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志雄真实39 志志雄真实39
关注数: 22 粉丝数: 540 发帖数: 23,718 关注贴吧数: 4
我们并不需要廉价的结论 随便说几句吧。 不管你看电子文档,还是看实体书,能做到认真读、精读就行了,怀疑手机阅读主要是娱乐信息干扰太大,你要觉得手机阅读也能做到“静心”,这是你的自由,我也不会指责你。 看实体书不是说要显得我多么高雅、多么厉害,这只是追求沉浸式阅读——静心的读书态度而已。 还有那个叫sophia🍀的,我在和楼主聊,他跳出来攻击我,然后不许我回复,把我屏蔽了。其实我根本没打算招惹他。 读书就是读书,能做到认真读,哪怕一整年就看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能精读,发现其中一些精彩的细节,足够。 《西方哲学史》梯利、罗素的,谈不上谁比谁更高明,不同时期的学者的总结罢了,能精读其中一本也算难得,对自己要求高的读者可以多种对照着看。偏要跳出来说别人读的不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行你写论文贴cnki给大家拜读一下?对不对? 在文学群、哲学群、历史学群我经常被踢,说我好抬杠,我真的是喜欢抬杠吗? 比如还有个群里的“大佬”,我提到叔本华,他说叔本华就是钢铁直男癌,仇恨女人,我没骂人,我就给他原著原文,告诉他叔本华是如何看待女人、婚姻、家庭的,并且是如何肯定女人的作用的。他看到我贴的原文,自然是什么都说不出,然后别的管理员就跳出来帮他,把我踢了。 还有个“大佬”,特别牛,谁都看不上,各种作家,一提一大堆,于是我问他其中一个作家的某本著作,比如《活着》,他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 然后他跟我说他“注重的是思想内核”,我说这种东西即便没看过原著,开个简介照样可以扯一堆,而且是个人都能扯,我们并不需要廉价的结论。 还有个网友叫王小波的,他说他读过。我随便贴了小段《革命时期的爱情》,然后管理员看到了又把我踢了。(有人说王小波东西太黄,可我没贴敏感的成人内容啊) 有人说看过不一定全能记住。具体内容记不住对吧?那其中一个片段呢?开头呢?结尾呢?总该记住一点点吧?十年前看的一个电视剧想不起来演员是谁,那一个小情节总该回忆得起来的吧? 他要真看过,跟我看法不一致。会给我列举一些反驳我的观点,还会引用书中的原文。 观点不一致,都可以慢慢讨论,我从不人身攻击观点和我不一样的朋友,我反对的是没读过就开始玩大结论、大概念,下各种“论断” 网上这帮人就是什么话题都聊,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我的问题一涉及到具体论著,论著具体内容,全部歇菜,不是要求该读者费力气去证明自己读过,而是要讨论,你得首先得读过。按顺序应该是:观点+依据。这帮人观点多的是,你问他依据,什么都说不出 比如说你去加金庸粉丝群,进群都要考试,问题都来自原著,读一遍恐怕都回答不出,那看电视剧的人更回答不出了。我读了起码四五遍《鹿鼎记》,对方考我“四十二章经一共几部?藏于何处?地点、持有人?”我都回答不出,我还不至于拿这种问题去刁难叔本华。尼采的读者。 大家可以去看看文学论文、历史学论文、哲学论文,都是先有描述、罗列,然后才是总结。论据要足够多,广泛,才能有资格下结论。——可是现在,满天飞的结论到处都是,有几个人会去热衷于辨析细节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