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无痕— 月落无痕—
关注数: 171 粉丝数: 2,294 发帖数: 9,337 关注贴吧数: 41
《叶问3》佛山探班 黄秋生老年版叶问 阿娇陈小春黄秋生演员合影 由香港导演邱礼涛执导,黄秋生、阿娇、曾志伟(微博) 、袁咏仪(微博)、陈小春、洪天明 等主演的电影《叶问——终极一战》正在广东佛山热拍。昨日,剧组向媒体开放探班,当天拍摄的是一场梅花桩的群打戏,炎炎夏日,黄秋生穿着一袭黑大褂的戏服,汗流浃背,非常敬业。黄秋生饰演的叶问在老年艳福不浅,但他表示没有床戏,黄秋生还一改作风地回应记者,“不要这么咸湿啦。” 与梁朝伟PK:我这个叶问很优雅 《叶问3》讲述了黄秋生饰演的叶问偕同妻子(袁咏仪饰)在香港谋生时,相继收下阿娇、陈小春、洪天明等徒弟,并和曾志伟、熊欣欣等扮演的帮派老大一较高下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里,黄秋生要大玩咏春拳,棍法和刀法都要大展身手。以前拍过警匪片,但对于这样一招一式都要展示一个武者风范的角色,黄秋生很少尝试。他笑言,接这部戏完全是被洗国林的诚意打动,“他趁我喝醉酒,问我开拍这部戏好不好,我回答他说好。谁知第二天醒来后才觉得后悔。我没有武术功底,要打这么多场,要学要练很多,好辛苦。” 不过,黄秋生只两天时间便很快入戏,还特意去为戏剪了头发,修了眉毛,眉宇间不乏叶问的神情。 叶问这个角色有太多个版本,最近备受关注的自然是梁朝伟的《一代宗师》 ,黄秋生自曝在决定接戏后还亲自给梁朝伟打了电话。不过,他并不惧怕和梁朝伟做比较,“他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也是咏春精神。我这个叶问很优雅。”黄秋生还笑言拍完这部戏要约梁朝伟一起喝酒。 老年叶问有艳福 但无床戏 黄秋生版中老年叶问依旧艳福不浅,戏中,黄秋生和袁咏仪饰演夫妻,还和周楚楚有一段“忘年恋”。对于电影中的感情戏,黄秋生似乎特别满意,更是大赞周楚楚的演技。有两位不同味道的美女左右相陪,问黄秋生导演可否给他安排床戏,黄秋生只糊弄回答,“床上戏是什么概念?在床上演戏吗?” 黄秋生还反过来“揶揄”记者,“以后不要问这么咸湿啦。” 阿娇:拍打戏可能是我的一条出路 在《叶问3》中,阿娇出演的“陈四妹”是叶问在香港时期的五大弟子之一。外表柔弱的阿娇透露她在戏里的打戏不少,“我们是跟叶问习武的弟子,像今天拍梅花桩的戏我也会上桩打。之前休息的时候不但学习唱歌、跳舞,也学了咏春。” 阿娇自言在戏里的动作戏打得“特别惨烈”,为此她在开拍之前就有做大量的功课提前热身。为何选择拍这么辛苦的武戏?阿娇回应,确实有许多女孩子不愿意拍这么又苦又累的戏,但她愿意多做尝试,“我就是不怕受伤,很拼。渐渐觉得这可以是我的一条出路。”
2012年以来登陆中国的台风已达5个 台风数量多 强度大 范围广   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各地强降雨频发,有些地方的日降水量甚至出现了历史上的极值。截至到8月,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也达到5个,明显比常年偏多,而且台风的强度比较强,登陆范围比较广。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就强降雨而言,今年虽然没有流域性的大的暴雨出现,但局地暴雨比较强:“根据我们现在的统计是,全国今年5月份以来到现在有16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站出现了破历史记录的日降水。比较多的是出现在北方,像7月21日的大暴雨,主要是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在西北地区,像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库尔勒以及青海的贵南,这些地方都出现了历史上没有的暴雨。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刚才提到的这三个地方,他们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超50毫米的暴雨。而今年呢,这些地方都出现了,当然相对来讲是比较局地的强降水。”   据任福民介绍,今年的强降水中,有一些是由台风的活动所引起。而就台风而言,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较多,而且特别是集中在8月份:“到现在为止登陆了5个台风,这个在历史上来比较的话跟1994年、1995年并列第一,都是5个登陆。今年在这种登陆多的情况下,它还表现出来强度比较强、而且登陆的范围比较广——就是从华南一直到江苏的北部一带登陆,所以这个南北的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每一次台风来袭,都会对其控制范围内的地区产生较强的影响,甚至人员的伤亡,这对中国沿海地区而言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对于为何今年以来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偏多,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认为:“这个主要是由于进入8月份以后这个环流的异常所导致。其实在8月份整个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活动,从台风本身的个数上不是很异常,但是由于在这种环流异常背景下,使得台风有利于登陆中国,副热带高压比较偏北,在这样一个环流异常的条件下,就有利于台风登陆中国。”
