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豫龟苑🐵 biyuetian1106
幕墙设计师
关注数: 619 粉丝数: 615 发帖数: 15,025 关注贴吧数: 75
[转] 介绍如何治疗水霉病 患上水霉病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养殖空间少,密度大,食物残余部分留在养殖的空间里滋生细菌引起。介绍如何治疗水霉病。1、轻者或刚开始发现的时候可以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或加5%的小苏打混合后遍洒全池,然后晒太阳30分钟,每天2次,连续3-5天,后静养静至水霉消失,记得温度要控制在30度左右。2、严重点病龟背甲及腹甲会滋生白色霉菌,如果是第一次发病,体弱、消瘦、无食欲的龟苗可用1斤温水稀释1毫升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浸泡时水位刚好到龟背即可(聚维酮碘溶液的标准用针筒量测,水温控制在30度之间,用手触摸有暖和感即可),病龟浸泡1小时后取出,然后放入装有温水的盆中进行单独疗养。疗养期间可照常喂食和换水。每天泡浸2次,每次1小时,直到病龟背甲及腹甲上滋生的水霉消失,精神和食欲有明显的好转即可。3、如果病龟患有水霉病,同时肛门松大伴有有轻微的哑口的现象。首先用5克食盐溶解3斤温开水对龟的全身进行消毒,用棉签清理口腔及肛门部位黏着的污物。然后用30度左右的2斤温水加一片量土霉素研成粉末的浸泡病龟,水刚到龟背,浸泡一天后用清水静养两三天;再转氯霉素2片/次,研粉调和再浸泡一天,连续2天,直到龟身上的水霉快速减少,精神好转。这时停药用清水调养,同时投喂少量的精瘦猪肉或盐水泡浸的鲜鱼片。
[转载]粗颈龟饲养心得 自然史:   粗颈龟栖息在流动缓慢或静止的水体中,例如沼泽、池塘、溪流和湖泊。它多数时间躲藏在水底的泥里,它肉食的食谱包括水生动物,例如蠕虫、蜗牛、小虾还有青蛙,它也是食腐动物。虽然在水中进食,但在夜间也会上岸吃草。雄性求爱时会摆动它们的头部,已让异性明白。每年3至4窝,每窝仅产1至2枚卵,细长形的卵测量平均值为45x19mm。稚龟背甲的测量长度大约为52mm。 分布: 这个品种的分布跨过缅甸南部,南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此外还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和婆罗洲。 濒危程度: 粗颈龟属于世界自然保育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易危物种,也是去年所破获的11种濒危亚洲龟的一种。 选购注意事项: 1、一般粗颈不能长时间离开水,如果长时间离开水的话,上下眼睑会粘在一块引起感染,背甲边缘容易向上翻 引起烂甲[健康的粗颈甲缘也是稍微向上翻的 2、如果在龟的四肢,头颈部分发现红点,这是粗颈比较常见的疾病,不是很好治疗 3、由于粗颈是野生龟,不管多少是有一点外伤的,只要不是很厉害就没什么事 4、鼻子是否有分泌物 5、龟的口腔是否有恶臭,如果有的话可能是有口腔炎,极难治愈 6、注意是否有鱼钩 7、最好要咬人的 8、注意一下他的甲缝是否有白色分泌物,如果有的话就是烂甲,粗颈都会有烂甲 9、其他的就按照普通龟方法来挑吧 10、最好是开食的龟,这样的话会少点麻烦 饲养要点: 1、水质:由于粗颈是属于沼泽龟,在原产地一般是生活在沼泽中的,所以不需要太清亮,最好要暴晒几天。 2、环境:粗颈龟相对于其他龟来说是比较胆小的,所以要保持安静,新到家的龟更是如此,水上最好能有一点 水草,不要一眼就可以看见水底,这样对开食比较有好处。