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王三叶 卢氏王三叶
关注数: 138 粉丝数: 163 发帖数: 6,533 关注贴吧数: 2
桂花开了                        桂花开了      接中午十二点的班。正急匆匆地往内科住院部走着,就快要进入一楼的大厅时,忽然感到空气中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我不由停下了脚步,想探个究竟。      嗯,到底是什么味呢?雨后泥土的味,清草的味,好像都不是呢!我又仔细地嗅了一下,哦,是一种香,一种浓烈、馥郁的香,直浸入我的肺腑。可到底是什么香呢?我放眼望了望,左边就是内科病房大楼,右前方除了医院花园里的绿树和草地,好像也没什么嘛。我又品味地嗅了嗅,顿时恍然大喜:是桂花香,是久违而又熟悉的桂花香。原来是我所痴痴期待的桂花开了,开在我因为忙碌而最没能料到的时刻!我不由极快地转身,走向身后的桂树。哈,是我多了个心眼,不然在这个本很平凡本很匆匆的中午,我差点就要与它擦肩而过,错失一份芬芳、美丽的缘!      仅仅只隔着一转身的距离,一株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桂树就映入我的眼帘。昨天下夜班时从树下走过,它好像还没开哩,怎么只隔了一天的时间,它说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全部开放了。只见一簇簇小小的、米黄色的花儿,掩映在深碧的绿叶中,不雍容不华贵不娇艳不张扬,却娇羞、矜持、清纯、恬淡而又婉约、美丽。用喜悦、爱恋的目光透过参差的绿,凝视着千点万点柔情的鹅黄,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李白的“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想起了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想起了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想起了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想起了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想起了朱熹的“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想起了毛珝的“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想起了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株桂树大约是在八九前新院长上任后,大刀阔斧地创建花园式医院时种植的。至今我还能清晰记起在这株树下,第一次看到桂花时的感动和惊喜。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见过桂花,只是无数次地在古人优美典雅的诗句中品味桂花,只是无数次在自己长了翅膀的思绪中想像桂花,只是无数次地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中吟唱桂花……此后年年,桂花开了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颗砰砰跳动的心,在桂花树下伫立、仰望、凝眸、沉思,任凭满腔思绪随着桂花的香,在秋天的风中肆意飞扬。      喜爱桂花,桂花远离春的万紫千红,远离夏的热烈澎湃,在天高云淡的秋,以一种恬淡安然,独自散发着生命的芬芳。从前,总以为诗里的桂花离我很近很近,近到夜夜陪伴在我的枕边,听我吟读,送我入梦,伴我走过风雨沧桑;总以为现实中的桂花离二分遥远,遥远得只能去想像它花开时的万点娇嫩的黄,想像它隐在千层绿中的点点梦魂,想像它云外飘的馥郁的香……。却不料离我十分遥远的桂花竟如此真切地走进了我的生活走进了我的视线,饱绽我浓浓的情感,圆了我古典沉郁的桂花情结。我像少女一样虔诚地仰望着,仰望着……      “呵,又花痴了吧?”远远地,一声略带戏遣的爽朗的笑语传来,不用看也知是同事冬,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他当年曾因这株桂树写了篇情思美丽的散文,发在云淡风清论坛上,我和朋友们竟相回贴。他的泛着桂花香的文字在我们心间所荡起的美好情意,至今还记忆犹新。不一会儿他就走到了我身边,我的思绪还没有完全从桂花上游离出来,答非所问道:“桂花怎么说开就全开了呢?”      冬笑着说:“是雨催开了桂花。桂花就是在雨后在一夜之间一个花苞也不剩地全部绽放的。”怪不得呢,昨夜一场淅沥的秋雨,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美丽的花开和这样美丽的风景。冬抒情未尽,又接着说:“我更愿意相信是爱的泪水催开了桂花。”他说得多好啊。我想,能把满天的雨水想像成爱的泪水,除了情思浪漫的他,还会有谁呢?      冬像一阵风样,又远去了。而我心潮澎湃,无法移开痴迷的双眸,难以抑止飞扬的思绪,任凭桂花独有的浓郁的香在我的发间栖息,随我的呼吸游走,沿我的血脉流淌!抛却红尘俗事,抛却物欲名利,那一刻我变得像桂花一样恬淡,纯净!我甚至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桂花样的女子。      深情地望了一眼,又望了一眼,携了满心满肺的桂花香,终于恋恋不舍地转身,向自己工作的药房走去。而缘于纵情绽放的桂花,我的脚步轻盈了起来,我的心情愉悦了起来,我的梦想也芬芳了起来。                                   写于2010-9-3桂树花开之夜,完稿于2010-9-11         
