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雅士 幽居雅士
关注数: 29 粉丝数: 36 发帖数: 16,161 关注贴吧数: 12
缺 憾 也 是 一 种 美 [转] 缺憾也是一种美 [转自QQ论坛] ID: 11085280 快乐的飞翔的猪 发表于:2007-4-22 23:35:23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追求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完美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人的一生中总会留下一次有一次的缺憾。完美是我们理想的最高寄托点,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奋斗目标,然而完美是海市蜃楼,是空中楼阁,是虚无缥缈的仙境。   人生只有缺憾是真实的。缺憾是你看到水中月亮的美姿,想伸手捞时却是一场虚幻之景;缺憾是你在踌志满怀的摆下棋盘之后,想把对方杀得片甲不留,没想到却是自己满盘皆输;缺憾是你在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时,一位演员表演时的小小失误;缺憾是你在作画之时,一不小心留下的一处败笔。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缺憾。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日子里,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美丽怡人的胜地,也有荒无人烟的沙漠;有日出时的壮美,也有日落时的悲凉;有季节交替的温馨,也有花开花落的惆怅。实际上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美好与缺憾总是并存的。   或许,生活原本因缺憾而美丽。维纳斯因断臂而成为美神;昙花因短暂的开放,才显得美丽绝伦;女娲补天因缺了一块陨石而没把天补全。因此,才有四季的美丽,才有百川如东海,泉水叮咚的美韵。   或许,人生也是因缺撼而美丽。红楼梦里美丽高傲的黛玉,葬花时“花谢花飞飞满天,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多麽的凄凉,然而正是因为这凄凉的美景,才有如此感人的文学形象;贝多芬耳聋之后,才谱写了《英雄交响曲》;尹小星因为人残志不残而成为手摇轮椅万里行中国第一人。难道他们的人生不是因缺憾而显得更加美丽,更加辉煌吗?   人生总会有缺憾,缺憾是古人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无奈;是苏轼笔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安慰;是淳于鸶对齐威王”酒极则乱,乐极则悲‘’的劝解。因为缺憾我们感悟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睿智;领会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理。   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追求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完美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人的一生中总会留下一次有一次的缺憾。完美是我们理想的最高寄托点,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奋斗目标,然而完美是海市蜃楼,是空中楼阁,是虚无缥缈的仙境。   人生总有失意之时,不要因为小小的缺撼而委屈。上帝总是最公平的,他关闭了一扇门,同样为你开启另一扇窗。缺憾也是一种美,让我们跨过缺憾,去追寻理想中的完美吧!
●★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转〗 ■做一个有品位的男人 一个男人,皮鞋可以有些灰,裤子可以有点皱,体形可以有些胖,而有一样是断然不能少的,那便是由你的内涵而显露出的气质! 这气质便是人格魅力,便是层次,便是品位,便是男人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最灵魂的、最具人性的东西。 品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辛辛苦苦的、认认真真的修炼得来的,是一种“自我超脱”的心灵升华。 有品位的男人,善良宽容,他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尊严感。 有品位的男人,机智幽默,沉稳而不失风度。能在一瞬间洞察女人的心事,能把你的灵魂勾出来和他一起交流,能把你的沉睡的情感唤醒。 有品位的男人,勇敢刚毅、沉着冷静、心怀坦荡、洒脱豪放。他们个性鲜明,坦坦荡荡;他们独立自主,意志坚强;他们信心十足,充满自信。 男人的品位显示了男人的魅力、男人的风采、男人的美丽、它是逼你后退的高山,是将你吞没的骇浪。这样的男人,散发着浓浓的男人味,折射出了男人的本色和光芒。他们用阅历磨练自己,用知识丰富自己,从困难中寻求成功,从工作中寻求责任,从学习中充实自己,从坚定中走向成熟。 有品位的男人,犹如一首幽雅而激扬的乐曲,优美的旋律飘荡、浸润着女人生命的每一个季节。 有品位的男人,犹如一杯甘醇的美酒,细细品味,人们才能读懂其真正的内涵,才能回味其沁人的芳香。 有品位的男人,犹如一杯浓茶,飘着怡人的茶香,轻呷一口,顿觉满口的香味,弥散到全身的每一处神经,感觉是如此的惬意和舒畅。 与有品位的男人相伴,可以让你保持心灵的平和,如清风拂面,如细雨润心。他可以让灰暗的天空熠熠生辉;可以让贫瘠的土壤绿意葱茏;可以让破旧的花架繁花似锦! 是的,朋友,做一个有品位的男人吧!你可以不象比尔盖茨那样富有,可以不象贝克汉姆那样英俊帅气,但是,不能没有那种品位。你可以不浪漫,但是要温情;你可以不豪爽,但是要大气,你可以不细腻,但是要雅致。 品位可以让你优雅脱俗,让你勇敢坚毅,让你豁达爽朗,让你宽厚挚诚,让你成为众人眼中出色的男人!
