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d95 drd95
关注数: 65 粉丝数: 146 发帖数: 11,189 关注贴吧数: 55
个人读书想法 以前看过很多小说,其中电子书几乎都是言情小说,实体书是从图书馆借的,一般都是外国的小说。总的说来言情小说看了让我感觉累,越看越累,还有就是和现实的反差,渐渐的我不看言情小说了,外国的小说嘛,看的时候比较累,特别是那种生活型的小说,总是有种啰啰嗦嗦,重重复复给人感觉很不舒服,一般自己都是看几页就放下了,等到无聊了又拿起来看看。几乎每本外国小说都是这么看完的,但奇怪的是看完整本小说过后会有种突然明白小说在说什么了,絮絮叨叨的描写原来只是为了让我知道小说的内涵。情节不精彩但值得回味与思考。 其实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把自己放入小说中,同时也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加入到小说中,这样构成了一种读小说时候的互动,这样我们就容易读下去或者读完这本小说。 同样的在我们学习文化课的时候也可采取这种读书方式,我们学习任何理论的时候其实都应该保持一种清醒,那就是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它又是怎么推论的,一旦我们明白了理论的基础那么就很容易理解理论的延生。其实这里面有个更深的东西,那就是每种理论都有其前提,如果我们充分理解了它的前提,那么有可能我们会发现它的漏洞,同时也让我们明白相对正确的思想。哲学上说:能被推翻的才叫科学。
跟一个人的讨论 中午看到一个帖子,楼主的帖子是以提问的方式和大家讨论生死这个话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害怕死亡吗? 我回:不怕,因为我一直处在一种生死状态 楼主回:屁话 我回:这个世界没有屁话,只有自己尚未理解的东西 上面的回答请大家不要钻牛角尖,其实我们每次说话都有前提的,语言并不能表达我们所要说的所有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大家交流时会出现争论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是说着省略了观点的前提,听着不能很好的了解前提,然后就产生了误解 楼主回:谁扯淡以后就知道了,如果你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五年之内肯定死 我回:嗯,至少让我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他还活着 其实在回答这个楼主的时候,就像上面说的一样隐含了很多的前提,从而使我和他在理解生死状态这个我说的概念上存在偏差,仔细想来这个偏差的产生我在刚开始回答楼主屁话的时候就隐含的指出来了,就是他不能正确的理解我话的意思。 说的简单点,我说的生死状态是指,我们现在活着,但我们下一刻可能死去(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那么面对无时无刻存在着的死亡,此刻的我们相当于存在一种生和死的边缘或者一种状态。 其实不用太在意死亡这个东西,就我看来在谈到死亡的时候应该想到在它没有到来时应该做什么,就像那篇著名的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样,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懂得珍惜,多为自己的人生赋予点意义,在离去的时候带着一种没有愧疚的心情去赴约。 PS:感觉以后这种帖子发这里比较好,山轻吧充斥了太多的烦躁,一如这个烦躁的社会,缺少静下心来学东西可能东西想东西的人,但这想来是让人悲哀的,本该认真思考的年龄却被我们荒废了。 佛渡有缘人,那么自己的帖子也只写给有缘的人看吧