[关于教育] 培养“小大人”是一种角色错位式教育误区【转】 现在的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玩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孩子却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了。打开电视,随意变换几个频道,总能看到“神童”的身影,个个都是“小大人”模样,衣着暴露,舞蹈前卫,话语成熟,完全找不到一丝本该属于孩子的纯真。(8月22日,《中国青年报》) 读了这篇文章,相信许多人的心都飞向了自己的童年。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她们汇聚在一起,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笔者小时候的生活有着鲁迅笔下“少年闰土”那样的故事,非常令人怀念。 可如今的80后、90后就不同了。她们在收获物质享受的同时,失去了生动活泼的童趣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钢琴、学舞蹈、学音乐、学绘画。在一些电视选秀节目中,一个个“小大人”们稚气未脱,甚至牙都没有换全,却和主持人及评委交流思想,一副“成人味”十足的“气质”,举手投足间“星味”四射。而那些大人嘉宾们,则个个竖大拇指,连声叫好:“这孩子了不得,这孩子真厉害!” 其实,在这些舞台上,“小大人”只是一种娱乐工具,而她们的父母一点也没觉察到。大人们为了出名,将孩子像“猴”一样耍,而不断屡有报道的“嫩模”,更使这种成年病病入膏肓。这些衣着前卫、平均年龄只有4至7岁的“童模”,她们不是在表演艺术,而是商家炒作的“道具”。 “小大人”泛滥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在成人身上,这些孩子的父母和那些靠“小大人”发财的商人才是真正的“病根”。同时,教育文化部门也应当进行深刻反思:我们究竟是该让下一代自由生长,还是人为地“拔苗助长”?那种超越年龄底线的“状元和神童”该不该被广泛宣传?名利思想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两代人,可能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让我们所有的成年人记住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语,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教育座佑铭。
转:大象母亲救落难幼崽温情场面(组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消息,西班牙坎塔夫里亚的Cabarceno野生动物园里日前发生一幕动物亲子间的温情场景。一头小象跟随母亲趟过一个小泥潭时,不幸陷入泥沼,无法自己解脱。幸好,爱子心切的母亲回过头,前腿蹲伏,用巨大强健的长鼻子帮助小象走出泥潭。正好拍到该场景的当地摄影师Marina Cano说,他很有幸能看到大象母亲如此关怀幼崽,温馨的场面十分感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消息,西班牙坎塔夫里亚的Cabarceno野生动物园里日前发生一幕动物亲子间的温情场景。一头小象跟随母亲趟过一个小泥潭时,不幸陷入泥沼,无法自己解脱。幸好,爱子心切的母亲回过头,前腿蹲伏,用巨大强健的长鼻子帮助小象走出泥潭。正好拍到该场景的当地摄影师Marina Cano说,他很有幸能看到大象母亲如此关怀幼崽,温馨的场面十分感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消息,西班牙坎塔夫里亚的Cabarceno野生动物园里日前发生一幕动物亲子间的温情场景。一头小象跟随母亲趟过一个小泥潭时,不幸陷入泥沼,无法自己解脱。幸好,爱子心切的母亲回过头,前腿蹲伏,用巨大强健的长鼻子帮助小象走出泥潭。正好拍到该场景的当地摄影师Marina Cano说,他很有幸能看到大象母亲如此关怀幼崽,温馨的场面十分感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消息,西班牙坎塔夫里亚的Cabarceno野生动物园里日前发生一幕动物亲子间的温情场景。一头小象跟随母亲趟过一个小泥潭时,不幸陷入泥沼,无法自己解脱。幸好,爱子心切的母亲回过头,前腿蹲伏,用巨大强健的长鼻子帮助小象走出泥潭。正好拍到该场景的当地摄影师Marina Cano说,他很有幸能看到大象母亲如此关怀幼崽,温馨的场面十分感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消息,西班牙坎塔夫里亚的Cabarceno野生动物园里日前发生一幕动物亲子间的温情场景。一头小象跟随母亲趟过一个小泥潭时,不幸陷入泥沼,无法自己解脱。幸好,爱子心切的母亲回过头,前腿蹲伏,用巨大强健的长鼻子帮助小象走出泥潭。正好拍到该场景的当地摄影师Marina Cano说,他很有幸能看到大象母亲如此关怀幼崽,温馨的场面十分感人。
