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群众苏子哥 车转来
关注数: 13 粉丝数: 583 发帖数: 3,985 关注贴吧数: 7
说说生桩回芽情况?小白看过来。 有些树桩在春季发芽后,过段时间就枯死了,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是树桩的假活现象,即树桩上的芽是靠树身的营养,而树桩本身根本没有发根,这种树是种不活的。扒开土后根或沤烂或发霉。其实注意以下几点就会容易养活: (1)盆土过湿。春天,气温逐渐上升,正是萌发新叶、新根的时候。这时如果盆土过湿,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根系就会因缺少氧气而腐烂死亡。在春天,盆土以偏干为好。 (2)树桩长期干燥。许多人认为春天空气湿度大,不必对桩景进行叶面喷水养护。但春天气温回升快,风又大,水分蒸发特别快,而且植物在春季往往是先长叶后发根,根系吸收的水分往往供应不了植物体对水分的需要。因此,春季易发生枯梢,严重的还会引起植株枯死。要经常向树身喷水(或套袋,可戳几个洞通风),并同时注意使盆土保持适当的湿度。 (3)天气不稳定。春天常常忽冷忽热,天气变化极不稳定。过早地将植株搬到室外,这是春天树桩枯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春天不要急于将盆景搬到温室外,而一定要等气温稳定后再将桩景移到室外。 (4)急于施肥。这是造成桩坯春季枯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怕植株养分供应不上,因此急于施肥。其实不然。春天,刚刚萌发的新根,特别是刚上盆的桩坯,还不能正常地吸收水肥。如果这时施肥,不但所施用的肥不能被植株吸收利用,还会将嫩根烧死。 (5)急于晒阳光。刚上盆的新桩一长出叶,有些人就急于将它放于阳光下,这是造成上下水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春天,树桩萌芽消耗的是树桩自身的水分和养料,一旦放于阳光下,就加快了蒸腾作用,极易引起树体失水。因此,新上盆的桩坯一定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养护,直到树木生长彻底恢复后,方可逐步移到阳光下。 (6)移动盆景盆过多。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如果光照紊乱,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桩坯不宜经常移动或变换方向。下山桩栽死的原因初探: 1、干死(叶及枝条缺水)。这是主要的死因。新手死在下山桩为多,老手多死在熟桩。新手一开始栽桩往往露得太多,一上来就悬根露爪,不注意保湿。 2、涝死(根部水太多)。 3、闷死(根部不透气)。2和3很多时候是孪生兄弟,泥土不透气,要保湿浇水又多,不涝死闷死才怪。 4、肥死(泥土太肥或浇了浓肥)。栽下山桩选用泥土要瘦点的,尽量和山野的泥土一样,切忌肥土,更不能加肥。 5、酸碱失衡(泥土的酸碱度不合桩桩的要求)。泥土的酸碱度要适合植物的要求,喜欢中性的,微酸性的,还是微碱性的要搞清
盆景换盆 盆龄注意以下八重点。 (1)换盆时间 换盆时间依树种不同而不同。通常是在春秋两季树木生长缓慢时进行。一般耐寒的树种如榆树可早一些换盆,而喜温暖的树种如福建茶、紫薇和黄杨则要晚一此换盆,在接近初夏时进行。 (2)换盆年限 换盆年限应视桩景大小、桩景种类及树木长势而定。一般大盆3—5年换一次,中盆2—3年换一次,小盆1—2年换一次。树桩生长速度快的可1—2年换一次,生长速度慢的可3——5年换一次。生长旺盛的桩景可延长换盆年限。生长速度下降,盆土干硬,透气排水性差的,可缩短换盆时间。 (3) 换除旧土 每次换盆,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除去1/3—1/2的旧土,换上新土。 (4)根系处理 经过一二年栽培的盆树,往往老根布满盆底,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因此要结合换盆,剪除老根和腐烂根,促其萌发新根。