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雄李自成李定国 辽东历史
关注数: 22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6,344 关注贴吧数: 50
秦开何时破东胡?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 “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开之孙也”《史记.匈奴列传》 “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三国志.东夷传》注引《魏略》 但是史料没有指出具体年代,今人多以秦开破东胡为燕昭王时事,笔者独以为非,细陈如下。 先以秦开与其孙秦舞阳之世系来计算。以一代人20年计,在荆轲刺秦时(公元227年),秦开之孙秦舞阳方成年,其祖父秦开年龄当在50-60岁之间。而自燕昭王病殁(公元前279年)距刺秦之年(公元227年)已为52年,则秦开在燕昭王末年时尚是不谙世事之幼童,绝无可能入东胡为质多年后再率军大破之,其事甚明,故秦开之事不当在昭王之世。燕昭王之后为燕惠王,惠王被弑之年为公元前270年,距刺秦之年约43年,此时秦开年龄已约10岁,仍嫌太小;惟燕武成王在位的十四年中,正当秦开盛年,创下绝世大功正当此时。此其一。 从情势上讲,燕昭王终生皆以破齐为志,韬光养晦,蓄锐待机,不敢旁鹜,不可能对东胡采取重大军事行动;破齐之后,又一意徇齐,燕军主力多数当南驻齐地以加强镇抚,焉有余力向北远征?燕惠王在位仅7年,甫一即位就大败于田单,既要收罗余烬,安辑内外,又要防齐报复,类似惊弓,又何遑北略?惟继惠王而立之武成王,其南邻齐国复兴之势已衰;西邻赵国与秦之争斗方酣,两国皆不能对燕国形成严重威胁,正是燕国有为之时。而查武成王在位之十四年中,对齐赵并无显著胜举,则其显谥武成又从何说起?其必有极盛之武功也,因之,非以破东胡却朝鲜,大辟土宇,则无以当之。此其二。 所以,秦开破东胡之年,虽史无确年,却可大致推出。燕昭王为全力谋齐,乃以燕国贵胄(包括秦开)入质东胡以求稳定后方。至燕武成王时,深悉东胡虚实的秦开回国。武成王乃以秦开统大军北击东胡,大获全胜,东胡向北退却逃遁,燕国北境大展,号称拓地“千余里”。燕军又乘胜东击辽水一带的朝鲜,夺取了辽东的广大地区,极边甚至伸过今鸭绿江以南。“直至满番汗为界”秦开之功,堪与乐毅媲美。 燕为巩固新区,也效赵之所为,动员军民大修障塞,是为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后来,燕又在广袤的新领土上陆续设立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燕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越三国,仅次于秦楚,在列国中位居第三。大量异族骑士的编入也使燕国军事实力有了明显增长,燕国因而对全力抗秦无暇北顾的赵国产生了藐视之心,从而酿成了以后的鄗代大惨败。
查大受 明朝辽东副总兵查大受(原李成梁家丁),生平不详,万历抗倭出征,勇猛无敌。 中文名 查大受 职业 辽东副总兵 朝代 明朝 性别 男 第二次平壤城之战 听语音 1593年元月5日,明军进抵平壤城下,8日与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15,000人战于平壤城;平壤城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李如松的部署如下: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当先,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李如柏(李成梁次子)、参将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游击骆尚志与朝鲜将领兵使李隘、防御使金应瑞与祖承训率领明军乔装为朝鲜军***日军,力攻城南芦门;主帅李如松督阵。明军主力将进攻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在12月底沈惟敬声称小西愿以大同江为界受封,于是明军定下计策宣称前来加封,小西直到明军开到城下才醒悟对方是来攻城的.七日攻城开始,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日军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久野四兵卫)前往侦查,也被明军毒刀砍伤于翌日毒发身亡。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此时李如松军共斩首1200。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的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三百六十日军。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日军火绳枪虽然略优于明军火铳,但日军却没有明军威力强大的火炮。朝鲜纪录“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 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据《叙恢复平壤开城战功疏》:“我军阵亡七百九十六人,受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李如松卒收复平壤、开城,并且进攻汉城。 