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臧
道臧
膜分离工程师,陶瓷膜液体分离专家!
关注数: 57
粉丝数: 30
发帖数: 287
关注贴吧数: 65
WW969J93 WW969J93
WW969J92 WW969J92
WW969J91 最新组队 WW969J91
Y2JKJA90 Y2JKJA90
WW969J90 最新组队 WW969J90
Y2JKJA89 最新组队 Y2JKJA89
WW969J86 最新组队 WW969J86
Y2JKJA85 最新组队 Y2JKJA85
WW969J84 最新组队 WW969J84
WW969J81 最新组队 WW969J81
WW969J80 最新组队 WW969J80
WW969J76 最新组队 冲啊 WW969J76
WW969J74 最新组队 WW969J74
WW969J73 最新组队 WW969J73
WW969J72 最新组队 WW969J72
WW969J71 最新组队 WW969J71
WW969J70 最新组队 WW969J70
纳滤膜发臭,无法清洗回复,请教如何处理 客户物料是植物提取液,使用后可能是清洗不彻底,后期膜的过滤液有轻微发臭的情况,常规酸碱都尝试了,请教下该怎么清洗。
微滤膜及微孔滤膜是什么?微滤膜孔径/微滤膜材料/微滤膜规格 什么是微滤膜,微孔滤膜是什么东西? 微滤膜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3-7bar。微滤膜过滤是世界上开发应用最早的膜技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膜材料。 对微滤膜而言,其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截留。 微滤膜孔径及滤膜规格大小? 过滤膜根据微孔孔径的大小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四种形式, 微滤膜一般指过滤孔径在0.1-1微米之间的过滤膜。 微滤膜材料有哪些? 微滤膜根据成膜材料分为无机膜和有机高分子膜,无机膜又分为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高分子膜又分为天然高分子膜和合成高分子膜;根据膜的形式又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卷式膜和中空纤维膜 应用较广的应该属于有机高分子中空纤维膜,主要的微滤膜品种有聚偏氟乙烯(PVDF)、聚砜(PS)、聚丙烯腈(PAN)、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等。 微滤膜特点 1、分离效率是微孔膜最重要的性能特性,该特性受控于膜的孔径和孔径分布。由于微孔滤膜可以做到孔径较为均一,所以微滤膜的过滤精度较高,可靠性较高。 2、表面孔隙率高,一般可以达到70%,比同等截留能力的滤纸至少快40倍。 3、微滤膜的厚度小,液体被过滤介质吸附造成的损失非常少。 4、高分子类微滤膜为一均匀的连续体,过滤时没有介质脱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滤液。 微滤膜应用 1、医药行业的过滤除菌 2、食品工业的应用(明胶的澄清、葡萄糖的澄清、果汁的澄清、白酒的澄清、回收啤酒渣、白啤除菌、牛奶脱脂、饮用水的生产等) 3、油漆行业的应用 4、生物技术工业的应用 5、反渗透和纳滤工艺的前处理 6、水库、湖泊、江河等地表水中藻类和颗粒性杂质的去除 7、家用饮水机的过滤膜组件 8、PP、PTFE等微滤膜还有过滤酸性或碱性水的功能,其使用PH范围为1-14。
陶瓷膜在氨基酸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在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中的应用: 采用陶瓷膜进行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不仅可以回收蛋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离交过程的洗水量,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负荷。将陶瓷膜应用于谷氨酸发酵液除菌过程,可实现除菌、洗菌、浓缩过程连续化操作。 乳酸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艾宇琦已经开展了将陶瓷膜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工作。陶瓷膜技术与活性炭吸附技术集成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中,能起到克服传统乳酸生产工艺中的流程长、处理难度大、能耗高、成本高、产品纯度低等缺陷,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甘氨酸净化中的应用: 甘氨酸 (glycine) 又名氨基乙酸 (NH2CH2COOH),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重要的原料之一。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去除工业级甘氨酸中的微量悬浮杂质,以得到食品级、医药级甘氨酸产品。 该技术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工业化装置为两套各 8m2 的陶瓷微滤膜设备,用于甘氨酸净化过程中粉末活性炭的去除,年处理 3000 吨甘氨酸,目前该装置已稳定运行一年,平均通量 800L·m -2·h -1;膜再生方便,清洗周期约 1 个月,采用纯水冲洗即可,同时清洗后水还可用于生产过程中。采用陶瓷膜微滤净化后,甘氨酸产品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未发现残余活性炭粒子,完全满足了出口的质量要求。
