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7UV8C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2,592 关注贴吧数: 1
盛唐夜唱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龙膏酒我醉一醉 把葡萄美酒夜光杯,颁赐群臣品其味 金鼎烹羊(记得)添肉桂。 胡姬酒肆灯花泪 以黄金销尽一宿魅,雾雨轻挠美人背 赏丝竹罗衣舞纷飞, 鱼玄机!还不速为朕献舞一曲…… 长安柳絮飞,箜篌响,路人醉,花坊湖上游,饮一杯来还一杯。 水绣齐针美,平金法,画山水,诗人笔言飞,胭脂扫娥眉。 烟花随流水,入夜寒,寒者醉,今朝花灯会,提画灯迷猜一对。 阳羡茶浮水,琵琶绕,玉笛回,丁祭佾舞备,铜镜云鬓美。 (女声) 脚腕间,璎珞如翡翠,飞天绘。院落中,百花还挂着露水。 客栈里将军已征战回,战马还未睡着,佳人盼着月归。 盛唐城门内,智者狂,痴者悲,愚者酒一壶,依柳早就入睡。 裴旻将军舞剑器,划惊堂一虹动天地, 豪卷添墨长安曲,将狂草一笔指张旭。 再后来,古人又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长安柳絮飞,箜篌响,路人醉,花坊湖上游,饮一杯来还一杯。 水绣齐针美,平金法,画山水,诗人笔言飞,胭脂扫娥眉。 烟花随流水,入夜寒,寒者醉,今朝花灯会,提画灯迷猜一对。 阳羡茶浮水,琵琶绕,玉笛回,丁祭佾舞备,铜镜云鬓美。 (女声) 脚腕间璎珞如翡翠,飞天绘,院落中百花还挂着露水。 客栈里将军已征战回,战马还未睡着佳人盼着月归。 瓦如翚斯飞,掉琉璃,迎风吹, 盛唐扬长帆,一句诗还一场醉, 皇梁盘龙背,上银鳞,气势辉。 银月飞天舞,空留西厢我不回。
西凉人物一览 马腾,字寿成,初平中年,因讨伐羌人叛乱有功,封为征西将军,被曹操所害。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因父亲被曹操所杀,而与韩遂一同起兵进攻曹操,进军至潼关。曹操用贾诩计谋,离间马超韩遂的感情,结果马超大败,逃入诸戎地区。不久,马超又率诸戎攻打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斩杀凉州剌史韦康,占据冀城,统帅其众。遂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韦康故吏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马超,又占据了冀城,使其进退不得,乃奔汉中依张鲁,最后归顺刘备,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犛乡侯。死时年四十七,追谥曰威侯。 马岱,马超从弟,与马超一起起兵攻打曹操失败後,投靠张鲁,最后和马超入蜀辅佐刘备。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 马铁,马腾子,被曹操所害。 马休,马腾子,被曹操所害。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曾经当过郡吏、州从事。初平中年,跟随马腾击反羌叛氐,立下功劳,升迁至校尉。建安中年,曹操讨伐袁谭、袁尚于黎阳,袁谭派遣郭援、高干等攻略河东一带,曹操派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伐。庞德随马腾子马超拒郭援、高干于平阳,庞德为军锋,进攻郭援、高干军,大破之,阵斩郭援,拜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随马超一起兵败投靠张鲁,曹操攻下汉中后,庞德投降,封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死后谥曰壮侯。 庞会,庞德子,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卫将军,封列侯。 韩遂,镇西将军,起兵攻打曹操失败。杨秋,追随韩遂马超起兵攻打曹操,後逃奔安定,投降曹操,迁讨寇将军,封临泾侯。李堪,追随韩遂马超起兵攻打曹操,阵亡。成宜,追随韩遂马超起兵攻打曹操,阵亡。梁兴,追随韩遂马超起兵攻打曹操,后逃往蓝田,被夏侯渊打败。
