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727398 james727398
关注数: 71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5,115 关注贴吧数: 101
被补完的椎名立希 椎名利息这个角色令很多mygo厨纠结——一方面外形确实非常棒,是mygo和Mujica里公认的前三;但另一方面她所作所为富有争议,性格又不讨喜、劝退观众,且武士道给立希的后续刻画并不好、甚至出戏。这就导致目前立希的颜粉肉体厨很多,但真爱粉却很少——令人遗憾。 那么,假使在2025年1月播出的鸡团动画里,椎名立希的塑造被补全了,她的人气会得到反弹的暴涨吗?我认为并不会。因为“被补完的利息”已经出现了,她满足了利息颜粉的潜在幻想——这个角色就是gbc的安和昴。 论外形,486和立希共同点很多:黑长直、巨乳、小个子、紫色瞳孔、白皙皮肤;他们的区别当然也有:比如说一个眼角下垂一个眼角上扬;立希有一颗痣,而486有一根呆毛。但是总体而言,这两人除了画风以外是单论设定外貌接近。论人设,两人都是鼓手,心底都有一股不服输的气焰,都不甘为被笼罩在自己头上的光环覆盖。 但是,尽管这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人依然是不同的。立希敏感自卑严肃暴躁不善言辞,正是这些缺陷让大部分观众难以接受,对她的欣赏仅限于外形而非内在;而安和昴虽然也有虚伪爱说谎和偶尔的固执等缺点,但显然观众更愿意接受这些缺点。她的热情、高情商等优点相对于立希的优点:认真靠谱直白而言,无需细品挖掘、更加显而易见,易受大众欢迎。 因此,对于二者热度接近且受众接近的华语圈而言,我认为安和昴的人气离不开23年立希的铺垫——她满足了立希肉体厨对于“理想立希”的期待,而这部分人比真立希粉多很多。
山田凉为何也是贤妻? 作为山田凉厨,我心里话憋了很久了。以下言论本是凉的生日贺词,然而她的生日不宜庆祝,因此我只能把这些告白放在今日吐露。 凉仙贝虽然不会做家务,但和一般人的第一映像不一样,她其实也蛮适合结婚的。凉虽然有大手大脚没金钱观念的缺点,我们管她经济就可以了。她也并不反对这一点。 1,凉最大的优势就是特别有趣,跟她在一起乐子很多,可以在欢声中举案齐眉。 2,凉不会做家务不代表她自理能力差,她知识非常渊博,心情一般则带你出去探店,心情好会带你出去吃草,能增长我们的见识。 3、凉啥都不在乎,精神强大,绝不内耗,就算失去兴趣了也会好聚好散,不用猜心思吵架。4、高颜值和还算不错的身材。最直观的条件、无须多言。 5、凉多才多艺,会一大堆乐器,素质很高。就是说,她并不是纯花瓶。 6、凉其实只是平时不喜欢认真,但并不代表她不靠谱。典型例子就是中考突击复习、还有给波奇写曲子。她可能有时候会带来麻烦,但并不会捅娄子。 7、凉有边界感和分寸感,不远不近,不重不轻,让人相处起来不会太累。 8、凉脾气好,从不生气,且不会把话憋心里,交流起来高效。 那么问题来了,在哪里能找到山田凉前辈呢?梦里。所以我在睡前真情流露,希望各位凉推能在梦里和她共度余生,谢谢!