【 科普知识】什么是无机膜 什么是无机膜 无机膜是相对有机膜而言的,以其材料为无机材料作为基础加工成膜而叫做无机膜。其发展时间比有机高聚物膜晚,但是后期发展非常迅猛,前景十分广阔。 无机膜的研究和应用始于19世纪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等国家为了获得核裂变所需要的原料铀235,需要从天然铀矿中以UF6的形式提出。而天然铀元素由两种同位素铀238和铀235组成,前者占99.3%,是不可裂变的;后者可以裂变却不到0.7%,因为UF6是可以气化的,利用气体扩散分离技术,借助于孔径为6~40nm的无机膜,可以把铀矿中的铀235富集到近3%。于是,无机膜技术在19世纪40年代在军事领域秘密发展起来。这是历史上首次采用无机膜实现工业规模的气体混合物分级分离的实例。由于军事保密的需要,在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有关无机膜的研究和生产,各个国家都是秘密进行的。这就是无机膜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上出现两次能源危机,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几个欧洲国家,共同决定在法国兴建用于发展核电站的气体扩散分离工厂,无机膜管受到新的重视。但是,各国很快就认识到,仅靠建立核动力装置发展无机膜管以及无机膜分离材料是难于持久的。不久就导致了无机膜仅仅依附于核能时代的终结。 无机膜研究应用的第二个阶段,始于工业无机膜超滤和微滤技术的创立和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个发展过程中,由于无机膜商品的大量问世及应用,已在水质处理、乳制品、饮料等工业中部分取代了有机高聚物膜。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无机膜的制备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当时Twente大学的Burggraf等人,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研制出具有多层不对称结构的微孔陶瓷膜,孔直径可以达到3nm以下,这种膜已达到气体分离的等级,成为有机高聚物膜的有力竞争对手。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的出现,将无机膜的研究,尤其是陶瓷膜的研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20世纪90年代,无机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以气体分离应用为主和陶瓷膜分离器—反应器组合构件的研究阶段。
无机膜过滤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是微孔过滤最大的应用和开发市场,现已开发和应用的范围遍及酒类的过滤,如啤酒、白酒、黄酒、葡萄酒、果酒等的过滤除菌与澄清;果汁饮料、明胶和葡萄糖等的澄清过滤;牛奶的过滤除菌;回收啤酒渣等许多领域。 由于膜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中需要涉及清洗和消毒等操作,同时在处理高黏度物料时还需要较高的剪切速度,因此无机膜是合适的选择,无机膜不仅具有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对食品领域而言,可以进行原位蒸汽消毒,这对于保证食品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膜分离工艺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先进性 与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传统方法相比,膜技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1. 节能 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具有冷杀菌优势,与相变的分离方法和其它分离方法相比,能耗低,且采用洁净能源-电力。因此膜分离技术又称节能技术。 2. 保持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膜分离过程是在常温下进行,因而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感的物质,如果汁、氨基酸、维生素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同时膜分离工艺中物料是在闭合回路中运转,这样减少了空气中氧的影响,而热和氧都对食品加工影响很大;物料在通过膜的迁移过程中也不会发生性质的改变;膜分离过程也可用于冷法杀菌,代替沿袭的加热巴氏杀菌工艺等;所以在膜分离工艺中,可尽可能地不改变产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保持产品的原汁原味 3. 应用范围广 只要是大于0.1μm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我公司生产的无机膜进行滤除,可以把细菌、酵母和霉菌全部截留,而食品中的有效成分大多能透过膜。 4. 简化流程和操作 膜分离过程工艺操作相对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装置占地面积也少,设备维修方便,装置寿命长,三费减少。