魏国人物一览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相国曹参后代,小字阿瞒,任丞相,魏王。曹嵩,字巨高,曹操父,夏侯敦叔父。灵帝时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曹腾,字季兴,嵩养父,中常侍大长秋。曹德,操弟。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曹琬,昂继子,丰愍王。曹廉,琬子,丰愍王。曹安民,操弟子,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铄,操子,相殇王。曹潜,铄子,相愍王。曹偃,潜子,相怀王。曹竦,铄继子,阳都乡公。曹冲,字仓舒,操子,邓哀王。曹琮,冲继子,平阳公。曹据,操子,彭城王。曹宇,操子,大将军,燕王。曹奂,字景明,武帝孙,宇子,魏国末代皇帝,禅位给司马炎,废为陈留王,谥曰元皇帝。 曹林,操子,沛穆王。曹纬,林子,沛穆王。曹衮,操子,少好学,中山恭王。曹孚,衮子,中山恭王。曹玹,操子,怀王。曹赞,玹继子,怀王。曹壹,玹继子,怀王。曹恒,壹子,怀王。曹峻,字子安,操子,陈留恭王。 曹澳,峻子,陈留恭王。曹矩,操子,范阳闵王。曹敏,矩继子,范阳闵王。曹焜,敏子,范阳原王。曹干,操子,赵王。曹上,操子,临邑殇公子。曹彪,字朱虎,操子,楚王。曹嘉,彪子,常山真定王。曹勤,操子,刚殇公子。曹乘,操子,谷城殇公子。曹绍,郎中。曹整,操子,叔父绍继子,郿戴公子。曹范,整继子,悼公。曹阐,范弟,叔父整继子,郿公。曹京,操子,灵殇公子。曹彬,蓟恭公。曹均,操子,叔父彬继子,樊安公。曹抗,均子,屯留公。曹谌,抗子,屯留公。曹棘,操子,广宗殇公子。曹玉,朗陵哀侯。曹徽,操子,叔父玉继子,东平灵王。曹翕,徽子,东平灵王。曹茂,操子,乐陵王。曹彰,字子文,操子,少善射御,膂力过人,越骑将军,任城威王。曹楷,彰子,任城王。曹芳,字兰卿,楷子,继给曹叡,魏国第三代皇帝,被废为齐王。 曹植,操子,陈思王。曹志,植子,济北王。曹熊,字子建,操子,萧怀王。曹炳,熊子,萧哀王。曹丕,字子桓,曹操太子,文皇帝。曹叡,字符仲,文帝太子,曹协,丕子,赞哀王。曹寻,协子,赞殇王。曹蕤,丕子,北海悼王。 曹赞,琅邪王子,蕤继子,文安王。曹鉴,丕子,东武阳怀王。曹霖,丕子,性粗暴,东海定王。曹髦,字彦士,文帝孙,霖子,魏国第四代皇帝,后被废为高贵乡公。曹启,霖子,东海定王。曹礼,丕子,元城哀王。曹悌,任城王楷子,礼继子,梁王。曹邕,邯郸怀王。曹温,任城王楷子,鲁阳王。曹贡,清河悼王。曹俨,广平哀王。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大司马,忠侯。曹泰,仁子,镇东将军,假节,宁陵侯。曹初,泰子,宁陵侯。曹楷,泰弟,列侯。曹范,泰弟,列侯。曹纯,仁弟,仪郎参司空军事,高陵亭侯。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骠骑将军,恭侯。曹馥,洪子,恭侯。曹震,洪子,列侯。曹瑜,洪族父,卫将军,列侯。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大司马,都督扬州,壮侯。曹肇,休子,有当世才度,散骑常侍、屯骑校尉,壮侯。曹兴,肇子,壮侯。曹纂,肇弟,殄吴将军,列侯。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迁大将军,给事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邵陵侯。曹彬,真弟,列侯。曹爽,字昭伯,真子,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武安侯,被司马懿杀死。曹羲,真子,中领军,武卫将军,列侯,被司马懿杀死。曹训,真子,列侯,被司马懿杀死。曹则,真子,列侯。曹彦,真子,散骑常侍,侍讲,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皑,真子,列侯。曹熙,真族孙,新昌亭侯曹遵,宗族。曹肇,屯骑校尉。曹璠,左丞。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后代,大将军,高安乡侯。夏侯充,敦子,忠侯。夏侯廙,充子,忠侯。
三国籍贯 曹氏家族(包括夏侯一门)——沛国谯县(安徽亳县) 华佗——同上 刘晔——淮南(安徽寿县) 许楮——谯国谯人(安徽亳州) 周瑜——庐江舒县(安徽舒城) 鲁肃——临淮东城(安徽定远) 吕蒙——汝南富陂县(安徽阜南) 黄盖——零陵泉陵(湖南零陵) 蒋钦——九江寿春(安徽寿县) 周泰——九江下蔡(安徽) 丁奉——庐江安丰(安徽舒城) 朱桓——吴郡吴人(江苏苏州) 陆逊+顾雍(同上) 张昭——彭城(江苏徐州) 张鲁——沛国丰人(江苏丰县) 陈琳——广陵(江苏扬州) 廖化——湖北襄阳 庞统+马良+马谡(同上) 蒋琬——零陵湘乡(湖南湘乡) 刘备——涿郡涿县(河北涿州) 张飞——同上 赵云——真定(河北正定) 颜良——同上 文丑——河北 韩当——辽西令支人(河北迁安县) 程普——右北平土垠人(河北平润县) 张和——河间(河北任丘) 刘表——山阳高平人(山东鱼台东北) 程昱——东郡东阿人(山东阳谷县) 于禁——泰山钜平(山东泰安) 李典——山阳钜野人(山东金乡县人) 典韦——陈留己吾人(河南宁陵人) 乐进——阳平卫国(不详) 庞德——南安(甘肃) 孔融——鲁国(山东曲阜) 杨修——弘农(河南灵宝县) 魏延——义阳(河南桐柏县) 郭淮——太原阳曲(山西太原) 袁绍家族——汝南汝阳(河南上蔡) 荀或——颖川颍阳(河南许昌) 郭嘉——颍川阳翟(河南禹县) 钟鹞——颍川长社(河南长菖县) 钟会——同上 陈群——颍川许昌(河南许昌) 司碥?