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C2020 LIUYC2020
关注数: 418 粉丝数: 1,240 发帖数: 28,648 关注贴吧数: 5
【发帖先看置顶】新冠后遗症最新研究公布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bd.baidu.com%2Fnewspage%2Fdata%2Flandingsuper%3Fcontext%3D%257B%2522nid%2522%253A%2522news_9367002838396340220%2522%257D%26n_type%3D0%26p_from%3D1&urlrefer=fd05099bfc06a9bf8d59a28da85fd566 全球疫情仍在强势传播。目前全球累计确认新冠患者人数已超2.2亿,累计治愈人数将近2亿,这些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最近,《柳叶刀》发表的一项针对新冠患者后遗症(也被称为“长期新冠”)的研究,再次敲醒了新冠疫情对人类长期影响的警钟。 这本权威的医学杂志为此专门配发社论,指出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继续,持续性疲劳、呼吸困难和抑郁等症状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但人们对这种情况知之甚少。 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会有哪些长期影响?这些症状的特征、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如何?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而这项研究给出了新冠后遗症的最新数据。 1年后仍无法完全康复 《柳叶刀》8月28日发布的这项研究,跟踪了1276名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通过随访他们出院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王先广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建伟共同主导。 曹彬团队今年1月份就曾在《柳叶刀》上发表过同一批病人出院6个月时的随访,当时他们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新冠幸存者出院后仍有“疲劳或肌肉无力”等至少一项持续的症状。住院期间病情危重的患者,比疾病严重程度较低的患者更可能有肺部气体弥散障碍和影像学异常。 在这项研究中,课题组统计了从2020年1月7日到5月29日间从金银潭医院出院的全部病人,共计2469人。他们中有1193名患者因为诸多原因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原因包括出院后死亡、住在养老院或福利院、患痴呆或精神病、患骨关节病等。最后127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在出院6个月后和12个月后分别完成两次随访。 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864名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鼻导管和面罩吸氧,94名需要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54名患者曾入住ICU。 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属于重型及危重型病例。在住院期间,这些患者接受的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抗病毒类药物、洛匹那韦、阿比多尔、磷酸氯喹、羟基氯喹、抗生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在前后的两次随访中,患者们都接受了详细的面对面访谈、体检和6分钟的步行测试,还完成了一系列调查问卷,以反映他们的呼吸状况、生活质量、出院后就医情况、工作状况等。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在出院6个月时,随机抽样检查了他们的肺功能和胸部CT,出院12个月时根据需要对部分人群进一步复查。 另外,研究人员还从武汉市招募了未感染过新冠的社区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新冠幸存者和对照组按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进一步进行1:1匹配。因为跨度时间长、样本量大,这项研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新冠幸存者进行的最大规模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新冠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和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已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的健康状况仍低于对照人群。 睡眠障碍、脱发、味觉和嗅觉失调、头痛、关节疼痛、焦虑或抑郁……这些症状都被该研究列入新冠后遗症。 与出院6个月时相比,出院1年时部分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消退。至少还有一种后遗症症状的人群比例也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与SARS后遗症类似,“疲劳或肌肉无力”也是新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该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52%下降到12个月的20%。 不过,感染新冠后出现疲劳和肌肉无力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基于先前SARS的一些研究,肺弥散能力损害、发病时病毒引起的肌肉炎症、细胞因子紊乱、肌肉萎缩和退化、皮质类固醇肌病或这些因素的组合,都可能是诱因。 与上述症状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新冠患者出院12个月时,出现呼吸困难、焦虑抑郁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呼吸困难的比例从半年时的26%略微增加到12个月时的30%。在长达12个月的时间里,大约20%-30%的中度患者观察到肺弥散障碍,这一比例在危重患者中高达54%。另外,更多患者出院12个月后就诊时出现焦虑或抑郁(26%),而出院6个月时这一比例为23%。 “可能这些人群本身就有一些慢性病。因此,不能明确这些呼吸困难的症状是因为感染新冠时肺损伤所引起的。”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文章分析,感染新冠后出现的慢性或迟发性心理症状,很可能是病毒感染的直接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身体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或自身免疫反应。此外,社会接触减少、孤独、身体未完全康复和失业等也可能影响患者的精神症状。 在金冬雁看来,虽然基于大规模的样本统计,但新冠后遗症的界定范围有些宽泛。他说,毕竟社会歧视、患者自身过于担心身体等都可能引起抑郁、失眠的症状,而非新冠病毒感染直接导致的症状。 他认为,这1276名患者存在的后遗症中,有哪些是由新冠病毒造成的,有哪些是因为治疗药物造成的,有哪些是由心理和精神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不只引起肺炎 根据临床定义,后遗症指“疾病愈后所遗留下的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等症状”。有说法认为,被新冠感染后出现的各种身体和精神的症状超过4周,并且无法通过其他诊断来解释,就可称为新冠后遗症。 在金冬雁看来,目前科学界对新冠后遗症并没有具体定论,“新冠后遗症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病,更应该看作是多种症状的混合体”。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冠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主要攻击肺部。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症状已蔓延至肺外器官。也就是说,新冠感染并不只引起肺炎。 在线上“2020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曾指出,新冠肺炎的主要致病机制是病毒本身可直接导致的细胞死亡,以及病毒感染导致免疫应答的不平衡,后者会带来器官的二次伤害。 他说,“在武汉早期的重症病例中,很多病例都呈现出多器官功能障碍,比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内环境紊乱、急性肾损伤、肝损伤、血栓栓塞事件、心脏损伤,甚至还有神经内科的临床表现。”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显示,新冠肺炎引起的病理学改变除了涉及肺脏,还涉及脾脏、肺门淋巴结和骨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等其他器官。 7月,《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来自56个国家3762名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者的反馈,研究人员收集到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长期新冠”症状。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7个月66个症状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康复时间超过35周。在所有200多种症状中,这些患者平均经历了55.9个症状,涉及9.1个器官系统。6个月后,超过50%的康复者出现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除了可能涉及多个器官、多种症状,受到新冠后遗症影响的人群范围也在扩大。 