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中药提取液的使用性如何? 陶瓷膜是无机膜的重要品种,陶瓷膜材料有AI2O3,Z1O2,T1O2,SIO2等氧化物和氮化硅,炭化硅等非氧化物,具有微滤,超滤与纳滤功能。无机陶瓷膜拥有有机膜无法比拟的优势,由内高温,抗污染性强,内腐蚀,易清洗以及高机械强度等优点。 其内高温,最高可达800摄氏度,可用高温蒸汽对莫进行灭菌,耐酸,碱和有机溶剂,化学稳定性好,因而清洗膜的化学药品选择性广;无溶出物产生,不会对分离物料产生有害影响;乃生物降解,在生物反应器中特性不劣化;机械强度大,再生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采用错流技术,不宜阻塞,滤过精度高,在食品,生物,化工,能源,环保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目前在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方面的应用也日趋增多:有报道用AI2O3陶瓷微滤膜(孔径0.2微米,实用膜面积0.4平方米)微滤枳实水提液,苦参水提液,分别与醇沉比较药液澄清效果,对白芍,黄连,甘草,桔梗,生地黄,当归,大黄等7味根及根茎类中药水提液及中药复方麻杏石甘汤水煎液进行微滤,测定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变化,对澄清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I2O3陶瓷膜微滤法处理的药液除杂率及有效成分得率与醇沉法接近;微滤后中药水提液颜色变浅,药液澄明,总固体去除率分别为15%-38%,与16.12%,有效成分损失均少。 表明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中药水提液具有很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同时在实验中发现: 1;中药水提液含有大量细微颗粒(药渣,泥沙,油滴等)细菌(0.3-10微米),酵母和真菌(1-10微米),大分子胶体(0.1-1微米)等杂质,故选择孔径为0.2微米的无机陶瓷膜作材料;2:单味中药提取液的微滤速度较快,一般平均在200ml/min以上; 3:由于药液中含有大量待除杂质,微滤过程开始进行5-10min,膜通过量就会快速下降。复方水提液的膜通量与膜孔径 ,料液性质(浓度,黏度,PH,含颗粒大小,总固体含量,荷电性及分散状态),微滤操作条件(压力,温度,错流速度 )等因素有关; 4:料液中总固体去除率和有效成分损失率与滤液收集量,微滤过程后期加水量与次数及管道死体积等因素有关: 5:微滤结束后的污染膜,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清洗。物理方法是指采用高速流水冲洗,海绵球机械清洗,反冲等:化学方法是采用清洗剂,一般为1%-3%的NaOH溶液清洗30min。
陶瓷膜在氨基酸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在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中的应用: 采用陶瓷膜进行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不仅可以回收蛋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离交过程的洗水量,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负荷。将陶瓷膜应用于谷氨酸发酵液除菌过程,可实现除菌、洗菌、浓缩过程连续化操作。 乳酸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艾宇琦已经开展了将陶瓷膜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工作。陶瓷膜技术与活性炭吸附技术集成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中,能起到克服传统乳酸生产工艺中的流程长、处理难度大、能耗高、成本高、产品纯度低等缺陷,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甘氨酸净化中的应用: 甘氨酸 (glycine) 又名氨基乙酸 (NH2CH2COOH),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重要的原料之一。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去除工业级甘氨酸中的微量悬浮杂质,以得到食品级、医药级甘氨酸产品。 该技术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工业化装置为两套各 8m2 的陶瓷微滤膜设备,用于甘氨酸净化过程中粉末活性炭的去除,年处理 3000 吨甘氨酸,目前该装置已稳定运行一年,平均通量 800L·m -2·h -1;膜再生方便,清洗周期约 1 个月,采用纯水冲洗即可,同时清洗后水还可用于生产过程中。采用陶瓷膜微滤净化后,甘氨酸产品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未发现残余活性炭粒子,完全满足了出口的质量要求。