我们更应该把爱“复制…粘贴”   那个一进门就喊“肚子饿了,饭怎么还没做好”的是儿女。那个一进门,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下厨房烧菜做饭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会说“粥烫了”一会嫌“菜咸了”的人是儿女。那个哪怕就一点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饪,力争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个动不动就开口要钱,不给就生气的人是儿女。那个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却从不在教育投资上吝啬的人是父母。   那个早上懒床,还不停抱怨家人的是儿女。那个夜深入睡,黎明即起,准备早点的人是父母。   那个成天抱怨作业多,实在太累的人是儿女。那个累了一天毫无怨言,洗衣打扫卫生再“陪读”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羡慕人家多么有钱,自己家多么寒酸的人是儿女。那个没工作还不“安分”,起早摸黑挣钱的人是父母。   那个记不住家人生日,可一到同学生日就早早要钱买礼的人是儿女。那个很少记自己生日,却用心为家人准备生日礼物的人是父母。   那个受了一点委屈回家苦水倒个不停,以求得同情和安抚的人是儿女。那个在外面受了再多气,回家却强作欢笑的人是是父母。   那个有牢骚就发,就烦恼就怨,把家当作坏情绪“宣泄所”的人是儿女。那个把苦埋在心里,生怕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家人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以学业、工作忙为托词,很少往家打电话问候的人是儿女。那个在电话里嘘寒问暖,总为家人牵肠挂肚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开口就将家里的积蓄“借”走,然后舒舒服服住大房子的人是儿女。那个劳苦了一辈子,到现在还住在破旧小屋的人是父母。   那个宁愿把大量闲暇时间放在娱乐、和朋友聚会,却不愿回家看看的人是儿女。那个只要看到亲人,哪怕就一会,都神清气爽的人是父母。   那个娶了媳妇忘了娘,嫁了老公忘了爹的人是儿女。那个为了儿女操了一辈子心,老了还得帮儿女带小孩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喜欢将爱挂在嘴边,却很少付诸行动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爱字说出口,却将爱播撒于生活土壤中的人是父母。   爱,总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父母和儿女的区别所在。或许,只有儿女也成了父母而且慢慢变老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爱,并将其付诸于生活的点滴中去。现在我们则更需要把这份爱“复制——粘贴”几次,那么我们就会给父母带来些许欢喜与感动。 作者:刘余莉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uwenzhang.com%2Fwenzhang%2Fqinqingwenzhang%2Fganwuqinqing%2F20120404%2F222551.html&urlrefer=0af88fefd715c6f15c2e07d20948d9e8
深圳霹雳一声响雷倒53头大肥猪 深圳霹雳一声响 雷倒53头大肥猪 2012年7月6日,深圳,5日光明新区楼村一猪场遭雷击,53头生猪被瞬间劈死。大家对养猪户表示同情外,也有质疑之声,怀疑不可能有这么多猪一次被雷劈死,会不会养猪户为了骗保才这样做呢?当天,记者再次采访了养殖户陈女人。她告诉记者,她是本分人,对于骗保之说那是无稽之谈,因为她养的200多头猪都没有投保,根本不存在骗保之说。她称,事发时她就在猪圈喂猪,死的53头猪是刚刚喂饱,挤在一起睡觉了,她是在距离三米外的地方正在喂小猪。“这时候电闪雷鸣,猪棚上面撕裂一道口子,一到蓝光过后,听到猪的惨叫声,然后都不会动了。我当时吓得两脚发软,扑通跪在地上,要是早几分钟,或者猪舍栏杆是铁之类东西发生导电,我也就完了。”陈女士后怕地说。 对于陈女士说法,她的邻居小赵、梁章权和老李都给予了证实。他们证实说,事发时大家都在猪棚里干活,有的是喂猪,有的是打扫圈舍。“这些猪都是被雷劈死的,因为死之前都是活蹦乱跳的,雷把猪棚击穿后,随着猪的嚎叫后,几秒钟这53头猪就一命呜呼了,要是被毒死或病死也不可能这么快啊。我们当时还按照迷信的做法给这些猪身上泼冷水,试图把猪救活,但最终还是没有救过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