在今年4月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援引一项研究表明,11%-15%的受感染青年可能“最终会产生这种长期后遗症”。 影响神经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均提到了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指出,像感染早期出现的嗅觉、味觉减退其实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血脑屏障被破坏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也会面临被病毒“突破”的情形。 孙永安说,如果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存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病毒可能侵害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他看来,病毒侵犯到神经系统的情况比较常见,随着对新冠康复者长时间的观察,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证据。 实际上,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这种“突破”有迹可循。 2020年3月,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介绍,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了抽搐、意识障碍,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医生在这名患者脑脊液里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示这种病毒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受累的原因。 不过,王贵强认为,新冠病毒侵害神经系统的概率总体不是特别高,因为需要进入血液循环,还需要突破血脑屏障。 2020年8月,香港大学等多单位联合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可直接感染神经系统,还可以感染人脑中的皮质神经元和神经祖细胞。 孙永安认为,新冠病毒对人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可能会累及到不同器官。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改变不一定是原发性的,有可能是由于其他并发症所引起的继发性反应。例如,感染新冠病毒后,因为心脏、肺部或其他器官并发症所引发的缺血、缺氧症状,都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在今年年初的一场直播分享中,曹彬表示,“我们不能将新冠病毒感染单纯当作急性病。”他建议,对于急性病毒感染之后对机体的慢性影响需要特别重视,且不应只局限肺功能康复,而应拓展诊疗思维,诸如血栓预防、心脏和中枢神经功能康复也需要关注,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去揭示背后的发生机制。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新冠后遗症?最新的一些研究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9月2日,据《今日美国》等媒体报道,新冠病毒导致肾脏损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新冠病毒以一种损害身体器官的方式过度激活了免疫系统。近期,另一项发表在《血栓与止血杂志》上的研究则指出,新证据表明凝血可能是导致“长期新冠”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推测认为,导致新冠后遗症的原因还可能是:一是病毒或其片段残留继续在体内造成严重破坏;二是在对抗新冠病毒后身体需要愈合,各种不适只是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三是由于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病毒,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长期过度反应。 多名专家和医学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就目前来看,新冠病毒感染后,确实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症状,但具体成因尚无明确定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王健伟在年初的一次会议中称,关于新冠患者出院后抗体变化及影响,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包括到底是哪种免疫反应在抗病毒免疫中起决定性作用,除中和抗体外还有哪些免疫保护机制,抗体水平要达到多高才能提供足够保护。 在他看来,患者体内中和抗体水平降低后,他们是否存在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多长时间后可能会发生再次感染,这些问题都尚难解答。 如何应对新冠后遗症 曹彬团队等课题组在近期发表在《柳叶刀》上长达1年的随访研究中,还提及了新冠肺炎对康复者工作的影响,在患病前有工作的479名患者中,有57名(12%)未能恢复原有工作:其中32%是因为身体机能下降,25%不愿意做以前的工作,18%则是被解雇。 文献中多见为10%-30%的新冠患者有后遗症。按目前国内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近9万例估算,至少近万人会面临新冠后遗症。 “他们中的很多人希望新冠康复者整个群体被关注到,但并不希望个人被关注,个人往往会选择‘隐藏’,不愿意将自己置于别人能看到的地方。”一名曾与多名患者有过交流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知乎医学话题优秀答者“阿源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很多新冠康复者自己很关注这些长期症状,但他们缺乏专业的康复指导。”“阿源老师”认为,应该让专业的人关注到这个群体,现有医疗机构应当思考如何帮助这个群体进行有效康复,例如对新冠康复人群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和身体机能恢复指导。 曹彬曾指出,首先,医务工作人员在对新冠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到这些患者出院后,中远期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对重要器官的保护要做得更加细致化;其次,对已经出院的病人,即使是出院时没有不适症状,也要做好充分的健康宣教,因为出院3个月或半年时,患者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他认为,谈到脏器保护,除了对肺功能的保护外,也要对肺外脏器的功能做好密切监测,比如血栓、新发糖尿病等。如果患者在急性期出现肾功能损伤,医生在恢复期对病人用药时要非常小心,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不论是对患者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有效解决新冠后遗症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各国优先重视对新冠肺炎长期后果的认识、康复和研究,并收集“长期新冠”数据。他指出,科学界和医学界必须合作探索“长期新冠”的机制和发病机制,最终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积极的是,这一努力已在进行中。许多国家和研究机构已经将“长期新冠”确定为优先事项,并启动了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 今年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启动了一项11.5亿美元的研究计划,其中就包括一个前瞻性的“长期新冠”研究,一些新冠患者将被跟踪研究其症状和新冠的长期影响。 5月13日,我国卫健委、民政部等4部门联合制定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对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的主要表现、评估方法和康复训练方法进行了规范。
【发帖先看置顶】重要提醒:温志明坑一患者,小心上当,人财两空 温志明利用多个小号,在中医吧钓鱼,拉客,严重违反百度贴吧协议和中医吧吧规,屡教不改,被定性为骗一子,提醒广大网友,要擦亮双眼,小心上当,人财两空。下面是具体证据 一、利用多个小号,发布广告,钓鱼,拉客 1、昵称:温志明丹医,用户名:@江南野医 2、昵称:伤寒正宗,用户名:@温志明仁医 3、昵称:转角遇到猪,用户名:@中国仁医 4、昵称:悬壶济世,用户名:@复活区块链 5、昵称:云游海,用户名:@水中火中医 6、昵称:私信都是骗子,用户名:@温志明神医 7、昵称: ccd148 ,用户名:@算命必解命 8、昵称:医德无价,用户名:@wenyanchunhome 9、昵称:我是独树一帆,用户名:江南仁医济世 特别说明:昵称6为山寨中医吧吧主昵称,昵称7为山寨伤寒论吧原小吧主昵称,昵称9是山寨另一个骗子昵称二、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栽赃、诬陷中医吧吧务三、假冒中医吧吧主身份、昵称、头像,招摇撞骗 1、假吧主截图 图片A图片B图片C2、真吧主截图 图片D图片E真假鉴别: 1、假吧主,用户名:@温志明神医 昵称右上角有“o”,见图片A红色标出。 吧龄0.9年,发帖553,见图片B红色标出 在中医吧发帖显示等级为5,见图片C红色标出 2、真吧主,用户名:@战胜痛苦 昵称只是文字, 吧龄13.6年,发帖5.4万,见图片E,红色标出 在中医吧发帖显示“吧主”,没有等级显示,见图片D,红色标出 四、如果患者没有上当,就会收到温志明的破口大骂最后再次提醒网友,要认清事实,辨别真伪,谨防上当 打击骗子,人人有责,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骗子成为过街老鼠,如丧家之犬,不敢,不能坑害网友!
