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72 心尘72
关注数: 14 粉丝数: 80 发帖数: 3,120 关注贴吧数: 13
副教授被曝与多名女生发生关系:她们主动就是玩玩 原标题:临沂大学一教授骚扰女学生?学校:已查明确有师德问题,给予记过处分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临沂大学文学院教师郑明璋长期骚扰女学生,并晒出郑与女学生聊天记录为证。今日,临沂大学发声明称郑明璋确有师德失范问题,已对其作出记过处分,并停止其教学工作。   临沂大学文学院毕业生李婷(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和受害女生王清(化名)6月回校参加毕业典礼时,王清听说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郑明璋骨折,便特地买东西去郑家中看望。据王清的自述,郑明璋在家中多次言语骚扰自己,并提出要与她发生关系。据李婷介绍,还有几位同校学生也曾遭到郑的骚扰。   今日,临沂大学发声明称,经学校调查核实,郑明璋确有师德失范问题。为严肃校纪、教育本人,根据有关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给予郑明璋记过处分,解除副教授岗位聘任,并停止其教师工作。   北青报记者在临沂大学文学院官网看到,郑明璋,1967年11月生,山东郯城人。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入山东大学,研习中国古代文学,199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到临沂师范学院(临沂大学前身)中文系。2003年入山东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同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北青报记者 李涛 实习生 张月朦) 责任编辑:张申
媒体:美国司法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伊朗制裁 4月25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者消息称,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美国对伊朗的有关制裁,但目前的调查进展及具体指控尚未可知。 华为发言人拒绝对此置评。 知情人士称,在进行上述针对华为的刑事调查以前,美国商务部和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制办公室已经对华为发出了有关一些制裁问题的行政传票。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去年4月纽约时报报道就提到,发现监督制裁行动的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制办公室于2016年12月对华为发出一张传票。而美国财政部的调查又是在2016年夏季美国商务部对华为发出传票后进行的。商务部负责执行调查,监督军民两用技术出口。 上述报道称,对于华为是否违反了美国对古巴、伊朗、苏丹和叙利亚的贸易管制,美国官员正在扩大调查。对华为扩大调查是在中兴通讯去年3月承认违反了美国制裁令后出现的。中兴已经被罚11.9亿美元。 就在上周、4月16日,美国商务部以中兴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条款为由激活拒绝令,未来7年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 次日有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已向华为发出行政传唤,要求华为提供过去五年向朝鲜、伊朗、叙利亚、古巴和苏丹出口的全部信息,配合有关美国对通讯技术出口限制的调查。 华为相关人士4月18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是一则假消息,华为并未遭到美国政府调查。 华尔街见闻发现,纽约时报上述报道明确提到,华为并未被指控有任何违法行为,美国财政部的行政传票并没有表示这属于刑事调查的部分行动。 澎湃新闻提到,纽约时报上述报道后,华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致力于在开展业务的地方遵守当地法规。不过当时业界警告,如果调查发现华为的行为有悖于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的利益,美国可能会限制其获得关键的美制元件和其他技术产品。
如松 :中美贸易大战,中国必胜! 据主流媒体的报道:“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我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方这一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侵犯我国合法权益,威胁我国家发展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相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将视美国政府对我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情况,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另行公布。”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美国政府已经公开发布了根据301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并限制部分领域投资的新闻,其行动已经箭在弦上,很难半途而废。而一旦美国正式实施,中国自然会立即执行反击措施,这说明,大规模的贸易战已经基本是既成事实。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佐证这场贸易战是无法避免的。以往,美国基于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可以通过印美元购买全世界的商品——形成贸易逆差和对世界的资本输出,但这样做的前提是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处于低位,让美元可以享受信用红利(我的书中对信用红利有详细介绍)。今天,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已经处于105%左右的高水平上,如果继续通过印美元购买世界的商品,意味着美元需要继续扩大发行,美联储必须继续增加货币发行的保证金——主要是美国国债,当美国国债继续高速膨胀的时候,意味着美国政府走向债务危机,而美国政府出现债务危机就意味着美元丧失信用——美联储(美元)同时走向破产,这显然不是美国人的选项。所以,在现阶段美国已经丧失了继续通过大规模印美元购买世界的商品的能力,也就不准许继续维持以往不断膨胀的贸易逆差(形成资本输出),反而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压缩贸易逆差,缓解自己的债务问题,这让贸易战成为一种必然。 这场贸易战,不仅仅会体现在中美之间,未来也会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美欧、美日之间,这是由美国政府的债务情形所决定的,也是美联储要维持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所决定的,与川普个人没有太多关系。 这场贸易战,中国必胜!至于原因,在此就不解释了,可参考央字头的主流媒体。制度优势就是取得胜利的最大优势。因为有制度自信和制度优势,所以,中国必胜! 在此,主要谈谈对国内财经局势的影响,这会深刻地影响每个人。 按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中国2017年全年贸易顺差4225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2758亿美元。