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雨蕓🌈
星空灬雨云
关注数: 122
粉丝数: 261
发帖数: 24,551
关注贴吧数: 38
基尔加丹拉出帕奇斯属性没变的bug 如图,刚刚玩了把水蛭死骑,从基尔加丹牌库里拉出来的帕奇斯属性没被强化依然是1/1,害得我差点翻车
请问怎么退出加入的服务器呀(正版) 前几天加了一个感觉还不错的Steam服务器,现在想退掉但不知道怎么退出,请问怎么操作呀,网上查不到
请问这张牌触发延系效果的话,只有对面只有单随从的话伤害怎么计算 如题,也就是对面如果只有一个随从站场的话是不是能打出12点伤害,还是只触发6点伤害?
请问彩虹跗节断了几个影响交配吗 用亚克力饲养盒饲养结果脚卡透气孔断了,请问这样影响交配繁殖吗,会不会抱不住母虫?😭
小素蟋求偶
(问虫)请教一只片蟋,采集地天目山 七月份采集自天目山,由黑红色相间的低龄若虫养至今日羽化,应该是某片蟋母虫,请问一下这只片蟋具体种类。
请教一下这只天目山鸣虫种类是哪种,网上搜了下像啼蟋?
请教虎皮公母 卖家说是公鸟,但我看鼻子好像是母鸟?请教大家。
请教这只皮皮公母
请教问个螃蟹 实体花鸟市场店看到的,混在丽彩拟瘦招潮蟹里的,看着是相手蟹科,是不是红螯呀?
请教金彩虎皮公母 未成体,实体店卖家说是公但是养了一周看了网图对比感觉又像是母,光线原因可能有色差,鼻孔周围有白圈,求大佬帮忙看下公母。
【问虫】请教一只瓢虫
【问虫】请问这是哪种蛾 昨晚飞来今天还在,还在纱窗上产卵
求助:龟身上一直有白色皮然后可以搓下来成皮屑这是什么原因呀 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龟龟四肢和脖子一直有层白皮,尤其是前肢,导致伸缩不畅,水底也总是有沉淀物,用手轻轻弄几下就能搓下来成皮屑似的(见图2),以为是蜕皮,今天突然死了查了资料也不像水霉腐皮症状……请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啊
请问大佬们龟身上有个白点是什么原因,怎么治
求助,是不是枯尾了,需要切吗 请问这是枯尾了吧?需要切吗?
请问这是哪种胡子呀,可以分公母吗?
请问马齿苋该怎么养 请问彩虹马齿苋该怎么养呐,看网上一些资料大冬天基本不怎么浇水,第二次养的又挂了,图1是刚买来的状态,现在已经变成图2这个样子了……
【随拍】江西之行 环境镇楼
请问薄翅和华刀外形有什么区别吗? 萌新分不清,请教大佬解答,谢谢
永远的敌人:白蚁和蚂蚁 非洲矛蚁进攻白蚁巢;图片来自经典纪录片电影《围困城堡》
求教,小螃蟹肚子长了个奇怪的东西,有人说是蟹奴,请问该怎么处理
请问这是什么鱼 问过群里有人说是麦穗有人说是小似鲴,好混乱,望大佬前来解答,感激不尽!
求鉴定螃蟹
请问螃蟹是不是只有通过蜕壳才能再生 如果螃蟹完全成年不再蜕壳了,那断肢是不是就长不出来了?
请问这些是什么植物?
请问这是什么蛞蝓 地点:上海
请问这是什么蟹
请问这是什么蚂蚁
几条蛾子的相关知识,也许会让你重新认识这些渺小不起眼的小动物 谈起飞蛾,很多人并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不起眼的小生物身上,它们外表通常不及其亲戚蝴蝶那么美艳,昼伏夜出。人们对它们不感兴趣甚至有些人觉得它们恶心可怕,让人厌恶。但事实上,很多看似平凡不遭人喜欢的动物在自然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科普一些有关飞蛾的知识。也许会让你能够重新审视这些不起眼的生物。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可能吃不到许多好吃的食物,看不到美丽的花朵 飞蛾值授粉的夜班(当然也有少数品种是日行性蛾子),当蜜蜂和蝴蝶做完常日白班回家后,飞蛾便会出来吸花蜜。飞来飞去、到处授粉,让许多植物可以繁衍结果下去。
日德研究用iPS细胞来阻止北非白犀牛绝种 北非白犀牛因盗猎而数目锐减,全球数目仅余3只,极有机会绝种。日本与德国的国际团队为了拯救北非白犀牛,尝试利用诱导型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卵子,希望可以增加北非白犀牛的数量。 参与研究的九州大学生殖生物学教授林克彦表示,团队计划在制作北非白犀牛的卵子后,使用冷冻保存的精子作体外受精,并尝试由血缘关系相近的南非白犀牛“代理怀孕”。不过,预计研究过程将碰到技术难题,成功孕育出新的北非白犀牛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全球现时余下一只雄性及两只雌性北非白犀牛,由于它们因高龄及疾病而几乎无法自然繁殖,因此专家讨论利用iPS细胞,协助北非白犀牛繁殖。专家从存活及死亡的北非白犀牛身上,所采集的细胞及精子现时保存在德国和美国,其中一部分已制成iPS细胞。 iPS细胞可分化成为各种细胞,在治疗人类疾病的再生医疗领域应用备受瞩目。林克彦指,德国莱布尼茨动物园野生生物调查研究所等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始尝试从iPS细胞分化出能生成卵子的原始生殖细胞。 以上转自历史趣闻网