——河内(河南温县)诸葛亮——琅邪阳都县人(山东沂南县) 黄忠——南阳(河南南阳) 李严——同上 董卓——陕西郡临姚(甘肃岷县) 吕布——五原郡九原(内蒙古包头西北) 贾诩——凉州姑臧(甘肃武威) 张辽——并州雁门马邑(山西朔县) 徐晃——河东杨县(山西洪洞县) 关羽——河东解良(山西运城解州) 马超——扶风茂陵(陕西兴平) 法正——右扶风(陕西眉县) 姜维——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 孙坚——吴郡富春(浙江富阳) 太史慈——东莱黄人(山东) 甘宁——巴陵临江(四川重庆)
三国州府 州   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青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徐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冀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兖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豫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营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益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并州   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雍州   东汉州名。东汉兴平元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辖郡九。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西州   即凉州。因地处中原之西部而称西州。   荆襄九郡   即荆州。荆州曾以襄阳为治所,故以此相称。东汉初,荆州置七郡,后增置襄阳和章陵二郡。   九郡四十二州   指荆州。按:当为九郡四十二县。东汉荆州共辖县实为一百一十七。四十二实为南阳、江夏、襄阳三郡所辖县数目。   江东八十一州   江东六郡实为九十二县。   广州   州名。东吴所置。辖十郡、国。治所番禺,在今广东广州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   蔡颇   即蔡州、颖川。按:蔡州,本汉代汝南郡地,隋代置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县。二地:处颖水、汝水上游,顺二水可达淮河,抵寿春。   陇右   指陇山以西地区,即凉州。相当于今陕西陇县西部甘肃一带。
锦帆应是到天涯 (一) 甘宁一个人坐在扯着锦帆的船上,没有随从, 没佩铜铃,就这样静静地坐了几个时辰,这在他是绝无仅有的。 巴郡人甘宁从小生长在水边,长得高大英武,有一身好武艺,驾起轻舟如履平地。他轻财仗义,喜交侠士,如他的名字一样很有霸气,一声吆喝,一群少年儿郎屁颠屁颠地如影随形。也曾做过小吏,但那种羁绊让年轻气盛逍遥任侠的甘宁很是不爽,更兼那个上司狗眼看人低。甘宁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有一天,暴打了那狗官一顿,弃官二去,驾起轻舟四处游侠。 那一班鸡鸣狗盗的少年儿郎嗅觉像苍蝇一样灵敏,马上蜂拥而至,聚在甘宁周围,赶也赶不走。他们把甘宁叫大哥,说要跟他干。干就干吧,世道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做官是枪,做贼也是抢,只是大抢与小抢的区别而已。喜欢排场的甘宁在轻舟上挂上锦帆,腰间系上铜玲,御舟乘风,在江上干起了劫财的勾当。 人们常常看到锦帆飘动,听到铜铃声声,来往商船被劫的消息常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江岸流传。 锦帆贼甘宁确实有些与众不同,即使指挥手下打劫也锋芒毕露,那天一批从南阳来的商船受到了甘宁的攻击,好个甘兴霸,坐在挂着锦帆装饰华丽的船上,神态自若地指挥着手下的儿郎干这干那,井井有条,妥妥贴贴,那有做贼的慌乱和紧张,俨然是镇定自如的将军模样,船主惊异了,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上前与甘宁说:“卿一表人才,有如此才华,为何甘入下流呢,何不南投荆州刘表,干一番功业?” 这话对甘宁颇有触动,这些年甘宁也读了些诸子,结交了些有识之士常常听他们议政论时,常觉得好男儿应成就一番功业,甘宁开始沉思何去何从。
