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慢慢说 心平气和慢慢说
关注数: 251 粉丝数: 45 发帖数: 3,854 关注贴吧数: 17
姜昆现在需要一个好的搭档 姜昆的搭档是最初的李文华、后来的唐杰忠到现在的戴志诚,姜昆的经典作品主要是同李文华合作期间创作的。 不知大家想过一个问题吗?姜昆、李文华和现在的郭德纲、于谦何其的相似?好,俺慢慢说,一般来说一段相声作品要通过两个演员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叙述中,两个演员要担当不同的角色,这两个角色要制造矛盾,解决矛盾,达到一种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一系列结果,也就是制造一系列“包袱”,从而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这个过程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制造矛盾、二、解决矛盾。二者缺一不可。 大家看看,想想,琢磨一下,是不是姜昆、李文华和郭德纲、于谦往舞台上那么一站,就有人忍不住地发笑?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两对儿角色姜昆、李文华和郭德纲、于谦所塑造、所扮演的舞台上的姜昆、李文华和郭德纲、于谦本身就是一对儿矛盾。逗哏的形象为一个毛头小伙,喜欢想入非非,争抢好胜又不知深浅;捧哏的形象为一见多识广的老者,有时带点小“坏”,拆拆逗哏的台,出出逗哏的丑,但无恶意,不失善良。 由于两对儿演员“捧”“逗”关系的这种定位,这种矛盾的关系,就使得他们在完成作品时在“制造矛盾”这一环节节省了不少力气。他们天成的就带着矛盾出场了。郭德刚说过:为什么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段子,我们说着可乐,别人说着就不可乐?那是因为别人没有塑造起捧逗之间的矛盾作铺垫。没有铺平垫稳,包袱当然就抖不响。 大家体会一下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想入非非>,郭的刚于谦的《我是黑社会》、《我本善良》等作品,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姜昆同唐杰忠合作的阶段,大致也是这么一种舞台捧逗角色定位。突出表现在《虎口遐想》。 而现在姜同戴志诚的合作问什么一直没有出彩,戴志诚的舞台形象定位是字正腔圆、一身正气,而姜昆的年龄也不允许他再以毛头小伙愣头青的面目出现,这二人往台上一站,观众不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不知道他们会发生什么矛盾,叙述情节,制造矛盾要占很多篇幅,而二人为铺垫交代又要去充当“旁白”的角色。这样从角色和旁白跳进跳出,打断了观众思路的连续性,演员就很难把握观众的思维,带着观众走就更难了。 个人认为:姜昆(实际上不仅仅是姜昆,包括许多相声演员)要想创作出广大观众喜欢的作品,根据自身现在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年龄、身份)创建并塑造一个全新的适合的,就是观众信服的、能接受的、不突兀的舞台“姜昆”,在此基础上找到一个与其舞台“姜昆”带有天然矛盾的搭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