自曝捕鲸鲨还问鱼翅价 网友晒捕捉鲸鲨视频被调查 近日,广东湛江一名网友发布了一段捕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鲸鲨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热议。该网友在微信群里自称,他与另两名潜水员一同抓到了一头鲸鲨,并在群中询问“鱼翅”价格。此事被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 9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该局已成立调查小组介入此事,根据姚某向调查组透露,视频发生地点为海南省三亚附近海域,其中一艘涉事船只船身标识疑似为“琼xxxx”。目前,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海南省三亚市有关部门,并请求其提供协助。 在一片蓝色海域,多名身穿专业潜水服装的人员围住一头鲸鲨,鲸鲨挣扎中扭动着带有白色斑点的背部,但随后的数十秒间,3名潜水员分别围住鲸鲨的两侧身体和头部,将其推入一旁的蓝色设备中。这样一段捕捉视频,于3月8日晚8时许从一个微信群中传出。 视频发布者昵称为“湛江姚鹏”,他在群里自述视频中的鲸鲨是他和其他两人“昨天抓到的大家伙”,并在群里询问“它的鱼翅值多少钱”。群聊中,有人指出,鲸鲨是保护动物,询问他为什么不放了鲸鲨,但该网友反问“那谁来养我”,并称“抓到了都是钱”,“不是几千几万,很可能是几十万”。在发布捕捉鲸鲨的视频后,该网友还在群聊中称“最好今年不用做事了”。 视频及微信聊天信息曝光后,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有网友透露,发布该视频的这名网友为广东湛江的一名潜水员姚某,并对姚某的行为提出质疑。 调查显示事发三亚海域 3月9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致电广东省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询问此事。工作人员称,9日凌晨接到相关举报称“3名潜水员在海中对一条疑似鲸鲨的海鱼进行围捕”一事,随即该局成立调查小组,会同边防等部门核查此事。 9日晚,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初步调查通报称,根据网络线索,3月9日上午该局调查组立即到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并依法对视频发布者姚某进行询问。据姚某透露,视频发生地点为海南省三亚附近海域,视频为网友林某转发。根据姚某向调查组另外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其中一艘涉事船只船身标识疑似为“琼xxxx”。通报称,为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该局已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海南省三亚市有关部门,并请求其提供协助。
曾经的超级蝗虫——落基山岩蝗 你能想象一种铺天盖地的“害虫”——比如蟑螂,蚊子,突然灭绝了,消失了,死光了么?落基山岩蝗Melanoplus spretus(Rocky Mountain locust)就是这样的一个物种。落基山岩蝗是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的一种蝗虫,直到19世纪之前,它们都是世界上最多的蝗虫,它们集结的规模远大于世界上任何一种蝗虫,甚至任何一种动物,由吉尼斯纪录记载,最大的一次结群估测,在1875年,一个蝗虫群袭击了密苏里州南部,虫群飞起遮蔽了阳光,数日不见天日,覆盖了198000平方英里,大概有513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大于加利福尼亚州面积),约12.5万亿个体,总重估测为2750万吨——相当于833.33座帝国大厦或者137500条蓝鲸——这个纪录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别的动物可以打破。落基山岩蝗所到之处,一切绿色植物一扫而空,甚至在没有绿叶的情况下, 它们会吃树皮,皮革,衣服,动物尸体,甚至羊背上的毛,以今天的美元价值来换算,1875年的这次蝗灾共造成116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飓风灾难。 但这也是落基山岩蝗最后的辉煌了,30年之后,这种曾经在北美大陆肆虐无数的蝗虫神秘消失了。最后一个观测记录是1902年在加拿大采集到的活体标本。谁都没有料到这种曾经无处不在的生物绝迹得如此迅速,以至于标本收集的都非常之少。