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浙源 婺源浙源
关注数: 100 粉丝数: 69 发帖数: 1,216 关注贴吧数: 18
“我生活在和她相会的希望中”,祝单身者在新年里收获爱情… 我要唱的歌 ,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时间还没有到来 歌词也未曾填好; 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 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 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 从我房前路上走过。 悠长的一天消磨在为他在地上铺设座位;但是灯火还未点上 我不能请他进来。我生 活在和他相会的希望中 但这相会的日子还没有来到。 ——泰戈尔(印度) 睡前在网上看到这一首泰戈尔的诗,虽然不是一首爱情诗,而是一首宗教抒情诗 ,但像是一股细腻的爱恋娓娓道来。 对于永恒的激情与爱的追求是每个人所渴望的, 渴望与“她”相会,一个朴实而率真伯愿望,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看到这诗委实有点“触景伤情”,因前几天有同事介绍着对象来了,没想到刚见一面就被拒绝了,理由是性格不同,被赞为是太过成熟、稳重。呵呵!看来终究还是没有缘份。 于是乎,看到这诗便感慨大发了。“我生活在和她相会的希望中”,一语中的啊。继续生活在和她相会的希望中吧。最近确实是有些无聊的孤独了,竟然提起久违的“笔”写点零乱而又无聊至极的文字,是唠叨,是无病呻吟…… 虽然现实挺残酷,但愿望仍旧一如继往的美好。 “静静等待,是一件美好而细腻的事情;期待着与她的相会,直至感动到天使降临,直至心中开也一朵花儿来……” 与吧中所有的单身青年共勉!
朝辞婺源彩云间,千里京城一日还——探访最美乡村新地标高铁婺源 12月27日下午,本人专程去探访了一次婺源火车站(高铁站)。婺源火车站是京福高铁、九景衢铁路上的一个铁路枢纽站中型站,位于蚺城街道上梅州村。 来到火车站前的詹天佑广场,已经聚集了许多和我一样前来观瞻的婺源市民。尽管还未完全完工,但车站整体外观已基本显现,远远看上去,确实非常美观大方。以前,婺源交通落后,婺源人乘坐火车需要到邻近的景德镇、黄山等地。辗转来去,增加了旅途的劳顿不说,甚至发生过不少安全事故。高铁的开通不仅结束了婺源不通铁路的历史,也必将给婺源带来不可想象的变化。作为婺源人,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充满自豪也倍加珍惜。 婺源火车站主要由站前广场、主站房、徽文化走廊以及信号楼等其它附属设施四大部分组成。 詹天佑广场,即站前广场。一眼望去,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塑雕像就座立在广场最前方,詹天佑注视前方新的宽阔的环城大道,他应该感到欣慰,可以含笑九泉了。与站前广场纵向对接的那条主干道为詹天佑大道,该大道长960米、宽38米,双向4车道,与城市主干道文博路相通,所以说,高铁婺源站其实就在城区。与站前广场横向毗接的是江湾大道,长1880米、宽45米,双向6车道。江湾大道的两侧为规划路,也与城市交通干道相通。通过詹天佑大道和江湾大道,进出婺源站的旅客可以迅速疏散。
忆端阳(端午节到了,与大家分享婺源的婺源习俗) 此文乃本人去年端阳节时所写, 拿出来晒晒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婺源的端午习俗. 忆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之所以用忆这个字眼,因为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自从离开老家以后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一个传统的端午节了,一提起端午,大多数人立刻会联想起棕子的飘香和竞渡龙舟的盛况。它以其特殊的节日符号不可麿灭的植根于国人记忆的脑海中以致于又传给一代又一代人,这种延续性的结果便是使其具有不可了改变的生命朝气。然而中国地大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使端午这个传统的节日显得更加精彩纷呈。 我的老家是婺源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人们不称端午节为端午节,而是习惯于称其为端阳节。家乡的端阳节里,没有龙舟,没有屈原,更没有那飘着浓郁肉香的粽子。婺源人都是在腊月快过年时才做粽子,那是用稻草的灰扬煮出来的没有任何馅料和调味品的粽子,然而它却散发一种很特别的清香,以致于我的母亲至今仍固执地坚守着她那独特的口味,非灰扬粽子不吃,即便超市里的粽子再美味再诱人。婺源山区里的人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记忆。这种记忆没有纪念屈原那样恢弘深远的意义,在我看来却有着浓浓的乡情和人情味儿。 记忆关键词之:担节 担节,婺源话的一种说法,其实就是送礼的意思。在婺源乡间,每逢过年过节晚辈都要给长辈都要担节。不知这担节这词是到底是如何来的,不过记得小时候婺源还属于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一到节日期间,出门在外地的儿女们便挑着扁担,一头挂着硕大的草鱼,另一头挂着肥硕的猪肉和其它各类丰富的物品来父母家里担节。这种身体力行的担节方式比现如今简单的给父母几百钱更令人深刻,它透露给人们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不要忘记了孝道,而且孝道是需要付出行动的。 记忆关键词之:拜艺 “拜艺”,婺源话。译出来就是一种祭拜祖先的活动。祭拜祖先是婺源人经常性的一项活动,在这里节日不仅是属于当下生活着的人们,也属于那些已经逝去的先人们。端阳节也不例外,记忆中奶奶每至节日前夕,便早早的打扫厨房,将一切锅碗瓢盆洗刷得干干净净,到节日时再用它们蒸菜蒸饭祭祀祖先。她还整整齐齐地在八仙桌上摆上碗筷,还有酒杯,然后恭恭敬敬的向祖先们敬酒,嘴里说着一些祈求祝福的话语。敬完酒,就轮到我们小孩子出场向祖先们拜香了,拜香前可是要洗手洗脸,整理衣冠的。可不能衣冠不整,脏头脏脸。用奶奶的话说,一切都要是干净的,这样才能表达对先人的敬意。拜艺成为端阳节和其它的节日里一种庄重的仪式,直至今日,不管走到哪里,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我都莫名充满一种敬意。 记忆关键词之:咸鸭蛋和蒸大蒜 美食的记忆理所应当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咸鸭蛋和蒸大蒜就像粽子一样已然成为家乡端阳节的一种食品标签。蛋在婺源又叫子,鸡蛋鸭蛋又叫鸡子鸭子。在端阳节,咸鸭子不仅具有美食的用途,还被赋予了娱乐的功能,在端阳节这一天,孩子们把咸鸭蛋装在用彩色毛线织成的网兜里挂在胸前,然后到处去向别的小朋友挑战,看看到底是谁的子比较硬。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项功能,不管是谁这都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他使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味和快乐的双重记忆。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古人崇拜龙,用青、赤、黄、白、黑五色毛线编织的这种网兜展开后的菱型格子象征龙鳞!“鸡蛋或鸭蛋”在婺源叫“子”,孩子佩戴这样的吉祥物意味着自己是“龙子”!此外,家家户户还会蒸大蒜子,大人会告诉自己的小孩要多吃大蒜子,可以起到解毒和预防感冒的作用,每当看见邻居家的小女孩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大蒜子时,我的眼神总是充满了惊讶!咸鸭蛋和蒸大蒜,两者都是极其简单的美味,然而之于端阳节,已不仅是一种美味,就如《舌尖上的中国》里所说的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中味道,已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知信念混合在一起,让我们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个是情怀! 老家端阳节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实在太多,想着想着,好像已经闻到了老家大门上插着的艾草所散发的清香,再回到故乡,回到了从前的端阳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