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sizzeman thesizzeman
关注数: 2 粉丝数: 50 发帖数: 2,465 关注贴吧数: 17
理性讨论一下是应该先复刻?还是先上维拉新角色更合适? 根据蘑菇人的爆料,火兔子后面不会跟着维拉新角色,而是复刻白和马,然后再继续推出维拉世界的新角色。个人认为这样的顺序并不是很合适,先复刻可能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1. 联动角色的稀缺性受到影响,当时很多砸钱去拉联动角色的玩家就是冲着联动角色的限时稀有性,现在这么快就复刻,那手握联动角色的氪金大佬能高兴嘛,砸钱去搞稀有性高的角色武器是大佬们获得体验的一个重点,哪怕夏季复刻也行吧,至少是半年时间,现在连半年都不到,就要把联动武器的稀有性稀释? 2. 凛夜作为维拉版本人气最高的角色,大部分玩家都对她期待很高,这次火兔子池子的表现没有那么顶可能也和相当一部分玩家在攒资源等凛夜有关。如果先抛出白和马,玩家该怎么抉择?马克的强势不言而喻,就会有玩家忍不住先去弄马克,消耗大量的资源和钱,等后面大小姐出来,发现更加强势,但这会手里没资源没钱咋办? 3. 雷队玩家目前应该是占多数,这些玩家用现有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难免已经腻了,并且从目前推出的这些玩法和活动来看很难满足玩家,最终新武器角色还是让玩家最期待的一个重点,如果新角色就这么拖拖拖,或许就会有一部分玩家彻底长草弃坑了。 4. 灵笼联动在公测1个多月之后就推出应该是为了冲击一波营收,当时确实因为1.0版本整体质量比较一般,需要靠联动拉一把。但联动角色的强势已经让不少玩家调侃这不是幻塔是“灵笼塔”了。现在这么快又复刻,对自身IP价值也是一种损害。维拉版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大世界,玩家口碑也算不错,这个时候应该趁热打铁把自己游戏的IP价值发挥出来,让幻塔自身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个开服老玩家兼“边缘内鬼”在2.0版本登场之际随便叨叨几句 从2.0版本先导PV发布以来,到过去一周先遣服的体验,贴吧里真是各种节奏此起彼伏,网上其他平台对于游戏的讨论也是非常热烈,幻塔或许算是完美这么多年来第一款玩家自发热度极高的游戏了。作为参与了每一次内测以及公测开始玩到现在的玩家,同时又作为一名“边缘内鬼”(不是幻塔工作室的,但见证了幻塔一路从首次内测到现在的所有发展演变),在2.0版本即将更新之际,在这里想跟所有关注这款游戏的人分享一些自己对幻塔的感受和看法 首先,作为一个边缘内鬼,先分享一些幻塔上线前1年的时间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幻塔作为一款“创新型”的游戏,一路走来真的是不断摸索,从2测开始就能明显看到和1测比巨大的进步,但实际还是有不少问题,不过当时据说工作室比较自信,执意接下来马上开付费测试,结果三测付费测试的结果不太理想,这个时候总部开始着急了,毕竟当时幻塔已经被投资人寄予厚望,如果以三测那样的品质上线大概率要扑街,最终完美高层们做出了比较明智的决策,继续对游戏进行调整和打磨,准备第四次测试。 三测到四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给所有SR以上品质的武器都增加拟态,说白了,就是开始卖角色,增加二次元浓度,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非常正确的,毕竟一把干巴巴的武器放在那里怎么可能比的上一个鲜活的角色更有卖点呢。考虑到时间紧张,总部也是各种调用中台资源,大家现在看到的第一批普池里很多角色都是由完美中台美术部门里擅长二次元角色的团队设计出来的,建模应该还是是主要由幻塔工作室自己完成。三测到四测间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要在这么短时间内,设计出十几个角色,然后完成建模,配音,动作设计,还要尽量不违和的放到世界观,可想而知是多么大的工作量,而且当时幻塔工作室自己的员工应该只有100多人,这3个月时间里他们应该是非常辛苦的,头秃可能不单单只是调侃了。最终四测只持续了大概1周的时间,然后就安排12月中旬公测,从三测结束到公测前,游戏可以说是半重做的状态了,考虑到工作室的人手和要完成的工作量,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为什么上线之后会有这么多Bug,会显得有些粗糙,那之所以这么着急上线的原因,贴吧里之前也有人提到过,多数人应该也知道。