按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7年全年美国贸易逆差5660亿美元,其中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是3752亿美元。 按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前11个月,欧盟对美国贸易顺差达到1079亿欧元;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为1619亿欧元。按欧元兑美元1:1.2粗略计算,分别为1293、1943亿美元,如果以简单的算术平均值折算成全年的数字,大约分别是1410、2119亿美元。 如果按海关总署的数字计算,中国对美、对欧盟形成的顺差之和是4887亿美元。如果按美国商务部的数字计算,则是5871亿美元。两个数字都超过了中国全年的贸易顺差4225亿美元。 这说明,中国对其它经济体是资本输出国,包括大宗商品国家、非洲受援助国家和一袋一露上的国家。 川普号称要减少中美之间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估计是可以实现的,因为美国是逆差国。当然,美欧、美日之间的贸易逆差也会被压缩,当欧日的顺差项目被压缩之后,就会建立自己的进口壁垒,压缩到中国贸易顺差的形成。最终,总的压缩幅度应该会超过1000亿美元。 贸易顺差收缩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一直是资本和贸易项下双顺差的国家,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升和人口老龄化,过渡到双逆差时代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性在《如松看货币之道》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讨论。但有一个特点需要注意,基于中国的制度优势,贸易项下很可能维持比较长时间的顺差,这是一种超出经济本身的特定现象。 虽然中国去年形成了422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如果扣除汇率变动的因素,外汇储备余额的实际变动并不大,再考虑到外债的变动因素(增加了外汇储备),说明形成了巨大的资本支出: 第一,服务项目上的逆差,包括海外旅游购物、支付专利技术的费用、留学项目的支出等; 第二,资本以各种形式的外流; 第三,对外投资; 第四,大宗原材料和国外商品的购进; 第五,对外援助; 第六,一袋一露建设投资需求; 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出口下降,本身就会降低一部分对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所以,这里会减少一部分资本支出。但顺差被压缩之后,下属项目也很可能最先被关注: 对外旅游和以各种形式形成的资本外流最可能被关注,对外投资很可能要接受更严格的管理,留学项目也可能受到波及。 国外商品的购进也可能会受到冲击,国产替代的地位将逐渐上升。 顺差的下降首先被冲击的将是实际汇率,再加上部分商品(尤其是农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受损,关税上升带来的进口成本上升等,对通胀将有助推作用,今年的通胀很可能不会像分析师预计的那么温和,当然,这会助推央行早日提升利率。 大规模的贸易对抗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和投资需求与上述影响对号入座,有些事情需要未雨绸缪。
孙立平:黑涩会是怎样形成的? 【这篇文章写于本世纪初,具体年份忘了。当时主要是从信任结构缺失的角度来谈社会秩序问题的。现在之所以重发,主要有两个背景。一是新一轮的打黑可能正在来临。但黑是什么意思?黑为什么会存在?二是最近社会中的戾气包括权力部门的好勇斗狠之风越来越明显。这与本文中谈论的问题虽然不能简单等同,但了解本文所讨论的社会背景及其演化过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认识问题的框架。当然,这是十几年前的文章了,和当前面对的问题不见得能完全吻合,当作背景知识来看就是了】 【请各位特别注意我有意加粗了字体的那些文字,这些文字对于我们理解其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有意义】 有人讲了这样两个故事: 一个人觉得他现在自己的左手都不相信右手,"左手帮右手挠痒痒,右手想,挠得那么舒服,不知用心何在。右手帮左手擦肥皂,左手想,搓得那么起劲,然后要干甚么?两只手端一碗热汤,左手想,我得自己端住,别指望右手;右手也同样这么寻思。结果,害得他多花了一倍的劲。 一个人在儿子三四岁时,给他上了一堂启蒙课:儿子要喝水,他给了一杯。儿子喝了一大口,烫得哭了起来。他说,谁让你不试试烫不烫,什么都得自己试,谁也别信,爸爸也不能信。 故事的本身显得有点荒谬。但如果我们将其中的角色换成我们市场中做生意的两个商人,恐怕这个故事就显得普通而又平常了。甚至在其他的社会场所,类似的逻辑也并非完全不存在,差别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信任的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事实上,信任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基础。如果没有了最起码的信任,可能我们的生活就会寸步难行。 比如,我们到菜摊上买菜。你说我要两斤西红柿。往往是,卖菜的小贩给你称了两斤,就倒在了你手里拿着的口袋里。如果这时候你不承认口袋里的西红柿是小贩刚刚倒进来的,小贩几乎没有任何办法证明那西红柿是他刚刚倒进来的。但一般地说,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小贩会不加思索地将西红柿倒进去,而你也不会赖帐。这是因为他对你有着基本的信任。 然后小贩会说:两斤西红柿总共2元钱。你说没零钱,接着就把一张50元的钞票递给给了小贩,然后等着他给你找零钱。下面的情节是非常重要的:小贩随手就将50元的整钞仍到了钱匣子里,然后给你找零钱。如果这个时候小贩说,你还没给我钱呢。你有办法吗?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证明钱匣子里那张50元的整钞,就是你刚才给卖菜的小贩的?如果有人让你说出那张钞票的编号,从而证明那张钞票是你的,你十有八九说不出来。 但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绝少会发生。为什么?因为人们之间有着基本的信任。这样的故事说明,哪怕是在我们最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信任这个东西都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如果离开了基本的信任,像在菜摊上买菜这样每天都要发生的日常生活活动,都是没有办法进行的。 现在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出现了信任结构缺失的情况,这个社会的社会生活会变得怎样?许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在社会信任缺失的情况下,交易的成本会加大。 比如,在我们举的买菜的例子中,如果没有基本的信任作为基础,交易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进行,比如在交易的每个环节上都订立书面的协议,或者都要有共同承认的证人在场。但这样一来,交易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信任结构的缺失,从而使得社会交易成本加大,并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例子,可以说屡见不鲜。 在商人和商人之间,首先要把对方假设为一个骗子,否则就可能上当受骗;在消费者和商人之间,凡是要购买一个大一点的东西,总要先绷紧一根弦:可别掉进陷阱里;在社会的公共生活中,官方的统计数字你不敢完全相信,报纸上的报道你不敢完全相信。这样,人们几乎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向本文开始故事中那端汤的手一样,多用上一倍甚至不止一倍的力气。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