根部最好用医用的眼药膏或磺胺软膏作消毒处理,用药消毒处理被人修剪过的根部目的就是以防细菌感染。 (5)盆底处理 盆底部的排水孔应覆盖瓦片或者其它能挡住泥土薄片,防浇水时泥土流失。同时盆底可铺一煤渣或粗砂,以利排水。 (6)对盆景进行清洗消毒 用过的盆景盆一定要清洗净再用,否刚易传染病菌。 (7)盆土的湿度 盆土过湿或过干都不利于换盆。过湿,容易粘泥,不利于修根和去旧土;过干,换盆时易损伤根系。更多盆景知识与你分享。最好视情况在换盆之前先浇一次透水,待盆土干湿适度时再换盆。 (8)换盆后的管理 换盆以后,要先放在半荫和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用细喷壶浇一次透水,待萌发出新根后,才能把它慢慢移到阳光下养护。
玩盆景最基本就什么树型配什么样的盆。盆钵对于盆景具有十分重要 玩盆景最基本就什么树型配什么样的盆。 盆钵对于盆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盆钵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盆景植物提供生活场所,决定了盆景的构图范围。同时盆钵是一种工艺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我国生产的盆钵种类繁多,款式千变万化,色泽也极其丰富。盆钵就质地来说,有瓦盆、陶盆、釉陶盆、瓷盆、石盆等。各自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其中以陶盆和釉盆较为常用。中国的紫砂陶盆和釉陶盆,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1色彩要协调 盆与景物的色彩既要有一定的对比,以要相互调和。一般情况下,盆的色彩以素雅为好,可体现衬托作用,防止喧宾夺主。山水盆景通常用白色盆,但要注意不能与山石的颜色相同。树木盆景要根据主干的色彩选舅,花果类宜配用釉彩陶盆,松柏类宜配用紫砂陶盆。紫砂陶盆透水,透气性较好,色泽素雅,造型美观,大多数树种都适宜。釉陶盆的透气性比紫砂盆略差,色泽明朗,也较为常用,适用于部分花果类和杂木类。石盆坚固耐用,常用于体量较大的老树桩,显得古杆稳重。瓷盆透气性差,色彩华丽,很少使用,部分花果类有时可采用,但应注意盆壁的图案不宜鲜艳复杂,以免喧宾夺主。丽盆质地粗糙,不够美观,只用作栽植树坯。盆的色泽以朴素淡雅为佳,紫砂色对于多数树种都适宜。对于叶色鲜艳的树种及花果类树种,盆的色彩要与叶色、花果颜色有对比而又调和为好,如红枫宜用白色或淡黄色的釉盆,白梅宜用紫砂盆,火棘、天竹宜用深蓝色釉盆。紫藤如胜蓝釉盆效果就不佳,选白釉盆为好。 2款式要吻合 盆的款式与景物内容在格调上应该吻合。树木的姿态虬曲蜿蜒,盆的轮廓应以曲线条为主,如圆形、椭圆形等;树木的姿态苍劲挺拔,则盆的线条宜刚直,如菱形、四方形等。形态挺直的树木宜用矮脚盆,横斜飘逸的树木宜用高脚盆。山水盆景一般用长方形或椭圆形水底盆,以斧劈石作山景的,可用狭长一点的盆;以砂积石作山景的,宜用较宽的盆;高远式山景,宜用较狭的盆;平远式山景,宜用较宽的盆。盆的款式要与树木姿态相配,传统的规则式造型多用圆盆、方盆、六角盆、海棠盆之类,直干式、曲干式、临水式、垂枝式等也可用此类盆;悬崖式宜用千筒盆;直干式、双干式、多干式、斜干式、卧干式、连根式、附石式、丛林式等多用长方形或椭贺形的浅盆;文人木多用极浅的盆钵,使树木显得高耸飘逸,超凡脱俗。从发展趋势看,现代盆景大多采用较浅的盆钵,以突出表现根部之美,充分显示自然界名木古树的雄伟气势。当然悬崖式例外。 3大小要适宽 盆的大小应与所配的景相适应,过大过小都不行。用盆过大,蓄水过多,不仅使盆内显得空旷,而且易导致植物徒长,影响造型,甚至引起烂根死亡;用盆过小,又会使盆景显得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且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影响盆内植物生长。一般矮壮型的树木,所用盆的口面必须不小于树冠范围;合栽式的用盆,宜稍大些,以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用浅盆时,盆口面宜昼大些;用深盆,盆口面则宜小些。山水盆景盆口面不宜大,否则会使山峰显得矮小,不雄伟;但也不宜过小,过小会使景物臃肿。 4深浅要恰当 树木盆景用盆过深,会使盆中树木显得低矮,但主干粗壮的树木用盆过浅,会给人经不稳定感,而且难以栽植。山水盆景用的水底盆均应很浅,以表现出山峰的高大、山涧坡脚的曲折起伏,以及水中的船、桥等景物,如用盆过深就会将景物遮住。 5质地要相宜 松柏类盆景宜用紫砂陶盆;杂木类一般用釉陶盆。微型盆景宜采用釉盆或陶盆;特大型的可用水泥盆;山水盆景宜用凿石盆,其次是釉陶盆;水旱盆景宜用紫砂陶盆或凿石盆。