【亲身体验分享】氪金得到的版本答案白马奈到底爽不爽,值不值 最近贴吧里对于两个联动武器的话题和争论一直不断,特别是马克,本人当初也是因为联动角色肯定强,而且轻易不会返场,所以咬牙氪金弄了满星的白和马,但真是没钱搞意志了,只能用普池的,而且都没有满星,另外一把武器用的是双枪。这里我只用爬塔单人模式的体验来分享一下: 没有马克的时候,爬塔卡在450层人马,弄了3星马克,直接连爬20层,到470,后面看到有人分享6星马克站撸龙虾的视频,感觉霸体和后台续盾确实猛,就冲了6星,最终爬塔到了495层,因为没有好的高星意志,双枪也只有4星,当时确实感觉是爬不动了 后来奈的池子上来,白马奈体系登场,看到主播用这套真的是强,想到为了把白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果断也是弄了6星奈美,直接进入500层俱乐部,截止到目前,GS6万5,爬塔最高到526层,在我们区排名第20 就个人体验而言,这3把武器是绝对的强,毫无疑问的版本答案,我大概看了一下我们区的爬塔榜,在我前面的GS都是7万以上的,也都是白马奈,这些大佬肯定除了武器外,意志也都是满配。而我这6万5的战力,比较普通的意志搭配,能够到这个层数,也只有白马奈这个搭配能做到了。 白马奈除了伤害方面的强度外,我个人体验下来更重要的一个点其实是极大的降低了操作门槛,同时提高了容错率,特别是难度高的副本和高层爬塔,对面的伤害非常高,在没有这套阵容之前,可能一个失误就要重来,但马的霸体+护盾配上奈美的回血极大的增加了生存率。用这套阵容的玩家,如果不经常去爬塔模式追求极限,那很可能最终操作能力会明显退化,因为这套阵容打一般的副本实在是无脑。 所以,你说这钱花的值吗?至少对于我来说,截止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还算值,但作为一个抽卡游戏,以后肯定会出强度类似,或者更强的武器,对于有经济能力的玩家来说,至少氪金弄了白马奈确实让爽到了,对于没有氪金能力的玩家来说,确实没办法
观影思考---到底怎么才能拍出让所有人满意的超级英雄电影 作为一名美漫超级英雄爱好者,这些年来关于超级英雄相关的影视作品基本都涉猎过,这么多超级英雄IP里,蝙蝠侠可能算是我最喜欢的,我也希望能够看到一部让自己很满意的蝙蝠侠的影视作品,但之前的超编大战和正义联盟确实是让人一言难尽,而扎导版的消息发布以来,我就知道上映之后肯定又会引发一波激烈的讨论和唇枪舌剑的对抗。自从扎导版正式上映之后,贴吧里各种讨论也确实是非常火热,正好昨晚看了扎导版的正联,我本人从事的是用户研究工作,所以我想从用研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到底如何创出做一部让大家都满意的超级英雄电影?而又或者到底是否存在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作品? 我们在针对一款产品做相关用户研究的时候通常都会对用户群体进行一个圈层分析---核心用户,次核心用户,泛用户,这样的用户细分主要是根据不同群体本身的行为特点以及对产品需求上的差异来划分的。对于超级英雄电影这种带IP的产品来说: 核心用户可能就是原著漫画粉丝,对于IP喜好度和关注度非常都非常高,与IP相关的所有都可能去接触,包括漫画,影视剧,游戏等 次核心用户可能就是对原著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其他与IP相关的也可能都有所接触,但深度和广度都不及核心用户 泛用户可能就是对原著漫画完全不了解,仅看过影视作品的群体 对于这三类用户,他们对于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的需求的侧重点可能就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核心群体对原著还原度上的要求肯定会非常高,希望作品中能够涵盖原著中非常经典或者非常有意思的情节;而对于泛用户来说,可能就是希望能看得爽,故事讲的清楚,视听体验不错就行了。再从电影制作者的角度来看,一部电影的时长大概是2-3小时左右,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分配内容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其实是挺有难度的,太照顾核心粉丝了,泛用户可能看不懂,太照顾路人了,粉丝群体可能又觉得肤浅。 