落基山岩蝗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现在基本认可的说法是,落基山岩蝗对产卵地的紧实度、含盐量和含水量都有要求,在19世纪末期,人们蜂拥进入了落基山岩蝗的产卵地——落基山河谷进行农耕、淘金工作,扰乱了蝗虫的生长周期,大量蝗虫还没来得及破土而出就被杀死。因为落基山岩蝗曾经有过那么大的种群数目,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它们并没有灭绝,只是种群密度下降之后改换了形态,不再迁飞,但是许多别的蝗虫的密集培养实验都没有出现过类似落基山岩蝗的种类,线粒体DNA的分析也表明了落基山岩蝗是一个独特的,已灭绝物种。落基山岩蝗关系可能与布鲁纳刺蝗(Melanoplus bruneri)密切相关。 它们灭绝的具体原因目前仍然还是未知的。据推测,大平原的定居者,特别是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定居者的耕作和灌溉,破坏了他们居住在大群之间的区域的自然生命周期。例如,从这个时代的报告表明,农民在每平方英寸杀死超过150个卵子病例,而耕作,耙地或洪水。然而,似乎这种物种在大草原生活和繁殖,每一代小于前一个,从洛基山脉进一步聚集。在非潮汐年期间其生命周期的特异性和洛矶山脉的自然栖息地从未进行过调查,因此其消失的原因可能仍然不确定。落基山岩蝗,1902年灭绝 落基山岩蝗灭绝之后,虽然一般的小蝗虫依然是美国农业上的害虫之一,但是它们的密度远低于当年落基山岩蝗的结群——北美是现如今(除南极洲外),唯一没有大型蝗灾的大陆。当年飞起来遮天蔽日,大地黑暗无光的落基山岩蝗,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以色列一妇女不慎踩伤蜗牛后,送至兽医站 据英国《每日邮报》2 月 8 日报道,近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一家兽医站成功为一只外壳破碎的蜗牛做了修补手术,得到人民的一致称赞。 一位女性在散步时不小心踩到一只蜗牛,导致蜗牛的壳碎裂。心急如焚的她迅速将蜗牛和破碎的壳带到附近的兽医站,请求兽医的帮助。兽医使用环氧胶以及小镊子将碎壳一片一片地粘上,同时还要确保胶水只留在壳的表面,不能渗透进蜗牛体内。 最后,手术圆满完成,兽医给这只蜗牛起名为舍维 ( Chevy ) 。目前,它仍需在兽医站观察一个月左右便可回归大自然,到那时,它的壳便能完全长好。 在特拉维夫,人们走路时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蜗牛。因为那里雨水充足,空气湿润,适合蜗牛生活。但会把受伤蜗牛送到医院的人却寥寥无几。 该医院拍摄了整个手术过程并上传至 " 脸谱 " 网。许多网民的评论肯定了那位女性以及兽医们为了保护动物做出的努力,称他们的做法让人们意识到每一个动物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
请问这是烂球了吗 球底发黄,捏上去有点软,请问是烂球了吗?是的话该怎么补救,谢谢
请问仙人球没根能活吗 发现买来的仙人球没有根,请问能活吗,怎么生根,需要注意什么,请大神指点,谢谢
纳米比亚斑马妈妈为救子勇斗残暴公斑马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2017年2月21日报道,在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的一座湖边,发生了一场激战:一只母斑马为救被淹在水中的斑马宝宝勇敢和“凶手”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视频中,一只公斑马残忍地将一只小斑马的头按压在水里,试图溺死它,而母斑马则在岸边焦急地徘徊。小斑马奋力挣扎,终于从公斑马的“魔爪”下挣脱出来,但随即又被公斑马按倒在地,一旁的母斑马瞅准时机勇敢上前,向这只公斑马发起了进攻。小斑马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从水里游上了岸。为了护崽,两只斑马来回奔跑着展开了一场紧张的“厮杀”。 野生动物爱好者丹尼尔(Daniel Tjrnn)在湖边拍到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他说:“这样的场景真是毕生难见啊。”他还称,虽然这种场面令人震惊,但这就是大自然的存在方式。“我觉得斑马宝宝只是暂时幸存,它看起来受了伤,逃入了丛林中,或许会被路过的猎食者追捕或者杀死也说不准。”丹尼尔补充道。 管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员理查德·德戈维亚(Richard de Gouveia)称,公斑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领地位,消除隐患,会及早杀死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他还补充道,公斑马会从其他公斑马那里“偷”母斑马,如果偷来的母斑马已经怀孕了,它还会“强奸”母斑马使其流产。