碧蹄馆之战 听语音 先锋首胜 由李如松率领的明军在攻下平壤后,欲乘胜追击日军,先遣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将领高彦伯领骑兵数百侦查开城至王京之间的道路,正月廿五侦查先锋在碧蹄馆(位于首尔西北部的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的碧蹄洞)南方的砺石岭遇到日军前野长康、加藤光泰的侦察队数百名,一时之间,双方交战日方遭到重创。日方在损失约数百骑后败退,查大受则退往碧蹄馆。据史记载,体察使右议政兪泓驰启曰:“本月二十七日,李提督领兵发行,闻查副揔高彦伯,同往体探,适逢贼六七百名,斩获四百余级。 26日李如松得报后,以为日军如当地土民所说弃京城撤退,遂率领本部兵马骑兵3,000余人(一说2,000人,亦有仅带亲兵1,000人之说法)从开城疾驰引援。 中伏 孰料日军立花宗茂率先于其他日军,独自领3,200名军兵正在砺石岭埋伏,以部将森下钓云、十时但马侦查到明军查大受所部,小放几发铁炮后回报,便从清晨7时倾开始,起先仅以部将十时连久、内田统续、天野贞成(本名安田国继,讨取森兰丸之“明智三羽乌”之一。)率500兵为第一阵摆旗示弱引诱查大受来攻,十时连久投枪、拔刀奋战率队突击至北边的望客砚,但遭查大受约3,000兵力的包围,中箭(可能为李如梅所射之箭)撑到立花军第二阵小野镇幸、米多比镇久的800兵交替后身亡,不久立花宗茂与其弟高桥统增率本队2,000兵从左方奇袭明军右翼,查大受因此更往北边的碧蹄馆退军,此时宗茂率亲兵800追击,但部将池边永晟奋战战死,又查大受终于接应了驰援而来的李如松,此前哨战历经5小时,后立花军转往碧蹄馆西南边的小丸山布阵休息,接应小早川隆景等日军大部队军势于望客砚。 李如松得知先锋已经交战迅速展开为鹤翼之阵,于砺石岭北方的望客砚迎来查大受军势后于碧蹄馆重整军阵,此时近中午时分,突然20,000名日军先锋军如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出现占领望客砚,后面还有日军本队20,000兵如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进军。 以寡胜多 由于碧蹄馆地形狭隘,又多泥泞水田,不利骑兵行动,于是李如松且战且退,往北方高阳市的出口惠阴岭,急忙传令中军主力急速进兵,虽然刚开战明军先锋击退小早川隆景的左翼先锋粟屋景雄3,000兵,但隆景右翼先锋井上景贞3000兵又反包夹明军先锋,但是战况仍是明军优势,一方日将立花宗茂领3,000兵从日军左方移动至明军右侧山上,见机先以部将立花成家率铁炮队三度射击后全军突击明军右翼,立花军中其中一位金甲武将(安东常久)与李如松单挑时,被李如梅射杀(部分史料前后解读可能金甲武将被误认为是井上景贞,但此役后他仍生还,于之后小早川秀秋为家督时代时回仕毛利家,后出奔。),而明军左翼也遭到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的突击,正面则是小早川隆景压制,明军顿时如同被包围的态势,此时李如柏、李宁、查大受、张世爵、方时辉、王问等明将皆各自持刀奋迅作战,其中李有声为护卫如松而遭到隆景部将井上景贞等日军击落肢解,如松的亲卫队此时战死约80余人,立花军中也有小野久八郎、小串成重、小野成幸战死,小早川秀包麾下先后也有八名家臣身亡,不久小早川隆景投入吉川广家、宇喜多秀家(实则为其重臣户川达安所率)、黑田长政的军势欲加包围,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黄昏,然而明军终于等到左协大将副总兵杨元率援军到来,杨元奋勇冲破日军包围领军抢占如松右方阵地,并和李宁的炮营发炮轰击日军援护明军撤退,此时立花宗茂突出军势猛烈追击,一族之户次镇林在追击李如松时战死,日军小早川隆景因为明军援军的到来方始退军。(以上过程为参考、融合《明史李如松传》、《日本战史朝鲜役》[2] 的说法。) 从容撤退 另外根据《征东实记》、《万历三大征考》等史书记载,李如松率轻骑解救出查大受军后,继续鼓勇急进,又从碧蹄馆向王京方向逼进了三十里,和王京数万日军对峙了三天,最后方从容撤退。 战果 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黄昏,据中国史记载明军伤亡2,500人,日军死亡则超过8,000人,另据朝鲜史载两军各死伤5、6百人,部分日史记载明军参战人数为20,000人,倭军斩首明军6,000人。满清编写者则说“诸营上军籍,死亡殆二万”云云,占了当时明军入援朝鲜参战兵力的一半。都远远高于朝鲜史的记载,根据朝鲜宣祖实录所记,明军投入战役人数当不超过5,000人,当日军望见明军步兵抵达后随即撤退,可见明军投入战场兵力并不多。而朝鲜《宣祖实录》记载,此役之后,明军大势依然,应可确信二万之死亡云云系虚说。 战后日军并未追击,反而退返王京,显示日军并未完全控制战场,此役应该是胜负各半。但是李如松经此役后,因亲兵死伤甚重,加上明军北兵与南兵之争日烈,李如松以后就无意进取,先退开城,后又退往平壤。但终达到逼退日军从平壤南下于战略上的成功。
