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iamZhang MiriamZhang
关注数: 0 粉丝数: 17 发帖数: 5,538 关注贴吧数: 23
奥黛丽-赫本:宛如一颗精美切割的钻石(转) 《时代》评奥黛丽-赫本:“像一颗精美切割的钻石。”  明珠台前几天重播《罗马假日》(港译《金枝玉叶》),仍然有很多人看。一部电影能拍到让人百看不厌,实在是高明。虽然也有人吹毛求疵地说,以《罗马假日》这般老套的情节,如果不是靠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这对俊男美女硬撑着,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这话乍一听仿佛有理,细想想根本就是没事找事,什么叫“如果不是靠”,这个前提假 设并不存在,不存在的东西担心什么,杞人忧天。退一万步讲,靠的就是俊男美女,又如何?  《时代》杂志可谓慧眼识美人,1952年,在奥黛丽-赫本来到好莱坞之前,《时代》就在当年9月7日发表热情洋溢的文章赞美赫本:“……exquisitely blending queenly dignity and bubbling mischief.……She sparkles and glows with the fire of a finely cut diamond”(把女皇的高贵和活泼淘气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像一颗精美切割的钻石一样闪闪发光。)1953年的好莱坞是金发美女的天下,但是很快,随着《罗马假日》的成功(《罗马假日》在当年得了奥斯卡,赫本是最佳女主角),奥黛丽-赫本重新定义了“美女”的标准。《时代》周刊又惊呼:“Audrey fits none of the cliches and none of the cliches fit her.”(奥黛丽-赫本卓然不群,别指望拿那些现成的陈词滥调来套她。)的确,美丽俯拾皆是,才华也并非罕有,但是谁能取代奥黛丽-赫本在我们心中独一无二的位置?1976年,47岁的奥黛丽-赫本为了维系第二次婚姻已息影7年,她一出现在《罗宾汉和玛丽安》的纽约首映式上,现场约600人向她齐声欢呼:“我们爱你,奥黛丽!”哪个美女能在有生之年得到这么大的面子?玛丽莲-梦露就不能。  赫本在事业上非常成功,但婚姻上就没这么好,可怜的是她偏偏很在乎这一点。她幼时父母离异,一直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和“疯魔万千少女”的威廉-赫顿谈过恋爱,但是赫顿家里有老婆,赫本不愿介入别人的家庭;约翰-肯尼迪约会过她,对她十分仰慕,念念不忘,连后来的杰奎琳-肯尼迪都感到了奥黛丽-赫本无形的压力,但政客能有什么诚意;1954年,赫本嫁给梅尔-费勒(好莱坞版《战争与和平》里演安德烈公爵的那个),费勒相貌英俊,和赫本十分相衬,人也相当聪明,身兼演员、编剧、制片人、导演等数职于一身,可惜没一样干得出色。赫本倒是不介意,但老婆比自己强,梅尔-费勒感到不舒服,结果赫本处处谦让,费勒说一不二,但就这样委曲求全最后都不能白头偕老,费勒对她并不忠实。1968年两人离婚,赫本已经39岁。赫本不是不伤心的吧,梅尔-费勒始终是最衬她的人。1969年,赫本嫁给意大利医生安德鲁-多蒂,赫本非常珍惜这段感情,无奈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意大利男人从来没有什么一夫一妻的概念,娶了梦寐以求的女人,仍然和罗马城里最声名狼藉的女人鬼混,赫本的理想再次破灭,1982年,53岁的奥黛丽-赫本再度离婚。  痛苦方能升华灵魂。老年的奥黛丽-赫本变成了一个慈善大使,一个真正的天使,她的儿子说,她临死的时候想的还是非洲的儿童。1993年1月20日,赫本因结肠癌去世,在电视新闻里,我看到她的两个儿子抬着她的黑色棺木,她年轻时代的照片在屏幕上不断闪现,栩栩如生。红颜白骨,C’est la vie?(这就是人生?)