陶瓷膜用于中药生产和植物提取的特点 传统中药制剂采用水提醇沉加蒸发工艺,周期长、建设成本高、能耗大、收率低、操作环境差、环境污染严重、三废治理成本高。 用无机陶瓷膜对中药水提液进行澄清处理有显著优点:水提液无需冷却可直接过滤,减少生产环节,膜的再生方便;除菌彻底,膜本身可直接高温灭菌;无论中药水提液性质如何,对膜本身没有影响;对中药有效成份基本无截留等。陶瓷膜用于中药生产和植物提取的显著特点: 降低防爆等级,基础建设和生产线投资费用少, 利于安全生产; 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 节省溶媒,降低原料成本和治污成本; 有效成分降解和流失少,色素等不增加; 能同时去处悬浮颗粒,菌体、鞣质、淀粉、胶体、蛋白、部分色素等大分子,澄明度 高; 膜元件寿命长、再生简便费用低,操作过程稳定,产品质量能得到充分保证; 配套纳滤浓缩,形成膜集成系统。
陶瓷膜在氨基酸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在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中的应用: 采用陶瓷膜进行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不仅可以回收蛋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离交过程的洗水量,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负荷。将陶瓷膜应用于谷氨酸发酵液除菌过程,可实现除菌、洗菌、浓缩过程连续化操作。 乳酸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艾宇琦已经开展了将陶瓷膜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工作。陶瓷膜技术与活性炭吸附技术集成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中,能起到克服传统乳酸生产工艺中的流程长、处理难度大、能耗高、成本高、产品纯度低等缺陷,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甘氨酸净化中的应用: 甘氨酸 (glycine) 又名氨基乙酸 (NH2CH2COOH),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重要的原料之一。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去除工业级甘氨酸中的微量悬浮杂质,以得到食品级、医药级甘氨酸产品。 该技术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工业化装置为两套各 8m2 的陶瓷微滤膜设备,用于甘氨酸净化过程中粉末活性炭的去除,年处理 3000 吨甘氨酸,目前该装置已稳定运行一年,平均通量 800L·m -2·h -1;膜再生方便,清洗周期约 1 个月,采用纯水冲洗即可,同时清洗后水还可用于生产过程中。采用陶瓷膜微滤净化后,甘氨酸产品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未发现残余活性炭粒子,完全满足了出口的质量要求。
无机陶瓷膜提取果胶的应用 纯果胶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无固定的溶解度和熔点,无毒,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在20倍水中几乎完全溶解形成一种黏性液体,对石蕊显酸性,不溶于乙醇与甘油等有机溶剂,在适度的酸性条件下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目前,果胶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于制造果酱、果冻、软糖等食品的胶凝剂和增稠剂,以及冷饮食品的添加剂和稳定剂。近年来,果胶开始应用于医药、水处理等方面,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果胶是从柑桔类及苹果渣中所提取出来的高分子多糖类, 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主要作为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所有的地上植物都含有果胶,与纤维素共同维持植物的构造。果胶是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中含有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等,某些果胶中还含有少量乙酰基,但基本结构是半乳糖醛酸,以α一1,4一糖苷键聚合形成的聚半乳糖醛酸聚糖, 目前商业化果胶的生产所利用的原料主要来自柠檬、 柑桔类及苹果, 还有向日葵盘、 甜菜等。当榨完果汁后, 残渣送到果胶制造厂生产果胶。 果胶制造的传统工艺是在低p H值下以热水抽取,液渣分离后进行浓缩,然后用乙醇沉淀,最后进行干燥、粉碎制得成品果胶。浓缩一般采用真空浓缩或连续真空浓缩,此工艺能耗较高,操作复杂,成本高,而且无法降低果胶提取液中的糖分及低分子杂质,所得的果胶粉杂质含量较高,品质差。 艾宇琦针对果胶行业专门研究了一种可以截留小分子果胶的超滤膜,现在已将超滤浓缩等新技术开始应用于果胶生产中。与真空浓缩相比膜分离浓缩技术具有常温液体无相变,既节省了能源,又避免了活性成分的分解破坏;既实现常温下去除果胶提取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即浓缩果胶液,又可去除果胶提取液中的糖分和低聚物,同步实现果胶的脱色、分离和纯化,从而提高果胶的品质;无需加热,对果胶品质无损害;操作工艺简单、设备维护方便、简单等优势。
无机陶瓷膜滤芯用来处理什么?