跟一个人的讨论 rt 中午看到一个帖子,楼主的帖子是以提问的方式和大家讨论生死这个话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害怕死亡吗? 我回:不怕,因为我一直处在一种生死状态 楼主回:屁话 我回:这个世界没有屁话,只有自己尚未理解的东西 上面的回答请大家不要钻牛角尖,其实我们每次说话都有前提的,语言并不能表达我们所要说的所有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大家交流时会出现争论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是说着省略了观点的前提,听着不能很好的了解前提,然后就产生了误解 楼主回:谁扯淡以后就知道了,如果你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五年之内肯定死 我回:嗯,至少让我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他还活着 其实在回答这个楼主的时候,就像上面说的一样隐含了很多的前提,从而使我和他在理解生死状态这个我说的概念上存在偏差,仔细想来这个偏差的产生我在刚开始回答楼主屁话的时候就隐含的指出来了,就是他不能正确的理解我话的意思。 说的简单点,我说的生死状态是指,我们现在活着,但我们下一刻可能死去(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那么面对无时无刻存在着的死亡,此刻的我们相当于存在一种生和死的边缘或者一种状态。 其实不用太在意死亡这个东西,就我看来在谈到死亡的时候应该想到在它没有到来时应该做什么,就像那篇著名的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样,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懂得珍惜,多为自己的人生赋予点意义,在离去的时候带着一种没有愧疚的心情去赴约。
我想去旅行 突然想起旅行,一个人或者能带上一个你,没有世俗的牵绊,只想做个自然的人,让心自由游走,在自然中体会生的自由,如果这时有你在那会感到圆满,如果你若不在那我就有了期望,无得无失的期望那是多么的美好。 在我想来我是应该要变的复杂的,复杂到能应付所有的风风雨雨,这样将来你就可以无忧无虑而不用考虑世俗的繁琐,只用爱我并快乐的做自己就好。 在我看来我是应该能看透一切的,看透到当你不开心的时候,能随时给你开导,然后看你丢弃烦恼过后开心的笑,你的快乐大抵就是我所追求的那个叫幸福的东西吧。 在我说来你应该是单纯的,或者只要想单纯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那些烦恼跟我说就好,一如现在的我的父母。 我时常想去吃什么想去玩什么,大抵只是想想,感觉想就够了,真的去做可能自己一个人是不够的吧,我希望以后你能陪我一起去。 我希望你是快乐的,希望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更是快乐的。 你知道么,我不追星,我珍惜自己的朋友,我沉默而老气,但我也有个偶像,他就是我父亲,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有情有义,他让我明白了为了家人什么都可以忍受,他让我明白了在人生的低谷依然看到希望,他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负有的责任。 你知道么,我不善言辞,我会看会做,我会记住父母、朋友对我的好,而慢慢忘记别人对我的漠视,因为别人没必要对我好,同样当别人对我好时,我应该学会感恩,因为它是处于情义。所以我要使自己变的更好,不仅是为了保护你,同样的也是在家人和朋友需要的时候做他们坚强的后盾。 你知道么,在遇见你之前我爱上过另外一个人,是的,只有一个人的10年,10年让我体会到从相遇到相爱是多么的不易,所以我懂得了珍惜,珍惜我所拥有的,祝福我所奢望的。奢望是理想中的,而我决定活在现实里--珍惜我的拥有。你是我的现在,同样也是我所拥有的未来,让我们感激过往而相依着走向未来。
纪念一个被同学伤害的朋友 突然想写这个帖子,只是想写写吧,现在我和她已不是朋友了,为什么不是呢,可能只是因为我是她前男友的同学吧。 认识她是大三的时候,那时她和隔壁班的一个同学谈恋爱,所以我就通过那个同学认识她了,有时在QQ上会聊天,其实个人感觉她是个不错的姑娘,除了有点瘦小以外都不错,人长的不错,家境也好。那句话叫什么来着:宁拆十堵墙不毁一桩姻,其实我对她男朋友了解并不多,但有次聊天的时候她男朋友聊过处于非处的问题,他男朋友当时很随便的说他从上大学到现在已经和好几个处女上过床了。从那以后我隐隐知道了他们相恋的结局了,只是我不能对她说,因为最后两个人是否在一起还是看爱与不爱的,结果不是靠猜的。可不幸的是,他们最后分了,想来这段感情伤害她的不仅是心理还有肉体吧。去年的时候我回了她一个人人状态,直接被她骂了,我当时莫名其妙,然后一看她人人名字已经改成:王八蛋。随后我也取消了她的好友关注,因为她在这段感情结束后失去了理智,恨上了所有和那个同学有关的人和回忆。 想想作为恋爱中的弱者,女生更应该清楚的明白,恋爱是心灵上的,肉体还是约束的好,一般来说一旦越过肉体这一条界线,女生则会产生更多的依赖,而男生刚好相反推卸责任。女方失去了理想,男方失去的耐性。这样发展的结果往往是悲剧的。 爱是心灵的,在给不了婚姻的时候,男生应该尊重女生,不要让**迷失了我们的心智。