推荐两篇名家散文,献给家中有学子的家长们! 母巧答子 --- 刘燕敏 “学问为何不如人”?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母校请他给同学们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飞,它们拍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泪,其中包括他的母亲。
【转】傲骨如石--林黛玉不为人知的阳刚美 谨转载此贴以纪念刚刚仙逝的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 在《红楼梦》中,曹雪琴用“红研娇娜”的绛珠草、用“珠泪斑斑”的湘妃竹、用“风露清愁”的芙蓉来形容黛玉的神韵,用“病如西子胜三分” 和 “风流袅娜” 来形容黛玉的外在美丽,并用了很多细节描述黛玉的口尖心窄孤傲过分,但是仔细从字里行间看来,黛玉却是一个有气度、有眼光、有见识、有爱心的充满阳刚之美的女孩子。  《红楼梦》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在贵妃省亲诗,几位姐妹和宝玉的诗作中,元春并不知道诗词的作者,却一眼看出了黛玉替宝玉所做的《杏帘在望》为“三首之冠”,在咏白海棠时候,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所做的“半卷湘帘半掩门”句句是精华,只是因为循规蹈矩的李纨认为“过于伤悲”才屈居宝钗之下,而在第二次诗社聚会的时候,黛玉就“魁夺菊花诗”了。之外,她的《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光彩夺目字字珠玑,而且黛玉写诗往往是“一挥而就”,从写诗时候她的漫不经心却“笔落惊鬼神”衬托出了她才思敏捷的创作构思和高于大观园中众多才女如宝琴、宝钗、湘云的一面,被红学家称为“才、情、性三者具备”,是一个作品数量多、艺术个性强、品味高尚的诗人。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不是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一见钟情”,而是建立在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有着共同追求观点一致的基础上。她即不象宝钗那样原来是一心要进宫当一个“才人”不成之后又觊觎“宝二奶奶”的宝座,也不象湘云那样热衷于金榜题名经济仕途,而是鄙视达官贵人、蔑视世俗人情,但在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的环境中,她除了宝玉再不能和任何人直抒胸臆,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又“回天无力”,所以只能是“孤标傲世”,才给人以“目下无尘”的印象。她不象封建时代的少女那样盼望走一条嫁一个有权有钱的丈夫渡过一生,也不希望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一个“只知道仕途经济学问”的庸俗之辈,只希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心心相印的清白之人。   从一些细微的情节去看,黛玉是个厚道、实在、平和的人。在海棠结社时她的诗词被评为第二,连宝玉都要为她报不平,黛玉却毫不在意,在凹景馆和湘云联诗,她总是不断的为湘云叫好,对妙玉的词句更是由衷的叫好:“现有这样的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黛玉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却没有半点高傲自大,对于初学做诗的香菱,她不象宝钗讥讽香菱“得陇望蜀”,而是诚恳的说:“既要做诗,你就拜我做师”,并且鼓励香菱说“什么难事!...不过是起承转合”,并且自此谆谆教诲毫无倦意,从来没有半点轻视和厌烦的表现。对于自己的丫鬟紫鹃,黛玉更是没有什么尊卑之分,所以紫鹃敢与在黛玉办错事和说错话的时候指责她“太浮躁了”“姑娘倒有七分不是”,黛玉在对待紫鹃、香菱的态度上没有主仆之分。   黛玉很多时候宽厚的,并不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就心存芥蒂。在妙玉招待她和宝钗以及宝玉的时候,妙玉冷笑她“竟然是个大俗人”,她毫不介意。在看到贾母对宝琴关怀备至的时候,连宝钗都有点眼红,黛玉却“赶着宝琴叫妹妹”。在听到宝玉所做的《芙蓉女儿诔》后,她并不介意宝玉对晴雯的由衷赞美。在看到宝玉为丫鬟调弄的胭脂溅到脸上之后,黛玉只是提醒他以后注意,并没有拈酸吃醋。在宝玉因为蒋玉菡挨打后,黛玉只是正话反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宝玉向黛玉表明心迹:“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黛玉丝毫没有抱怨。   