三国人物·露脸 吴国 周瑜:火烧赤壁 露脸指数:10 难度指数:9 影响指数:10 三国时代里程碑式的经典战役,以少胜多的典型,火攻的代名词,周郎一生最得意的一战。不但使曹操一统天下的的计划彻底破产,并且间接成就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预言。 陆逊:火烧连营 露脸指数:9 难度指数:8 影响指数:9 有小周郎美誉的陆逊同样也以一场火攻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把刘备不算厚实的家底儿几乎烧了个干净,但从各方面来讲都比火烧赤壁略逊一筹。 吕蒙:巧取荆州 露脸指数:8 难度指数:7 影响指数:9.5 东吴想取荆州可不是一天二天了,周瑜想尽妙计费尽心血,想到死也没成功。鲁肃跑断双腿往返N次,10个马拉松都不止,连求带讨软硬兼施也没要到。吕蒙却能将它收复,的确是挺露脸的。但若非曹军协助、陆逊献技,加之关羽骄傲轻敌,袭取荆州岂能如此顺利。此战不但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的计划,更大大削弱了蜀国的实力,对今后的历史发展影响极大。 甘宁:百骑劫曹营 露脸指数:9 难度指数:10 影响指数:4 101骑居然劫几十万曹军大营,而且不伤一人一骑,的确十分的露脸,难度也非常高。可毕竟只是小胜,挫了挫曹军的锐气,对于整个战局影响不大。 周泰:舍身救孙权 露脸指数:8.5 难度指数:8 影响指数:6 战合肥杀入敌阵,虽身中十余处伤,仍浴血奋战,救出孙权。连曹操也不得不赞叹,能让曹操称赞的敌将有几个,赵云、张飞、马超,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也改变了曹操“东吴无大将”的看法,不但自己露脸,还给江东所有的武将长了脸。 马忠:生擒关羽 露脸指数:9 难度指数:6 影响指数:7 马忠出场时间很短,也就做了这一件像样的事,好像他的出场就是为了擒关羽。能生擒威震华夏不可一世的关羽自然是一件露脸的事,但当时关羽人困马乏精疲力尽,身边也剩不下几个人,就算换别人估计也能抓得住。
星宿 一字青纱脑後飘,道袍水合束丝绦;元神一现群龟灭,斩将封为角木蛟。 九扬纱巾头上盖,腹内玄机无比赛;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三绺髭须一尺长,炼就三花不老方;篷莱海岛无心恋,斩将封为奎木狼。 修成道气精光焕,巨口獠牙红发乱;碧游宫内有声名,斩将封为井木犴。 碧玉霞冠形容古,双手善把天地补;无心访道学长生,斩将封为尾火虎。 截教传来炼玉枢,玄机两挤用工大;丹砂鼎内龙降虎,斩将封为室火猪。 秘授口诀仗妖邪,顶上灵云天地遮;三花聚顶难成就,斩将封为翼火蛇。 不变荣华止自修,降龙伏虎任悠游;空为数载丹砂力,斩将封为觜火猿。 自从修炼玄中妙,不恋金章共紫诰:通天教主是吾帅,斩将封为箕水豹。 出世虔诚悟道言,勤修苦行反离魂;移山倒海随吾意,斩将封为叁水猿。 箬冠道服性聪敏,炼就白气心无损;只因无福了长生,斩将封为轸水蚓。 五行妙术体全殊,各就玄中自丈夫;悟道成仙无造化,斩将封为璧水嵛。 五岳三山任意游,访玄叁道守心修;空劳炉内金丹汞,斩将封为斗金牛。 腹内珠玑贯八方,包罗万象道汪洋;只因杀戒难逃躲,斩将封为鬼金羊。 难龙坎虎相匹偶,炼就神丹成不朽;无缘顶上现三花,斩将封为娄金狗。 金丹炼就脱樊笼,五遁三除大道通;未灭三尸夭六气,斩将封为亢金龙。 跨虎登山观鹤鹿,驱邪捉怪神鬼哭;只因无福了仙家,斩将封为女士蝠。 顶上祥光五彩气,包含万象多伶俐;无分无缘成正果,斩将封为胃上雉。 炼采阴阳有异方,五行攒簇配中黄;不归阐教归截教,斩将封为柳士獐。 赤发红须情性恶,游尽三山并五岳;包罗万象枉徒劳,斩将封为氏土貉。 修成大道真潇 ,妙法玄机有真假;不能成道却凡尘,斩将封为星日马。 铁树开花怎能齐,阴阳行乐跨红霓;只因无福为仙侣,斩将封为昴日难。 面加蓝靛多威武,赤发金睛恶如虎;唤风呼雨不寻常,斩将封为虚日鼠。 三昧真火空中露,霞光前後生百步;万仙阵内逞英雄,斩将封为房日兔。 道术精奇盖世无,修真炼性握兵符;长生妙诀贪尘劫,斩将封为毕月乌。 发似朱砂面似靛,浑身上下金光现:天机玄妙总休言,斩将封为危月燕。 面加赤枣落腮胡,撒豆成兵盖世无;两足登云如掣电,斩将封为心月狐。 腹内玄机修二六,炼就阴阳超凡俗,谁知五气末朝元,斩将封为张月鹿。