开了 食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不要太多有点 就可以了。 3、温度:一般饲养的最好温度是;25度左右,12--15度也吃但吃的不是很多,这种龟不耐寒冷,冬天需要加温, 不能冬眠 4、开食:到家后最好先保持安静,昏暗的环境,适宜的温度3--7天,以后再喂食,我个人实践的话,用小鱼和 去掉虾枪的小虾比较好,也可以用一些肉来开食,开始厚可以适当喂一些蔬菜水果,我的经验是一般他 们很爱吃,梨和南瓜,但是不能作为主食。 5、过滤:由于粗颈对水质要求高,再加上这种龟很喜欢安静,所以使用的过滤设备一定要,建立比较良好的生化 过滤系统,有条件的最好可以配备紫外线灯。 日常管理: 刚到家的龟要保持安静,昏暗的环境,保持水质,等到龟开食状态稳定了,以后可以连龟带缸的去带着晒一晒太阳不要在暴晒,因为粗颈一般极少上岸,几乎终身不上暗,除非是要繁殖的时候,只要短时间晒太阳15分钟就足以了水不需要很深,没过背甲1--2厘米就可以了,粗颈的游泳技术不算好,水深稍微浅一点粗颈龟的适应能力还是再当地比较强的,只要挑选到健康的个体,以及注意饲养方法。 其实粗颈不是传说中那么难养的,而且饲养有一段时间后,粗颈是可以接食,和当面吃食的,你会发现他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龟粗颈不管开不开食,状态多好,也要从把有病怀疑进行到底,全面检查,就算到家开食了,也不要饲喂.就算野生的粗颈看起来有多健康,他的肠到都会有一定的感染,如果立即饲喂容易引起肠胃负担过大,好多粗颈暴毙的原因就是这点,不要忘记打虫啊还有购买的时候. 如果眼睛有白膜的话就不要想了,赶快放弃最差标准:鼻子轻塞+烂甲+腐皮+局部溃烂+肯张嘴+肯咬人=可以试试。粗颈不适合新手!!!
针头蛐蛐繁殖攻略【转】 蛐蛐作为活饵中的佼佼者,各方面指标都非常适合喂龟,但是外面捉费时费力,还担心寄生虫和污染。而市场买较贵,拿这边来说,前年价格是200只30元,只够几只大龟吃1,2顿。 最近咨询的朋友比较多,索性写个经验贴分享给大家,众乐乐。 其实蟋蟀繁殖非常简单,能做到开春买200-300只,养好了够一年,最好的是让卵冬眠,每年都不用愁。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和家人沟通好,最好有一个相对隔音的地方,成虫后声音还是挺大的。 个人来说,还挺喜欢晚上听隐隐约约的蛐蛐叫,毕竟大自然的声音有其独特的和谐旋律,让人想起夏天傍晚在农村田埂上散步吹凉风的场景,哈哈。 进入正题: 1、环境-铺一层干泥沙和干苔藓,长期保持干燥。 -找小盒子装满泥土,泥土长期保持湿润。 -找点鸡蛋盒,或者其他便于攀爬,能大量增加表面附着面积的东西,记得时常更换鸡蛋盒。 -饲养箱尽量放在通风好的地方。 -成年蛐蛐弹跳力好,凶悍好斗,所以尽量弄大点的箱子。 自己的环境80长,50高的,养了3,4年,目前没发现过有能力越狱的。 2、喂食 更简单,人吃啥就扔啥,新鲜果皮、菜叶、米饭等等等,注意更换变质的食物。 不过注意刚出壳的小苗,只有针头大,把食物切成小丝好一点 3、繁殖 环境弄好了,不用人为干预,繁殖自然而然就来了,蛐蛐成年交配后会自动跑到湿润的泥土上产卵,有时候排着几十只一起产,都把尾部长长的“生殖管”插到泥巴里,很壮观,不过忘拍图了,哈哈! 根据温度,幼体蛐蛐出壳时间十多天到三十天不等,不过这个我没法统计准确时间,因为太小,太多。 据粗略估算,我饲养的蛐蛐从出壳到成体,需要约40-50天。 今年开春大约有200只,子一代繁殖约有4-5000只,子二代约繁殖有5-60000只,子三代必须控制下… 下图密恐患者注意安全~4、蛐蛐的冬眠 据不全面了解,这种蛐蛐靠卵冬眠,让产有卵的泥土保持湿润并且适当加点保温措施就成。 其实有一次碰巧成功过,开春后出来了一些,但是可能泥土湿度不够,所以出来得挺少。今年会好好处理下,成功的话那明年开春也不用买了,到时候给大家分享。 