教你如何选择盆景用土 养活盆景的要素包括土壤(盆栽用土)、光照与置场、给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详述如下: 土壤 土壤是大地经过自然风化后所造成,它供给植物生长所需之矿物质、水分,并为植物生长所凭依、固着之物;所以,土壤为植物环境中极重要的部分。 土壤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固相(无机矿物质、有机质) (2)液相(水分)及 (3)气相(空气)等,彼此交互影响之复体系所构成。土壤的固相由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固体粒子所组成,称为土壤质地(如砂粒、土分砂及黏粒)。这些固体粒子间相互结合或排列的方式,则称为土壤构造(如单粒、团粒)。 由于土壤质地和土壤构造的不同,控制了土壤的各种物理性质,如土粒间隙(孔隙)之大小等,并进而影响土壤的排水及保水能力、通气程度、养气程度、养分供给能力、团粒作用及根群之伸展等。 盆栽「用土」 种植盆栽用的土称为「植料」或「植土」。用土相当于植物的食物,用土的良窳与否直接影响到盆树生长的好坏。好的用土条件如下: 保水性佳、吸肥力强 筛去土粉后,半风化的团粒土,多棱角,毛管孔隙多,不易崩裂。此种土壤方能保有充分的水分以溶解无机盐养分,使于根部吸收利用。施肥后,也能把养分固定而不致流失。 排水性好 土粒如果过细,土粒间隙小,非但排水不良,用时会造成空气流通不佳,而引起腐根现象。 酸碱度适中 依树种选择微酸或微碱的用土(酸碱值六~七.五),最适合盆树的生长。 团粒结构的颗粒土 团粒土孔隙大、排水性佳、吸肥强且空气流通,氧气充足,根生长容易,微生物、有机物分解快速,土壤不易酸化。 外观美、色泽佳的「新土」 地表面上的土中,有机质、无机矿物质等均已被地上的植物大量吸收,或雨水冲刷流失,因此使用地下约一公尺处,半风化、含矿物质多、外观美(团粒状)、色泽佳的新土,更能使盆树发育良好,与盆钵、盆树相互辉映。 调配植料,控制树势 植物的需水量因树种而异,用土的性质也不尽相同。松柏类喜水忌湿,且其枝干与根盘需表现粗犷感,所以要用砂质比例较高的土种植。 杂木类、花果类、草类因小枝繁茂、花朵盛开、结实累累,所以要用蓄水性好、吸肥力强而土质比例较高的壤土种植。 半成品树用较粗的土粒,使根部易于长粗,枝干生长也会较快。成品树则要用较细的土粒,较易保持树形。大盆、深盆所用的底土颗粒较大,浅盆、小盆用土颗粒较小。在调配植土中,要特别注意水分、空气、肥料的多寡,以便控制盆树生长,提升树格。 用土的种类及特征 山 砂:粒子较小,多棱角,土粒间孔隙大,排水特佳;与红土粒混合使用,有防止土质变硬的作用,可帮助母根分歧出细支根来。 河 砂:粒子比山砂细,硬度介乎石与土之间,略有蓄水性,排水性佳。河砂的无机矿物质有机质则较少。 黏土粒:是制砖瓦的用土,黏性特佳。创作附石盆栽时,做为黏贴根部使用。混于果实盆栽用土中,也有增进开花和不落果的功效。 风化石:硬度高,排水性特佳,置于盆底可调整盆土滞水层的湿度。 有机质:腐化的落叶和动物的粪便,堆积二~三年后彻底发酵。由于它含有许多细菌及虫卵,经阳光紫外线或热风消毒后再使用较为安全;因含有丰富的有机肥分,蓄水性好,微生物多,有松化、改善用土气相之功能,使盆栽保持活性化,不易变酸,可当花果类的基肥。 红土粒:为火成岩风化,呈茶褐色。湿时有黏性,不易溶解,干时则不易崩碎。毛细孔粗大,蓄水力强,排水、通气良好,硬度介于砂与土之间;本身肥分少,蓄水力及吸肥强。 砂和红土粒是盆栽用土最重要的土料。 水 苔:生长在河湖或池沼的一种苔藓植物。由于水苔具有很强的吸收液体(水分)能力,及抑菌防腐的特性,使它在战争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取代棉花,而成为外科伤口敷药、包扎的极佳材料。园艺上则利用水苔作为伤口及搬运植物时之包裹(装)材料,或于移植换土之后,覆艺盆面,使保持湿润,不致干燥枯萎,而又不会腐坏。