入主中原——鲜卑篇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卑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颇以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鲜卑部落集团,可能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而兴起则晚于乌桓,其名始显于东汉初年。或又以鲜卑为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山戎。语言与乌恒相同。属东胡语(古蒙古语)的分支。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灭东胡,乌桓、鲜卑并受匈奴役属。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元狩四年,霍去病两次击败匈奴左贤王,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郡塞外,原分布在鲜卑山的鲜卑劣随之南迁至乌桓人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而分布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拓跋部远祖不久也南迁至大泽(呼伦贝尔草原)。东汉初,乌桓由5郡塞外内迁,鲜卑也随之自饶乐水一带南迁至5郡塞外。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北匈奴被汉朝与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族击败被迫西迁,于是鲜卑大规模成扇形南迁与西迁,进至匈奴故地,留居故地的匈奴余众10余万落,亦自号鲜卑。当汉桓帝在位时(147~167),鲜卑首领檀石槐(?~181)建庭于高柳北弹汗山组成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任用汉人,制定法律,由汉地输入铁器,促进了鲜卑社会的发展。以其军事力量,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北拒丁零,南扰汉边。檀石槐死后,诸部联合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稍能号令各拥所部,附属汉魏。 鲜卑南迁与西迁后,复与匈奴。丁零、乌桓、汉人等混血而形成许多新的部族。晋与十六国时期,鲜卑中的慕客氏、宇文氏、段氏、乞伏氏和拓跋氏(秃发氏展甘青间,实与拓跋同源,同音异译),都曾与汉人及其他民族中的统治阶级结成雄据一方的政治势力,而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曾建立西秦,秃发氏曾建立南凉等割据政权。拓跋氏先建立代国,后终于统一北部中国,成为南北朝时强大的北魏王朝,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鲜卑化的汉人高氏,与鲜卑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另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自辽西迁至陇上,在羌人地区形成吐谷浑部,鲜卑贵族居统治地位,而被统治者为羌人(见羌)诸部,直到唐代初叶才被吐蕃所灭。 晋与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互相交往与斗争中而自然同化。尤其北魏(386~534)在统一中国北部过程中和统治148年的年代里,尽量吸收中原汉人先进文化,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名门大姓结合,并吸收到统治集团之中。而孝文帝时的一系列改革,使鲜卑人进一步封建化,北魏制度也完全中央集权化。同时鲜卑人将许多有益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在其改革过程中,与中原固有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些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如北魏均田制、北周府兵制,均为隋、唐两朝所承袭。隋唐以来,鲜卑已不再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但他们的后裔却在这两个朝代居于重要地位。