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恩的藝
愛恩的藝
关注数: 4
粉丝数: 2
发帖数: 393
关注贴吧数: 1
【感伤】2006-11-12 一个不幸的消息 昨天中午一点多,五个男生(两个南埔,三个诗南)到诗南那条河捉鱼,不幸的,南埔的两个男生跟这个世界告别了。真的是很可惜,据说他们两个是就读初一年的在校生。。。希望不要再发生这类不幸的事了,不要让家人伤心了!
【贴图】2006-12-6 细数码头的变化 呵呵!纯数灌水!
【分享】2006-12-6 歌仔戏简介之二 歌仔戏又称“台湾歌仔戏”,广泛流行于台湾各个地区。明末清初大批闽南人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带去了锦歌、车鼓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至20世纪20年代开始融合为小戏演出。后受正字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的影响,逐渐丰富定型,搬上舞台。1928年,台湾歌仔戏班三乐轩以回乡祭祖为名,回闽南、厦门等地演出,接着霓光班、霓进社接踵而来,轰动一时。 歌仔戏唱腔特点是曲多白少,格律自由,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曲调有七字仔调、杂念调、大调、倍思及其他民歌、时曲。伴奏乐器有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等。唱词通俗,颇多生动的民间语汇,乡土气息浓厚。剧目除取材于锦歌唱本如《陈三五娘》、《孟姜女》外,还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不少剧目,如《薛刚反唐》、《千里送京娘》等。 该剧种的传统剧目大约有五百多个;行当由早期只有生、旦、丑几个角色逐渐吸收了京剧的分行;音乐特点是唱多白少,曲调自由,旋律优美,节奏强烈,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乡土情调,其传统曲调有一百多种,主要乐器有壳仔弦(用椰壳制成)、大广弦(用龙舌茎作共鸣箱,以梧桐木为箱板,紫竹为琴柱)、台湾笛(又名梆子箫)、月琴、六角弦(又名二胡,共鸣箱为六角形,定弦壳仔相同)、三弦、苏笛(即横笛)、鸭母笛(又名竖管,簧嘴似鸭嘴巴)、京胡、芦管等。来源:中国台湾网作者:佚名
【感慨】2006-12-5好像没有人注意到? 怎麽没有人呢?
【号召】2006-12-5 是码头镇人的都进来报到 搜了好多次,百度吧裏都没有码头镇的,又搜了一下梅山镇的有啊,所以就自己建一个吧!
【号召】2006-12-5 是码头镇人的都进来报到 呵呵,我是第一个,在吧裏转了一圈,发现码头的好像很少,所以想统计一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