5、蛐蛐食用指南 蛐蛐是很好的载体,食性很杂,在喂龟之前可以根据需要给蛐蛐喂食各种针对性食物。 幼体蛐蛐给幼龟开食也相当有效,即营养又鲜嫩多汁好消化,今年出壳的所有东箱苗都是用幼体蛐蛐开食。 下图的两个小模特已经出壳时间比较长了,平时都是喂的大亚成蛐蛐,图片是为了对比刚出壳的蛐蛐到底有多小。星点苗最喜欢的也是小蛐蛐,看到就激动得不行:大龟就更不用说了,箱龟、黄喉、黄额都是蛐蛐终结者,不过注意一点,成体蛐蛐呈深色,它们的头、翅膀、大腿都不是很好消化,根据个体差异,有些龟能消化得渣都不剩,有些拉出来的粪便会混着残壳,各位还是根据自己龟的情况和温度来喂。 给新龟开食偶尔用亚成蛐蛐,呈淡色,皮薄馅多好消化点。成体蛐蛐产卵后寿命基本达到上限,死亡较快,如果繁殖量很大的话,会分阶段速冻一些幼体、亚成体和成体,以备不时之需,也防止了因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的问题。 最后,希望所有真心爱龟的朋友的龟龟都健康快乐。
[转] 养殖那么久线安与金边,分享下我个人的总结 1.线安闭壳龟 线安是所有安布中我认为最漂亮与最好养的一种,以前听大家说过冬损耗量大我打理了900斤线安过2014一个冬天现在基本算冬天的尾声了,整个总结线安主要冬前养肥点,没有健康问题的过冬完全不是问题,我的龟过冬方法在底下放沙子上面放稻草线安自己喜欢钻进里面过冬每10天检查一次,龟口渴了会自己爬出来喝饱饱的水继续冬眠在最冷的时候遇到有几个感冒的,加温处理后回复健康,整个冬眠900斤线安损耗了11个,11个中冬前感觉没有达健康的,没有达到健康的建议冬天加温,线安开春建议在露天仿生态养殖,因为下山前线安是在原生态生长一下变为四面墙壁青草都见不到一根,这样给龟带来比较大的应激,还有水质要用太阳晒过的绿水最好了因为漂白粉多,不需要天天换水的以前我天天换没有晒过的水龟龟看不出什么问题就挂了几个,不换水要太阳能晒得地方才行太阳晒就杀死了有害细菌保护有益菌生长对龟健康有用,我的水不换还在水里种了很多水草,这样可以净化水质,水里还有放了鱼可以吃龟便,还可以逗我的龟抓鱼吃有利于龟的运动,我的水还自动过滤循环的,还有准备个给线安暗藏的地方,线安长时间活动后喜欢找个暗的地方不动的休息几天的。
果核泥龟知识收集(收集来方便自己查阅) 果核泥龟的品种简介 果核泥龟是比较小的品种,饲养方式简单,价格相对便宜,所以养殖的人也比较多,果核泥龟喜欢食用一些肉类,但是在野外生存环境中也会吃一些植物。 果核泥龟体长在12厘米左右;野生的果核背甲上时常吸附着藻类,这有助于它们很好的融入自然环境中,为其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偶尔会在水面上进行捕食,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河床底部的沙土或淤泥中寻找食物。 中文名:果核泥龟 拉丁学名:Kinosternon baurii 英文名:Striped mud turtle 特征:由Garman命名,属小型泥龟,体长在12厘米左右。背甲比较宽阔与平坦,最高与最宽处均在背部中央的后方,成体果核无脊椎骨,盾甲边缘没有锯齿,而刚出生的幼体却有一条脊椎骨(背部中央)。 分布:果核泥龟被发现于佛罗里达州KEY地区,向北贯穿佛罗里达半岛,沿着大西洋滨海平原到遥远的北方的King 和 Queen郡,以及维吉尼亚州。 食物:果核泥龟是肉食者,但偶尔也进食自然界中的植物。 地理变化:该种类被普遍认为不存在其它亚种。 栖息地:果核泥龟更多的时间出没在水流缓慢或停滞的湖泊中,例如:沼泽、泥潭。当然,拥有柔软底层的沙土或淤泥是比较理想的。 繁殖:野生的雌性达到性成熟需要5~6年的时间,体长在7~8厘米左右,而雄性体长要达到7.5厘米左右才能制造出成熟的精液。 寿命:果核的生命周期一般在30~55年左右。