2003年04月23日,奥黛丽赫本生前衣物拍卖十七万美金 �苏富比拍卖公司今天宣布,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生前衣物、饰品及珠宝的慈善义卖,拍卖所得总共达十七万七千美元,这笔善款将交给“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统筹运用。��以一九五三年《罗马假期》勇夺奥斯卡影后的奥黛丽赫本,曾获联合国聘请担任儿童亲善大使,一九九三年病逝于瑞士,享年六十三岁。��奥黛丽赫本甜美、高雅的银幕形象,迄今仍留给老影迷无限怀念。��在二十一日晚间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奥黛丽赫本生前用过的一个黑色鳄鱼皮包、手套组是最抢手的拍卖品,最后以三万六千美元售出。��同样款式的棕色鳄鱼皮包、手套组也以两万五千美元成交。��这位女星生前最爱的一套淡粉色Givenchy晚礼服,曾经在一九五七年《甜姐儿》片中亮相过,最后以一万七千美元卖出。��另外一个Givenchy象牙色晚宴小包也卖得了一万一千美元。��她在担任联合国亲善大使期间,前往贫困地区探视穿过的二十五件各种颜色的Lacoste衬衫,在拍卖会上最后则以两千美元卖出。��苏富比表示,奥黛丽赫本生前衣物、饰品及珠宝总计十四样拍卖品,最后共卖得了十七万七千美元。��她的画像、照片以及出国旅行时用的Louis Vuitton皮箱也都参加这次义卖。��奥黛丽赫本的儿子西恩赫本法瑞表示,这次拍卖所得将由成立于一九九四年的“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做为慈善之用。
美丽的约会——"守望爱情"(转花样) 今晚有点静,可能是因为天气燥热的缘故吧!冲上一杯香浓的咖啡,我情愿这样惬意的享受着寂静,或者也可以让我在这难得温馨的心情里去回忆往事.喜欢喝咖啡,不是因为它的味道,只是喜欢那份感觉:甜中苦,回忆漫漫;苦中甜,今昔往矣. 青岛的夜景越来越美了,灯火璀璨,车水马龙;快乐的孩子玩闹嬉戏,乘凉的人群谈笑风生,而我只想在这一片繁闹中偷得半时闲,独自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手里拿着杨千桦的照片,心里想着那个自问过千百遍的问题: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让一个女生都会为她而疯狂.其实对于她的喜爱程度我更希望表达的是一种欣赏,因为这种欣赏是发自内心的倾佩,是对超凡脱俗的理解. 她是我羡慕的类型.无论是长相,品质,职业,性格,气质,或是家庭. 我喜欢她可爱的样子,虽然已近而立之年,但她的气质仍倡导着快乐的主流.眼睛不算很大,但它会传递幸福.高高的鼻梁,厚实有肉,相士说那是大福大贵之相.略微上翘的嘴唇,在每次快乐的大笑时总会露出洁白的牙齿.各有特色的五官拼凑在一张脸上,虽没有精致的棱角,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温柔,善良,可爱,快乐的讯息. 我不崇尚帅哥的魅力,就算身处21世纪的女生,我也仍然在意拥有内涵的气质.所以我也不认为只有外表靓丽的女生才会得到万众的尊宠,而杨千桦就是一个最好的特例.她的真性情,她的时而大笑,时而大哭,无不感染着万千喜爱她的人,她就是有这样的一种魅力,可以从平凡的邻家小妹,一耀变成闪亮的天后级人物.所以她就是那类被我称为"拥有个人魅力"的人. 其实好好想想,最初让我知道杨千桦的人应该是郑中基.记得那时我还上初中,正是郑中基最走红的年代,他讲在他鼓起了好久的勇气才敢追求同门师妹时,我对着个女生感到很好奇,同时也喜欢上了这个名字——杨千桦 后来看千嬅演的电视剧《美味情缘》,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那个饰演周宝甜的快乐追求理想的女生杨千桦,走遍了很多音箱店,只想买到那张《快乐哀愁》,我记得那个夜就像今晚一样的静,只有耳边传来那熟悉而纯净的声音. 每次听起这首歌,还是会很有感触的用心对生命的领悟,渴望美好人生的信念,还有幻想未来的情景,好快乐的时光,好幸福的时刻.如果时间可以停滞,我希望就在这一刻,永远的记录下青春的声音,也只有她的歌才能让我在有满足的思想中坚守着继续坚强的安全堡垒. 一路上伴着杨千桦走来,这一路的辛酸做为旁观者的我一同感受.面对人生,我也有曾经的挣扎,也曾颓废,失去自我.直到重生,坚持.这样的循循徊徊.这几年在不开心时看杨千桦的电影,痛快的笑一场,忘却所有的烦恼.