长颈鹿看完全部动画的最新感受 今天我把少女歌剧剩下的所有动画全部看完了。我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一只长颈鹿了。 可惜我还是没有空详谈,只能趁着想法还没有从我脑子里忘掉的时候说几句话记录下来,日后有空再慢慢写。 电视动画已经给了我足够的震撼,想不到总结篇和新剧场版能给我更大的震撼。 总结篇看似和电视动画没什么区别,但他把电视动画这种分级的形式浓缩在了一个长篇中,真正实现了“二维化的戏剧”——这才是少女歌剧的本意。此外,总结篇的大场奈奈作为一个楔子贯穿在每一幕之间,观众第二遍,通过剧场版观看动画,反而相较第一遍看分集动画有了更加系统直观的理解。更有意思的是总结篇的题目叫做rondo rondo rondo,重复三遍的“圆舞曲”既明示了了大场奈奈煞费苦心的轮回,又暗示了人生重复的无奈。结尾的血流成河既是对新剧场版的预告,又是传达了少女歌剧剧场版所要表达的真正主旨:“不自由、毋宁死”。 真正令我拍案叫绝的是少女歌剧新剧场版的剧情。情节上,他理顺了之前少女歌剧动画中出现的所有的逻辑漏洞,使整个故事变得异常完整。结构上,他非常的工整、对称,之前动画中的胜者在剧场版里都被他们的手下败将打败了。谁也不能主宰谁的人生,更不能瞧不起谁。原先执着的放手了;原先陌生的熟悉了;原先亲近的别离了;原先高尚的卑劣了;原先胆怯的勇敢了……每个人都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命运,但是最终都和自己和他人在激烈的战斗后和解了。正是不可屈服,不可摆布的自由意志,带来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带来了悲欢离合,也带来了九位少女彼此之间的精彩旅程,和给我们观众最美好的观影体验。固然舞台会落幕,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因为空虚而痛苦,但整个世界不是只有一个舞台,答案不是唯一的,这就是少女歌剧剧场版,看似隐晦,实则最为鲜明的内核。 现实中我们有太多的话说出去会一定被人误解;还有很多言语根本无法说出口;更有很多的情绪无法组织成有逻辑的话语;甚至还有好多好多的思想欲望没法被我们自己意识到。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碰撞效率其实是非常低下,且可遇不可求的。我们渴望着真心话,可是客观上我们必然无法传达到,所以少女歌剧的舞台装置体现的是人们对“虚假”的厌恶,也是对“交心”强烈执念的具现化。固然这是一种机械降神;但是相比、kon、bocchi the rock的人人都是天使,mygo和girls band cry的情急之下的吐露,看似荒诞的舞台装置反而有时候更现实一些——因为少女歌剧的很多真心话,真的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说不出口的。也就只有在这荒诞的世界观下才能实现了,这可算是舞台装置给舞台少女残酷背后的温柔。 少女歌剧的音乐和台词更是令我回味无穷。至少在吸引人关注音乐剧这个原初目地上,我认为少女歌剧非常成功地体现了戏剧的魅力,即使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在追求效率时间碎片化的当代越来越尴尬和边缘化。少女歌剧过于直白,感情浓烈的戏剧化台词反而大大拔高了观众沉浸在其中代入自己的门槛,使得观众可以像长颈鹿一样,带有更多审慎而理性的旁观视角去欣赏这部动画。比如说,我看少女歌剧动画片的时候好几次被其中的情感震撼到,但每次都只是点到即止,拍案叫绝,并没有我像看乐队动画那样潸然泪下情不自禁。这使得这部作品更像一部艺术品,而不是商品。 总而言之,少女歌剧在我看来是一部难忘的优秀作品。他就像浓酒一样,只适合懂得人品味。尽管这部企划目前发展的势头并不好,但至少他在我心中作为艺术品,留下了一角独特的印记,更是把少女歌剧自己的“遗憾”打破了第四面墙,这就足够了。
Lovelive的将来走向哪里? 最近,紫吧和主吧都有人在理性讨论:lovelive的将来该怎么办,我的想法在心理沉积了很久了。 我认为,LL需要放下傲慢,积极广泛的试错。首先,要先做一个app,类似galgame或视觉小说一样,把近年来流行的少女元素都塞进去,不设计玩法、不配音、就做剧情:四格漫画即可。 这个app可以叫《学园舞台大联盟》,里面可以涉及很多学校,这些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主打的社团,学校间彼此互动,共同推举“盟主”举办联谊活动。 目前在我的初步构想中,这个app一开始包括五所学校和五个各自的主打社团:偶像社、主播社、戏剧社、乐团、后援团。在这个app中,社团们代表着各自学校的荣誉,充分交流。并且,这些社团赛道不同,不是对手团,所以他们可以彼此合作,互相交流经验,也可以把其他的艺术形式和自己社团主打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形成充足的良性竞争。 