隋唐的建国者杨、李二家即是鲜卑化的汉人,而他们的母、妻又是汉化的鲜卑人。至于两朝的达官显宦有很多鲜卑人--位至宰相的就有20余人,其他如尚书、侍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更不胜枚举。这不仅表明了这时北方与中原的民族融合的深度,也显示了鲜卑人在社会重要性方面的广度,如隋代筑造学家宇文恺,《切韵》作者陆法言,唐初权相长孙无忌,中唐诗人元稹,直至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北地雄风——东胡篇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 东胡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约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在今北京一带)的北部和东北部,也就是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 东胡从有史记载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和中原的燕国和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东胡曾打败过燕国,燕国的东北从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一带)至辽东一带,经常遭受东胡的侵扰。东胡和赵国也是战事频繁。匈奴刚刚兴起时,也受东胡的敲诈勒索。燕国曾大败过东胡,使东胡向后退却一千余里。燕国便从今河北怀来直到辽宁的辽阳一带修筑了长城,以防东胡。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东胡的南下。赵国的大将李牧在击败匈奴的同时,又一次战败东胡。 匈奴的冒顿单于刚即位时,东胡恃强向匈奴索要宝马、美女,冒顿单于采用麻痹敌人的做法,对东胡的要求一一满足。冒顿单于趁东胡王轻敌之际,向东胡发动进攻,大破东胡。从此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东胡各部成为匈奴的种族奴隶。当然,东胡各族并未就此消亡,如后来退居乌桓山的乌桓族和退居鲜卑山的鲜卑族,就是东胡主要的部落集团。 东胡族系包括的部落和民族很多:如东胡、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 柔然出自于鲜卑,《魏书》卷一O三《蠕蠕传》中记载:“蠕蠕(即柔然),东胡之苗裔也。”。库莫奚和契丹也是出于鲜卑,库莫奚,《魏书》卷一OO《库莫奚传》说它是“其先,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契丹原先与库莫奚、宇文两个部落一起游牧后从鲜卑分离出去,自号“契丹”,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仑河)及土河(今老哈河)流域一带。室韦,《北史》卷九四《室韦传》载:“室韦,盖契丹之类,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失韦(室韦)”。“蒙古”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卷一九九《室韦传》,传中称它为“蒙兀室韦”,是居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是室韦部落联盟的一个成员。《辽史》中所载的契丹语和蒙古语差不多,清末著名蒙古史学者沈曾植,经过用鲜卑语和蒙古语相比较之后,说“蒙古语与鲜卑语相去无几”,从地域上看,鲜卑起源于今额尔古纳河东南的大鲜卑山,而后来的室韦的活动地区也在额尔古纳河这一带,可见鲜卑、契丹、室韦、蒙古都是属于东胡这一族系的。 考古人员在东北地区老哈河流域发现过不少东胡的遗址。从出土的随葬物和兵器等物件来看,多为青铜制品,说明了东胡处于青铜文化时代,其中出土的双侧曲刃青铜短剑,与中原地区铜制形制完全不同,它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据认为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东胡早期遗物,另外,从辽宁朝阳十二台子出土的铜饰具和人面形铜饰牌,也被认为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东胡早期遗物。