黛玉的言行是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宽厚仁爱的,充满了阳刚之美。   当然,我们从书中也看到了黛玉多愁善感、言谈尖刻、感情脆弱的一面,这和黛玉的身世凄苦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她是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住进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的,真正关心她的只有贾母一人,真正和她贴心的独独一个宝玉。这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使得这样一个尚未成年的、寄人篱下的、孤苦伶仃的女子“片言谁解素秋心”。在人人都是“看人下菜碟”的大观园,她只有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己维护自己的爱情和感情,这棵“因为生存在巨石下的小草”只能是长出弯曲的茎和苍白的叶子,这就形成了黛玉言语尖刻、生性敏感、看起来心胸狭窄的外在性格,其实我觉得敦敏咏颂曹雪琴的诗歌中有两句用在黛玉身上也很贴切: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作者:啜茗
【转】傲骨如石--林黛玉不为人知的阳刚美 谨转载此贴以纪念刚刚仙逝的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 在《红楼梦》中,曹雪琴用“红研娇娜”的绛珠草、用“珠泪斑斑”的湘妃竹、用“风露清愁”的芙蓉来形容黛玉的神韵,用“病如西子胜三分”和 “风流袅娜” 来形容黛玉的外在美丽,并用了很多细节描述黛玉的口尖心窄孤傲过分,但是仔细从字里行间看来,黛玉却是一个有气度、有眼光、有见识、有爱心的充满阳刚之美的女孩子。  《红楼梦》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在贵妃省亲诗,几位姐妹和宝玉的诗作中,元春并不知道诗词的作者,却一眼看出了黛玉替宝玉所做的《杏帘在望》为“三首之冠”,在咏白海棠时候,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所做的“半卷湘帘半掩门”句句是精华,只是因为循规蹈矩的李纨认为“过于伤悲”才屈居宝钗之下,而在第二次诗社聚会的时候,黛玉就“魁夺菊花诗”了。之外,她的《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光彩夺目字字珠玑,而且黛玉写诗往往是“一挥而就”,从写诗时候她的漫不经心却“笔落惊鬼神”衬托出了她才思敏捷的创作构思和高于大观园中众多才女如宝琴、宝钗、湘云的一面,被红学家称为“才、情、性三者具备”,是一个作品数量多、艺术个性强、品味高尚的诗人。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不是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一见钟情”,而是建立在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有着共同追求观点一致的基础上。她即不象宝钗那样原来是一心要进宫当一个“才人”不成之后又觊觎“宝二奶奶”的宝座,也不象湘云那样热衷于金榜题名经济仕途,而是鄙视达官贵人、蔑视世俗人情,但在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的环境中,她除了宝玉再不能和任何人直抒胸臆,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又“回天无力”,所以只能是“孤标傲世”,才给人以“目下无尘”的印象。她不象封建时代的少女那样盼望走一条嫁一个有权有钱的丈夫渡过一生,也不希望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一个“只知道仕途经济学问”的庸俗之辈,只希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心心相印的清白之人。   从一些细微的情节去看,黛玉是个厚道、实在、平和的人。在海棠结社时她的诗词被评为第二,连宝玉都要为她报不平,黛玉却毫不在意,在凹景馆和湘云联诗,她总是不断的为湘云叫好,对妙玉的词句更是由衷的叫好:“现有这样的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黛玉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却没有半点高傲自大,对于初学做诗的香菱,她不象宝钗讥讽香菱“得陇望蜀”,而是诚恳的说:“既要做诗,你就拜我做师”,并且鼓励香菱说“什么难事!...