这个app还可以搞人气投票,既包括角色的,也包括团队的,还包括艺术形式,以及漫画接下来要画的内容。如此这般,这个app既成本小,又设定足够新奇,还可以直接地了解到观众到底喜欢怎样的艺术形式。 至于盈利手段,一可以在app里鼓励直接捐钱,二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目标鼓励观众付钱加设定(比如“给这个社团打赏,如果总金额满100万日元,那么这个社团之后要付声/出歌曲/线上直播/真人见面/握手会”) 此外,为了稳定基本盘,减缓流失,缪水虹等老团们也可以在这个app里继续更新,只要有合理爱看的四格漫画/配音剧情方便老团粉丝追更,那么也可以用相似的手段从老粉那里攒“赏金”。 经过这个一边探索一边收赏钱的过程,lovelive官方自然就知道观众到底爱看什么了。这攒来的资金,如果被用开认真地选人写歌做游戏,那么组成的新团一定是汲取精华后,规避了一系列错误的新时代领头羊。 最后,当观众接受了“跨学校、跨社团的广泛合作”这个设定以后,lovelive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直接设计成员并不来自于相同学校的学园偶像团队(或者其他的艺术团):谁说学生社团必须要代表本校呢?谁说外校学生不可以加入本校社团、替本校学生争取荣誉呢?学校,真的必须和“学园偶像”绑定吗? 当LL真的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它就算是完成了对自己的重构和超越,将正式步入新时代——假使那时候它还活着的话。
lovelive阵痛期救亡图存的讨论 最近,紫吧和主吧都有人在理性讨论:lovelive的将来该怎么办,我的想法在心理沉积了很久了。 我认为,LL需要放下傲慢,积极广泛的试错。首先,要先做一个app,类似galgame或视觉小说一样,把近年来流行的少女元素都塞进去,不设计玩法、不配音、就做剧情:四格漫画即可。这个app可以叫《学园舞台大联盟》,里面可以涉及很多学校,这些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主打的社团,学校间彼此互动,共同推举“盟主”举办联谊活动。目前在我的初步构想中,这个app一开始包括五所学校和五个各自的主打社团:偶像社、主播社、戏剧社、乐团、后援团。 在这个app中,社团们代表着各自学校的荣誉,充分交流。并且,这些社团赛道不同,不是对手团,所以他们可以彼此合作,互相交流经验,也可以把其他的艺术形式和自己社团主打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形成充足的良性竞争。 这个app还可以搞人气投票,既包括角色的,也包括团队的,还包括艺术形式,以及漫画接下来要画的内容。如此这般,这个app既成本小,又设定足够新奇,还可以直接地了解到观众到底喜欢怎样的艺术形式。 至于盈利手段,一可以在app里鼓励直接捐钱,二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目标鼓励观众付钱加设定(比如“给这个社团打赏,如果总金额满100万日元,那么这个社团之后要付声/出歌曲/线上直播/真人见面/握手会”) 此外,为了稳定基本盘,减缓流失,缪水虹等老团们也可以在这个app里继续更新,只要有合理爱看的四格漫画/配音剧情方便老团粉丝追更,那么也可以用相似的手段从老粉那里攒“赏金”。 经过这个一边探索一边收赏钱的过程,lovelive官方自然就知道观众到底爱看什么了。这攒来的资金,如果被用开认真地选人写歌做游戏,那么组成的新团一定是汲取精华后,规避了一系列错误的新时代领头羊。 最后,当观众接受了“跨学校、跨社团的广泛合作”这个设定以后,lovelive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直接设计成员并不来自于相同学校的学园偶像团队(或者其他的艺术团):谁说学生社团必须要代表本校呢?谁说外校学生不可以加入本校社团、替本校学生争取荣誉呢?学校,真的必须和“学园偶像”绑定吗?当LL真的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它就算是完成了对自己的重构和超越,将正式步入新时代——假使那时候它还活着的话。