转贴 愿他们在梦里相逢                 愿他们在梦里相逢                         ——记高瑛                               彭 龄   章 谊                                                                                                                                                                                                                                                            2     2010年3月在诗人艾青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艾老的夫人高瑛用她写的一首诗《给我一个梦吧》结束她的讲话。主持纪念会的作协党组书记李冰请她把那首诗再念一遍。高瑛从座位上站起来,说:“尊敬不如从命,那我就站着再背一遍吧。”诗不长,只有短短20行,却真挚感人。       当时,由于光顾了听,未能记下来。后来,打电话给高瑛大姐,请她为卢氏“春萌诗社”抄录艾老那两句著名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特意请她将她写的那首诗抄给我们。两三日后,果然收到她抄寄的《给我一个梦吧》:“斗转星移十四年/艾青,你在哪里/苦苦思念,无处寻觅/总是自己问自己/白天,我坐着你的沙发/夜里,我睡在你的床上/处处没有你/又处处都有你/要是你还活着/该有多么好/我会像影子似的/围着你转来转去/如今,我和你/天各一方/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给我一个梦吧/让我们相逢在梦里/我对你,说说我/你对我,说说你……”     诗如其人。再次捧读,同样感到朴实无华,凄美、真诚,字字句句传递着人间真情挚爱,体现着她一贯的人品与诗风。     高瑛1933年生于山东龙口,自幼天真活泼,能歌善舞。1948年考入哈尔滨行知师范艺师班,一年后报名参加了松江鲁迅文艺工作团,当了一名舞蹈演员。那时她刚刚15岁,对一切都感到新鲜,除了练歌、排舞配合党的政治任务去各地巡回演出外,还尝试着写些小诗,《新农村》杂志就曾刊登过她的《拖拉机开进杨柳湾》。
赏梅散记 赏梅散记       雪后初晴,太阳露出了微微的笑脸,虽不甚暖和,但也一扫几天来的阴冷萧瑟,让人们怦然心跳.再加上空气里淡淡流动着的春天的气息,更让我沉闷了一冬的心,想要插翅向外面飞翔.      那就飞吧.朋友一声召唤,四辆摩托载着我们九个人,风驰电掣地向着距县城十五公里的横涧乡秦治章的梅园飞去.梅园在我们这儿很名呢,时常听周围的人说起秦先生,说起梅园.一个朋友说她的阳台上就养了一盆秦先生的梅花,已养了四五年了,去年开了26朵的花,今年开了十八朵.前几天从一个朋友的博客中知他竟也爱梅成痴呢,年年都要从百忙中挤出时间,去看秦先生的梅花.并为梅花写了很多的诗.      所以在这个初春周末的午后,我渴望梅花已久的心,被撩拨得痒痒的,在朋友的召唤下,一起雀跃着飞向梅园.       园门正好开着,还未入园,已闻到淡淡的花香.入得园来,只见除了右前方一个塑料大棚和数株根植土壤的高大梅树外,遍地都是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盆载梅花.一盆盆地梅花,挂满了蓓蕾,鼓鼓地绽着花苞,花苞上面已显露出或红或粉或白的各种颜色.不由教人想到一缕春风或一场细雨立马就能催开她们芬芳可爱的笑脸了.哈哈,无处寻春,春就在这梅园呀!      朋友们四散开去,尽情观赏去了,很快就听到大棚里传来朋友的小女孩惊奇快乐的欢呼声.而我则向中间走去.那儿有一群人正在赏花.人群中有一名神采弈弈的男子正在灵动自如讲解着.他就是痴心研究培育梅花的梅痴秦治章.我觉得梅已融入了他的灵魂和思想.也许在他的血液中一年四季都缤纷地盛开着梅花.我悄悄地走近,近乎虔诚地仰视着他,倾听着他.      秦先生如数家珍地说北京已有二十多家的单位用了他的梅花.言语间的自豪和喜悦深深感动了我.梅花不是天然长成的,每一株梅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的.一盆看上去小小的梅花,至少要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天哪,这园中的梅花每一盆都要长十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吧.赏花的人寻着花期而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享受了梅花所有来自苦寒的香和美,却不知育花的人为此一年又一年地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和汗水.我看到他的手臂粗糙手掌长满了老茧,与一双普普通能的农民的手毫无二致.但就是这样一双手,育出了二百多个品种梅花,还有许多种是抗寒梅花,就是这样一双手,创建了声名远播的中国梅花豫西研究所,就是这样一双手育出的梅花种到了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二十多个省份------      秦先生弯下腰来,手指着面前的一片含苞欲放的梅花说:      "去年冬天干旱,心想着总该下雪了吧,就一直没有浇水.也怕浇水结冰冻裂了花盆,以前都有这这样的事情.谁知道老天就是不下.要是浇点水,这些花就已开了.不是说春天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嘛!----"      但开得早与开得晚又有什么关系呢,看到这样努力欲绽的花苞,我就已很感动很感动了,哪里有人会感到遗憾呢?而且秦先生随口冒出的引用得恰到好处的诗句,令我更钦佩他的博学与多才,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有一盆梅独领风骚,开出了数朵鲜艳的花.一样的环境,为什么它就能率先开花呢?也许看出了大家的疑惑,秦先生走上前,一手握住花枝,就往起拽花盆.可是花盆竟拽不起来,像是与大地有很亲密的粘合力.我心下更奇怪了,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看,拽不起来吧.这盆花开得早,就是因为它已通过花盆中间的孔洞,向下扎了根,吸收了大地深处的水分"他边说边把花盆弯向一侧给我们看,果真看到了连着梅树和大地的根.然后,他轻轻地把花盆放平.      起风了,凝眸外,有一片花瓣轻轻飘舞.      在我追随他们一起向大棚走去的时候,路过一株半人高的梅树,因为精剪的缘故吧,它稀疏地垂着几根柔软的枝条,枝条上也挂满了花蕾.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