关于那个终将和我们走到一起的人 因为一直没谈过恋爱,所以只说说自己认为的爱情对象吧 其实不管一个人有没有谈恋爱,至少在青春期的时候感情上是经历过爱情的。那时我们把爱情想的很完美,爱上一个人,和那个唯一的人谈恋爱,一起上大学,一起毕业,一起奋斗,一起结婚,最后垂垂老矣还能互相相扶着共看晚霞,这就是我们那时所想要的爱情,只是到后来上了大学,有的就分了,大多是感情不合。再到后来大学中一堆堆的恋人,爱的死去活来,到毕业的时候也难免不劳燕分飞,究其原因不外乎:感情不合或者不够成熟,外带外部压力。其实外部压力可以归结于我们还不成熟,还没成熟到成熟的看待我们的爱情,在成熟的爱情面前外部那点压力又算的了什么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自然消减,而那执着的爱情却始终在那守候(如果不分手的话)。 一直想过一个问题,将来的另一半她可能会有怎样的过去,或许她有过好几段感情,或者年轻的时候也犯过错。对于这些那些的错误,我是否可以接受呢。仔细想来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吧,毕竟年少的我们都犯过错,我们在没有相遇之前都把心放在了另一个人的身上,其实一直以来都认为感情的错误比肉体的错误更让人惋惜,但同时也更值得理解,同样的因为感情的错误而犯的肉体的错误只能算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年少的我们又怎能成熟呢。 所以对于没有恋爱史的我来说,我希望那个人与我相遇并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至少她明白了什么是真爱,我们在一起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其它的,我们相爱而成熟的知道相守,相守着度过剩下的余生,风雨兼程生死相依。 大学的时候看过很多言情小说,也看过一些名人对于爱情的看法,其中史铁生的看法就个人来说很值得时下的女孩子和男孩子看看,个人总结为:女孩在恋爱的时候要自爱,最好不要有上床但也有个前提,如果那个男孩是个负责任而不是个没有责任感且冲动的人。 大学时的我们大部分人还是不够成熟的,所以相对于感情中的感性我们需要用理性来约束它,将彼此在感情中的激情转化为以后长久能够在一起生存下去的奋斗动力,而不要把激情耗费在宾馆的床上,来的快去的快,这个道理必须要懂得。
有点抑郁 早上起来有点晕晕的,所以做了件让自己现在想来很抑郁的事。其实事情主观的错误还是在我,我不该自找没趣,而且忘了其实我们并不是朋友。其实想想跟人相处还是很难,我比较随性,今天这件事是我欠考虑,但有一点,有时候做事我是没有目的性的,只是随着性情来的,希望因为个人过失而影响到的那位同学原谅。恩,就跟我说的一样,不会再回你的任何帖子也不会去看,因为我们不熟,这样会给你带来烦恼。 想起一句老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我该和人保持距离,但这又不是我的习惯,所以就随意吧。 把自己当回事这回事其实挺不是回事儿的,这句话应该能概括所有的烦恼来源吧,何必烦恼,随别人怎么说,就那么回事,到底是什么事谁知道呢,你聪明别人也不笨,所以还是难得糊涂笑口常开的好。与人相处还是不要让自己穿着带刺的壳的好,那样会使我们失去结交更多朋友,得到更多人生体验的机会。 在年少时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痛苦别人无法体会,比如那个被我们深深藏在心里的人,不愿跟别人说,感觉说了别人根本不理解,其实随着时间的变迁,原来年少的我们太多自作多情,没有什么痛苦是特殊的,只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想的太重要,重要到影响了我们与外界的交流,我们能有什么秘密,秘密不过是自哀自怜而已。 所以如果我们想得到朋友,享受生活,只有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堡垒,让个人的痛苦大众化,让大众的幸福个体化。