(杂谈)请百度贴吧管理人员主持公道 @贴吧Madam 1、我在中医吧,曝光,打击骗子,维护贴吧风清气正,树敌众多,骗子们采取各种手段,通过贴吧系统删除我大量帖子。很多帖子,即使申请恢复成功,还是被删除。具体过程和证据,请查看下面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6662324732?pid=131981770620&cid=0&re 2、我在中医吧普及中医知识和医案讨论,都是公开交流,免费咨询,不卖药,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没有宣传任何品牌,是纯粹的公益服务,不存在非法行医,不是医疗推广,下列帖子一直不能恢复,请认真核实,看看是否如我所说,属于公益贴。请百度贴吧管理人员,主持公道,恢复下列帖子,保护合规账号,打击网络黑恶势力,扬善惩恶。 https://tieba.baidu.com/p/6243488649?red_tag=3499147190 https://tieba.baidu.com/p/6488083319?red_tag=3415204675 https://tieba.baidu.com/p/6522931893?red_tag=3571645155 https://tieba.baidu.com/p/6634846670?red_tag=0019428953 https://tieba.baidu.com/p/6642939796?red_tag=3152460908 https://tieba.baidu.com/p/6642938744?red_tag=3118859728 https://tieba.baidu.com/p/6651511534?red_tag=0140783868 https://tieba.baidu.com/p/6328202221?red_tag=0159164184 https://tieba.baidu.com/p/6480044366?red_tag=0186014361 https://tieba.baidu.com/p/6666415583?red_tag=0204462329 https://tieba.baidu.com/p/6664998733?red_tag=0218154926 https://tieba.baidu.com/p/6511340853?red_tag=2678428369 https://tieba.baidu.com/p/6519800804?red_tag=0282812036 https://tieba.baidu.com/p/6662338414?red_tag=0323386798 https://tieba.baidu.com/p/6662346122?red_tag=0393644850
疫情下的中医:如何从被拒绝到获深度信任  3月9日,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九病区,这里一共收治了28名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或疑似患者。   “我是死亡里站起来的。”田丽华对澎湃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hepaper.cn&urlrefer=e2791fa5e5039714f07f6bbf80fb1bc6)感叹,她今年已66岁,未成想自己经历了一场病毒感染带来的死亡恐惧——只能出气,不停喘气,没办法呼吸。   2月4日,她确诊新冠肺炎入院,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已严重感染。经过一个多月治疗,如今症状明显改善,已能正常吃喝粥、吃蔬菜和下床活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医生刘操   “我以前咳嗽得蛮厉害,吃完中药后,结合点西药,现在情况好多了。”田丽华说,她要特别感谢一位名叫刘操的医生对她的精心治疗,才把她从鬼门关中拉了回来。   “人的身体就像机器,医生就像维修师,只要让人体正常运行,能吃、能喝和能睡,病毒自然就容易离去了。”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救援队队员刘操医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他和队员到武汉参与抗疫,主要采用中西医相结合诊疗患者。他认为此次全国抗击疫情时,中医显示出了应有的作为。3月10日,武汉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女儿感谢刘操医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全国中医药人实现了一场空前动员,从院士级的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到国家中医医疗队专家组,再到全国中医药系统调动的近3200名医务人员,他们浩浩荡荡组成驰援湖北的队伍,其身影遍布武汉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及湖北多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   他们从中医角度出发,诊治病毒。   3月9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也表示,目前5万余名确诊患者出院,大多数患者使用了中医药。经过专家团队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与单纯使用中药和西药相比,能较快地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亡率。
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2% 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池梦蕊) 今天下午,北京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北京市坚持中西医并重,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病例救治工作。截止到2月22日,中医药治疗率总体为87%。在中医药治疗患者中,使用中药汤药的比例82%。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2%。 建立中西医双查房双组长机制 高小俊介绍,在救治中北京市建立了中西医双查房双组长机制, 对各型确诊病例,只要条件符合,在第一时间使用中医药治疗,引导收治的各类病例,包括疑似病例,选用中医药治疗,对新收治患者的首诊首治,按照要求,由中医药医师参与并确定中医药治疗方案。 同时,开展危重型病例中医药会诊。对重型、危重型患者,调动中医药技术力量,由市级中医药专家组织会诊并提出治疗方案。“其中在一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东直门医院、地坛医院三位中医专家参与会诊,拟定中药处方,连夜给患者服用中药,次日晨患者体温降至37.2度,目前患者病情趋稳,没有进一步恶化。”高小俊说,“类似案例,还有不少,中医药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组建了市级、区级、院级三级中医药专家组 高小俊介绍,北京市建立了新冠病毒肺炎中医药专家包区指导、中医药呼吸病专家指导组划片包干机制。将专家组划分为五个片组,指导中医药预防治疗、重型危重型救治、康复、科研。对于有转重型、危重型风险的,由市中医局统筹确定的“划片包干”中医药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诊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的季节气候等特点、已确诊患者的症候,先后制定了二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目前正在修订第三版。提出了北京患者的病机及传变规律、治则治法及建议方药和中成药;特别是针对普通人群、密切接触者、有慢性基础病以及儿童等重点人群提出了预防建议,指导医疗机构科学预防。 加强中医药社区防控工作 北京市还建立了社区临床治疗员、预防保健员、宣传科研员的“三员”工作机制,对重点工程、重点单位、重点人群进行中医药预防服务。对社区排查发现的疑似病例开展中医药早期治疗服务,对集中隔离观察的湖北来京、外地返京人员及密接人群开展预防性服药,社区防控中开展医药培训、宣传。 在推进中医药预防性服药方面,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提供预防饮服务,累计受益近40万人次;建立预防与治疗、药物干预与综合干预,现阶段以定点医院和设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密接人群为对象,社区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预防性服药2万人次。 强化定点医院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 高小俊介绍,目前北京市组织全市20家定点医院,启动新冠肺炎科研工作,所有病例均入组记录,并开展大数据分析研究。主要针对确诊病例的临床用药特别是中药有效性进行研究。西苑医院的化湿败毒颗粒已经申报院内制剂。组织定点医院及相关单位申报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新冠肺炎防治应急科研专项。
新冠肺炎患者三分之一肝功能异常,中医药介入不仅没伤肝还保肝 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一直都是热点话题。记者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目前中医治疗工作全面展开,收到了显著疗效。通过中药治疗,患者发热、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得到控制,从而减少了危重症的发生。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精神体力改善,疾病疗程缩短,促使了病人更早康复出院。 工作刚开始阶段,专家组对中药治疗还存在一些顾虑,尤其是担心对肝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以往中药伤肝的例子时有报道。中医专家则谈到,中药的副作用其实并不大,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医辨证论治准确,中药不仅不会引起肝损,而且可以有效治疗肝损。 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对这些病人,专家组起初不太主张应用中药治疗。比如,A4病区的朱女士,因发热、咳嗽7天入院,两肺多发冠状病毒性肺炎,病情进展很快,专家组给予了抗病毒等多种西药治疗。治疗一周多,患者虽然病情好转,但肝功能出现异常。专家组停用部分西药,刚使用几天的中药也被停止服用。此时,上海市中医医院的专家石克华认为,给予中药治疗后,促进了病情好转,对肝功能没有不良作用,而且有保护作用。他建议停用所有西药,给予单纯中药汤剂保肝综合治疗。在石克华的指导下,该院另一名参与治疗的专家孙永顺仔细观察患者症情,共同商议后开出了新的具有清肺化湿、疏肝健脾为治法的中药汤剂处方。患者服用该汤剂后两天复查肝功能好转,症状明显改善,符合出院标准,次日即出院,并带回了两周的汤药继续服用,现身体基本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可以保肝降酶,对肝功能具有治疗作用。专家组对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保护肝脏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重症病区,曙光医院中医专家徐贵华在前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专家使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重症病人腹胀、大便不通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益气健脾养阴的中药,并使用鼻饲的方法,已有两位采用这种方法干预的病人明显好转。此前几位保持谨慎态度的西医专家也觉得惊奇,“看来祖国医学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宝藏!” 通讯员 聂爱国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ap.xinmin.cn%2Fcontent%2F31666234.html&urlrefer=90c3380c1ef03b93362e64687cddc8dc