开罗宣言 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945)、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此后的1943年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这就是有名的《开罗宣言》。 中文名 开罗宣言 外文名 Cairo declaration 发布时间 1943年12月1日 相关 开罗会议 相关人员 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 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其中,政治问题主要是于23日晚和25日下午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兼行政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次长谈中讨论。因为美、英事先已进行过商议,无需再谈。中美双方领导人就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若干共识。其中,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这也就为《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宣言制定 在就《开罗宣言》草案讨论中,中英代表进行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英国代表贾德干说,宣言草案中对日本占领的其他地区都提“应予剥夺”,惟独满洲、台湾和澎湖写明应“归还中华民国”。他建议,为求一致,将满洲、台湾和澎湖也改成“必须由日本放弃”。中国代表王宠惠反驳道,全世界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而引起的,如果《开罗宣言》对满洲、台湾、澎湖只说应由日本放弃而不说应归还哪个国家,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将疑惑不解。他反对贾德干的修改意见。贾德干辩解道,草稿中的“满洲、台湾和澎湖”之上,已冠有“日本夺自中国的土地”的字样,日本放弃之后,归还中国是不言而喻的。王宠惠据理力争,他说,外国人对于满洲、台湾和澎湖,带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和主张,英国代表想必时有所闻,如果《开罗宣言》不明确宣布这些土地归还中国,而使用含糊的措词,那么,联合国家共同作战和反侵略的目标,就得不到明确的体现。《开罗宣言》也将丧失其价值。美国代表哈里曼赞成王宠惠的意见,贾德干陷于孤立。结果,英方未能就宣言草案这一实质问题进行修改,只是对美方草案作了一些非实质性的文字上的改动,将宣言初稿此段文字表述为:“被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特别是满洲和台湾,应归还中华民国”,这样就删去了美方文本中语气较强的“背信弃义”和“理所当然”两个词组。丘吉尔本人又对宣言草案文字进一步做了修改。 经过当天认真讨论,《开罗宣言》草案经中、美、英三国首脑一致同意后,正式定稿,但暂不发表,由美英人员送往德黑兰,听取参加美、英、苏三国德黑兰会议的斯大林的意见。如今,丘吉尔引用了《开罗宣言》有关日本归还其侵占领土的一段话,问询斯大林的意见如何。斯大林回答称他“完全”赞成“宣言及其全部内容”,并明确表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朝鲜应该独立,满洲、台湾和澎湖等岛屿应该回归中国”。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问题,《开罗宣言》的其主要内容是: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其合理性、严肃性、正义性和有效性无庸置疑。 在《开罗宣言》之前的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的《对日宣战布告》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在《开罗宣言》之后的1945年7月26日的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第八项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9月2日,美、英、中、法等九国代表于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投降。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中所列的全部条款,无条件地将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掠夺的领土全部交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书》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日本接受“中、美、英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这样,《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书》,这四个文件组成了环环相扣的国际法律链条,明确无误地确认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保证了台湾回归中国的国际协议具有无可否认的有效性。 