1958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出土一批铜器,其中最具特征的青铜短剑,双侧曲刃的特点虽仍然保存,但有的刃部已成直线型,而匈奴的剑,刃部一般都是直线型的,这说明东胡早期文化逐渐受到匈奴文化影响。从出土的动物骨骼有猪、狗、羊、马、鹿、兔等来看,说明当时东胡的畜牧业很发达,而且还兼狩猎;从出土的农业工具有石锄、石铲等来看,说明当时的农业也有所发展,但在社会经济中未必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东胡活动地区出土的战国时代各国的货币来看,说明东胡与中原的经济联系较多。 东胡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后来大漠南北的很多民族都使用它,如现在的蒙古族语言,它就源自东胡语言。
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一词使用非常广泛。但不同场合,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一种是广义的,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另一种是狭义的民族,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即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 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就会消亡。民族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经济和生活,即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形成的过程。民族形成之后,各民族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过程中,共同性必然越来越多,差异性越来越小,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因素也就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民族差别的消失,即民族融合的实现,人类又恢复到无民族差别的状态。但这不是恢复到史前史期那种无民族差别的状态,而是在高级形态上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和民族问题,无论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时期,始终把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把尊重、团结和帮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立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空前的、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政策、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 为广泛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等主管民族事务的工作部门。在民族聚居区建立了3级150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在北京等地建立了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杂志社、《民族画报》社等多家民族类新闻出版和宣传机构,出版了大量的优秀图书和报刊杂志。在北京等地建立了13所民族学院和众多的民族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涌现出大量科研成果。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一个多民族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最科学和完善的,中国的民族问题是处理得最好的。56个民族间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最稳定和牢固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未来将更加辉煌、灿烂!