那些年听个歌(17) 《星月神话》,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一个朋友的空间里,选这首歌作为空间歌曲,可能跟她当时的个人情感经历有关吧,嘿嘿,具体是什么保密。我电脑中也有这首歌,不过不是金莎唱的,而是这个朋友自己在KTV唱的,每次听都会想起这个朋友,和我吵了两次,说过N次再在一起玩游戏,却每次都会因为她是网通我是电信,她是电信我是网通而不得愿。这个小鬼高中毕业就出国读书去了,记得以前还说过要和我比试:散打,我总是笑她一个女孩子肯定不是我的对手,而她总是不削的说自己有个高手师父。这个朋友说她高中在学校很少有朋友,特别是同龄人不愿意亲近,我的感觉可能是她太优秀而且太强势了吧。不多说了,听歌 《星月神话》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场景 就是遇见你 在人海茫茫中静静凝望着你 陌生又熟悉 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 却无法拥抱到你 如果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 但愿认得你眼睛 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 身边有怎样风景 我们的故事并不算美丽 却如此难以忘记 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 却无法拥抱到你 如果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 但愿认得你眼睛 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 身边有怎样风景 我们的故事并不算美丽 却如此难以忘记 如果当初勇敢的在一起 会不会不同结局 你会不会也有千言万语 埋在沉默的梦里
那些以前听的歌(3) “比黑暗更加黑暗。你必须一只脚踩在墓穴中,另一只脚踏在疯人院里, 才能聆听那样的音乐。” —— 摘自 Gloria Victis no one is there 是一首黑暗系的歌曲,虽然大部分对这首歌的评价都流于两个字:黑暗,歌曲中包涵着对黑暗的向往、抑郁而扭曲的思想意识,但个人认为歌曲本身在让人感到黑暗、忧伤、孤寂的同时,同样让人内心得到平静,平静的让你喜欢上歌手那低沉而悲伤絮絮叨叨低吟的歌声,在黑暗中徘徊,在生死之间游走,无所适从,无所畏惧。no one is there 没有人在这儿,这儿有的只是孤寂的内心独白,或许还有无法摆脱的幻灭归宿。 个人对歌曲作者Varney的哲学观点比较感兴趣,他相信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相联系的,包括虚幻和真实。他认为:人生于世目的就是寻找自身和万物的联系;人们认为只是可以看到和感知的事物才是“真实”,他想告诉人们: 只有精神世界才是“真实”,才是“永恒”——所有的人都应该从梦中醒来。Sopor Aeternus意为“永恒的睡眠”,象征着“充满痛苦的令人憎恶的现实 世界”。看穿生死,从那永恒的睡眠中醒来,这一直是Varney的音乐和诗歌的主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Anna-Varney进行音乐创作也是一种“自救”,音乐作为一种逃避现实、逃避痛苦的工具,已经成为Anna-Varney生命的一部分。Anna-Varney 曾把音乐创作称为“自我暴露”(introverted exhibitionism),Anna-Varney 只有在音乐里才用隐晦的语言诉说内心的感受,讲述痛苦的往事。而这些歌词通常很难被听众理解,也是这个原因,使得Sopor只是从表面上被大众接受, 而音乐到底讲的是什么以及音乐后面的悲剧故事则鲜为人知。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没有解释歌词含义的习惯——甚至我根本不想解释。。。虽然我希望我可以 通过音乐来让人们勇于面对真正的自我,或者更深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通过这些 暗示让他们明白真实的世界,或者释放被压抑的精神世界。然而那不可能,因为 人们总是自以为是,他们永远无法摆脱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