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Rb35C6 矩哥
关注数: 927 粉丝数: 679 发帖数: 84,931 关注贴吧数: 119
嘛,我大概是想说转帖发帖前最好确认下真实性? 当时国军航程最远的是美国于一九二五年投入生产制造的B25中型轰炸机,装备罗·罗GE-90型活塞发动机两台,每发1700马力;航程1350英里(2173公里);巡航速度230英里(37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272英里(438公里)/小时;升限25000英尺(7619米);总重28460磅载弹3000磅+18挺0.5英寸机枪。长度52.1英尺(16.13米);翼展67.7英尺(20.6米);机组人员5人:机长、副驾驶、投弹员兼领航员、通讯员兼机枪手。 ===================================================== B-25最初设计代号是NA-40-1,是北美飞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三人座,双引擎轰炸机,选用的引擎是普惠R-1830气冷引擎。1939年1月第一次试飞的时候,刚好美国陆军航空队展开中型轰炸机的竞标,北美飞机公司修改设计,改用莱特GR-2600气冷引擎参加竞标,编号也改为NA-40-2。 NA-40-2原型机试飞两次之后就因为意外而损毁,不过展现出来的性能让美国陆军航空队非常赞赏。第三架原型机NA-62参考先前NA-40-2的经验加以修改,试飞之后编号改为XB-25。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要求下,美国陆军航空队迫不及待的在新设计尚未完成前就发出184架的订单。修改的部分包括增加机身的宽度以提高载弹量,原先的肩翼改为中置机翼,修改座舱的外型,增加乘员的数目与自卫的火力。这架新飞机的正式编号为B-25。 第一架量产的B-25于1940年8月19日进行首次试飞,此时采用的引擎为R-2600-9,每具引擎出力1700匹马力。第二批量产的是B-25A,公司编号也改为NA-62A,这时候来自欧洲战场的经验促使许多飞机增加保护乘员与重要部位的装甲板和自封油箱,这也是B-25A的修改重点。1941年春天,B-25A正式运交部队开始服役。 为了纪念早年的航空战略家威廉·米切尔,这种飞机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 噢噢噢噢,天朝的空军在35年就装备了白头鹰38年出产的飞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大举侵略中国。1938年5月19日,国民政府出动中国仅有的两架马丁轰炸机,由徐焕升等驾驶,自汉口起飞,长途奔袭日本。中国飞机在日本九州上空投下了成千上万的传单,并全身而退。 1938年正值抗战最为艰难时期,37年底南京沦陷,次年5月徐州被占领,日本人兵芒之锋利,使得中国在大陆战场上节节败退。在这个背景下,如何鼓舞我方士气,成为最高决策层所要面对的问题:仅靠眼下这几架飞机投掷炸弹难以取得震慑效果。于是,特别轰炸中队请示航委会,以两架轰炸机携带传单空袭日本。按照国民政府的文件,行动目的是“为了向日本人民体现出我们的仁义,此次轰炸我们并没有携带炸弹,全部携带的是警告日本政府的传单”。 ====================================================== 我猜测你想说的是这件事,当然同年确实有美国的B-25轰炸东京不过这已经是38年的事了 那么显而易见的就是有人把美军的行动和校长的行动合为一体促成了那篇文章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