宣言原文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贰臣传 《贰臣传》分甲乙两册, 甲册有78卷记载: 刘良臣,刘泽洪,孙定辽,孔有德,王鳌久,王正志,徐一范 徐勇, 郝效忠,马得功,李永芳,孟乔芳,张存仁,刘武元 祖可法,尚可喜,洪承畴,刘芳名,李国英,张勇, 祝世昌 鲍承先,王世选,祖大寿,祖泽润,祖泽洪,邓常春, 耿仲明,全节, 吴汝玠,宋权, 王宏祚,李化熙,任浚 曹溶, 卫周允,李鉴, 胡茂祯,高弟, 孔希贵,张烜 徐起元,贾汉复,张天禄,张天福,马宁, 常进功,卢光祖 高进库,霍达, 吴六奇,陈世凯,田雄。 乙册有79卷,记载: 孙得功,马光远,沈志祥,谢升, 金之俊,胡世安,田维嘉,沈维炳,房可壮,刘汉儒,黄图安,高斗光,王永吉,王铎,王无党,左梦庚,许定国,赵之龙,粱云构,刘良佐,刘应宾,苗胙土, 张凤翔,吴伟业,夏成德,冯铨, 李若琳,谢启光,孙之獬, 李鲁生,吴惟华,土国宝,鲁国男,陈之遴,刘正宗,周亮工, 钱谦益,魏管, 潘士良,李犹龙,王之纲,任珍, 梁清标, 党崇雅,卫周祚,载明说,刘余佑,龚鼎孽,刘昌, 孙承泽, 熊文举,薛所蕴,李元鼎,傅景星,叶初春,张若麟,唐通, 董学礼,骆养性,陈之龙,柳寅东,方大猷,陈名夏,高尔俨, 张忻, 张子端,白广恩,南一魁,张缙彦,孙可望,白文选。
如何评价伪满洲国?——转自知乎 由于排名第一的答案我无法评论,所以在这里作答 我,黑龙江人,现年33岁。家中外公,现年90高龄,生长于那个年代,耳不聋眼不花,从小就和我讲过很多满洲国的事情。这个回答的内容与老人专门确认过。 老人国中毕业,在下城子镇高小做教员。 日本人很重视教育,并把满洲国视作日本的一部分。所以学校里的中国学生是要必须学习日语的。日语考试分三级,每级分三等。一级甲等为最高,所毕业者需三级以上方可毕业。外公本人三级。一级甲等的国中毕业生可以做到给校长(日本人)讲话时同声传译。 日本人很重视教育,所以下城子的日本人对身为教员的外公很客气。那时候是严禁中国人吃大米白面的,违者重罚,这在当时属于“经济犯”。所以家人每次在家吃大米饭都要有人去门口放风。日本人也知道我家偶尔吃一点大米,但网开一面。曾发生过别人家有孩子在家吃完大米饭出去玩,戗风导致呕吐,吐出大米被日本人发现全家下狱的事件。 日本人要求每家都要“备战”,其中之一的要求是在家门口准备沙箱,里面的沙子用于随时灭火。但是中国人对日本人是有很深的敌意的,所以这个规定执行的很不好。家家门口的沙箱都变成了“野草箱”,日本人每次来检查的时候都会打几个人作为惩戒。 按照日本人的计划,满洲国是要“百年共荣”的,所以在满洲国并未进行大规模杀戮。 但日本人撤退时死亡很多人。一部分是听闻天皇投降,面向东方切腹的。(还要中国人去处理尸体,因为那时候日本人已经被苏联红军看管)。日本人在东北被集中起来乘火车去辽宁上船回国,但火车司机和铁路工人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拒绝为日本人服务(日本投降后中国人终于硬气了),根据协议,日本人不得再次进入已被苏联红军接管的城市里,所以只能待在火车上,但火车不开,所以很多人等于是被死死的困在火车上。红军接到的命令是日本人下车即当场击毙。没有中国人会卖给火车上的日本人任何食物和水。苏联红军无法强迫中国人为日本人开车。在东北发生好多起这样的“火车事件”,导致大量日本人死亡。当然,尸体还是中国人处理。 还发生过苏联红军用坦克逼停火车事件。逼停后所有乘客下车列队。苏联红军翻译传话:中国人出列,出列的中国人被驱赶到一边;朝鲜人出列,再被驱赶到一边。剩下的日本人全部被就地枪毙,没有审判没有询问。打死后苏联红军一拥而上抢夺尸体上的手表怀表,贵金属饰品和钢笔。抢完了苏联红军把坦克开到一边,等待下一班火车。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满洲国的一部分。
清朝与外国第一战 清朝与外国的第一战既不是耳熟能详的雅克萨,更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而是发生在一六五二年四月三日(俄历三月二十四日)的乌扎拉村战斗。 此战由俄方的一名商人哈巴罗夫引起。此人为了发财,决定雇佣一批哥萨克入侵黑龙江流域,同时获得了俄国地方官员的支持,地方官员弗兰茨别科夫支持的理由是为了获取巨大的Money。很显然,这是一起为了财富而进行的官商勾结的带有侵略性质的军事行动。 哈巴罗夫的第一次只带了70名哥萨克。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人手不足,于是留下了这支部队回去继续寻求支援。哈巴罗夫招募了117个猎人,弗兰茨别科夫支援了21名哥萨克火枪手,加上之前的70名哥萨克,这就是俄方全部的军事力量。 进入黑龙江流域,这只队伍一路烧杀抢掠引起了当地人的反抗,达斡尔人向清廷请求保护。清朝的地方官认为这只不过是几个土匪胡作非为,于是派出了由宁古塔章京海色带领的600名八旗士兵,并有1025名达斡尔人和杜切尔人共同出击。 当时哈巴罗夫正到了一个名为乌扎拉的村子休息。是夜俄国人在睡梦中遭到了清军的突然袭击。但是清军并未采取消无声息摸进村子袭击的战术,而是在很远的地方放枪鸣炮,把敌人惊醒,于是俄国人展开了反抗。本来清军占据了兵力优势,俄国人负隅顽抗,海色突然下达了一道愚蠢的命令,要求活捉俄国人。结果清军不仅没能活捉,反而被二百俄佬反冲锋,直接打崩溃。 于是拥有优势兵力约8:1,其中600为正规八旗军就这样惨败。而对手除了20个哥萨克火枪手外,只是一群猎人或雇佣的流民。 事后海色因战败被诛杀,大清国与外国的第一次战争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败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