转基因作物增加导致帝王蝶面临危机 【环球网综合报道】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美国、加拿大每年秋冬之际,都有一群翅膀橘黑颜色醒目的帝王蝶,成群往南飞越4000多千米,赶上墨西哥人的亡灵节,被当地人认为是祖先灵魂化为蝴蝶回故乡探视。 目前帝王蝶数量正逐年减少,2013年更是整整迟了数周才抵达墨西哥。新研究发现,除了栖息林减少、极端气候影响之外,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也是帝王蝶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 据报道,帝王蝶数量下降的情况逐年严重,2013年在墨西哥过冬的帝王蝶,大约只有4400万只,比1999年减少了82%。过去研究发现,因为墨西哥砍伐杉木和松木严重,导致蝴蝶缺乏足够栖息林,加上全球气候变迁,极端气候造成严冬、热浪或秋冬暴风,使蝴蝶迁徙过程中大规模死亡。 加拿大贵湖大学研究发现,在帝王蝶每年经历四代循环,往返美加与墨西哥的过程中,以幼虫阶段族群减少情况最为严重。而研究数据也指出,蝴蝶幼虫唯一的主食马筋草,与蝴蝶减少的数量成正相关。 美国中部玉米带有“帝王蝶走廊”之称,因为农夫种植基因改造抗农药的玉米、黄豆,因此可以大规模喷洒除草剂,使马筋草从1995年到2013年以来,数量减少了21%,也使帝王蝶幼虫无草可食。 研究人员估计,未来帝王蝶数量还会减少14%,有5%的机会在这世纪之前遭遇灭绝危机。
请教下,买的仙人球上面有小球,需要处理吗 如图,网上查了下听说小球会消耗母球养分,但又不想养成多头,请问改怎么处理?楼主萌新,希望大神多多指教
深圳现“穿山甲公主”:常年野味不断 补到流鼻血 原标题:深圳现“穿山甲公主”!常年野味不断,吃穿山甲讲究“套餐”前有“穿山甲公子”,后有“穿山甲公主”! 日前一位微博网友晒出高官宴请吃穿山甲的图片,一时间引起争议和不小的风波,有部分网友也因此称这个小伙子为“穿山甲公子”。 “穿山甲公子”风波刚刚消失在网友的视野中,近日,新浪微博上又被扒出一位“穿山甲公主”,这位美食家微博名字叫“@绽放的多多”,有媒体报道,在她的微博里面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部变成自己的美食套餐。据微博注册信息显示该女为深圳某设计工程公司,具体职务不详,不过从其微博看出,穿山甲、蛇、天鹅甚至猫头鹰,一年进入肚子里的野生动物不少。野味不断补到流鼻血 实际上,该位女子微博内容在美食上可谓匠心独特,有媒体报道称完全把广西李局长黄书记在办公室吃穿山甲比了下去。你看,她吃穿山甲讲究的“套餐”,不管是穿山甲的肉和鳞片,甚至血都能吃出美味佳肴来。穿山甲和冬虫夏草熬制汤,要提前四个小时熬制,不知道这每次要费多大功夫,多少只一级保护动物变成其肚中的能量。
蜣螂——埃及的圣甲虫 屎壳郎在沙丘上留下的一窜小脚印,让看到的人忍俊不禁。 今天我们要聊的动物是蜣螂,蜣螂是国人常常看不起的小东西,人们叫他们屎壳郎。而古埃及却认为这个生物是神圣之物,它们追逐阳光,力大无穷,称之为圣甲虫。 2017年01月02日 09:54来自英国的Sam Rowley和朋友们深入印度塔尔沙漠,欣赏沙丘的壮美,Sam却意外拍到了一只屎壳郎,只见这只屎壳郎在骆驼们躺下睡觉后,蹑手蹑脚的前往附近寻找骆驼的粪球,找到之后,这只屎壳郎便开始了长途跋涉的运送粪球回家之旅。
赞比亚两河马大打出手,血溅当场似涂口红 2017年1月17日报道,美国密苏里州摄影师JoeWitkowski赴赞比亚旅游时在卢安瓜河偶遇两只为争夺领地上演王者之战的河马,其中一只河马想要赶走这片领地的主人想要据为己有,而另外一只也毫不示弱,愤然上前与入侵者展开大战,它们在河中相互撕咬,鲜血直流其中一只河马看上去就是像是涂了鲜艳的口红一般。JosephWitkowski/东方IC 以上转自凤凰网
为什么蚕蛾,蜉蝣将口器退化呢 它们口器退化,说明很久以前它们是可以进食的,但为什么后来却退化变成现在不吃不喝的短命成虫呢,这一直是我多年来心目中的疑问求懂这些的大大们解释,谢谢
求鉴定
辟谣,动物界一些被人们相信的谣言 谣言: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或者沙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 鸵鸟并不会埋头 在罗马时期,据说迟钝的鸵鸟会把头扎进沙堆里以逃避现实,我们常常以此来比喻回避现实的人“鸵鸟心态”。 事实上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险的时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如果不是把头埋藏在草堆里坐以待毙的话,是足以躲避大多数猛兽攻击,甚至敢于对一些来犯者进行凶猛的反击!那么鸵鸟“顾头不顾身”的说法从何而来的呢?鸵鸟要吞食细沙和小石子,以利胃部磨碎食物,所以它们就不得不弯腰用嘴在地面上拣石子,刚好小脑袋被一些物体挡住,被人误以为会做埋头的蠢事。