不过是起承转合”,并且自此谆谆教诲毫无倦意,从来没有半点轻视和厌烦的表现。对于自己的丫鬟紫鹃,黛玉更是没有什么尊卑之分,所以紫鹃敢与在黛玉办错事和说错话的时候指责她“太浮躁了”“姑娘倒有七分不是”,黛玉在对待紫鹃、香菱的态度上没有主仆之分。   黛玉很多时候宽厚的,并不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就心存芥蒂。在妙玉招待她和宝钗以及宝玉的时候,妙玉冷笑她“竟然是个大俗人”,她毫不介意。在看到贾母对宝琴关怀备至的时候,连宝钗都有点眼红,黛玉却“赶着宝琴叫妹妹”。在听到宝玉所做的《芙蓉女儿诔》后,她并不介意宝玉对晴雯的由衷赞美。在看到宝玉为丫鬟调弄的胭脂溅到脸上之后,黛玉只是提醒他以后注意,并没有拈酸吃醋。在宝玉因为蒋玉菡挨打后,黛玉只是正话反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宝玉向黛玉表明心迹:“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黛玉丝毫没有抱怨。   黛玉的言行是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宽厚仁爱的,充满了阳刚之美。   当然,我们从书中也看到了黛玉多愁善感、言谈尖刻、感情脆弱的一面,这和黛玉的身世凄苦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她是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住进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的,真正关心她的只有贾母一人,真正和她贴心的独独一个宝玉。这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使得这样一个尚未成年的、寄人篱下的、孤苦伶仃的女子“片言谁解素秋心”。在人人都是“看人下菜碟”的大观园,她只有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己维护自己的爱情和感情,这棵“因为生存在巨石下的小草”只能是长出弯曲的茎和苍白的叶子,这就形成了黛玉言语尖刻、生性敏感、看起来心胸狭窄的外在性格,其实我觉得敦敏咏颂曹雪琴的诗歌中有两句用在黛玉身上也很贴切: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作者:啜茗
[清明随笔] 倾听来自天堂的音乐【转】 清明时节雨纷纷。夜色中,我一个人呆在静静的屋子里。 倒上一杯红酒,不图酒香,只图它醉人的颜色。开启一盏淡淡的落地灯,打开那透进星光的窗户,夜凉得如水一般,几乎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在这个寂寞的空间里,风卷着窗帘鼓着一阵阵如潮水般的涟漪。就这样,我看着,看着温柔的风;想着,漫无边际的想着;审视着自己。 恍惚间想打电话。拿着电话,看了很久很久,忽然想起来听电话的人已经“走”了,再也无法倾诉?将电话关了,阻断这世界所有的声音。今夜让我忘了世界,让我沉醉在这杯红酒中,微酸涩的滋味呛入喉咙,流下的是滴血的眼泪。不想擦拭,就这样让它滑过面颊,为何而流泪,答案在不言中…… 喜欢听纯音乐,因为不快乐。重复地听着哀伤的音乐,任伤悲刺痛记忆中的每一个角落。我或许只是悲伤的过客,在曲终人散的时候驻留在空无一人的剧场,流着自己没有缘由的泪。终不是随风狂舞的柳絮,飘动着浪漫的美丽…… 喜欢听纯音乐,因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借着或激越或凄清的声音,来替自己透出一丝丝没人懂的声音。话太多反而陌生了,或者是应该缄口的,把自己如冬雪一样消融在一场繁华的背后。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 只有那些来自天堂的音乐,才是最美的,是开满百合和蝴蝶兰的花圃。拈一朵最喜欢的簪在鬓边,点缀我的灰暗,燃烧我莫名的感受。 这个夜,注定落寞,没有文字,没有心情,没有感觉,没有自己,有点不知所措…… 只有那音乐,飘荡在空气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转载】 道 不 同 ,不 相 为 谋 找到几篇与“道不同,不相为谋”有关的帖子,先存在这里,有时间慢慢的欣赏!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论语·卫灵公》 ~~~~~~~~~~~~~~~~~~~~~~~~~~~~~~~~~~~~~~~~~~~~~~~~~~~~~~~~~~~~~~ 道不同,不相为谋 曰:“道不同,不相为谋”,道者,遵循之约。谋者,与之者也。凡守为同约者,则为宜相与之者,可与之谋事,为友,同行,喜曰:“与君之伴行,路遥不知其远”。 