那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行呢,我觉得一方面电影制作团队要对原著有很深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懂不同用户群体的观影诉求,然后还有一个关键的点就是要明白“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要学会长期的运营和布局。漫威电影宇宙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这么成功,很大原因是因为长达10年的布局运营。而DC电影的失败也是因为华纳妄想瞬间取得和漫威一样成绩的结果。想想复联1上映之前,团队中的每个角色几乎都是已经出过独立电影作品的,钢铁侠甚至是出了2部,这些作品让更多的用户接触熟悉了世界观和角色,到了第一部大集结作品的时候,即使是不了解美漫的泛用户因为前面的铺垫,面对这么多超级英雄,也不会感到突兀陌生,美队的刚正不阿,铁人的潇洒傲气,锤哥的勇猛,洛基的狡猾奸诈……一个完美的化学反应就产生了。 再看看DC电影宇宙,钢铁之躯之后立刻就上超蝙大战,而蝙蝠侠是美漫中非常复杂非常纠结的一个角色,一部独立电影可能都不足以讲清楚,更别提什么都没有的前提下,直接来了BVS, 而扎导又不想学漫威那样拍“爆米花”电影,强行去深刻去纠结,完全不考虑路人的感受,结果就是路人看完一脸懵逼,核心粉丝也觉得不太满意。杀意已决的老爷听到"save Martha"瞬间就犹豫了,核心粉丝理解上完全没障碍,甚至可能觉得这个设计很不错,但多数泛用户满脸问号,根据电影前面的铺垫,蝙蝠侠那么敌对超人,怎么可能就这么一句话就停手了? 卢瑟怎么跟疯子似的?为什么他这么恨超人?这些如果能有一些独立作品好好的讲出来,把大超和老爷的故事充分的展示给观众,然后再上映BVS,可能大家的观感就会好很多。而在BVS扑街之后,华纳还是不死心,强行去上映正义联盟,而且还觉得BVS不成功是因为不够“爆米花”,所以找来尾灯进行“补救”,加入更多的“漫威味”,结果最终出来个DC粉丝看完直接吐血,路人看完也就那样的作品。其实抛开运营布局的因素,电影本身也反映出制作者根本不懂原著不懂粉丝,我不反对加入一些轻松搞笑的情节,但你得选对地方加,尾灯的正联居然用老爷来玩梗,简直是触碰了DC和蝙蝠侠粉丝的底线,把老爷的形象彻底毁了,让路人觉得蝙蝠侠怎么这么菜鸡。而老爷之所以有这么多粉丝喜爱,就是因为在DC宇宙几乎都是开挂超能力角色中,蝙蝠侠是唯一一个人类,只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超强的意志力去和敌人对抗,无论是多么变态强大的敌人,老爷从来都不会畏惧。而院线版正联对老爷形象的塑造实在是不及格,完全没有展现出蝙蝠侠的亮点,其实可以看看隔壁的漫威是怎么展现一个凡人英雄的,比如复联1里的寡姐审问洛基的那一段,充分把黑寡妇作为一个顶级特工的人设展示出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计谋戏耍了神,这样的情节让观众看起来是非常过瘾的。最终的大战,团队里的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真的让观众感觉到了复仇者集结的力量,而正联给大部分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大超无敌,其他人都是配角,可有可无。 扎导版本出来之后,大家貌似是好评居多,觉得比院线版要好,至少故事更丰满,内容更充实了,但要知道这可是4个小时的作品,我觉得不能光凭这个就判定扎导去制作一个院线版就能非常成功,至少扎导处理超级英雄电影有些地方我是不太认同的或者说不太符合我的口味。抛开个人喜好,我觉得4个小时的时长其实也证明了超级英雄集结电影能够展示的内容太多了,可能这样的时长是必须的,华纳如果还想把DC电影宇宙做下去,那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策略?认真学习一下漫威电影宇宙的规划布局,先把某一个一个的独立角色打造好,再考虑怎么让这些角色串联起来,其实漫威已经证明铺垫做足做好,化学反应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路走,那超人和蝙蝠侠永远无法像美队和铁人那样深入人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