科技部:三个药纳入诊疗方案,首先是中医药 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科技创新支撑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面对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药物研发还是要坚持六个字,“安全、有效、可供”。 徐南平介绍,在药物和临床救治方面,加快推进“三药三方案”研究,中医药在阻断轻型患者向重型患者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纳入了第三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磷酸氯喹用于轻型、普通型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纳入了第六版诊疗方案;针对重型患者治疗采用的恢复期血浆治疗纳入了第五版诊疗方案。 徐南平介绍,目前来说,药物研发基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药物的初选。专家学者根据经验和现代药物涉及的理论方法,筛选可能对新型冠状肺炎有效的药物。第二阶段是体外实验。针对提出来的药物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确定药物是否在体外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第三阶段,如果体外实验效果比较好,要安排小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第四阶段,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表现比较好,就要组织开展较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认有效性。第五阶段,对临床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的药物,通过一定的程序向治疗组推荐进入诊疗方案。 徐南平指出,目前有三个药已经纳入诊疗方案。 首先是中医药,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6万例,占比在85%以上。总体来看,当前的中医治疗有一定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第二个是磷酸氯喹,是一个上市老药,经过五个阶段的研究,总体效果不错。磷酸氯喹在北京、广东一共做了135例试验。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130例,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一例轻型或者普通型向重型转变。一共治疗5例重型患者,4例已经出院,1例转为普通型。 第三个是恢复期血浆的治疗,适合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徐南平介绍,还有三个药物正处在临床试验阶段。第一个是法匹拉韦,在深圳做了80例对照试验,目前观察效果不错。专家建议再进一步扩大试验,考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第二个是干细胞治疗。现在已经有4例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出院,将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第三个是瑞德西韦,科学家进行的体外试验,显示对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现在武汉有10个医院参与,进行临床试验,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入组超过200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超过30例。因为是双盲试验,仍在等待结果。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MHIyqU_4ACoSx4ojfetIMw&urlrefer=111a595aa6c0cca0e3d32f8bdaf12c5b
【震惊】湖北承认中医药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参与率仅30% 震惊】湖北承认中医药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参与率仅30% ,已严令限期改正 2月12日,湖北疫情防控指挥部一份文件在网络上流传。文件承认:湖北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使用比例只有30.2%,远低于全国87%的水平,中医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救治效果。这一惊天消息,对关心中医药在湖北应用的人,是痛心和惋惜,也解释了许多疑惑;对关心什么才是适合湖北的治疗方案的人,是找到了答案。亡羊补牢、迷途知返,湖北要痛定思痛,按自己这份文件所要求的那样,真正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让更多被“无特效药”论吓坏了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更好救治,才是积极的态度。 一、文件印证了我们的猜测,而且更严重 文件说:“据网络直报统计,截止2月10日24时,我省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29631人。中医药参与治疗人数8963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仅为30.2%,远远低于全国其他省份87%的平均水平。” 本号连续刊文三篇,报道了应用中医药参与患者救治中河南、广东等先进省份的经验,指出湖北始终未真正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对是否使用中药、给什么人使用中药犹豫、徘徊。我们所依据的材料,是从网络上找来的蛛丝马迹,加以判断和分析,一些结论只能是猜测的。这份文件的出现,印证了我们的猜测是准确的,而且比我们能想象的还要严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回顾一下前三篇文章,此处不再展开。 文1:又是硬核河南,90%病例服用了中药 文2:武汉不应再倒退,果断用中药,多省经验应在湖北推广 文3:中药在武汉疗效好,但未下决心大力推广 这份文件说外省中医药介入比例87%,这倒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数字。 二、文件也解释了很多疑惑 2月2日武汉指挥部医疗组红头文件要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要在2月3日24时前给中轻度患者使用中药,结果只送出了5000份。 2月7日,《健康报》采访中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文章一个小标题还叫做“ 方舱患者有望用上中药”。2号的文件都发出5天了,结果方舱医院患者才仅仅是“有望”用上中药。 2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独家消息:武汉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处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社区要求两类人服药,一是集中隔离的人,二是社区排查有需求人群,这和2号的红头文件相去甚远。 不仅如此,这些事情似乎也有了解释: 2月11日,中纪委官网罕见跨界发声,力挺中医; 2月12日,卫健委官网发文,再次强调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 2月12日,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中央指导组紧急约谈武汉领导。其实,何止转运环节有问题,治疗方案就没问题了吗? 2月12日,新华网转载《经济参考报》文章: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疗效明显。 …… 三、为何“影响了救治效果”? 文件说:“中医药参与救治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救治效果。” 尽管这句话姗姗来迟,但总算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什么说“中医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救治效果?” 1、事实证明,中医药是最适合的武汉的治疗方法。 西医无特效药,只能提供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这一点经过媒体无数遍的重复,全国已经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问题是,武汉瞬间出现的大量疑似病例、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用什么药救治和预防?外省床位充足,即便不使用中医中药,用西医的支持疗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武汉不同,湖北不同。 有限的床位长期无法收治武汉的患者,所以我们看到了微博上无数条泣血的求救。2月4日前,武汉并未实行“四集中”政策,无法收治的人都在家中焦急的等待(直到2月13日,这类求救微博依旧未停止)。他们中的很多人,眼睁睁看着家人从轻症发展到重症,从重症发展到危重症,最后死去。一家人都感染的情况相当多。我跟踪了微博超话中的大约50人的求救信息,2月1-4日的4天当中,去世了的4~5人基本都是这类情况。湖北的病死率为什么那么高,和患者、疑似病例得不到及时救治有直接关系。 如果一开始就像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后来所做的那样,用大锅熬药,给中轻症患者和疑似病例送去服用,就会是另一个结果。