严重脱水盆景急救方法 浇水是植物盆景的主要管理工作之一。浇水看似简单,要浇至恰到好处,也不容易。浇水要根据植物品种、季节变化以及植物的生长期、开花期、休眠期和天气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掌握好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十分重要。一些盆景植物死亡,有相当一部分与浇水不当有直接关系。 盆土除供给盆栽植物水分、营养外,还要维持植物对空气的正常呼吸。盆土在水分充足时,土壤颗粒膨胀,把颗粒间空隙的空气挤出,使盆土内空气缺少;当盆土干燥或比较干燥时,土壤颗粒收缩,体积变小,颗粒之间又出现了空隙,空隙处就被空气充盈。 随着土壤干、湿不停地变化,盆土内的空气也不停地运行,使植株根系得以进行正常呼吸。每次浇完水,在一个短时间内,盆土内缺氧,植物的根系是能忍耐的,但如盆土长期过湿,造成长期缺氧,就会引起根系糜烂及其它病害;若盆土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盆土中虽氧气有余,但植株长期吸收不到水分,同样对植物生长不利甚至枯死。因此,植物盆景浇水应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浇水不足,植物脱水,就会呈现出嫩枝发蔫下垂,叶片枯萎、发黄、脱落,如是针叶树种则针叶变软,丧失刚劲刺手感。缺水严重时,小枝皮层皱缩如鸡皮疙瘩。如果在夏季遇到这种情况时,应立即把植株移到蔽荫处,待温度下降后,先向叶面喷洒清水,再向盆内浇少许水,一小时后方可把水浇透。 对脱水严重的植株,切忌立即一次把水浇足,因为植物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根部皮层已经萎缩,紧贴木质部,突然大量供水,根系会因迅速吸收水分而膨胀,造成皮层破裂,导致植株死亡,因此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严重缺水的植株经过上述处理后,最好在荫棚下养护几天,复壮后再置于阳光下培育。但浇水也不可过量,水大除易引起植物陡长、影响树形和观赏外,还易引起根系腐烂而导致死亡。微型盆景的盆土更少,适时适量浇好水尤其重要。
看看盆景如何结顶? 盆景结顶是盆景制作,即盆景最上部的处理,大多数,讲结顶就是盆景最高的干结束,方式有自然结顶、云片结顶;关系到一株树的完整性与观赏性,是每件盆景作品是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也有人认为一个主干可有一个结顶,达到层次分明的目的,双杆式的盆景即有两个结顶,当然,树干若是紧密,我们以最高的干为结顶处。结顶首先要是服从树种属性,其次才是表现作者的个性,总之要看具体情形。 松柏盆景结顶的具体手法 松柏盆景需要采用抑制生长法,在古松、老柏、结顶常表现为盘形屈曲,节间骤密,浑身的冲劲。 主干应求稳健,既不后仰,也不前倾。但顶梢可略前倾,在体势上与最佳视角有顾盼照应,这样处理一是有亲切感,二是有含蓄美。 顶枝绝不可有长枝,若有淘汰或缩减、扭曲,顶枝由于顶端优势,容易繁密形成“大盖帽”。必须做到条理清晰,处处可观,不可只看见一丛绿色。凡重叠交叉枝应剪去。 盆景结顶,根据树梢的形状,大概分为散点冠,扇形冠,三角冠,平顶冠,回头冠,枯梢冠等。 散点冠 散点冠树冠用专业话说是一枝结顶,简单就是说树梢尾端突出向上走。顶梢部分的侧枝呈现数点分布状。这样制作主要能够表现出盆景的自然、简约和生动的感觉。比较实用于高耸式盆景,直杆式盆景,斜干式盆景等冠型讲究结顶的。 扇形冠 那么扇形冠树冠就是树冠以三枝为上,顶梢和边枝一次向上。主要分布为顶端偏高,密集展开,呈现放射状。 三角冠 树冠就是一高一低,主枝向上分布。边枝横展开。多在曲干式盆景的结顶方式中见到。 平行冠 平行冠就是树梢所有的枝条全部呈水平弯曲蟠扎状态,基本样子呈现云片状。这样分布能够显示出规制,简洁。 回头冠 回头冠树冠它的特征不是很明显,但是基本都是树梢猛然回头,偏向主干一侧。它主要是通过树干的纵向和冠枝的横向反差对比形成视觉的冲击。 枯梢冠 枯梢型树冠以树冠顶端为主,用枯枝直冲苍穹。而下部枝繁叶茂,上下枯荣形成强烈对比。这种我们一般在舍利干盆景中见到。