girls band cry 封神成功 虽然第十三集没有起飞,但正是因为它的平稳,总算让gbc落了个善终。这部动画正如井芹仁菜其人,这是一部虽然缺点很多,但瑕不掩瑜的神作。这部动画的题目是“少女乐队的呐喊”:孤独的少女们不满现状所以要呐喊,她们单打独斗无力反抗所以要结盟组乐队。尽管她们的呐喊未必成熟、现实未必改变、结盟未必长久,但这过程已经是美好的了。 《命运之花》为何不火,在结尾揭露前,我以为是纯粹的偶然事件,但结尾揭露以后我就明白了——这首歌和刺团之前的风格不符,反而是开头非常的温柔,看似平平无奇,这本来就是会劝退观众的。算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这里的角色们和现实一样在做着两难抉择,没有什么两全其美,她们总要舍弃很多,但至少不内耗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了。《空之箱》说人生没有正确答案,《命运花》说当时相似的自己似了。这首尾两首歌正是编剧老头们对于我们年轻人的劝诫,虽然很俗套,很鸡汤,但至少不是高高在上。一方面,这部动画展现每个选项背后的得失,不做评判;另一方面,这部动画高度赞扬了勇敢做抉择的人们——因为再完美的理论不落地也是梦想,不完美的实践才能改造世界。 仁菜这个角色,就是这部动画的具现,她的歌也是工作人员的心声。这企划明明有很多歌曲,偏偏动画里只保留皆无其名,剩下的全部重做,也算是贯彻了井芹仁菜的勇气。它的歌曲混音没有现场感、大部分时候都戛然而止,也对应着现实的遗憾。 这部作品能不能回本我很担心,这企划将来怎样我保留意见,不过我看到了他的诚意,接受了他的感动。因此,不管别人怎样诋毁他,在我眼里它都是名副其实的神作。
girls band cry 完结短评:名副其实 虽然第十三集没有起飞,但正是因为它的平稳,总算让gbc落了个善终。这部动画正如井芹仁菜其人,这是一部虽然缺点很多,但瑕不掩瑜的神作。这部动画的题目是“少女乐队的呐喊”:孤独的少女们不满现状所以要呐喊,她们单打独斗无力反抗所以要结盟组乐队。尽管她们的呐喊未必成熟、现实未必改变、结盟未必长久,但这过程已经是美好的了。 《命运之花》为何不火,在结尾揭露前,我以为是纯粹的偶然事件,但结尾揭露以后我就明白了——这首歌和刺团之前的风格不符,反而是开头非常的温柔,看似平平无奇,这本来就是会劝退观众的。算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这里的角色们和现实一样在做着两难抉择,没有什么两全其美,她们总要舍弃很多,但至少不内耗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了。《空之箱》说人生没有正确答案,《命运花》说当时相似的自己似了。这首尾两首歌正是编剧老头们对于我们年轻人的劝诫,虽然很俗套,很鸡汤,但至少不是高高在上。一方面,这部动画展现每个选项背后的得失,不做评判;另一方面,这部动画高度赞扬了勇敢做抉择的人们——因为再完美的理论不落地也是梦想,不完美的实践才能改造世界。 仁菜这个角色,就是这部动画的具现,她的歌也是工作人员的心声。这企划明明有很多歌曲,偏偏动画里只保留皆无其名,剩下的全部重做,也算是贯彻了井芹仁菜的勇气。它的歌曲混音没有现场感、大部分时候都戛然而止,也对应着现实的遗憾。 这部作品能不能回本我很担心,这企划将来怎样我保留意见,不过我看到了他的诚意,接受了他的感动。因此,不管别人怎样诋毁他,在我眼里它都是名副其实的神作。
我爱三角初华的内在理由 三角初华的外在美,我之前已经赞扬过了。现在,就让我来夸夸她的内在吧! 祥子在剧情中是白月光。和祥子相处过的人无一不受到了她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变——睦越来越有主见;立希越来越努力;灯越来越勇敢;爽世越来越恋旧。那么,祥子的青梅竹马初华是什么呢?——综上所述。 她能够优先mujica而不是sumimi,是为有主见;能同时兼顾乐队,偶像,吉他,学业,作词,是为努力;能走出小岛一人上东京,是为勇敢;能把短信看一年,是为恋旧。 此外,初华还集结了智商和情商的双高,甚至比温室中的爱音更强。这点在动画中就可看出来;她既如海玲般严肃稳妥,却又像若麦一般具有亲和力;她虽然如要乐奈般冷静,却并不是真正的淡然——她只是喜怒不形于色罢了。 面对蕴含着笔墨山河的高松灯。祥子拯救了她的生命,正面硬闯入了她的生活;爱音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用温柔疗愈她的心灵。初华则是两者的综合体,主动接近灯,却没有灼伤她;倾听她的心语,却没有评判她;等待着她的蜕变,却没有刻意追求——有的只是共鸣灵魂下默契的水到渠成。因此,正是因为两人虽未见面却已经关系匪浅,所以初华才被安排成了那个‘点灯者’。灯在经过祥子的crychic和爱音的mygo铺垫后,终于被初华这最后一根稻草点播觉醒了。初华和灯的特殊关系,对于mygo的剧情推进而言功不可没。 为何初华和灯看起来可以如此‘契合’呢?那是因为她们本质上是既相似又相反的人。一个出生大都会东京却电波,一个出身孤岛却张扬,但他们一样孤独;一个不善交际,一个八面玲珑,但他们一样多情;却一个喜欢西瓜虫,一个喜欢独角仙,但他们一样热爱天上的星星。 当然,初华不是完美无缺的,她和祥子最大共同点就在于对于目标的执念——正是这执念支撑着她从偏远海岛的假小子变成声名鹊起的超新星,这执念也同样是她的弱点。她到底有什么悲伤,有什么寂寞,也亟待后续剧情发掘。 总之,祝强者、超人、仙女初华生日快乐!