中药容易获得且高度有效,完全可以减少危重症的发生率,进而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率。 为何这样肯定?2月6日,国家中医药局宣布重大消息,中药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查看报道)。 广州研制的透解祛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确诊病人50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患者咳嗽症状消失,52.4%咽痛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转重症。(查看报道)。各省使用中医取得疗效的案例,实在非常之多。 2、事实将证明,新药和疫苗很可能发挥不了作用。 这一点,可能相当多的人还未认识到。媒体不是经常报新药和疫苗正在抓紧研发了吗?这是不假,但西医西药的研究有其固有流程,任凭疫情如何紧急,也不能省略步骤。一种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通常需要很多年。这也叫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埃博拉、SARS病毒致死率都比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致死率高、情况都更紧迫,而有效药物和疫苗至今尚未研制出来,不能说明问题吗?2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说,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就绪,不能说明问题吗? 当然,老药新用潜力较大,已有实践证明。 四、正视问题,及时改正 可以预见,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这份《关于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及信息统计报送工作的紧急通知》如果执行到位,将会是湖北在中医药使用问题上的分水岭,会彻底扭转疫情爆发以来对中医药问题的犹豫、徘徊态度。文件的发出,说明他们已认识了不足,下决心改正了。能正视问题并及时改正,是积极的态度。真心希望湖北能像这次文件中所强调的这样: “务必于2月12日24时前使用中药,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临床诊断患者和疑似患者中的轻中度病人吃上中药(含中成药或汤剂),做到适宜患者应服尽服,提高中医药参与救治。” “各地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指定专人收集汇总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救治信息。” “对拒不落实《通知》要求,拒不开展中西医联合救治,不按时填报相关数据者或弄虚作假者给予通报批评并严肃追责。” 坏事也可变好事,这是辩证法。无数中医从业者、爱好者、自媒体人和中医行业媒体,包括主流媒体的持续呼吁,今天总算得到了一丝安慰。更主要的,在铁的事实面前,在中央指导组的敦促之下,湖北总算认可了中医药的疗效,湖北患者将得到疗效更好的救治!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回归,是辩证法的胜利。
独家:武汉所有社区隔离点已实现中药汤剂、中成药全覆盖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fLnm4ZYctfuFqjNSfOGR-w&urlrefer=7aefe6369e1726cffe03ebbe10542b21 目前,武汉市内10家中医医院(其中7家为定点医院)全部用上了中医药。与此同时,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也从2月4日起,积极开展全市7个中心城区、8个新城区和功能区隔离点及密接人群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工作。 2月8日晚,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武汉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处负责人,详细了解中医药在武汉社区内工作开展情况。 “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在1月28日发布《关于做好医学观察人员中医药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居家和集中医学观察者进行辨证论治,推荐服用中成药。2月2日,发布《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中推荐使用中医药协定方的通知》,要求对在院确诊和疑似病人轻中症患者,推荐使用中药协定方,并加强各定点医疗机构与配送企业联系,保证中药饮片的供应后,在2月4日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隔离观察点隔离人员及有需求居家密切接触者中医药防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推广中医药在社区隔离点及密接人群的使用。”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武汉市社区要求两类人服药,一是集中隔离的人,二是社区排查有需求人群,分别服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中药汤剂是指协定方药一号方、二号方、三号方,中成药有五种,包括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藿香正气软胶囊、疏风解毒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等。”该负责人说。 同时,湖北天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北省九州通医药集团已经加班加点,全力保障全市药物配送,目前运转状态良好。“截至2月9日18时,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隔离点共有5337人,汤剂总共使用15440人份,按照每人三天量配给,社区排查有需求人群服用中成药9997人份;8个新城区和功能区隔离点共有4291人,服用汤剂3674人份,考虑到实际配送问题,目前他们主要以中成药为主,共计使用9179人份。”该负责人说。 服用中药人员在领取药材时也将领到一张二维码,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填报服药后的情况,经过后台数据汇总得出服药结果。“总体来看,中医药在对轻中症患者预防及改善症状方面,以及缓解患者情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所有社区隔离点的中药汤剂、中成药都已实现全覆盖,下一步,还要在全省隔离点、密接人群继续推广中医药。
太给力了!50新冠肺炎无1人转重症!看中医如何吊打抗疫““神药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XBWSVLw8fkqakMQtqBW-GA&urlrefer=aae0f7cfe1e02115ee2537641bc1125a 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正面战场上,中医再传捷报! 就在昨天,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公众平台发布消息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的“肺炎1号方”(中药制剂)已被批准用于全省30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肺炎1号方”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谭行华主任中医师的临床经验方,临床应用“肺炎1号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确诊病人50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转重症。 三甲想说,这样的疗效真的太牛掰了!众所周知新冠肺炎不同于其他肺炎,起病早期可能表现比较温和,但过了三五天或一周后,就突然变重,开始憋气,出现呼吸衰竭、其他器官功能障碍,一旦转为重症或危重症,病死率会很高。而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很好地解决并避免了轻症转重症,你说牛不牛掰,厉不厉害? 如果你认为中医药只是对轻症的新冠肺炎患者起作用,那就大错特错了。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发布通知,推荐“清肺排毒汤”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而在国家中医药局推荐之前,“清肺排毒汤”已经在4个试点省份运用救治确诊了214例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0%以上。这个方子是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不仅可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能用。 “清肺排毒汤”使用时请遵医嘱 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辨证施治 (点击图片放大看)疫情爆发以来,各种“神药”轮番粉墨登场,充斥于网络,媒体对“神药”的报道更是不遗余力,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些“神药”要么被层层扒皮后和某些专家一起贻笑大方,要么是还没有进入临床试验,或是虽已进入试验但疗效未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媒体热捧的所谓的美国神药“瑞得西韦”,在新冠疫情十分严峻的当下,时间就是生命,等到试验结束,黄花菜都凉了,从这一点来说,中医药“吊打”这些“神药”一点都不为过!最近一段时间,三甲传真力挺中医药,招来了一些人不理解和谩骂。病毒肆虐,人命关天,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人在黑中医药。三甲始终在传递:在抗击新冠病毒中,中西医各有优势,扬长避短,通力合作,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抗击疫毒的好办法,是已被多地多家医院、被正面战场印证了的事实。 三甲想说,中医药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已经传承延续了数千年,重视并正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一些优势,不仅是为了早日能够打赢这场抗疫战,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炎黄子孙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气的源泉。任何对立中西医、诋毁中医药的行为都是用心险恶和另有图谋!