各种各种氨基酸的作用及疗效 能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之多,其中有八种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被称作“人体必需氨基酸”它们是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八种必须氨基酸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又称作支链氨基酸,它们在氨基酸制剂中的用量最多。 1、亮氨酸(L-Leucine):它能降低血糖浓度,促进骨骼、皮肤、肌肉组织的修复。是手术后康复的补充品。 2、异亮氨酸(L-Isoleucine):它是形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而且能稳定和调节血糖与能量的含量。 3、缬氨酸(L-Valine):它可以缓解肝功能衰竭,保护肝脏,也可以加快创伤的愈合。 4、赖氨酸(L-Lysine):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它具有增强骨质、抗骨质疏松、增高身体、促进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及产生抗体、激素和酶,可以减低或防止单纯疱疹感染的发生、增强集中注意力、并能使制造能量的脂肪酸得到正常利用。 5、苏氨酸(L-Threonine):它对体内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酸合成很重要。而且与天门冬氨酸及蛋氨酸结合时,能协助肝功能发挥作用,参与脂肪代谢,预防肝脏脂肪化病变。 6、蛋氨酸(L-Methionine):有着降脂、解毒的功效。蛋氨酸无法在体内形成,必须由食物或营养补充剂中获得,它对于治疗风湿热及怀孕而引起的毒血症非常重要。能辅助脂肪分解,预防肝及动脉的脂肪堆积。对心、脑、肾等起着保护作用。还可以帮助消化系统对有害物质的解毒。缓解肌肉萎缩及头发变脆,对化学过敏与骨质疏松症也有益处。体内如果缺乏蛋氨酸,还会影响人体制造尿液的功能,而导致水肿。 7、色氨酸(L-Tryptophan):它作为大脑与人体睡眠生化机制之间信息往来的神经传导,有助于催眠,减低对疼痛的敏感度(如红花油中就添加少量的色氨酸)、可以缓解偏头痛、减轻酒精引起人体中化学反应失调,控制酒精中毒。同时还有助于妇幼保健。 8、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具有控制疼痛的功能,尤其是对关节炎非常有效,能增强心理上的警觉性、抑制食欲、以及有辅助于帕金森氏症的治疗。 组氨酸、精氨酸是幼儿所需要的,因而又称作半必需氨基酸。 9、组氨酸(L-Histidine):可以维护我们的生长与消化。组氨酸对生长、组织修护、溃疡、控制胃酸、消化及胃液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治疗过敏、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病,制造红血球、白血球都需要组氨酸。组织氨是由组氨酸形成的,它能释放到细胞外,起到免疫的功能。同时,组氨酸还是合成多肽类药物的重要氨基酸。 10、精氨酸(L-Arginine):是维持脑下垂体正常功能的必需氨基酸,与鸟氨酸(L-Ornithine)、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及其它神经元素一起作用,又合成及分泌脑下垂体的生长激素,以及迅速恢复体能。
陶瓷膜在氨基酸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在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中的应用: 采用陶瓷膜进行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不仅可以回收蛋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离交过程的洗水量,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负荷。将陶瓷膜应用于谷氨酸发酵液除菌过程,可实现除菌、洗菌、浓缩过程连续化操作。 乳酸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九思已经开展了将陶瓷膜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工作。陶瓷膜技术与活性炭吸附技术集成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中,能起到克服传统乳酸生产工艺中的流程长、处理难度大、能耗高、成本高、产品纯度低等缺陷,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甘氨酸净化中的应用: 甘氨酸 (glycine) 又名氨基乙酸 (NH2CH2COOH),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重要的原料之一。