古亦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盖理同也,此为静之察也,然则动而察之,则以“进朱者赤,进墨者黑”,是以为友之道,上者为上,次者为次,欲以为上,则得进朱,欲以为墨,则以进黑,然万事无常理,无常形,世之万事,人之品者,非朱墨可概而论之。 “人而无癖,吾不知何与之交”,以故吾辈不以苛求品之端者,言之信者,义之上者,位之尊者,然则,夫子有云:“三人之行,吾必有吾师”,荀况道:“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为友之用,镜也,以为鉴,以察之己身,审言而慎行,日叁省乎己,必有所进。 道之同者,非为神之交也,是有所以之交也,人非先天而同道,乃为后天之所成,何故? 门之当,户之对,气之成也,父母之教,师之所授,品之成也,友之言,之行,之所为,信之所成也,得仁爱多者为仁,得恶之多者为恶,亦可谓朱之者赤,墨之者黑,人之品性,若冠之年以有之,另察人生之无常,人心之不可测,大灾大难,大悲大喜,得察世态之炎凉,知人心之不古,苦其心志,坚之,亦有拒人之心,心为所安,因故人之慎行,慎言,亦有追溯。 道不同,不相为谋,盖因非有所信,非有所守,非有所同,言之不知其意,行之不得其解,莫若对牛弹琴,虽心之诚者,亦不为所知,义之所至,不为所动,何与之行? 非不诚也,非不礼也,然则何故不可谋也?此之所谓沟壑藩篱横亘于心也,言无所通,行无一致,非吾辈者,心必异也,不可与之谋。 ~~~~~~~~~~~~~~~~~~~~~~~~~~~~~~~~~~~~~~~~~~~~~~~~~~~~~~~~~~~~~~~~ 孔子说:“思想主张不同,决不共相谋事。”道,遵约守诺的意思;谋,交往的人的意思。凡是信守承诺的,就可以和他交往,可以和他商量事情,可以和他做朋友,一起行走,(还会)高兴得说:“和您一块行路,路再远也感觉不到啊。” 古话也说过:“相同的东西或者相同的人总是聚集在一起。”大致意思是一样的,这是以静态的眼光看的,如果以动态的眼光看,就有“接近好人人就变好,接近坏人人就变坏”之说。因此交朋友的原则,是上等品格的优先选择,差等品格的人次要选择。想品质变好,就要引进君子做朋友,想品质变坏,就要引进小人做朋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没有亘古不变的原理和形态,世上的东西,人们的品质,不是用好和坏就能区别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爱好,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和他交往。”所以我们不刻意追求品德极高的人、言而有信的人、最讲义气的人(来交友),然而,孔子说过:“三个人在路上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荀况也说过:“看到品德高的人,就想着和他一样,看到品德差的人,就反省自己(不要和他一样)。”朋友的作用,就是一面镜子,用它来参照,来观察自己,周密的说话谨慎的行事,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就会有进步。 思想主张一样的,并不是精神上的交往,而是有他们各自需要的东西而交往的。人不是生下来就志向一样的,而是后来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呢? 门户相当,人的物质基础就形成了;父母和老师教授的,人的品质就形成了,朋友间的言行和做法,人的诚信就形成了。交往仁爱之人多的自己也会做好事,交往品质恶劣之人多的自己也会做坏事,也可以说成教给他好的东西人就会变好,教给他坏的东西人就会变坏。人的品行,成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又通过观察人生的无常、人心的不测,大的灾难、大的悲喜,就知道世态的好坏,人心的无法捉摸。让他吃苦,人就变得坚强,也有防备他人的心理,因此心态才能安定。所以说,人的谨慎言行,是有跟据可考察的。
【转载】 道不同,不相为谋 找到几篇与“道不同,不相为谋”有关的帖子,先存在这里,有时间慢慢的欣赏!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论语·卫灵公》 ~~~~~~~~~~~~~~~~~~~~~~~~~~~~~~~~~~~~~~~~~~~~~~~~~~~~~~~~~~~~~~ 道不同,不相为谋 曰:“道不同,不相为谋”,道者,遵循之约。谋者,与之者也。凡守为同约者,则为宜相与之者,可与之谋事,为友,同行,喜曰:“与君之伴行,路遥不知其远”。 古亦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盖理同也,此为静之察也,然则动而察之,则以“进朱者赤,进墨者黑”,是以为友之道,上者为上,次者为次,欲以为上,则得进朱,欲以为墨,则以进黑,然万事无常理,无常形,世之万事,人之品者,非朱墨可概而论之。 “人而无癖,吾不知何与之交”,以故吾辈不以苛求品之端者,言之信者,义之上者,位之尊者,然则,夫子有云:“三人之行,吾必有吾师”,荀况道:“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为友之用,镜也,以为鉴,以察之己身,审言而慎行,日叁省乎己,必有所进。 道之同者,非为神之交也,是有所以之交也,人非先天而同道,乃为后天之所成,何故? 门之当,户之对,气之成也,父母之教,师之所授,品之成也,友之言,之行,之所为,信之所成也,得仁爱多者为仁,得恶之多者为恶,亦可谓朱之者赤,墨之者黑,人之品性,若冠之年以有之,另察人生之无常,人心之不可测,大灾大难,大悲大喜,得察世态之炎凉,知人心之不古,苦其心志,坚之,亦有拒人之心,心为所安,因故人之慎行,慎言,亦有追溯。 道不同,不相为谋,盖因非有所信,非有所守,非有所同,言之不知其意,行之不得其解,莫若对牛弹琴,虽心之诚者,亦不为所知,义之所至,不为所动,何与之行? 非不诚也,非不礼也,然则何故不可谋也?此之所谓沟壑藩篱横亘于心也,言无所通,行无一致,非吾辈者,心必异也,不可与之谋。~~~~~~~~~~~~~~~~~~~~~~~~~~~~~~~~~~~~~~~~~~~~~~~~~~~~~~~~~~~~~~~~ 孔子说:“思想主张不同,决不共相谋事。”道,遵约守诺的意思;谋,交往的人的意思。凡是信守承诺的,就可以和他交往,可以和他商量事情,可以和他做朋友,一起行走,(还会)高兴得说:“和您一块行路,路再远也感觉不到啊。” 古话也说过:“相同的东西或者相同的人总是聚集在一起。”大致意思是一样的,这是以静态的眼光看的,如果以动态的眼光看,就有“接近好人人就变好,接近坏人人就变坏”之说。因此交朋友的原则,是上等品格的优先选择,差等品格的人次要选择。想品质变好,就要引进君子做朋友,想品质变坏,就要引进小人做朋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没有亘古不变的原理和形态,世上的东西,人们的品质,不是用好和坏就能区别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爱好,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和他交往。”所以我们不刻意追求品德极高的人、言而有信的人、最讲义气的人(来交友),然而,孔子说过:“三个人在路上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荀况也说过:“看到品德高的人,就想着和他一样,看到品德差的人,就反省自己(不要和他一样)。”朋友的作用,就是一面镜子,用它来参照,来观察自己,周密的说话谨慎的行事,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就会有进步。 思想主张一样的,并不是精神上的交往,而是有他们各自需要的东西而交往的。人不是生下来就志向一样的,而是后来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呢? 门户相当,人的物质基础就形成了;父母和老师教授的,人的品质就形成了,朋友间的言行和做法,人的诚信就形成了。交往仁爱之人多的自己也会做好事,交往品质恶劣之人多的自己也会做坏事,也可以说成教给他好的东西人就会变好,教给他坏的东西人就会变坏。人的品行,成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又通过观察人生的无常、人心的不测,大的灾难、大的悲喜,就知道世态的好坏,人心的无法捉摸。让他吃苦,人就变得坚强,也有防备他人的心理,因此心态才能安定。所以说,人的谨慎言行,是有跟据可考察的。 思想主张不同的人,决不和他相与共事。主要是因为(这个人)有的时候不诚信,有的时候不守约,有的地方志向不同,他说的话听不明白,他做的事自己解释不了,就好像对牛弹琴,就算他非常真诚,也不能被了解,就算尽了义气,也不能感动(我们),那(我们)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呢? 并不是这个人不真诚,也不是这个人不礼貌,但是为什么不能和他交往呢?这就是所谓的巨大的隔阂横在心里,说话没有共同语言,做事没有相同的地方,不是我这一类的,思想必然和我不一样,所以不能和他共事。~~~~~~~~~~~~~~~~~~~~~~~~~~~~~~~~~~~~~~~~~~~~~~~~~~~~~~~~~~ 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鹤鹊安知鸿鹅之志!” 。其实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当然,“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 念、学术主张等。