杭州:104例确诊患者,93%经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汤剂,已有8人出院!徐尤佳 潜平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今天_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在新冠肺炎病人医疗救治过程中,杭州市坚持中西医协同,对绝大部分的病人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的独特优势,目前已有8例病人痊愈出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__ 配优配强中医力量 第一时间参加救治 __ 杭州市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中医药防治工作小组,组建以省级名中医为主的专家防治组。 1月22日,专家组成员之一、主任中医师喻剑华第一时间进入市西溪医院隔离病房,随后全市陆续共有19名中医师进入市、区两级定点医院为病人开展中医药治疗工作。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还选派专家组副组长、省级名中医林胜友派驻定点医院,重点强化中西医治疗工作。 __ 强化中医辨证施治 持续优化治疗方案 __ 为保证辨证施治,杭州市建立起定点医院的中医专家联合会诊制度。9名市中医药专家组成员分别采用视频连线、群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病案分析和病例会诊,根据个体病情逐个辨证施治,调整确定疑难病例的中医治法与中药处方,并结合患者的中医症候,形成了三个中药治疗基本处方,充分发挥专家组群策群力的作用。 __ 强化中医特色优势 注重提升治疗成效 __ 目前杭州市1家市级、2家区级定点医院所收治的104位确诊病人中,93%的病人通过中医师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汤剂,还有20例加服中成药。大部分病人经中医治疗后,乏力、咳嗽、发热、喘促及影像学等方面有较好的改善。有一例重症患者服用中药后,昨天病情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已上升。同时,杭州市对疑似病人也采用中药进行预防性干预,以尽量减少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症状。 下一步,杭州将注重中医治疗后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分析,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方案,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安徽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h.ifeng.com%2Fa%2F20200206%2F8127619_0.shtml&urlrefer=4e124a1ed8500c6eda1a31510f4bcbee 日前,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相关医疗机构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在疫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通知要求,健全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享信息。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成立的疫情防控诊疗救治组中要有中医药主管部门人员,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定点医院组建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要有中医药专家,全程参与辖区定点医院确诊和疑似病例救治工作。 强化定点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市级以上集中收治定点医院要认真开展中医治疗方案培训,并在医疗救治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治疗,力争做到确诊和疑似病例第一时间用上中药。 充分发挥省级中医专家组指导作用。调整加强省级中医专家组,做到危重型病例“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重型病例由专人救治会诊、普通型病例分片包干,确诊病例救治、会诊全覆盖。集中收治定点医院要积极配合、提供便利、尽早会诊、尽早治疗。 开展中医药救治临床科研攻关。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定点医院和中医药人员要加强协同,及时总结中医药治疗中的经验和典型病例,分析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有效点,筛选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不断优化中医药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专访仝小林院士:中医治疗方案即将更新(附中医预防处方) 健康报独家专访仝小林院士:中医治疗方案即将更新(附中医预防处方) 原创 王宁 健康报 昨天1月24日除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专家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苗青,北京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分别从北京、广州出发,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线汇合。1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带领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与此同时,仝小林院士带领专家组深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临床一线诊治病人。 1月26日早晨,健康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 值得说明的是,2003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的仝小林和全国的医疗同道一样遭遇了非典。作为中日友好医院SARS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长,仝小林主任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亲手诊治了200多例患者,通过直接接触大量患者,系统总结了SARS的发病特点、中医分期及证候规律,创制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其中11例纯中药治疗的经验写进世界卫生组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试验》报告。 1.《健康报》:您带领的高级专家组前往武汉疫区承担什么工作? 仝小林:我们中医高级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优化中医治疗方案,二是通过到医院实地考察发现中医治疗中存在问题,三是中西医结合救治疑难危重症。仝小林院士(右一)带领专家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查房 2.《健康报》:通过查房,您如何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否具体分析一下? 仝小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我之所以这样归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病发于冬季,而且主要是从冬至(2019年12月22日)开始,经历了小寒(2020年1月6日)、大寒节气(2020年1月20日),这个时间段是一个高发期。按照“冬九九”来看,发病正值“一九”前后(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所以,在这个季节,“寒”邪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湿”,武汉的湿气本来就挺大,今年尤甚。以往这个时候,武汉开始降雪了。我们查了一下,2020年1月到今天为止,阴雨绵绵天气持续了16天,湿气非常重,这也是一种反常的天气。 “非其时而有其气”,该特别冷的时候反倒不冷,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现瘟疫。“疫”本身是指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寒湿(瘟)疫”,之所以加“瘟”字,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病名。因为武汉今年是个暖冬,这个“瘟”字反映了当寒反暖的意思,它是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一种气候、物候下形成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如果说得再具体些,我个人认为其中医病名可以定为“寒湿(瘟)疫”。 2. 病性上属于阴病。《黄帝内经》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病、阴病的性质、发展和转归是完全不同的。若为温疫或湿瘟,病性上属于阳病,结局是伤阴,是以伤阴为主线。 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3.从病位来看,在肺和/或脾。《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综合武汉气候及我们所看到的病人,也可以完全没有脾胃症状。 通过问诊,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有脾胃症状,而且非常典型,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或便秘等。我认为治疗时要注意调理脾胃。 4.在分期上,高级专家组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四期,即早期、中期、晚期及恢复期。 我认为各个时期的证候如下:早期为寒湿袭肺碍脾,中期为寒湿阻肺困脾,晚期为寒湿闭肺伤脾(内闭外脱),恢复期为肺脾气虚。 5.在用药上,总的原则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而且应该一以贯之。 早期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神术散、达原饮等,中期用宣白承气汤、藿朴夏苓汤等,晚期用参附四逆汤或加苏合香丸等,恢复期用六君子汤、理中汤等。 应该注意的是,体质、年龄、基础病不同,感染疫戾之气有轻重之分,证候可以有所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伤阳为其主线。有些偏于阳性体质者,很快就化热、化燥,甚至伤阴。 凡是武汉输出的病人,与武汉当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而对于无武汉病人接触史的患者,可以根据当地情况 “三因制宜”。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发热门诊病人,对居家治疗病人的防和治情况还缺乏第一手资料。随后,我们尽快了解。 今天下午,我还将与黄璐琦院士、张忠德副院长、苗青主任、王玉光主任等专家一起,向顾问组的院士、国医大师们汇报武汉疫区患者的中医治疗情况,在他们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不久将把新版中医治疗方案对外发布。仝小林院士(左二)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了解病人情况 3.《健康报》:在治疗过程中,您还有哪些嘱咐吗? 仝小林:减少不必要输液 寒湿者,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邪很重,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 避免滥用抗生素 因其为病毒感染,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从中医来看,抗生素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4.《健康报》:对于病症不典型的病人,在预防上应注意什么? 仝小林:对于部分无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防控,要引起高度重视。 自始至终没有发热症状的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防控上容易放松警惕。