黄缘闭壳龟的饮食体型及纹路控制浅析[转] 黄缘闭壳龟,算得上去年大热的半水龟品种了,从1K的苗价突飞猛涨至3.5K,笔者也是醉了。早期玩龟的爬友看到令人咋舌的龟价不知作何感想?(据老爬友说,当年大陆缘苗子300都嫌贵,还可以随便挑。成体更是舒爽,各个都是球,还经常上餐桌!)。黄缘这种古朴好看,又机灵的国龟,确实着实叫人喜欢。但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匮乏,而人工饲养的黄缘和野生的黄缘的外表又真的是天差地别,所以近年来随着黄缘的大热,不少繁殖场和玩家也开始留意起黄缘的培苗技巧了。 今天笔者就来扒一扒黄缘饲养的一些小问题! 首先笔者找了下面的图: 1.这张是玩家购买的接近成体的黄缘,纹路细密,纹路的间隔基本一致,都保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程度上。2.下面的图是玩家购入黄缘苗并饲养2年以上,明显看出纹路怪异,分布及其不均,并且凹陷!3.那么再来看一组庭院仿野条件下饲养的人工黄缘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黄缘的纹路间距稍宽。好像有点规律了?没错,笔者在大量龟友和资料中找到了黄缘纹路控制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声明的是,黄缘闭壳龟的短体高背等特征绝大多数来自自身基因,人工手段对其影响较小,因此选购黄缘苗的时候一定要选从小就圆的高的,这样几率较大!水 龟壳的主要成分是少量蛋白质+骨胶原(collagen)+微量氨基酸+大量碳酸钙等。 在形成龟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时,需要大量水。曾经工业出版社在08年出版了一本胶基质合成碳酸钙的书(名字忘记了,图书馆一搜就有),书内就模拟生物方式合成碳酸钙,合成的碳酸钙成分中,含钙量近似龟类甲壳含量。 另外野生黄缘经常被发现于小溪池塘边,偶尔在山林等发现抓捕的地方大部分是黄缘龟藏身休息之地,并且有落叶覆盖,湿度达到80%以上!因此在幼体黄缘生长过程中,一定要提供充足的湿度。 那么问题来了,貌似现在流行的浅水饲养完全符合啊!但是笔者认为,正是现在的浅水饲养(水位控制在龟的1/3背甲高度)导致了龟甲胎甲部分的凹陷。水位附近充分的水合作用令新合成的碳酸钙可以顺利足量的沉积在生长纹附近,因此生成的纹路会比之前的初生纹路拥有更多更厚的钙的沉积。体现出来的就是如此饲养的两年苗通常胎甲的凹陷变得非常明显!加上如今营养丰富的龟粮和热心喂食的饲主,情况只能越来越糟糕!纹路变得非常宽,涌起的生长纹线条也更加明显。同时也有翻边的现象(缘壳翘起)! 因此笔者推荐的环境要包括:一个巨大的水盆+潮湿的土壤+丰富的落叶供躲避。土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定期晒垫材和垫材消毒,避免真菌和滋生小虫。 运动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经仔细对比过高背黄缘和大饼黄缘,笔者的一位朋友饲养着一只大饼一样的黄缘,在其4岁的时候仍然无法完全闭壳。对比另一只高背黄缘,另一只观其大小也就在2-3岁左右,已经可以紧紧的闭合腹甲了。那么,甲壳的外形是否与之相关呢? 笔者就此查阅了大量资料,资料显示,黄缘的幼体活动范围可以达到几十平方米,成体野生黄缘活动范围可以达到数千米。 为了寻找食物,他们会利用凉爽的清晨和黄昏不断的追赶和挖掘可以吃的东西。 而饲养箱或塑料盒饲养的小龟呢?30cm的整理盒中吃着每顿营养可以媲美野外一周的伙食。