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 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长齐列传》)   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   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贾谊的《鹏鸟赋》写得好: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夸者死权兮,众庶凭生。”   孔子自己也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从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卡尔·马克思引用过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不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吗?
【散文】 我 喜 欢 出 发  ---  汪 国 真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三八节分享】请让我做一个美丽的女人![转] 上苍,既然如黛的蛾眉、如水的明眸、樱桃的小口与我无缘, 既然绿云袅袅的长发、光洁凝脂的皮肤、颀长婀娜的身躯与我无缘,那么: 请让我的眉头舒展,不要让忧伤和哀怨在那里停留; 请让我的眼神里闪动着温柔友善,不要冷漠也不要傲慢; 请让我的嘴角上挑,不要下垂成悲哀或不屑; 请让我的口舌生香,没有刻薄也没有污秽; 我知道皱纹是无可避免的,那么请把它们雕刻成淡淡的笑意,不要让岁月的无奈与沧桑填满它们的缝隙; 时光流逝,让它带走我的青春吧,但请留下我爱美的心; 健康的身体已经让我满足了,我会小心地爱惜并认真妆扮; 请给我一份自尊,再给我一份自信; 就算没有太聪明的头脑给我,但请一定让我刻苦和勤奋; 请让我善解人意,不要在自我中沉醉得忘乎所以; 请让我知足常乐,不要在繁华的物欲里迷失了自己; 也许风趣是一种奢望,但请给我一点点; 请教给我宽容,因为仇恨会使我本不漂亮的脸孔变得狰狞; 可以没有太多的权利,但请让我懂得责任; 请给我一颗坚强的心,让我能在人生的狂风暴雨里等到天晴; 请给我独立的灵魂,不要依附权势和金钱,也不要依附男人; 请给我谦卑的灵魂,让我记住自己只是一个渺小的女人,在这苍茫的世界上,让我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怀着感恩的心。 上苍,既然漂亮与我无缘,就请让我,做一个美丽的女人。
【新春随笔】 静 享 岁 月 一年一度的新年钟声,和着鞭炮的脆鸣,即将敲响。那熟悉旋律的余韵,总是伴着美酒的醇香,余音袅袅,飘进人们的心田。 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喜欢闭上眼睛,一个人静静地聆听着喜欢的音乐,任万千思绪在这喜庆祥和的氛围里悄然绽放成一朵宁静的百合,在岁月的枝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怀想过去,少年时盼过年的激动与兴奋,而今都已与我们悄然远去。滚滚红尘中,我们从年少无知走向而立之年;再由不惑之年走向天命之年。其间有多少风雨坎坷、峥嵘岁月,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慨叹;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往返留连!   记得英国诗人布莱克有几句禅味十足的诗:“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所以,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里,我们都应该珍惜身边的一切,珍视那些曾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志和朋友,珍爱与我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亲人,珍藏心灵中每一个瞬间的感动和曾经做过的美好的梦!    我想不论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是否公平,得失是否相等,只要我们还有着一份坚韧和不懈的追求,还带着一份信念和憧憬,还怀着一份对生命的热望与执著,那么无论我们将来走在怎样的岁月之路上,俯首都会是一片碧绿的芳草地,仰头都会有一片蓝蓝的白云天! 一首歌唱道:“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我生命的一切都只为拥有它,让我们来真心对待吧,等每一颗飘流的心都不再牵挂,快乐是永远的家!”新的一年开始了,在岁月的征程上,我们又将从容上路,扬帆启航。让我们与幸福相约,与快乐牵手;让青春永驻,让真爱永久!