怎样保持盆土的肥沃 盆栽花卉植物需要充足的养分才能保持良好的长势,而养分往往从盆土中汲取。所以,盆土中始终保持肥沃显得非常重要,这是确保植物能保持健壮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 通常情况下,在沙质壤土中混入3成完全腐熟的厩肥是比较合理的。但单靠加入养料是不足以让盆土保持疏松肥沃的,我们还需要让盆土具备良好的通透性,即透气透水,同时注意通风效果。这样才能避免盆土出现板结而抑制植物根系的正常呼吸。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盆土的疏松肥沃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怎样保持盆土的肥沃疏松呢?一般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使用素土质钵盆作为花盆 虽然素土质花盆并没有如釉盆、瓷盆、塑料盆的美观效果,但其价格非常低廉,而且排水透气性良好,非常适宜盆栽花卉植物的生长。 二、在花盆中做好排水层以利排水透气 通常情况下,以盆内空间的20%-40%部分作为排水层,可以采用大小适宜的鹅卵石、碎砖块、小瓦砾等来填充,这样可提高盆内的排水透气效果。 三、松土时增加搭配介质改良盆土 在盆土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需要为其进行松土以增加疏松透气性,同时加入一些锯木屑、菜叶、腐殖质与土壤搅拌混合,不仅能提高盆土的疏松透气性,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从而达到改良盆土的效果。 四、适时做好换盆工作 当盆内植株长到一定大小时,原盆往往无法满足其扩展需要,而且盆土中的养分也会逐渐减少,所以换盆显得非常有必要。但换盆时我们需要结合增加介质、施肥、灭菌杀虫等措施来改善盆土的疏松肥沃效果。
无人浇水方法 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各不相同,像兰花一类在冬季一般不宜多浇水,多肉仙人掌一类需水量也不大。这里列举的方法适合那些平日里1-2天内至少需浇一次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的花木。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则叫“见干见湿”,就是保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虽然植物习性不同,不见得所有植物都适用这个原则,但是大部分花木,对土壤湿度还有一定的要求。 下面就以这盆黄杨盆景为例为大家演示几种小方法。 1“金钟罩” 在离开绿植宝宝之前,先将植物浇水浇透。这里强调所谓“浇透”,就是浇水至花盆下孔有水渗出。然后在植物盆外套上塑料袋,但袋口不要扎的太紧,使植物有透气的余地,以防过于湿闷而引起病害。这个“金钟罩”类似一个小温室,保温保湿,袋子最好稍微比植物叶冠更大。 此种做法虽然不利于植物通风,但是相对湿润的环境大概一个来星期的时间倒也无妨。 2座盆渗水 同样先将植物浇透水,然后准备一个稍大的水盆或盘子,盛满水。然后将花连盆一起放进大盆里,水的高度不要超过花盆里泥土高度的一半。这样一来,大盆里的水将通过花盆底部的小孔渗入土壤,以保持土壤有一定湿度。 3虹吸引流 在花盆旁放一个盛满水的盆或桶,再找一个吸水好的毛巾(粗大的棉线也可以,甚至能吸水的鞋带),将毛巾的一端放在脸盆内,另一端埋入花盆中(注意盛水容器要高于花盆)。 这样就可以通过毛巾向花盆中输送水分了,可保持花盆半个月左右湿润不干。 当然啦,除了这三种,江湖上还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方法,什么用医用静脉输液器给土壤“打点滴”,或者将植物连盆放入湿润的沙盆里保湿,原理大同小异,大家可以大开脑洞,集思广益。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这些方法只是暂时应对假期人不在家无法浇水的小技巧,却不是日常浇水的方法。植物还是需每日打理照料,并不是保持土壤湿度那么简单。栽花取势,种盆得景的乐趣,尽在日常的养护之中。