初华生日再颂初华 三角初华的外在美,我之前已经赞扬过了。现在,就让我来夸夸她的内在吧! 祥子在剧情中是白月光。和祥子相处过的人无一不受到了她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变——睦越来越有主见;立希越来越努力;灯越来越勇敢;爽世越来越恋旧。那么,祥子的青梅竹马初华是什么呢?——综上所述。 她能够优先mujica而不是sumimi,是为有主见;能同时兼顾乐队,偶像,吉他,学业,作词,是为努力;能走出小岛一人上东京,是为勇敢;能把短信看一年,是为恋旧。 此外,初华还集结了智商和情商的双高,甚至比温室中的爱音更强。这点在动画中就可看出来;她既如海玲般严肃稳妥,却又像若麦一般具有亲和力;她虽然如要乐奈般冷静,却并不是真正的淡然——她只是喜怒不形于色罢了。 面对蕴含着笔墨山河的高松灯。祥子拯救了她的生命,正面硬闯入了她的生活;爱音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用温柔疗愈她的心灵。初华则是两者的综合体,主动接近灯,却没有灼伤她;倾听她的心语,却没有评判她;等待着她的蜕变,却没有刻意追求——有的只是共鸣灵魂下默契的水到渠成。因此,正是因为两人虽未见面却已经关系匪浅,所以初华才被安排成了那个‘点灯者’。灯在经过祥子的crychic和爱音的mygo铺垫后,终于被初华这最后一根稻草点播觉醒了。初华和灯的特殊关系,对于mygo的剧情推进而言功不可没。 为何初华和灯看起来可以如此‘契合’呢?那是因为她们本质上是既相似又相反的人。一个出生大都会东京却电波,一个出身孤岛却张扬,但他们一样孤独;一个不善交际,一个八面玲珑,但他们一样多情;却一个喜欢西瓜虫,一个喜欢独角仙,但他们一样热爱天上的星星。 当然,初华不是完美无缺的,她和祥子最大共同点就在于对于目标的执念——正是这执念支撑着她从偏远海岛的假小子变成声名鹊起的超新星,这执念也同样是她的弱点。她到底有什么悲伤,有什么寂寞,也亟待后续剧情发掘。 总之,祝强者、超人、仙女初华生日快乐!
谁能继承二次元偶像? 2023年到2024年确实是二次元市场转变的一年,目前的情况是,二次元偶像退环境了。 自从2011年偶像大师引爆二次元偶像市场以来,直到去年为止,十余年来,每一个季度都有流水线般生产的二次元偶像蜂拥而入。 但是,花无百日红,随着lovelive这样的集大成者入局,二次元偶像市场的活力终于在新冠的影响下开始衰退了。就算有佐贺这样离经叛道的神作,和liella令人惊喜的美妙开局,但终究市场的全盛期已经过了。2022年星二的拉垮终于戳破了二偶的遮羞布,加快了本来正在衰弱的二偶市场的下滑速度。 内忧之下还有外患,星二拉垮不久后,又有孤独摇滚、mygo和嘎嘣脆的相继崛起,令人眼前一亮——可以说不论是观众还是市场的注意力,都已从二次元偶像转向二次元乐队了。更雪上加霜的是,不仅2023年新企划入局后大势所趋地去搞二次元偶像的盛况一去不复返,甚至连深根在二次元偶像市场里的老牌企划也开始后继乏力;它们尽管还有虹四格、巅峰之路、U149昭示它们的光荣历史,但乏善可陈的幻日夜羽、马娘三、闪耀色彩二依旧暴露了他们的外强中干,这无疑砸烂了观众和市场对于二偶的信心。 于是从此刻起,二次元偶像动画终于大势已去。它的市场终于被空出来了。表面上看,二次元乐队是他最有可能的继承者;不过,二次元乐队能否迎下这泼天富贵还是未知数,他还有管人和自媒体企划作为竞争对手。对于二次元企划市场的鼎革易代,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各位,我们不妨讨论下: 你们觉得目前二次元音乐企划的群雄逐鹿能够持续多久? 这样的真空期还要多久尘埃落定? 哪种娱乐方式最可能接替二偶空出来的生态位? 你们看好和看坏的理由又是什么? 欢迎集思广益,谢谢!