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去除工业级甘氨酸中的微量悬浮杂质,以得到食品级、医药级甘氨酸产品。 该技术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工业化装置为两套各 8m2 的陶瓷微滤膜设备,用于甘氨酸净化过程中粉末活性炭的去除,年处理 3000 吨甘氨酸,目前该装置已稳定运行一年,平均通量 800L·m -2·h -1;膜再生方便,清洗周期约 1 个月,采用纯水冲洗即可,同时清洗后水还可用于生产过程中。采用陶瓷膜微滤净化后,甘氨酸产品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未发现残余活性炭粒子,完全满足了出口的质量要求。
木糖醇生产脱色技术 一般陶瓷膜是微滤或超滤的,对木糖醇和一般的发色物质都无法拦截。但是用截留分子量更小的有机复合超滤膜或纳滤膜是很可能可以完成木糖醇脱色的。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食品中工业的应用 膜技术是一项新型的高新分离技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微滤膜、离子交换膜、反渗透膜、超滤膜、气体膜分离等相继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已被国际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重大高新生产技术之一,有操作方便、设备紧凑、工作环境安全、节约能源和化学试剂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学、环保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利用膜分离技术生产的食品称为膜分离食品。膜分离食品技术以其优越性得到了食品工业依赖于广泛的应用;用以乳品加工领域的牛奶浓缩、乳清分离和软干酪制造;发酵工业领域的微滤除菌、酒及酒精饮料的超滤精制、提高葡萄糖的甜度;饮料生产领域的苹果汁、番茄汁等果汁和蔬菜汁的澄清和浓缩;还在茶叶、甜菊糖、大豆蛋白、酱油、醋的加工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1、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简史[1] 1748年Abble Nelkt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首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人们发现动植物体的细胞膜是一种理想的半透膜,即对不同质点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生物体正是通过它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过程。直到1950年,W.Juda首次发表了合成高分子离子交换膜,膜现象的研究才由生物膜转入到工业应用领域,合成了各种类型的高分子离子交换膜。固态膜经历了50年代的阴阳离子交换膜,60年代初的一二价阳离子交换膜,以及60年代末的中空纤维膜以及70年代的无机陶瓷膜等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具有分离选择性的人造液膜是Martin在60年代初研究反渗透脱盐时发现的,他把百分之几的聚乙烯甲醚加入盐水进料中,结果在醋酸纤维膜和盐溶液之间的表面上形成了一张液膜。由于这张液膜的存在而使盐的渗透量稍有降低,但选择透过性却明显增大。此液膜是覆盖在固膜之上的,因此称之为支撑液膜。60年代中,美籍华人黎念之博士在用DuNuoy环法测定表面张力观察到皂草甙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和油作实验时能形成很强的能够挂住的界面膜,从而发现了不带固膜支撑的新型液膜。这种新型液膜可以制成乳状液,膜很薄且面积大,因此处理能力比固膜和支撑性液膜大得多,这一重大技术发现奠定了液膜技术发展的基础。 随着制膜技术的发展,膜分离技术不断进.212业应用领域。近二十年来,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气体膜分离、无机膜分离、液膜分离等都取得很多新的进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地扩大,遍及海水与苦咸水淡化、环保、化工、石油、生物医药、轻工食品等领域。膜分离技术正作为分离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将在生产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 我国50年代开始研究电渗析,66年开始研究反渗透,80年代以来对各种新型膜分离过程和制膜技术展开了全面研究与开发,目前已有多种反渗透、超滤、微滤和电渗析膜与膜组件的定型产品,在各个工业、科研、医药部门广为应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