为了证明运动和闭壳(肌肉或力量因素)的关系,笔者分别测试了野生黄缘和CB饲养7年(最近散养在庭院)的黄缘闭壳力度,由于缺乏专业的仪器,所以采取使用人肉被夹扁时的疼痛程度测试(两龟均属于性格内向型,人抓起后就会立即紧紧闭壳) CB对象:手被夹后,有略微痛感(测试时由于此龟庭院散养一段时间,因此怕人程度较高),用手敲打其背甲闭壳力度加深,并伴随喷尿现象(证明是真的吓尿了!) 高背下山黄缘:已经饲养约1年时间(下山一年,并且庭院散养,较为怕人,人走近就会闭壳,拿起后一段时间才会开壳挣扎,怕人程度也不低),手被夹后,基本无法抽出,剧烈疼痛。未有其他刺激动作。 实验结果表明,这只高背黄缘其闭壳程度和力度远大于人工饲养的黄缘。 咨询了变态的医生(最近化验龟粪的那位大神),虽然他并非兽医专业,但是肌肉影响骨骼结构或者说是骨骼结构影响肌肉力度在医学上是有相关资料和论证的。推断高背黄缘其肌肉力度和纤维长度均远高于人工饲养的黄缘。 因此此处结论为:增加黄缘运动和肌肉力度,也许对背甲和腔体构造有作用(据大神的反面观点,高背黄缘也许是正因为高背才有如此强壮的肌肉和较长的肌肉,不过笔者认为,多锻炼总归有好处!) 食物 食物这个话题老生常谈了,笔者不想攻击任何现存观点。 笔者就一句话“龟少吃一点,频率低一点,食物多样化一点”切勿纯肉伺候! 目前Jam推荐的喂食方式: 主餐+零食 每周2餐主餐(间隔3天一顿),主餐菜单包括:龟粮少量+载体虫类(面包虫、大麦虫喂食胡萝卜、苹果、骨、谷豆类) 每次主餐时间把握在每只龟进食10分钟左右撤掉。 每周零食随心情,零食包括(苹果把、活体饲料(蝗虫、蟋蟀、蛞蝓、知了、龙虾、蛙、其它无毒野采成果)、厨房剩余菜),每次仅喂头部大小,每天最多喂两次。喂食主餐当天无任何零食!
【~虎~】的龟缸系统(鱼菜共生过滤和晒台值得借鉴)【转】 ~虎~兄于2013年在甲骨文首发了他的龟缸系统,笔者觉得这个系统非常适合家中饲养水龟,因此特意从甲骨文转载过来。 那么笔者废话不多说了,一起来看看~虎~兄的龟缸吧!(晒台部分值得一看哦) 用一年时间建造了这个系统,让龟龟活得舒服,我也看得舒服 造鱼缸柜,测试承重能力造抽屉,方便放工具拆开一个有裂痕的旧鱼缸割玻璃做底缸间隔三尺缸改装过来的过滤缸最初的设定:左面三尺半鳄龟缸,右面四尺红耳龟缸主溢流盒,除了用来下水去底缸,还可以水种植物小溢流盒,提供额外和后备下水功能将鳄龟缸搬到下面,意外地刚好放得进去因为跟底缸同一高度,所以直接用虹吸将污水抽过去过滤沙缸装满滤材,水泵2200L/H加个四尺缸,先造好下水设备再搬缸(到这里还没完哦,下面是高潮了) 从左至右: 鱼菜共生系统(aquaponic system),用来种草莓(照片里面是乱入的土豆) 左面四尺缸的溢流盒(内有水泵抽水给草莓) 右面四尺缸的溢流盒(直接水种植物)加木框和木板,变成晒龟台上蜜蜡,保护木板表面迫不及待要试试先水种植物建一个LED灯棚给草莓LED开起来,感觉赞赞的!出水位改为瀑布,用亚加力造水由瀑布出来之前先经过移床过滤(moving bed filter),提供额外过滤箱里面放K1,移床过滤的滤材都用木板盖起来外面差不多完成笔者最喜欢的地方双热灯增加加热范围,UVB灯放前面,一爬上晒龟台就吸收到UVB晒龟台可以打开做维护鱼缸柜上漆基本上完成惬意的晒台可爱的巴西们从此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爬宠常见活体食物评级【转】 龟活饵的‘评级’工作(当然此评级仅是一群爬虫爱好者YY结晶,仅供参考!)! 评级过程也产生了很多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受益良多,感谢神奇的大自然!下面,我们进入主题,一起来看看身边常见活饵的相关资料和评级吧! 1.面包虫 整体评级:★★★☆☆面包虫是个好东西非常容易饲养和获得,但是坊间却流传着面包虫吃多了肠胃炎,不好消化等传说。 