管窥Girls Band Cry的现状与将来 作为刺团的粉丝,第十集看下来,我被实实在在地感动了,继第一集和第八集后,我第三次潸然泪下。 但是,即使我戴着粉丝滤镜,我也得承认这集他是挑观众的,他是有硬伤的。果不其然,各大论坛和社交软件上都展开了对嘎嘣脆第十集的激烈讨论。这种激烈讨论并不是偶然的。围绕着嘎嘣脆的争论乃至骂战,从第一集开始就一直没有消失过。嘎嘣脆,始终没能做到让观众闭嘴,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我思考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结论是,嘎嘣脆可以被视为优化以后的love live动画。 首先,事实上嘎嘣脆的剧情构成,就是由三位负责过LoveLive动画的老人把关的。因此,有love live的影子,无可厚非。 其次,如果一个人喜欢gbc或者是不讨厌,那么他就会试着认真看这部动画,一旦试图理解它,沉浸其中,反复思考,甚至多次观看,就被花田老贼塑造出的情绪和氛围带走了。 相反,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审慎或者偏见的态度去看嘎嘣脆,他就会站在局外观察,而不是试图把自己代进去看。那么,他一旦试图站在局外观察GBC,情绪就不会被花田带走,然后就会注意到GB C的逻辑硬伤,之后就会开始每集喷——事实上观众要欣赏GB C就是必须抛开偏见,把自己带入看。并且,看完之后一方面要带脑子去思考,为什么剧情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剧情的不合理,又得承认这不是编剧的笔力不足,而是一种对于感性理性冲突之间的优先考虑感性的取舍。 于是,刺刺就造成了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是由于他筛选受众的行为决定的:通过筛选、对上电波的,不惜吝美之词——因为他真的从嘎嘣脆那儿获得了优秀的体验;不是他受众的,就不理解这帮粉丝狂热的逻辑在哪里。 说到底,这种动画片的筛选粉丝,然后获得粉丝内好评的制作模式依旧是为“企划”和“角色”服务的,所以GBC尽管情节、音乐和逻辑比love live动画优秀,它依旧是王道的感性向企划作品。它的本质可以被认为是优化后的“lovelive”。可惜的是,现在的观众不再乐意看泾渭分明的“主角和配角”、“主线和支线”,更加倾向于看群像、看日常、gbc如此叙事是落后潮流的;另一方面,这种提纯观众的做法固然可以制造话题度、也有利企划的发展,同时框定了gbc动画在艺术成就上的遗憾、限制、止步于此——甚至提纯粉丝的行为本身在我看来也是饮鸩止渴,连基本盘扩得都不够大,又怎么指望铁粉花高价呢? 总而言之,尽管我是girls band cry的粉丝,目前的情况观察下来,我认为:这个动画完结时的口碑是令人担忧的,这个企划的前途是令人迷茫的,这个项目的吸金能力让人看坏,这个ip出动画续作或出其他作品的可能性并没有随着动画的播出而增加,反而在减弱。让我们珍惜,嘎嘣脆还有动画连载、讨论的时光吧!