我国中华蜂惨遭意大利蜂剿杀,中华蜂养殖户欲告意大利蜂养殖户 战死的,尸体扎堆的中华蜜蜂意大利蜂进攻中华蜜蜂巢穴(黄屁股明显的是意大利蜂) 本报讯 在贵阳市南明区小车河,一养殖户养殖的80多箱中华蜜蜂(简称“中蜂”)被相距1公里左右的意大利蜂(简称“意蜂”)群发现后,惨遭“虐杀”。两蜂相争,“中蜂”养殖户欲将“意蜂”养殖户告上法庭,希望后者搬离蜜蜂。 据中蜂养殖户祖常冰介绍,他在贵阳市小车河养殖了不少中蜂,从4月1日起,他突然发现自己养殖的中蜂经常莫名其妙地大批死掉,心急如焚地他赶紧寻找原因。结果发现,肇事凶手竟是由外面飞来的“意蜂”。 原来,它们在抢占中蜂的“口粮”过程中发生争斗,杀死了中蜂。 祖常冰调查发现,这些前来“夺食”的意蜂,来自1公里外的一个意蜂养殖户,该养殖户有100多箱意蜂。 “他不喂饱自己的意蜂,才导致这么多的意蜂外出觅食,致使我的中蜂惨遭‘虐杀’。”祖常冰气愤地说。 据悉,截至目前,祖常冰的80多箱中蜂,全部死亡的有8箱,死亡一半左右的蜂箱占全部蜂箱的一半,加上被偷吃的蜂蜜,祖常冰称他已损失近4万元。而且,因外来意蜂对自己的中蜂蜂蜜虎视眈眈,祖常冰至今都不敢开箱割蜜,本该分群的蜂箱也不敢开箱分群。 而与祖常冰相距100余米远的另外一户中蜂养殖户的蜜蜂,同样惨遭意蜂“掠夺”,损失惨重。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的蜜蜂研究专家何成文介绍,意蜂比中蜂体格大1/3,争斗中,中蜂根本不是意蜂对手,只要意蜂和中蜂在同一区域,两蜂相争是早晚的事。 见越来越多的中蜂死亡,祖常冰说,他多次找意蜂养殖户冉先生协商,希望对方管好自己的意蜂,别再让意蜂出来祸害中蜂,不过对方并不理睬。祖常冰说,如今,对方意蜂“偷盗”成性,即使在蜂箱喂饱它,也不能阻止它继续偷蜜的习惯。他希望意蜂养殖户能够搬离原地,另寻他处养蜂。 对此,冉先生解释,自己养的蜜蜂原本就是要让它四处采蜜的,蜜蜂去哪儿采蜜,自己无法掌控,且自己的意蜂同样出现了大量的死亡,因此才不愿理会祖常冰的意见。加之他认为自己比祖常冰早来此地一年养蜂,就算要搬,也应是祖常冰搬走。 对此,祖常冰决定,若意蜂养殖户不搬走,他将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利益。
80箱中华蜂惨遭意大利蜂剿杀,中华蜂养殖户欲告意大利蜂养殖户 在贵阳市南明区小车河,一养殖户养殖的80多箱中华蜜蜂(简称“中蜂”)被相距1公里左右的意大利蜂(简称“意蜂”)群发现后,惨遭“虐杀”。两蜂相争,“中蜂”养殖户欲将“意蜂”养殖户告上法庭,希望后者搬离蜜蜂。 据中蜂养殖户祖常冰介绍,他在贵阳市小车河养殖了不少中蜂,从4月1日起,他突然发现自己养殖的中蜂经常莫名其妙地大批死掉,心急如焚地他赶紧寻找原因。结果发现,肇事凶手竟是由外面飞来的“意蜂”。 原来,它们在抢占中蜂的“口粮”过程中发生争斗,杀死了中蜂。 祖常冰调查发现,这些前来“夺食”的意蜂,来自1公里外的一个意蜂养殖户,该养殖户有100多箱意蜂。 “他不喂饱自己的意蜂,才导致这么多的意蜂外出觅食,致使我的中蜂惨遭‘虐杀’。”祖常冰气愤地说。 据悉,截至目前,祖常冰的80多箱中蜂,全部死亡的有8箱,死亡一半左右的蜂箱占全部蜂箱的一半,加上被偷吃的蜂蜜,祖常冰称他已损失近4万元。而且,因外来意蜂对自己的中蜂蜂蜜虎视眈眈,祖常冰至今都不敢开箱割蜜,本该分群的蜂箱也不敢开箱分群。 而与祖常冰相距100余米远的另外一户中蜂养殖户的蜜蜂,同样惨遭意蜂“掠夺”,损失惨重。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的蜜蜂研究专家何成文介绍,意蜂比中蜂体格大1/3,争斗中,中蜂根本不是意蜂对手,只要意蜂和中蜂在同一区域,两蜂相争是早晚的事。 见越来越多的中蜂死亡,祖常冰说,他多次找意蜂养殖户冉先生协商,希望对方管好自己的意蜂,别再让意蜂出来祸害中蜂,不过对方并不理睬。祖常冰说,如今,对方意蜂“偷盗”成性,即使在蜂箱喂饱它,也不能阻止它继续偷蜜的习惯。他希望意蜂养殖户能够搬离原地,另寻他处养蜂。 对此,冉先生解释,自己养的蜜蜂原本就是要让它四处采蜜的,蜜蜂去哪儿采蜜,自己无法掌控,且自己的意蜂同样出现了大量的死亡,因此才不愿理会祖常冰的意见。加之他认为自己比祖常冰早来此地一年养蜂,就算要搬,也应是祖常冰搬走。 对此,祖常冰决定,若意蜂养殖户不搬走,他将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利益。中华蜜蜂尸体扎堆意大利蜂袭击中华蜜蜂巢穴(黄屁股是意大利蜂)
羚羊妈妈救子
不是只有螳螂交配才奇葩残忍,自然界一些重口味的交配方式 螳螂:咬掉丈夫脑袋 雌性螳螂会在交配过程中“谋杀亲夫”,吃掉雄性的脑袋。对于一些螳螂种群来说,吃掉雄性脑袋是交配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残忍的表现。这种行为能够让雄性更快速射精。通常情况下,这种同类相残的惨剧很少发生,几率在5%到31%之间。雌螳螂吃掉亲夫的脑袋是因为它很饿,需要补充能量,才能继续活下去。请记住,绝大多数动物只能通过交配的方式保持种群的延续,死掉的雄性螳螂对种群的延续没有任何作用。在不发生同类相食惨剧情况下,螳螂的交配仪式实际上充满浪漫色彩,例如跳交配舞和爱抚触须。