三国人物一字评 □玉涧流泉曹操:雄——不论是奸雄、枭雄还是英雄,总之是三国第一雄 曹丕:狭——真正的三国从他开始,陈寿委婉地评价了他的心胸狭窄 荀彧:贤——曹操的“子房”,麾下首席谋士,年少时便被人誉为王佐之才,德才兼济,贤哉荀令君 荀攸:慧——二荀之一,也是德才兼备,亚于荀彧 贾诩:聪——军事上神机妙算,政治上进退有度,的确聪明 郭嘉:明——明于识势,更明于识人,可谓算无遗策 程昱:筹——“筹画所料,是其伦也”,曹操的重要谋士 夏侯敦:治——曹操麾下首席将领,战绩不突出,政治型将领 夏侯渊:锐——战功卓越,锐气逼人,可惜最后伤了自己 张辽:震——一战震江东,小儿皆止啼,文远不愧是五子良将之首 乐进:果——“以骁果显名”,可惜资料太少,既然能排第二个,一定厉害 于禁:重——“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其实三国里易主的人很多,只是于禁是曹操麾下的宿将,且已经成名,所以他的投降比较出人意料 张郃:巧——“以巧变为称”,战功累累,特别是在抵御诸葛亮的北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他的死,司马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徐晃:严——治军严整“有周亚夫之风”,公私分明,解了樊城之围 司马懿:诡——不论政治、军事还是其他方面,他都将这个“诡”字发挥地淋漓尽致 邓艾:壮——老当益壮,年届七旬,奇袭阴平,势如破竹,平定蜀汉,后却为同僚所害,颇为悲壮
诗·词→唐七律平仄基本格式 一、平起式A: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B: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二、仄起式A: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B: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一、平起式 A: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函》平平仄仄仄平平             汀洲无浪复无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楚客相思盖渺然 仄仄平平平仄仄             汉口夕阳斜渡乌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洞庭秋水远连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孤城背岭寒吹角 仄仄平平仄仄平             独戍临江夜泊船 仄仄平平平仄仄             贾谊上书忧汉室 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沙谪去古今怜 B: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          《客至》平平仄仄平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 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平仄仄平平仄             盘殄市远五兼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樽酒家贫只旧 仄仄平平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饮 平平仄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仄起式 A:首句入韵的(仄起平收)        《别舍弟宗一》仄仄平平仄仄平             零落残魂信黯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双垂泪别越江边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身去国六千里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死投荒十二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桂岭瘴来云似墨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洞庭春尽水如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欲知此后相思梦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在荆门郢树烟 B:首句不入韵的(仄起仄收)   《再受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仄仄平平平仄仄             去过十年同赴召 平平仄仄仄平平             渡江千里又分歧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重临事异黄函相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黜名惭柳士师 仄仄平平平仄仄             归目并随回雁尽 平平仄仄仄平平             愁肠正遇断猿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             桂江东过连山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相见长吟有所思 注: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诗·词→唐五律平仄基本格式 一、仄起句式A: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B: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二、平起句式 A: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B: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一、仄起句式 A:首句不入韵的(仄起仄收)     《春望》 仄仄平平仄             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             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             感时花溅泪 仄仄仄平平             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             烽火连三月 平平仄仄平             家书抵万金 平平平仄仄             白头搔更短 仄仄仄平平             浑欲不胜簪 B:首句入韵的(仄起平收)     《塞下曲其三》 仄仄仄平平             骏马似锋飙 平平仄仄平             鸣鞭出渭桥 平平平仄仄             弯弓辞汉月 仄仄仄平平             插羽破天骄 仄仄平平仄             阵解星芒尽 平平仄仄平             营空海雾消 平平平仄仄             功成画麟阁 仄仄仄平平             独有霍嫖姚 二、平起句式 A:首句不入韵的(平起仄收)   《赋得古原草送别》 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 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 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             春风吹又生 平平平仄仄             远方侵古道 仄仄仄平平             晴翠接荒城 仄仄平平仄             又送王孙去 平平仄仄平             萋萋满别情 B: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      《北青萝》 平平仄仄平             残阳西入崦 仄仄仄平平             茅屋 孤僧 仄仄平平仄             落叶人何在 平平仄仄平             寒云路几层 平平平仄仄             独敲初野磬 仄仄仄平平             闲依一枝藤 仄仄平平仄             世界微尘里 平平仄仄平             吾宁爱与憎 注: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诗·词→词牌的来源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诗·词→诗词的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来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还可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有名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象《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①。因此,象上面所举的《易经》和《诗经》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下面这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出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②。就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③,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 对“嘴”,“脚” 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关于诗词的对仗,在下文律诗的对仗及词的对仗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到这里。━━━━━━━━━━━①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同一位置上的重复。②字外有括符的,表示可平可仄。 ③“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结构。写作“根底”仍是平行结构。我们说是名词带方位词,是因为这里确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词这一事实来构成对仗的。
诗·词→诗歌概述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G、应*E、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