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上人☞
丰邑大侠
关注数: 560
粉丝数: 322
发帖数: 1,363
关注贴吧数: 93
2016年小黑白到家,来个纪念贴
伯劳窝
找到伯劳窝雏 今天下午去江边溜达,一只伯劳从灌木丛里飞起来,我跟过去找了一会没有什么迹象,可是那只伯劳也不飞远,我就在附近观察。看着它飞下去再飞起来就往一片树林里飞去,我就基本确定是鸟窝位置。到了竹丛下面费了很大劲才找到鸟窝位置,把竹丛中间的那根竹子拌过来费了不小麻烦。看到里面有六只小家伙,亲鸟在头上盘旋大叫,我拍了一张照片,拿了两只就回家了。我会好好待他俩的
同事家里厕所的排气扇堵了',他说是四喜鸟的窝,应该是小鸟了,周四就叫我一起去掏走,我俩在他家厕所研究了个把小时才把吊顶拆了。拿出来以后才发现是五枚宝蓝色的蛋。我知道是八哥蛋,于是带回来就是现在的样子了。
水培月季
水培月季
卧室里的三盆吊兰
关于养鸟 大家都是以为爱鸟才来到这个吧里面互相切磋学习,所以我们的目的都是把鸟儿养活养好。那么我觉得做到这个目的有一些需要恪守的底线,我且说来,大家共同商榷:首先养鸟的品种不要养国家的保护品种濒危物种,这些已经是数量很少的物种需要大自然的呵护,即使我们养的再好也不利于他们种群的繁育;二是掏鸟窝不要连窝端,大多数鸟是一年一窝,你连窝端了之后一对成鸟一年的功夫就白费,何况我们养鸟一般都是养公鸟,所以拿最大的一只就行了;三一个就是看到贴吧里面有好些朋友是看到鸟长得漂亮就买了,不知道这鸟叫什么名字,不知道这鸟吃什么,什么习性,甚至连个装鸟的笼子都没有,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准备养什么鸟之前一定要做足了功课,把这些知识补齐了再去拿鸟,否则不是爱鸟而是害鸟;四一个是有的人拿到鸟喜欢慢慢的没有兴趣或者兴趣转移了就把鸟有一顿没一顿的喂了,我劝诸君既然是要养鸟了就要做好善始善终的准备否则就别开始,因为每只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相信爱鸟的人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平等对待他。先说这些吧。
黄雀换毛 请教高手,我的黄鸟为什么这个季节换毛了?笼子里面落了不少大毛,翅膀尾巴上的基本都掉了,身上的绒毛也掉了不少了。我喂的苏子谷子,每天给黄瓜吃。
关于《上天台》中一句台词的商榷 《上天台》中刘秀的一段[二黄慢板]有一句:“铫不反汉汉不斩铫凌烟阁标名”,余以为不妥,凌烟阁出名应在唐代,唐太宗为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在阁内绘二十四功臣像。故汉光武应该不会说出凌烟标名的话,余建议改为“铫不反汉汉不斩铫麒麟阁标名”,麒麟阁乃西汉供奉功臣的楼阁,早于东汉,比较合理。小可抛砖,愿得美玉。
康老师所讲李白与郭沫若《李白月杜甫》的渊源 周六偶得闲暇,来古文化街,我到此处唯一目的只为好书。每每来此多有收获,今日收获则甚大。 在一家老店中,店主老翁颇有长者之气。我环走室内,根据自己的爱好来找合适的好书。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冯其庸的《论庚辰本》、邓广铭的《王安石-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此三本小书,都是大家的大品!今日实在运气啊。 郭老的《李白与杜甫》,我读了李白部分,自然联想到康老师所讲的李白的人生、经历、信仰、贡献等等;心中就有种认同感。康老师的不少结论在郭老的文章中都有体现,可以说康老师的源头是郭老。但是康老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选择的接受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捧哏大师中应该有朱相臣的一席之地! 我比较喜欢朱相臣先生的捧哏艺术!绝对可称的是大师级别的!不管是给茂老、郭老还是给郭振清先生捧的段子,都是精品!有人同意我的意见吗?
宝字辈的老艺人还有多少在世的? 我觉得宝字辈的这一群艺人是跨新旧两个社会的一代,而且为相声登上大雅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珍惜他们。昨天赵世忠老先生走了,这样一位捧哏巨匠的离去,在向我们昭示,关心一下我们爱着的这些老艺人们的状况吧,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谁能弄到中央十套在五一期间播放的《探索。发现之相声人生》? 我觉得作为一个喜欢相声的人不知道她的过去就不是一个合格相声爱好者。是那些相声的巨人们把相声这门艺术提到了高雅,给我们留下了一辈子的笑声,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统计:大家开始关注百家讲坛的时间 我是在周汝老来讲坛讲红楼的时候开始关注的,应该是03年的时候。一位鹤发老人来到讲桌前,当时我的心就有很大的震撼,当周老把博大的红学和他渊博的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集大成者”的真正含义。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