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宇一辰 浩宇一辰
关注数: 6 粉丝数: 72 发帖数: 958 关注贴吧数: 30
千年古县 · 潮阳古邑的城墙和城门 潮阳,2017年经过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并经国家民政部同意,被正式确认为“千年古县”。据史料记载,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始置潮阳县,至今历一千六百多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刺潮,移迁潮阳县治至新兴乡,新兴乡改称棉阳。棉阳(即今棉城)始为县治,至今已经历了一千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 中国的古县县城,大多数都建有不同规模的城市配套设施。潮阳也不例外,棉城古邑经历代建设至清代已初具规模。据官方正史记载,按当时立城格局,建有城垣、护城河、县署、仓储、试舍、学宫、庙宇、圩市、坊巷、水井、沟渠等设施,以及民居和少数大宅、园林。 棉城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始筑土城。明正统十年(1445)改用石筑城墙,以御海寇。清光绪年间(1875~1908),城墙改为砖石结构。城垣起于北关(今中华路北端路口),绕西环城路至南门桥,再沿东环城路至万福桥绕回起点,周长4.21公里,墙基宽4.7米,外墙高8.3米,内侧高4米,宽2.3米。城墙筑有垛眼1116孔、铳台13座、望楼14座、炮台6座。城开6门并建城楼,即北门、东门、南门、西门、水门、小南门。门外筑有瓮城作为重门,以利防御。清末,县城面积约54000平方丈。民国4年(1915)始拆城墙,民国14年基本拆除。民国17年辟城墙基作环城马路。护城河是棉城古邑的屏障。史载:城西北为县治来龙,旧无濠,唯城东一带下有浅濠,自东迤北折而南,可通潮水。明天顺年间(1457~1464)筑城墙挖河;弘治五年(1492)凿宽至5丈,并筑护岸石堤。从此,南北相通,民赖舟楫之利。清代县城护城河上有桥五座,即东门桥(在瓮城内);南门桥(在瓮城内);泰安桥(在小南门瓮城内);太平门桥(水门桥);万福桥即内柴桥。这些桥使城内外交通方便。 部分摘录自《棉城古邑史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