做一盆属于自己的盆景 在育苗的早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修根。修根是为了适应更小更浅的观赏盆,为以后上盆做好准备。同时修根也能刺激更多毛细根、侧根的形成,为将来形成良好的根盘根系打下基础。 除了修根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短截主干。自然界的树木由于顶端优势的原因更加倾向于向上生长。而盆景是微缩的自然,我们必须要对盆景树桩进行矮化处理。短截树干有利于侧枝萌发,使出枝点更加靠近树干基部,为以后的造型提供更多的枝托选择。上图中虚线所画的是短截后可能的出枝点。 对主干进行短截之后,需要对新长出的枝条进一步进行短截定位,以刺激更多的侧芽萌发。同时也要对根部进行例行修剪,以刺激更多的细根萌发。 再次修剪之后,会有更多的侧芽萌发。此时需要进行定枝,抹去不需要的芽位元。定枝完成之后,放任其生长,不但可以增加侧枝的粗度,同时还可以使主干增粗。 要注意最好在一级枝完全木质化之前对其进行蟠扎,木质化后再进行蟠扎难度会加大不少,同时还会有断枝的风险。 对主干和一级枝进行蟠扎之后,盆景的基本构架就形成了。此时就进入艺术创作的阶段了。你可以尽情发挥你的创造力,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盆景的设计当中。进行设计时,注意运用盆景艺术中的三角原理与重心原理。
详解山松盆景的制作及养护山松广泛生长于江南地区山地丘陵,山东 详解山松盆景的制作及养护 山松广泛生长于江南地区山地丘陵,山东省南部、河南、湖北及西南各省也多见其踪迹。山松身干苍劲嶙峋,鳞皮粗厚,呈黑褐色甲状块裂。树势挺拔,树高可达20米以上。枝干轮生,针叶常绿,一束二针,偶有一束三针的,针叶长15cm-25cm。适应力强,抗风耐寒,耐高温、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的红壤土或花岗岩风化土最适宜其生长。山松木质柔韧,树液饱满,输水线纵横交错,可塑性极强,造型容易,枝条拿弯扭曲定型快,成型后树姿雄健优美,针叶苍翠赏目,观赏期长,是制作盆景的上乘素材。但因其属深根性树种,主根粗长,侧根较少,移植操作要求较高,影响成活率,加之针叶较长,自然生长多柔软下垂,显得松散,故以前似乎培植较少。对山松盆景培植探索多年,现将一些体会提供给爱好者参考。 选坯 山松盆景素材可从小培育,只要收了松果于春季播种,发芽率很高,幼苗生长也很快,但没有十多年时间树身起不了鳞皮,要做成精品盆景费时很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要是挖掘山野老桩,那些经常年砍伐或恶劣环境摧残,树身矮壮古拙、扭曲变化、盘根错节、枝干丛生的老桩头,正是制作盆景的好坯。要着重选择那些矮化苍老、又可以理出过渡自然、富有变化的主干,最好是带有现成的嫁妆枝托,或出枝位置合理,芽点较为紧凑、有取舍余地、具有培养前景的桩头,再就是选择根盘比较协调,侧根较多,伸展较平,较易成活的桩头。山野挖桩要尽量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采取一些诸如补植苗木等措施,反对滥挖。 挖掘 山松的挖掘时间虽因所处地域有所不同,但差别不会太大,一般宜在公历10月至11月开始休眠期。此时植株容易经受重截重剪,之后一段时间雨水较少,有利养坯成活。另外在其芽头开始萌动前挖掘也能成活,但盛夏不能挖掘,而且一定要避开梅雨季节,因雨天挖掘土壤过湿,根系透气不好,不利生根成活。
