,致使本病在鸟群中长期蔓延而连绵不断。临诊主要表现呼吸困难,气管啰音,咳嗽,鼻漏。本病会引起鸟儿体质降低,抗病力下降,造成幼鸟生长发有迟缓,品质下降,死亡率增加; 成年鸟出现产蛋率、孵化率下降,严重时会死亡,经济损失较大。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鸟痘 鸟痘是鸟的一种接触性、高度传染性病毒病。 鸟痘传播慢,其特征是体表无羽毛部位皮肤出现散在的、结节状痘痂(皮肤型); 或上呼吸道、嘴角、口腔、咽喉和食道黏膜出现纤维性坏死,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假膜(黏膜型,又称白喉型),从而影响运动、吞咽、呼吸,极易造成患病鸟因饥饿或窒息而死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