昆虫实验显示高糖饮食可能影响寿命 新华社伦敦1月11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利用果蝇进行的实验显示高糖饮食会影响它们的寿命,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机制也可能影响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学术刊物《细胞报告》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实验中给果蝇先后喂食高糖以及低糖食物,并观察果蝇寿命变化。结果发现,这些果蝇如果在一段时间里的膳食包含很高糖分,即便随后转而进食更健康的低糖食物,它们的平均寿命仍会缩短7%。 据介绍,实验中的果蝇处于非常极端的高糖饮食条件中。由于果蝇寿命很短,实验中让其摄入高糖饮食的情况,大约相当于一个人连续20年只吃蛋糕。 分析显示,这样的高糖饮食会对果蝇体内一种名为FOXO的基因产生长期影响,改变这种基因的表达,而这种基因恰恰对多种生物的寿命长短具有重要作用,这其中就包括人类。研究团队已经在秀丽隐杆线虫身上观察到与果蝇类似的现象。 报告作者之一、伦敦大学学院教授戴维·杰姆斯说,高糖饮食通过相同的机制加速了果蝇和秀丽隐杆线虫这两种生物的老化,这非常“让人吃惊”,也说明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糖分的摄入量。研究团队表示接下来会深入探讨这种机制如何影响人类。
自然界一些了不起的母爱 长达4个月的封闭育儿 双角犀鸟 雌性双角犀鸟会做出一种非常奇特的行为:和大多数犀鸟类一样,雌性双角犀鸟会寻找一处空心树干并在里面建造一个巢穴,只留出一道狭窄的缝隙供雄鸟给它喂食之用。而雌鸟则会一直在这个用烂泥和排泄物封闭的巢穴中孵蛋。它们每一窝一般产下1~2个蛋,孵化时间大致需要40天左右。一旦雏鸟孵化,小鸟会继续和雌性犀鸟一起呆在这个封闭的巢穴中长达3个月。这是雌性犀鸟的保护本能,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雏鸟面对捕食者的风险。
游客抓红嘴鸥拍照 被制止后竟摔断红嘴鸥翅膀 1月9日,云南昆明森林公安部门在昆明海埂大坝先后查处四起游客抓红嘴鸥事件,其中一名游客被巡逻保安制止后,将红嘴鸥摔至地上,致红嘴鸥翅膀受伤。1月11日,昆明市森林公安局海口林区分局的民警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四起案件当事游客分别被处625元和2500元的罚款。民警提醒,无论什么目的,只要实施了抓鸥的行为,都属于非法猎捕。 据云南当地媒体报道,1月9日,在昆明海埂大坝,森林公安部门共查处了四起游客抓鸥事件。当天下午,在观景路与迎海路交叉口,一名男子以喂食的方式诱导红嘴鸥过来,并用手抓住红嘴鸥。在其拍照结束后,另外一名男子接过红嘴鸥继续拍照,被巡逻保安发现。两人均称不知道红嘴鸥不可以抓。 不久后,另一名男子在海埂大坝喂食红嘴鸥时,抓住红嘴鸥的脚,让朋友帮其拍照,还不停摆造型,被保安制止后才将红嘴鸥放归。 当地公安部门透露,这三名男子都是外省来昆明的游客。 除了这三起游客抓鸥,还有一名50多岁的男子一把抓住一只红嘴鸥,并捏住它的翅膀,被大坝上巡逻的保安制止后,该男子揪住红嘴鸥的翅膀将其摔到地上,导致红嘴鸥翅膀受伤,在地上挣扎。媒体报道称,该男子是外省来昆明的务工人员,其称抓鸥就是觉得好玩。 1月11日,昆明市森林公安局海口林区分局的李强警官告诉北青报记者,红嘴鸥属于“三有”动物,即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法律保护。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抓住红嘴鸥拍照的行为属于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按照相关规定,对此类行为处相当于猎获物价值8倍以下的罚款。 李强表示,对于红嘴鸥的保护价值,曾专门聘请了具有价格认定资质的部门进行认定,最终认定为一只625元。在上述四起案件中,三起游客抓红嘴鸥的目的是用于拍照,对红嘴鸥基本没有造成伤害,且在制止过程中,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森林公安对三人分别处以625元的罚款。而另外一起,游客将红嘴鸥弄伤,情节相对严重,作出2500元的处罚。 目前,上述四起案件已处罚完毕,受伤的红嘴鸥已送医救治,正在进一步观察治疗。