Girls Band Cry 动画持续争议之我见 作为刺团的粉丝,第十集看下来,我被实实在在地感动了,继第一集和第八集后,我第三次潸然泪下。 但是,即使我戴着粉丝滤镜,我也得承认这集他是挑观众的,他是有硬伤的。果不其然,各大论坛和社交软件上都展开了对嘎嘣脆第十集的激烈讨论。这种激烈讨论并不是偶然的。围绕着嘎嘣脆的争论乃至骂战,从第一集开始就一直没有消失过。嘎嘣脆,始终没能做到让观众闭嘴,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我思考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结论是,嘎嘣脆可以理解为优化以后的love live动画。 首先,事实上嘎嘣脆的剧情构成,就是由三位负责过LoveLive动画的老人把关的。因此,有love live的影子,无可厚非。 其次,如果一个人喜欢gbc或者是不讨厌,那么他就会试着认真看这部动画,一旦试图理解它,沉浸其中,反复思考,甚至多次观看,就被花田老贼塑造出的情绪和氛围带走了。 相反,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审慎或者偏见的态度去看嘎嘣脆,他就会站在局外观察,而不是试图把自己代进去看。那么,他一旦试图站在局外观察GBC,情绪就不会被花田带走,然后就会注意到GB C的逻辑硬伤,之后就会开始每集喷——事实上观众要欣赏GB C就是必须抛开偏见,把自己带入看。并且,看完之后一方面要带脑子去思考,为什么剧情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剧情的不合理,又得承认这不是编剧的笔力不足,而是一种对于感性理性冲突之间的优先考虑感性的取舍。 于是,刺刺就造成了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是由于他筛选受众的行为决定的:通过筛选、对上电波的,不惜吝美之词——因为他真的从BBC那儿获得了优秀的体验;不是他受众的,就不理解这帮粉丝狂热的逻辑在哪里 说到底,这种动画片的筛选粉丝,然后获得粉丝内好评的制作模式依旧是为“企划”和“角色”服务的,所以GBC尽管情节、音乐和逻辑比love live动画优秀,它依旧是王道的感性向企划作品。它的本质可以被认为是优化后的“lovelive”。 可惜的是,现在的观众不再乐意看泾渭分明的“主角和配角”、“主线和支线”,更加倾向于看群像、看日常、gbc如此叙事是落后潮流的;另一方面,这种提纯观众的做法固然可以制造话题度、也有利于企划的发展,同时框定了gbc动画在艺术成就上的遗憾、限制、止步于此——甚至提纯粉丝的行为本身在我看来也是饮鸩止渴的,连基本盘扩得都不够大,又怎么指望铁粉花高价呢? 总而言之,尽管我是girls band cry的粉丝,目前的情况观察下来,我认为:这个动画完结时的口碑是令人担忧的,这个企划的前途是令人迷茫的,这个项目的吸金能力让人看坏,这个ip出动画续作或出其他作品的可能性并没有随着动画的播出而增加,反而在减弱。让我们珍惜,嘎嘣脆还有动画连载、讨论的时光吧!
祝伊地知虹夏生日快乐! 虹夏令我敬佩——她家庭悲惨,却在姐姐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她家境贫寒,却一直有着普通的自信和脚踏实地的从容;她姐妹现在都在事业起步期,她却坚定地相信着自己的远大前程;她是一个经常被照顾的妹妹,但虹夏的头脑和心智却比经常照顾小妹妹的波奇更加成熟理智;她和凉一样有看透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却没有星歌姐姐的毒舌,即使是吐槽他人都是点到为止的温柔;她和喜多一样待人和蔼热情,却比喜多更加地善解人意迁就她人。 她也是个小女生,即使有她姐姐替她扛着天,她小小的肩膀上依旧扛着重担——虹夏是没有假期的,要么打工补贴家用,要么帮助姐姐的店铺。尽管如此,虹夏依旧没有半句怨言,既不抱怨自己的处境,也不抱怨他人对自己的辜负。她越是显得平平无奇,反而越是能引起我由衷的怜悯与敬意。但是,尽管虹夏如此‘神圣‘,她依旧是有血有肉的,并没有因为她的’平凡的伟大‘而失去人性高高在上。比如,虹夏依旧成绩不好,虹夏的吐槽往往切中要害,平时也会有自己坚持的热爱,会为了自己捍卫自己的尊严和选择跟姐姐针锋相对——这些都是让她走下神坛的细节。 总而言之,相比lovelive的宫下爱,bangdream的山吹纱绫,伊地知虹夏这样一个’完美‘角色没有因此刻板单一失去血色,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顶级的优秀塑造——这些塑造全部在日常中体现,更是难能可贵。 这就是我爱虹夏的理由。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