我们发现部分患者以乏力起病,一周左右也未见发热,同时伴有轻度咳嗽胸闷、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等,拍片后肺部出现毛玻璃样改变。 5.《健康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了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吗? 仝小林:艾灸 该病病邪为“寒湿”,所以应该慎用苦寒药,患者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除了服用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吃大蒜 2003年非典时,我们在进入病房前都吃大蒜。大蒜素有抗菌作用,对于一些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是我们非典时期积累的经验,有病无病都可以用。 代茶饮 推荐一款简易的寒湿(瘟)疫方:苏叶6克,藿香叶6克,陈皮9克,煨草果6克,生姜3片(寒湿重者,生姜用5~10片)。煎汤代茶饮。中成药 预防上,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或水),剂量减半。 文/健康报记者王宁 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修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eibo.com%2Fttarticle%2Fp%2Fshow%3Fid%3D2309404465339214725295%23_0&urlrefer=e1c8b9db7dfa98e40c4f9df3d574e23f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防治方案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等有关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预防(一)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开展工作。 (二)药物预防使用玉屏风散加味,组成如下:生黄芪12g、防风10g、白术10g、银花10g、连翘10g、贯众6g、佩兰10g、陈皮10g、苍术10g、桔梗10g。 二、中医药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1)湿毒郁肺,枢机不利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出现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苡甘汤加味。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薏苡仁、生甘草、柴胡、黄芩、连翘、贯众、大青叶、牛蒡子、苍术、草果。 加减:便秘加重牛蒡子、杏仁用量;发热重者加滑石、羚羊角粉;咳嗽明显加矮地茶。 (2)热毒夹湿,肺失宣降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宣肺泻热、解毒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生甘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黄芩、浙贝、苍术、滑石、藿香。 加减:咽喉红肿者合银翘马勃散。 (3)热毒闭肺,腑气不通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胸闷气促,或伴咯血,痰中带血,多有黄痰,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通腑。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加味。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葶苈子、贯众、大青叶、桃仁、白茅根、芦根、生甘草。 加减:高热不退加安宫牛黄丸或羚羊角粉(冲),便秘加枳壳、厚朴。 (4)内闭外脱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来源:江西省卫健委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xw.qq.com%2Fcmsid%2F20200125A0CCOD00%3Ff%3Dnewdc&urlrefer=769359b672a963a1afb9e173d41f7c6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第二批高级别中医专家组抵达武汉 23日晚,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苗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王玉光组成的高级别中医专家组已经抵达武汉。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抽调专家组建中医医疗专家组,其中,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的两支医疗队已完成行前培训,即将出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组建三批九人医疗队,第一批3人已奔赴湖北开展医疗支援 1月23日下午,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关于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三批九人医疗队组建完成,9名队员将随时待命出发,奔赴湖北开展医疗支援。 收到通知后医院高度重视,快速响应,护理部第一时间在全院发出号召,主任卢根娣遴选最优人选前往支援。不少党员同志和年轻同志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短短20多分钟,曙光医院的9人医疗团队已经完成集结!她(他)们是黄凤、程鑫、诸玫琳、董春玲、朱佩敏、武文文、潘琼、谷红杰和林凡菊。她(他)们将作为上海市医疗队的一份子,做好随时出发前往湖北支援的准备! 另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要求,医院选派呼吸科张炜主任作为中医方面专家,随时准备驰援湖北! 据悉,第一批3位医务人员(黄凤、程鑫、诸玫琳)已经接到通知,即将出发前往湖北支援!程鑫不久前才刚动了个小手术;诸玫琳没想到这么快出发,本来还在医院值夜班,但一收到通知,她们立刻安排好了生活和工作,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湖北的征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u2FykMjzAA3rpbmbZaeKpg&urlrefer=a43209921a551e435fbd1c05ea8628eb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月24日 附件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本病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多因感受温热毒邪所致,病位在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甘肃地域特点及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思想,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制定本方案。 一、预防 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及发病学特征,立足于普通人群、虚体人群和武汉返(来)甘人群,以防为主,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推荐预防措施如下: (一)食疗 1.普通人群食疗方 银耳、莲子、百合、排骨、山药汤 :银耳75克、百合100克、净山药50克、排骨500克、莲子数粒。以上食材净加水适量放入煲内,慢煲三小时,适量食用。 2.虚体易感人群食疗方 红萝卜250克,马蹄250克,竹蔗500克,鲜百合150克,生黄芪30克,蜜枣4粒。以上份量适合4人饮用,可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适量,慢煲3小时,甜食或咸食均可。 3.已经患有普通感冒(肺炎)或肺炎易感人群及武汉返(来)甘人群可试用以下食疗方 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生苡米300克,陈皮3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煮烂即可带汤食用。 (二)口服汤药 普通人群预防基本方药:贯众9-12g、苏梗12-15g、淡豆豉3-6g、酒大黄3-6g、苍术6-9g 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 虚体人群预防基本方药:生黄芪15-30g、炒白术15-30g、防风6-9g、羌活3-6g、佩兰10-15g、生姜3-6g。 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 武汉返(来)甘人群预防基本方药:贯众9-12g、苍术6-9g、羌活6-9g、生黄芪9-15g、淡豆豉3-6g、生姜3-6g。 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 (三)香囊 基本方:藿香15-30g、佩兰15-30g、冰片6-9g、白芷15-30g。 上述药物制粗散,装致密小囊,随身佩戴。个人可根据基本方自制。 (四)足浴方 基本方:杜仲30-45g、川断30-45g、当归15-20g、炙黄芪30-45g、藿香15-30g、生姜15-20g。 用法:加水2000ml,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 二、治疗 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重中医临床诊疗相关资料的收集总结工作。所有治疗处方不可用于预防。 (一)温邪犯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头痛,倦怠乏力,肌肤困痛,胸闷,脘痞,或呕恶,或便溏。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散邪,清热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合升降散或达原饮;或羌活胜湿汤加减。 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草果、姜厚朴、槟榔、蝉蜕、连翘、羌活、苍术、桔梗、酒大黄。 (二)温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喘息、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透邪,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芩、郁金、浙贝、赤芍、胆南星。 (三)温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喘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通腑,泻热解毒。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可配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胆南星、酒大黄、炙麻黄、葶苈子、水牛角、桃仁、赤芍、生甘草。 (四)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萸肉、天竺黄煎汤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鼻饲。 (来源: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toutiao.com%2Fa1656612450684940%2F&urlrefer=82b4dc1b95c81367d1e7c5911750ea9d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发布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石小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4日发布《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该处方为专家组根据目前掌握的临床资料提出的基础处方,各地可根据具体病情、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不可用于预防)。   《建议处方》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分为:风热夹湿证、风寒夹湿证、湿邪郁肺证、湿热蕴肺证、邪热壅肺证、邪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等中医证型。   