不知危险为何物,斑马居然为河马洗牙!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12日报道,在瑞士的苏黎世动物园,一匹不知危险为何物的斑马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当时,它居然拿生命开玩笑,把脑袋伸进一只河马张开的大嘴。河马拥有力量惊人的颚,是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瞬间便可把嘴里的猎物送上不归路。斑马显然没有意识到危险,只见它在水边摇摇晃晃,一点点靠近河马锋利的牙齿。庆幸的是,尽管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斑马最后还是毫发无损地脱离险境。 而更令动物园的很多游客感到惊奇的是,斑马的举动并不是尝试冒险的滋味,不过是清理河马的牙齿。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摄影师吉尔?桑斯泰比捕捉到这难得一见的瞬间。这位现年34岁的摄影师表示:“这匹斑马与这只河马以及它的孩子生活在同一个馆内。河马张开大嘴,让斑马将头伸进来,帮助清理牙齿。当时动物园的20名游客目睹了这一瞬间,整个过程历时大约15分钟。斑马并没有受到伤害。现场的每一个人都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瞬间。他们都觉得这匹斑马非常可爱。” 以上转自网易新闻
请一视同仁地保护!一些颜值低的丑陋濒危动物 要知道,世界上濒危物种那么多,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像大熊猫一样可爱。事实上,许多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也是世界上最丑的物种。它们即使濒危但因为长相不美观而遭受人们的排挤和漠视,但它们同样需要人们保护! 为了保护世界上那些长相“丑陋”的濒危物种,人们成立了一个名为“丑陋动物保护协会”的组织,该组织得到了著名科学家、电视台主播以及影视演员的支持,物理学家Brian Cox说:“我支持保护这些丑陋的濒危物种,太多的人只把目光放在那些可爱的动物身上,但这些快要消失的丑陋动物更应该得到大家的关注。”图为的的喀喀湖水蛙。这种水蛙长期待在水中,通过一层又一层的皮肤呼吸。
疼!美国一男子竟被斑马咬掉乳头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朱盈库】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015年4月29日报道,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马斯科吉市要求一名女子把她私自饲养的宠物斑马处理掉,因为这匹斑马咬掉了一名男子的部分乳头。 受伤男子莱奥那多(Leonard Overcash)目前情况稳定,只是伤口还有点疼。而目前斑马的女主人仍在养着这匹雄性斑马。由于发生了这次事故,它现在被关在马棚里。 动物管理人员飞利浦•布莱尔(Philip Blair)表示,他们接到这个事故报告后非常意外,莱奥那多表示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当时他正在院子里工作,到后面帮同事除杂草,而在栅栏另一边的斑马袭击了他。他说:“它一直盯着我,然后突然就把头伸过栅栏咬了我一口。”他表示自己右边的乳头被咬掉了一块,缝了七针。 该女子从斑马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养它,邻居都表示没有和斑马之间发生过任何问题,斑马一直都很听话。布莱尔表示:“在马斯科吉市,饲养斑马这类稀有宠物并不符合规定,我还在调查这一案件。”市政官员说这项法规已经存在了好多年,然而女子却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一规定。她表示最早开始养斑马的时候她还咨询过是否需要许可证,结果被告知不需要。由于这次事故的发生,市政现在要求该女子把斑马送走。 莱奥那多表示他现在好多了,已经重新开始了工作。他说:“刚开始的时候很严重,特别疼,这个经历简直太可怕了。”斑马的主人已经同意支付莱奥那多的所有医疗费用,她有30天的时间帮斑马找一个新家,并表示这不太容易。
大鸨:为妹纸以身试毒,含笑饮“砒霜” 在动物界,雄性大鸨可是相当注重自身形象的,甚至以身试毒,来消除体内寄生虫,让自己干净清洁,在异性面前看起来更加健康强壮,提高繁殖成功率。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的研究团队发现,雄性大鸨会食用少量有毒甲虫。研究论文已于10月22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该项目的领导者、西班牙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CSIC研究员胡安·卡洛斯·阿隆索介绍说:“研究组发现,大鸨会捕食两种芫菁科甲虫:Berberomeloe majalis和Physomeloe corallifer。这些甲虫体内含有毒性很强的斑蝥素,该毒素只要很小剂量就可以杀死大部分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因此,大多数捕食者都会避免捕食这些甲虫。” 雄性大鸨会吃毒甲虫是因为斑蝥素有很强的抗菌驱虫效果,大鸨可以用它来治疗细菌、绦虫和线虫引起的消化道感染。阿隆索介绍:“在求偶和雄性间竞争的双重压力之下,雄性大鸨更加容易受感染细菌。它们会在繁殖季节急切地寻找这些甲虫,以利用其中的斑蝥素减少体内寄生虫,让自己看起来更健康、强壮,从而得到雌性青睐。” 阿隆索解释说,雄性大鸨如果体内没有寄生虫,腹泻产生的便便也是干的。更重要的是,雄性大鸨不会通过性传播将病菌传给雌性大鸨。 大鸨吃毒虫为什么没被毒死 阿隆索认为,这是因为它们已演化出了对毒性的耐受能力,甚至可以把毒物当作药物来抵抗感染。大鸨的这种适应性被称为自我药疗。 自我药疗是一种显著的性选择机制。大鸨的抗毒性会传给后代。