最爱《新扎师妹》那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一个优秀的"王子"爱上一个平凡的"灰姑娘"的故事,不知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总不能上演电影中的浪漫,难道那种幸福就只能出现在虚渺的空间里吗?我迷惑了.究竟是世人太现实,还是电影太虚拟?在笑过,哭过之后,我不自觉的想从更深刻的一面去一点点的甚至小心翼翼的探听爱情.记得朋友总爱讲那句"至理名言":"生活就是无厘头,要快乐就要放弃烦恼,因为两者永远不能并存."我相信,其实人生也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用力呼吸,就能看到奇迹. 你听过听过"索多玛城"的故事吗?—— "神说这个城市充满欲望,决定要摧毁它.在摧毁索多玛城之前,神告诉罗得,他们全家可以逃离这个城市,但要谨记前行时不可回望,但罗得之妻终于还是忍不住回头,她于是化为盐柱."听过很久很久,我终于开始明白了,什么是快乐,所以就更加的欣赏杨千桦的快乐,因为快乐使她美丽,因为快乐使我幸福. 微风吹起,现在有点想念冬天了,那是我喜欢的季节,因为在那个季节里我能看到纯洁白净的雪.当飘雪爱上圣诞树,真的很浪漫.堆一个爱的雪人,满载渴望幸福的祝福,许下最美的心愿.旁边摆放着一束满天星,这就是一个与梦想结下的最美丽的约会. 如果有一日我也能见到杨千桦,我会选择送她一束满天星,然后告诉她,"满天星"的花语是——"守望爱情"
简简单单一辈子——我的入学体验(转花样)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报道,是关于一些歌手出席太阳计划活动的.当时报道了几位艺人耍大牌,还附了几张其他艺人的亮相,其中,就有千FA.记得照片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其他艺人都在扮大牌,杨千嬅却在扮大笑姑婆."无需多说,照片上,就是千FA那经典的大笑,笑得眼睛鼻子嘴巴挤在一起,笑得天地万物无不熠熠生辉.那时,千FA还没有大红大紫,那时,我甚至还未听过她的歌,但我觉得,这女孩,应该会红!能有这样灿烂笑容的人,怎么会不招人喜欢呢? 后来,我买了张她的专辑,专辑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甚至里面的歌我都不记得了,草草听过一遍之后,便不知道被我放在哪里了.之所以去买这张专辑,完全是因为太多港人给了她不错的评价,纷纷赞她会唱歌,乍听之下,的确觉得她有几分实力,但却不会一下子红起来.初出道就敢不玩主流的人,有那么点性格!但是这样人,往往付出的,也要比别人多. 接下去的数年间,我对港乐一下子冷淡了许多,跟千fa,更是没了交集.偶尔的,也在港剧里面看到她,也听到她唱的主题曲,但一切,还都是那样的蜻蜓点水.又或许,不管是港剧里的她,还是那些没滋没味的主题曲里的她,都不是真正的她.真的她,需要相遇的机缘,需要仔细的聆听. 这个机缘,来自于她的那张精选碟.两首新歌加上32首旧歌,对那些非fans的人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我就是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下载了,然后开始了漫长的聆听之路.但却并没有惊为天人,一见钟情的感觉,因为我心中有数,千FA的实力就应该如此.只是很奇怪,这张专辑我几乎每天都要听.每天都听的专辑,在我来说,能坚持上1周的,就是好专辑了,但这张,我足足听了一个多月.后来自己跟自己说,还是表听了,再听下去会腻的.但每次还是不小心就打开那个目录,如此这般,断断续续听了快半年了.直到在网上买了CD回来,才不那么执著了.不过,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这次,我开始一首歌一首歌的仔细听,因为有了歌词,好像颠覆了先前听歌的感觉.的确,如果不看歌词,可能会觉得那些只不过是些精致的K歌,唱到极致,也不过如此.但是打开歌词一看,却看出了一身冷汗.我不大清楚千FA感情上的际遇如何,但那些触目惊心,真正"爱到惊心动魄"的字里行间,没有过人的情商,又怎能唱得出来呢? 千FA曾经出过一张<入学体验>的VCD,那上面的曲目,显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而今,作为一个后FA迷,我要向那些还未有机缘遇上真正的千FA的人,推荐一番我的"入学体验".