【新春随笔】 静 享 岁 月 一年一度的新年钟声,和着鞭炮的脆鸣,即将敲响。那熟悉旋律的余韵,总是伴着美酒的醇香,余音袅袅,飘进人们的心田。 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喜欢闭上眼睛,一个人静静地聆听着喜欢的音乐,任万千思绪在这喜庆祥和的氛围里悄然绽放成一朵宁静的百合,在岁月的枝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怀想过去,少年时盼过年的激动与兴奋,而今都已与我们悄然远去。滚滚红尘中,我们从年少无知走向而立之年;再由不惑之年走向天命之年。其间有多少风雨坎坷、峥嵘岁月,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慨叹;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往返留连!   记得英国诗人布莱克有几句禅味十足的诗:“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所以,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里,我们都应该珍惜身边的一切,珍视那些曾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志和朋友,珍爱与我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亲人,珍藏心灵中每一个瞬间的感动和曾经做过的美好的梦!    我想不论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是否公平,得失是否相等,只要我们还有着一份坚韧和不懈的追求,还带着一份信念和憧憬,还怀着一份对生命的热望与执著,那么无论我们将来走在怎样的岁月之路上,俯首都会是一片碧绿的芳草地,仰头都会有一片蓝蓝的白云天! 一首歌唱道:“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我生命的一切都只为拥有它,让我们来真心对待吧,等每一颗飘流的心都不再牵挂,快乐是永远的家!”新的一年开始了,在岁月的征程上,我们又将从容上路,扬帆启航。让我们与幸福相约,与快乐牵手;让青春永驻,让真爱永久!
【新春随笔】 静 享 岁 月 一年一度的新年钟声,和着鞭炮的脆鸣,即将敲响。那熟悉旋律的余韵,总是伴着美酒的醇香,余音袅袅,飘进人们的心田。 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喜欢闭上眼睛,一个人静静地聆听着喜欢的音乐,任万千思绪在这喜庆祥和的氛围里悄然绽放成一朵宁静的百合,在岁月的枝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怀想过去,少年时盼过年的激动与兴奋,而今都已与我们悄然远去。滚滚红尘中,我们从年少无知走向而立之年;再由不惑之年走向天命之年。其间有多少风雨坎坷、峥嵘岁月,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慨叹;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往返留连!   记得英国诗人布莱克有几句禅味十足的诗:“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所以,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里,我们都应该珍惜身边的一切,珍视那些曾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志和朋友,珍爱与我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亲人,珍藏心灵中每一个瞬间的感动和曾经做过的美好的梦!    我想不论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是否公平,得失是否相等,只要我们还有着一份坚韧和不懈的追求,还带着一份信念和憧憬,还怀着一份对生命的热望与执著,那么无论我们将来走在怎样的岁月之路上,俯首都会是一片碧绿的芳草地,仰头都会有一片蓝蓝的白云天! 一首歌唱道:“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我生命的一切都只为拥有它,让我们来真心对待吧,等每一颗飘流的心都不再牵挂,快乐是永远的家!”新的一年开始了,在岁月的征程上,我们又将从容上路,扬帆启航。让我们与幸福相约,与快乐牵手;让青春永驻,让真爱永久!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