震惊, 迄今最大穿山甲鳞片走私案破获 鳞片重达3吨 近日,上海海关公布了日前查获的一起特大货运渠道走私进口珍贵动物制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获穿山甲鳞片逾3吨。这是目前中国海关查获的最大一起穿山甲鳞片走私案。 12月10日,上海海关根据线索进行风险布控,对一个从非洲进口的集装箱实施过机检查。这批货物申报品名为“缅茄木方料”,过机时的图像显示箱内物品质地不均匀,有夹藏嫌疑。 海关工作人员决定开箱查验,打开集装箱后发现,前部为木料,后部夹藏有大量以编织袋包装的疑似穿山甲鳞片。经清点鉴定,确认为穿山甲鳞片101包、约3.1吨。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3吨鳞片意味着5000—7500只穿山甲被杀害! 据濒危动植物保护专家介绍,一只穿山甲身上约有0.4—0.6公斤鳞片,走私3吨鳞片意味着约有5000—7500只穿山甲因此被残忍杀害。
全球猎豹面临濒危 仅剩约7100只(组图)---12月26日,动物保护专家在一项新研究中警告说,全球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仅剩约7100只,正迅速接近灭绝的边缘。鉴于猎豹数量大幅下降,研究人员呼吁,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在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应把猎豹从“易危”升级至“濒危”。 12月26日,动物保护专家在一项新研究中警告说,全球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仅剩约7100只,正迅速接近灭绝的边缘。 鉴于猎豹数量大幅下降,研究人员呼吁,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在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应把猎豹从“易危”升级至“濒危”。这是2016年2月18日在纳米比亚的奥奇瓦龙戈一家猎豹保护中心拍摄的一头猎豹(资料照片)。 新华社/法新 以上转自未来网
昆虫建筑师-------不可思议巢穴:从树屋到摩天大楼 昆虫是技巧高超的建筑师,它们可以建造各种类型的家园,从地下室到树屋甚至是摩天大楼。这些织工蚁会利用树冠的树叶搭建一个巢穴。一群工蚁会形成一个蚂蚁桥将树叶连接在一起,而其他蚂蚁则从现有的蚂蚁巢里取出幼虫。将幼虫的嘴对准叶缘,幼虫会在边缘吐出用于自身化蛹的丝,在成蚁的帮助下使叶子缝合。整个筑巢过程中成蚁和幼虫配合默契,效率极高,可谓昆虫分工合作的典范!
世界最年长雄性大熊猫“盼盼”去世 享年31岁 华西都市报讯(客户端记者 杨雪)2016年12月2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世界最长寿雄性大熊猫“盼盼”因病去世,享年31岁。 28日,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青城山基地监护宿舍传来消息:拥有众多后代的“英雄父亲”大熊猫“盼盼”于凌晨4点50分离世,享年31岁。今年以来,“盼盼”因患肿瘤,身体健康状况日渐转差,食欲,活动状况时好时坏。近三日,“盼盼”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意识已不清醒,已失去活动与采食能力。经医护人员竭力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 今年9月1日,大熊猫“盼盼”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迎来了它的第31个生日。作为现存年龄最大的雄性大熊猫,其子孙已经超过130只。 在大熊猫“盼盼”生病期间,保护研究中心对“盼盼”进行了特殊的饲养和医疗护理,尽力保障其营养的摄取,让其生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续,但“盼盼”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盼爷”安息。 【盼盼档案】 大熊猫“盼盼”诞生于四川宝兴的大山深处,1986年被救护饲养,此后在圈养的环境中生存了三十个年头。“盼盼”的子孙130余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的四分之一。 此外,亚运会吉祥会“盼盼”的原型是熊猫“巴斯”,并不是此“盼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