以下是《建议处方》全文: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   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干预建议处方,该处方为根据目前掌握的临床资料提出的基础处方,临症加减。   一、急性期   (一)风热夹湿证   症状:发热,不恶寒,口渴,不欲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或呕恶,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辛凉解表,芳香化湿   处方:银翘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   银花30g 连翘30g 荆芥15g 牛蒡子15g 薄荷15g 桔梗30g 杏仁15g 广藿香15g 厚朴 15g 茯苓 30g 法半夏15g 豆蔻15g 薏苡仁30g 白扁豆30g 焦山楂30g 建曲15g 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二)风寒夹湿证   症状: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干咳无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浊   处方:荆防败毒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   荆芥15g 防风15g 川芎15g 白芷15g 薄荷15g 桔梗30g 广藿香15g 紫苏叶15g 厚朴15g 炒白术30g 法半夏15g 建曲15g 薏苡仁30g 茯苓30g 豆蔻15g 杏仁15g 焦山楂30g 白扁豆30g 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三)湿邪郁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蜜麻黄10g 杏仁15g 草果10-20g 槟榔10-15g 蝉蜕5-10g 连翘10-30g 苍术10-15g 桔梗20-30g 黄芩15g 牛蒡子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四)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黄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宣肺、芳香化湿   处方: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陈皮10-15g 杏仁10-15g 黄芩10-15g 瓜蒌皮10-15g 茯苓15-30g 藿香15g 厚朴10-20g 青蒿20-30g 芦根20-30g 金银花15-30g 太子参30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五)邪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   蜜麻黄10g 杏仁10-15g 石膏20-30g 桑白皮15g 金银花20-30g 连翘20-30g 黄芩15g 浙贝母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六)邪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   杏仁15g 生石膏20-30g 瓜蒌皮15g 大黄5g 蜜麻黄10g 葶苈子15-20g 桃仁10g 赤芍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七)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生晒参20-30g,炙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20g,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阳气暴脱者可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煎服方法:炙附片先煎1小时至不麻口,加生晒参、山茱萸继续煎煮30分钟,共煎煮3次,每次100ml,每3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中医药的治疗重在早期介入,在分型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益气养阴,可频服参麦饮(人参60g,麦冬30g,煎汤600ml,一日一剂),益气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能进食者,可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二、恢复期   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痰少,或干呕咳逆,或鼻咽干燥,口淡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竹叶15g 石膏15-20g 太子参20-30g 麦冬10-15g 半夏10g 白术15-20g 茯苓15-20g 炙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150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e.cn%2Fxwzx%2Fgnsz%2Fgdxw%2F202001%2F25%2Ft20200125_34185778.shtml&urlrefer=a537e23966a2eeba5ad42a4a578a2afa
陕西省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预防方案 一、预防方药 (一)成人处方 1、组成: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芦根30g、生甘草6g。 2、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3~5天。 (二)儿童处方 1、组成:生黄芪9g、炒白术6g、防风3g、玄参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朴6g、生甘草6g。 2、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l,每日分2~3次口服,连服3~5天。 二、食疗方案 可适量食用荸荠、百合、莲藕、雪梨、银耳、山药、山楂等;可适量饮用白茶、茉莉花茶、金银花等。 三、生活调摄 (一)饮食 1、避免暴饮暴食,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忌过食温补类,如牛羊肉、油炸食品、辛辣等食物; 3、避免食用野生类动物食品。 (二)起居 1、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室温不宜过高; 3、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污浊的场所; 4、戴口罩、勤洗手。 (三)运动 1、注意保持心态平和; 2、可选八段锦、太极拳、广播体操等小幅度有氧运动; 3、不宜剧烈运动,避免过汗耗气。 附件二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本病属于中医“风瘟”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结合我省气候寒冷干燥的特点,制定本方案,各地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本方案不可用于预防)。 一、轻症 (一)寒湿束表,热郁津伤 主症:发病初期,干咳,低热或高热,乏力,胃脘痞满,或恶寒,或头痛,或呕恶,或咽干咽痛,口微干。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解表化湿,宣肺透热。 推荐处方: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气散加减。 基本方药:藿香(后下)、苏叶、桔梗、薄荷(后下)、连翘、芦根、滑石(布包煎)、炒白术、茯苓、陈皮、厚朴、生甘草;或选用麻杏苡甘汤合升降散加减。 (二)热毒袭肺 主症:发热头痛,热势较高,口干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基本方药: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后下)、牛蒡子、竹叶、芦根、淡豆豉、麻黄、生石膏(先煎)、杏仁、柴胡、蝉蜕、生甘草。 (三)外寒内热 主症:高热烦躁,恶寒怕风,身痛无汗,咽痛口干,咯黄粘痰或咳痰不利,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白而少津,脉滑数。 治法:发汗解表,清肺化痰。 推荐处方:大青龙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基本方药:麻黄、桂枝、杏仁、生石膏(先煎)、芦根、冬瓜仁、桃仁、生姜、生薏苡仁、大枣、生甘草。 二、重症 (一)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明显,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通腑泄热。 推荐处方:麻杏甘石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石膏(先煎)、杏仁、生大黄(后下)、全瓜蒌、炙麻黄、知母、黄芩、芦根、生甘草。 (二)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痰,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参附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晒参(先煎另炖)、 制附片(先煎)、天冬、麦冬、生大黄(后下)、金银花、水牛角(先煎)、山萸肉、五味子、芦根、生甘草。 三、恢复期 (一)余热未清 主症:身热多汗,或有微渴,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 舌脉: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推荐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基本方药:竹叶、生石膏、太子参、麦冬、半夏、粳米、芦根、炒谷芽、生甘草。 (二)气阴两虚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处方:麦味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炒白术、陈皮、当归、北沙参、杏仁、炙枇杷叶、炙百合、炙甘草。 (稿件来源: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zUyJesG4FaIOlhb8uxrCbw&urlrefer=a4f913a5787c69fa4eaa9ab2d318d57c
甘肃省提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医药防治预案 每日甘肃网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新型冠状病毒向全球发出警告,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10月8日,甘肃省卫生厅组织中医专家讨论,初步提出了我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医药防治预案。   我省中医专家认为,今年我国许多地区多雨,湿气较重,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呈现疫毒挟湿的特点,属中医“湿温”范畴。   一般人群预防措施:可将苍术3g,艾叶2g,明雄黄1g研为细末,用无纺纱布包裹,制成口罩使用;若体质较弱者,在一般人群预防基础上,可加服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   对于发病初期患者建议服用:黄芪30g,贯众15g,银花30g,苍术20g,艾叶10g,白芷6g,白蔻仁10g,生甘草20g,桔梗10g。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连续服用10-14天。   重症期患者则建议服用:炙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鱼腥草30g,黄芩10g,银花30g,连翘10g,当归10g,赤芍30g,桔梗10g,炒白术30g,全瓜蒌30g,生甘草10g。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连续服用10-14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ansu.gansudaily.com.cn%2Fsystem%2F2012%2F10%2F09%2F013096626.shtml&urlrefer=006c7b2d75c38daca5ea7260b118abe8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