"三更饺子"吓坏老外 日前,香港电影《三更2》在威尼斯上映,着实把各位外国记者"吓"出了一身冷汗.电影散场后,有个外国记者大声叫道:"天哪,我以后去中国再也不吃你们的饺子了." 当本次参展影片《三更2》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时,对观众的心理承受力实在是一个巨大挑战.由于电影厅里并没有坐满,观众们各据一角,发出的惊呼此起彼伏.一位法国女记者始终蜷在座位上,并不时躲到身边男同事的怀里;隔五六个座位外的另一个女记者也一直蒙着眼睛,欲走还留;别以为男记者就不害怕,记者后面的几位男记者不断发出受惊的声音.观后,众人一致认为此部比前一部更加出色,当然也更加恐怖.这次的《三更2》继承了前一部的特色,也是由三个国家的三名不同导演分别拍摄三个相互独立的故事——中国香港导演陈果的《饺子》,今年刚因《老男孩》在戛纳得奖的韩国导演朴赞郁执导的《更割》以及日本导演三池崇史导演的《盒子》. 中国香港部分的《饺子》是第一炮,剧本由李碧华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并且由她亲自担当编剧重任,把小说中诡异恐怖的气氛显现得尤为突出.该片的摄影是杜可风,监制则是《三更1》的导演陈可辛.陈可辛曾表示,选择陈果执导,就是希望他拍出不同的恐怖片,不用因为涉足商业片和主流片而压抑自己.每次当镜头对准有粉红色肉馅的饺子时,都起到了放大生活中的恐惧感的效果,令人不寒而栗. 片子讲的是一个嫁给富商的过气女明星希望找到回春的灵丹,挽回丈夫的心.故事的关键就在于以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为载体,而其本来面目是用婴儿死胎做成的饺子馅."大笑姑婆"杨千桦首度饰演这种和她以往形象反差极大的角色,可谓此片一大看点.据说,她在拍摄前一天,意识到要演绎这么极端的故事,很是发怵,颇有些忧虑.
卖座明星拍另类片求突破 杨千嬅与郑秀文不约而同在演都市爱情喜剧後希望转型,Sammi稍後会拍关妁i的《长恨歌》,而杨千嬅拍陈果的《三更2之饺子》,也已上映. 阿姐级要走另一条路 对一些未上位未有票房成绩的明星来说,不知多想自己的戏有过千万票房,但偏偏有票房保证的阿姐级明星,却要走另一条路. 郑秀文最高票房纪录应是《瘦身男女》,有四千多万,而杨千嬅则是《新扎师妹2》,收二千多万. 另外有不俗票房成绩的是Twins,《千机变》去年收近三千万,但因是部大制作,有不少明星助阵,所以不当是个人能力. 如以个人魅力计,蔡卓妍比锺欣桐较有票房保证,所以片酬也较高. 近一年,有票房保证的明星成绩都有下调,大家有目共睹. 理由只有一个——戏不好看. 观众觉得戏不好看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真的不好看,二是看来看去都差不多,看厌了. 郑秀文演都市女性,有她的魅力,其实她的演技愈来愈好,弹性也比以前大,但观众对某一种演法看得太多,不会理会当中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做得有几细致,有多少层次,只会觉得是大同小异. 香港观众要求新意,少一点也不行. 杨千嬅做大笑姑婆有好成绩,她转演《地下铁》大家就感到失望.香港电影今年可分成两大类,一是揽住大卡士,不敢冒险求新的,因欠新意成绩自然不及以前,另一是左冲右突,企图突破,但又未被观众所接受. 有票房成绩的明星眼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要求在角色和片种上有所突破,是可以理解的. 不卖座影响日後叫价 不过,这做法也有危机性.片酬一向与票房成绩挂的,如果拍了非主流片种,演非卖座角色,票房下调的话,就影响了日後的叫价. 走了新的路线,是否可以走回头,再拍以前的卖座类型,演过去讨好的角色,实在没担保. 在走非主流路线的同时,也拍一部主流片,是较保险的做法.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