黑松盆景:日常管理养护一、上盆1选盆:黑松枝叶深绿,宜选用中 黑松盆景:日常管理养护 一、上盆 1选盆:黑松枝叶深绿,宜选用中深的紫砂陶盆,小型盆景可用釉陶盆,大型盆景可用白矾石或大理石的凿石盆。盆形可根据树型而定,一般以长方盆或椭圆盆较多,悬崖式造型则宜用高深的千筒盆或中深的方盆。 2用土:黑松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深厚的中性土或微酸性上为宜。盆栽最好用山土或腐叶土,掺拌20%砂土为培养土。土壤不宜太肥沃,以控制生长。 3栽植:上盆时期以3月萌发前为好。植株宜带宿土。对过长的根系可适当剪短,以便栽植时,根系不至拳曲于盆中。 二、造型 整姿加工:以攀扎为主,修剪为辅。黑松树桩养坯一年后,方生长良好。根系发达,成活率高,抗烟尘污染能力强。 树干造型:黑松盆景可制作成斜干式、曲干式、悬崖式等形状,也可制成附石式盆景。由于黑松针叶粗硬而较长,不宜剪扎成层片状,多以自然形为主,显示典型松树特色。 三、选材 从山地野生的黑松林地,选取天然飞籽下种、生长矮小而粗壮的植株,尤以从石隙中生长出的小老树树桩为佳。采掘后,先露地栽培(养坯),待根系发育良好、枝叶生长茂盛时,再上盆加工造型。为适合制作盆景的需要,在露地栽培时,应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较瘠薄处,控制水分和养分的供给,使其主根粗短,侧根发达,茎干矮小而屈曲,枝叶密集而丛生,姿态古朴而雅美,成为良好即可上盆加工。树桩主干较粗大,可适当切削加工,再将保留的侧枝攀扎成平伸或下垂状,选留侧枝应注意不留平行枝、对称枝,以有层次差落为佳。黑松的整姿加工宜在休眠期进行,这时树液流动缓慢,修剪枝条不致有松脂外溢之虞。在生长期间,只可攀扎造型,或摘芽控制生长,不可修剪整姿 。 四、养护管理 (1)培养环境 黑松耐寒耐旱,可常年陈放在庭院中台坡和阳台、乎台上,光照充足、空气流动之处。但小型盆景在盛夏时,不宜强光暴晒。冬季可露地越冬,最好连盆埋人向阳背风地方。若在室内越冬,室温不宜太高,清明节即可移到室外 (2)浇水 黑松喜干燥而忌积水,浇水不可过量,见干才浇,浇则浇透。在生长期适当控水,可使枝干粗矮,针叶短小,增添观赏价值。夏季高温时,可经常喷叶面水,有利生长。 (3)施肥 黑松耐瘠薄,土壤缺肥,也能正常生长,且促使干矮、枝密、叶短。但在生长期适当施1~2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有利于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虫害能力。 (4)修剪 黑松盆景为保持其优美古雅树形,要进行适当惨剪,修剪在生长期以摘芽为主,每年3~4月,当新芽伸长但尚未抽生针叶时,可摘去每个顶芽的1/ 2左右,如不需要增长枝条的盆景,可将顶芽全部摘去。对于影响树形美观的枝条,可于休眠期修剪。 (5)翻盆 黑松盆景一般3~5年翻盆一次,以2~3月进行为宜。翻盆时要保持原来盆土完整倒出,去除1/2旧土,剪去过长根系,以及枯根、烂根,同时修剪 部分不必要的枝叶,以保持盆土上下部分的平衡。 如原盆容量不够,可换以稍大的新盆,栽植方法与上盆同。 (6)病虫害防治 黑松常见的病害有叶锈病、落叶病、曲枝病和松瘤病等。防治措施:松针锈病及松瘤病可喷洒65%可湿性福美铁或福美锌300倍液;落叶病可喷洒0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 、红蜘蛛和松梢螟等。红蜘蛛和松梢螟等可用50% 杀螟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2000 倍液喷杀之。
技术知识#黑松技术知识贴#缩针摘芽详细核心技术黑松的生态习性 技术知识#黑松技术知识贴#缩针摘芽详细核心技术 黑松的生态习性与观赏特性 2.1黑松树性强健、易于栽培、喜肥喜水 黑松树性强健,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从肥沃的平原到贫瘠的山地皆有分布。此外,耐海潮风性强。 为了健康地栽培黑松必须理解其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日本吉田清治所著的《黑松盆栽》中记述:“黑松是一种非常喜欢水湿的树种。自远古开始,人们就驱水而居,而黑松就在人们近水而居的地方形成了自然林,从近海岸地带,到平原,再到河床两岸都生长着自然的古树名木。随着往内陆地深入,自然环境中高山部的黑松逐渐消失,赤松逐渐增多。而黑松只见于人工林和庭园树。