因此大家对面包虫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这玩意儿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恨的是它的虫皮不好消化,大便会包含较多的虫皮或者干脆整条面包虫拉出来,还经常搞得爬宠们出状况。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虫皮的成分吧。 面包虫皮包含大量几丁质,几丁质是一种动物性的高分子纤维素,不容易被胃酸分解。属于碱性物质,它可以中和胃酸,可以吸附肠内容物膨胀,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排泄,黄粉虫的虫皮难以被消化和吸收,少量的几丁质可以保护胃和肠道的粘膜。几丁质 不过笔者看到老外们不管是饲养蜥蜴还是食肉的龟类,统统都用面包虫。为毛老外的龟能消化? 笔者认为:面包虫在喂食的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充分的分解消化,虫皮的可见度很小。而在大量喂食的情况下,胃酸不足以消化分解大量的富含几丁质的虫皮,以至于会有消化不全的虫体被排泄出来。 一般的,我们在少量喂食的时候,也直接喂食刚蜕皮的面包虫(白嫩的面包虫),这种非常的软,非常的可口哦!面包虫的饲养温度一般为22-26摄氏度,湿度不需要太纠结,当空气湿度低温度高时,喂点包含水分的食物,当空气湿度高时,注意通风,喂麦麸等干燥的食物即可。 其整个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喂食爬宠,尤其是成虫和蛹的阶段,又好消化蛋白质含量又高!而且面包虫是非常好的营养载体,它们吃什么就相当于你的爱宠吃什么! 经过讨论,面包虫食谱应该包括:胡萝卜、麦麸、墨鱼骨、绿色蔬菜等。 喂食爱宠频率不宜过高(每周两次),喂食量也不宜过大(每次喂食头部体积的面包虫即可!)! 常见的干枯(高温缺水),软腐发黑(潮湿)等均会导致幼虫的死亡。并且由于面包虫有啃食同类尸体的行为,疾病会扩散。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发黑干枯的虫体需要将其捡出防止传染。
安布亚种的区分 【转】 安布闭壳龟 是一个热带物种,完全分布在东南亚的赤道雨林地区:缅甸南部、泰国、南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安布闭壳龟共有四个亚种,分别位于不同的地区。 C. a. amboinensis分布于菲律宾和苏拉威西岛,背部扁平,背甲狭长; C. a. kamaroma分布于亚洲大陆(印度、中国和马来半岛),背部高突; C. a. cuora分布于爪哇,背部扁平,背甲狭长; C. a. lineate原产于缅甸,特征是背甲脊骨上有一条浅色条纹。在野生捕获的宠物市场上,多数闭壳龟来自越南及印尼。 亚种的区别: 1、灰壳安布(灰背亚种),特点:背甲颜色暗淡发灰,壳高、圆,背甲龙脊隆起,底甲偏白,很容易辨认; 2、黑背安布(黑背亚种) 特点:壳黑,背中间比较平坦,尤其是公的,身体略长,颜色比灰壳要鲜艳。黑背”和“灰壳”除了颜色上的区别外,最明显的是在背甲中央有一道龙脊;“个人觉得排第2漂亮 市场常见,和灰壳分布似乎重叠有杂交现象。 3、线纹安布(纹线亚种) 特点:是最漂亮的亚种,颜色艳丽,黄头红颈,前肢有数条明显黄色条纹,颈窝部有不规则黑斑,背甲纹路明显,中央有一条不隆起白色条纹或明显条装区域,底甲厚实偏黄,比以上2种明显的少。 4、扁壳安布(扁平亚种) 特点:体扁,母龟看上去已经不像安步,反像别的闭壳品种【极像周氏闭壳龟】。头上的线成体大多呈乳白色,甲的颜色偏浅,花纹像线纹亚种。数量极稀少,市场上一般没机会看见,认识的人不多,大多数是玩家收藏。 几个亚种在饲养方法上并无区别。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