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sonel Karlsonel
关注数: 104 粉丝数: 133 发帖数: 7,402 关注贴吧数: 18
【卐】神经毒剂,塔崩(Tabun) 【卐】塔崩(Tabun),或作GA(二甲氨基氰膦酸乙酯)是一种有极强的毒性的物质。它是清澈无色无味的液体,有轻微水果香味。由于它会影响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 致命,塔崩被视为一种神经毒素。作为化学武器,联合国在1993年颁布第687决议,将塔崩分类为大杀伤力武器。含有塔崩的产品的生产和储备被《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严格 管制。 塔崩是所谓“G系列”的第一种神经毒素。(“G系列”还包括沙林(sarin)、索曼(soman)(GD)和环沙林(GF)(cyclosarin)) 【卐】塔崩(Tabun)发展时间表 ■Common Era 1936.12,伊.格.法本公司(I.G.Farbenindustrie),格哈德.施拉德尔(Gerhard Schrader)博士,勒沃库森(Leverkuen)▶ :塔崩杀虫剂(二甲氨基氰膦酸乙酯)[C5H11N2O2P]被研制。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实验中(Common Era 1936.12)▶ :发现对人的效力。 ▷(有一滴塔崩被喷到实验室的长椅上,在几分钟时间内,博士和他的助手感觉到瞳孔在缩小,头晕和严重的气短。他们在三个星期后康复。) ■Common Era 1937.5,柏林-施潘道(Spandu)陆军武器办公室 化学战(CW)科 ▶ :塔崩样本被送往该地,博士被召集到柏林进行演示,该专利申请书被划为机密。 ■(在临近的时间中),鲁道格(Rüdiger)[化学战科负责人] ▶ :该负责人下令建一座新工厂,生产塔崩及其他有机磷化合物。 ■(在临近的时间中),格哈德.施拉德尔(Gerhard Schrader)博士,伍珀塔尔-埃尔伯费尔德(Wuppertal-Eiberfeld)▶ :博士的研究机构迁移。 ■Common Era 1939,吕内堡-希斯(Luneberg Heath)穆斯特拉格(Munsterlager)试验场 ▶ :大量证实塔崩实际效能的成功试验。 ■Common Era 1940.1,Dyernfurth-am-Oder(今波兰Brzeg Donly),Anorgana GmbH公司(伊.格.法本附属公司)▶ :生产设施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代号“高工厂(Hochwerk)” ▷(完全独立,生产合成所有的中间体,包括塔崩在内,该工厂有用于弹药填充的地下工厂,弹药被存放在西里西亚[Upper Silesia]的卡皮[Krappitz,今Krapowice]■Common Era 1942.6 ▶ :开始生产塔崩 ▷(共计生产10160-30000公吨[10000-30000英吨]之间)【卐】塔崩(Tabun)毒性比较 ■(LD50)皮肤,毫克/每人▶塔崩4000,沙林1700,索曼300 ■(LCt50)吸入,毫克 分/立方米▶塔崩200,沙林100,索曼100 L:致死 LD:致死剂量 LD50:半致死剂量 C:毒剂浓度 T:暴露于毒剂的时间 【卐】塔崩(Tabun)的危险生产 ■工人都穿带了防毒面具和用橡胶-布-橡胶合成材料制成的防护服,穿上10次之后,这些防护服将被焚毁 ■在正式规模化生产之前发生了300起事故 ■液体塔崩流到了四个管钳工身上,他们还没来得及脱掉防护服就被毒死了 ■两升(3.5品脱)塔崩倒进了一个工人的橡胶防护服衣领里,该工人在两分钟内死亡 ■7名工人被穿透了防毒面具的高压塔崩气体击中面部,尽管采取了一切急救措施,只有两人存活 【卐】1945年后的塔崩 苏维埃政府后来将工厂拆卸搬回俄罗斯。和其他同盟国政府一样,苏联很快就弃置了G系列的武器。大量德国制的毒气被弃置在海底。 由于GA在G系列中最容易生产,而其反应式亦较多人知道。一些国家若尝试制造神经毒素,但未有足够的工业设施时,通常会先行研制塔崩炸弹。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使用了大量化学武器去攻击伊朗陆军。当时伊拉克主要用芥子气和沙林毒气,亦有使用塔崩和环沙林。 ------------------END----------------------------------- 资料来源:大卫.波特(David Porter)、维基百科(Wipidepia) Karlsonel整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