平地池畔边的黑松,根的一半生长在水中,不仅没有枯死而且健康的生长着,可见黑松也是喜好水湿的树种之一。”看来,黑松不仅喜干燥,而且耐水湿。 因为每年都要对黑松实施短叶修剪技术,对于树木的生长来讲是一种残酷的做法,为了维持强健的树势必须进行充分的水肥管理,也就是说,生长健壮是黑松盆景松针短叶修剪法实施的前提条件。 2.2黑松观赏特性 如果把赤松比喻为雌松的话,黑松就可以比喻为雄松。黑松硬直的松针、块状的树皮等成为黑松代表性的性状,都是男性美魅力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长期在盆中栽培的黑松盆景,紧抱大地的根盘、自根际到树冠、再到树芯的自然过渡之美,正是作为盆景王者风格、生命力强健以及跃动感的具体表现。 3 黑松盆景短叶修剪法 3.1剪短松针法 在黑松盆景短叶修剪技术确立之前,常常通过剪短松针的方法达到松针变短的目的。剪短松针法具有两大效果,一是通过利用剪刀对松针的机械性剪短,松针缩短到原来的1/2 或者3/4, 提高观赏效果;二是通过剪短松针,降低光合作用,树势减弱,只能生长出较弱的新芽,翌年新芽上长出的松针自然变短。 剪短松针的适期在6 月中旬到7 月初旬。如果早于该时期,树势得以恢复,翌年的松针会变长;相反,如果晚于该时期,树势极度变弱而影响到树形的生长与观赏。 虽然剪短松针后长出的松针长度因松树生长状况与树势不同,但大体上整形中的幼年树应该稍短,已成型树稍长。此外,不是对于全树的松针进行相同长度的修剪,而是对于向下伸展的松针进行强度修剪,这样整个枝条就会产生向上伸展的效果(图1)。 图1 剪短松针法(枝条上部保留较长,下部保留较短) 松针剪短后水分蒸腾作用降低,应该适当控制浇水量,并多向叶面喷水。 但当黑松盆景短叶修剪法确立之后,剪短松针法基本上不被采用。 3.2 黑树盆景短叶修剪法 黑树盆景短叶修剪法是通过摘除嫩芽(因松类嫩芽酷似蜡烛又称摘除蜡烛)、剪芽、剪中芽、抹芽、拔除松针(调整松针数目)等一系列的连续操作来达到松针短小的目的(表1)。同时,在短叶操作的同时,必须加强肥水管理,保障松树的健壮生长。 表1 黑松短叶法实施时间表(以黄河下游地区为准) 3.2.1 摘除嫩芽(摘除蜡烛) 一到春季,黑松的嫩芽(冬芽,又因形似蜡烛而被称为蜡烛芽)以强生长势伸长,特别是未成形树木(幼年树),伸长之势更为迅猛。如果不对这些嫩芽进行摘除,必将会导致树形产生紊乱的现象。 嫩芽一年中的伸长长度成为松树的节间。生长势旺盛的松枝有时伸长长度会达到1.5m。对于盆景通过摘除嫩芽,具有缩短节间、并在二次芽、三次芽上萌发出往往需要2~3 年才能萌发出的小枝数的效果(图2)。 图2-3 嫩芽(蜡烛)摘除(摘芽)的方法 在摘除嫩芽(图3)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树势以及芽的生长势状况按照下列不同的摘除方法: (1)幼树与生长旺盛者 可以分两次摘除,或者推迟摘除时期,从嫩芽基部进行全部摘除。 (2)树势弱者或者老树 摘除时期稍稍提前,保留嫩芽长度的1/4~1/2 进行摘除。 (3)普通地栽幼树 分5 月与7 月两次进行嫩芽摘除,然后以短叶状态的三次芽进行越冬。 (4)成型中的普通盆景 从6 月中旬到7 月中旬,自嫩芽基部进行摘除,到秋季时萌发出短叶的二次芽。 (5)成型后的完成型盆景 嫩芽长度不长,原状保留,到6 月中旬时对其他的萌发芽进行整理。 总而言之,应该根据松树生长势状况与盆景类型不同,在不同时期进行嫩芽摘除,以便达到缩短松针的目的。但是,对于已经成型的盆树或者古树类盆景,因为要进行剪芽,所以常常省略摘除嫩芽(摘除蜡烛)操作。 图3 单个小枝新芽摘除方法(摘芽法) 3.2.2 剪芽 剪芽是对新芽从基部进行剪除的技术方法,它是黑松短叶修剪法中的主要操作内容,具有会造成松针变短的效果(图4)。新梢硬化后的6 月下旬~7 月上旬为操作的适期。 图4 剪芽的目的与效果 剪芽分为2~3 次、按照从弱芽(特别弱的芽除外)到强芽的顺序对新芽从基部进行剪除,促使萌发二次芽,达到秋季时整株盆树长出的短而整齐的松针的目的(图5、6)。 图5 剪芽之前,要根据芽的生长状况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剪芽 图6 剪芽的方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