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BYP 4DH4XXX
关注数: 86 粉丝数: 176 发帖数: 6,091 关注贴吧数: 20
[19-08-06]历史上的今天 大韩航空801号班机空难22周年 1997年8月6日,大韩航空801号班机(KE801,KAL801)是一架注册号为HL7468的波音747-3B5是一班由汉城(今首尔)飞往关岛的大韩航空班机。在关岛国际机场(Antonio B Won Pat, International Airport)进场时,坠毁在尼米兹山山腰201米处。 1997年8月6日凌晨1时(UTC+9),KE801次航班进行降落前准备。由于当时关岛空域下起大雨,能见度低,于是飞行员决定进行手动降落。1时40分左右,机组被允许降落6L跑道。1时42分,飞机在降落过程中误判机场位置,机组人员误以为客机已经飞过头还是看不到机场位置,打算拉高重飞,但其实飞机尚差5公里才到海拔78米高的跑道,故撞上了尼米兹山山腰201米处。 KE801次航班在准备降落至机场6L跑道时,塔台人员曾告知韩航机组人员仪表着陆系统中的下滑道(Glide slope)信标因为故障关闭。但可能是由于其它信号源的干扰,韩航客机的机长在录音记录中曾一度表示他看到下滑道表尺有作动,并询问副驾驶下滑道是不是真的故障了。至于机场的最低安全高度警告系统(Minimum Safe Altitude Warning,简称M-SAW)由于经常被机场附近的错误讯号干扰造成误报,因此被工程人员一再修正导致有效作用范围离机场越来越远,而无法涵盖靠近机场的周边范围。 KE801次航班机长事发时没有严格的执行手动降落操作程序,并过早的下降了飞行高度,过度依靠自动操作。 KE801次航班机组人员疲劳驾驶且KE801次航班机组使用了过期的飞行图,图中所标示的降落时最低安全高度为540英尺,而正确的安全高度为656英尺,事故中航班机组在准备降落前将飞机的高度维持在570英尺。 KE801次航班撞山后由于当天的天气恶劣,发生空难的现场又位于偏远的山区,再加上航空管制人员花了很多的时间才发现班机有可能是发生意外开始动员救难部队,导致营救工作进行的很缓慢。由于事发地点的输油管道在坠机时被撞断并阻挡了道路,因此救援车辆很难进入坠机地点。事故中801次航班的机身破裂,从机翼内外泄的航空燃油被引燃,大火持续燃烧了8小时。 该事件造成237名乘客中214人和17名机组成员中14人共228人死亡。此外该事件也是波音747-300唯一一起致死事故。 该事件记录在空中浩劫S04E04
[19-07-25]历史上的今天 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19周年。 2000年7月25日,法国航空一架原定由法国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飞往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协和飞机,注册号F-BTSC。起飞后不久坠毁于巴黎市郊的戈内斯。空难造成机上100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并造成地面4人死亡及1人受伤。 这次航班是属于德国彼得·戴尔曼邮轮公司(德语:Reederei Peter Deilmann)(德语:Peter Deilmann Reederei GmbH & Co. KG)的旅游包机,机上乘客大部分是德国游客,他们正准备前往纽约登上德国籍的豪华邮轮“德意志号(德语Deutschland(Schiff1998))”(MSDeutschland),参加一次为期16天的加勒比海豪华游轮假期之旅。 协和飞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种投入商业运营的超音速客机,此次空难是其营运生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灾难性事故。 2000年7月25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注册编号为F-BTSC的协和飞机准备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执行飞往纽约的4590号航班,机上有9位机组成员(2名飞行员、1名飞行工程师、6名空中服务员)以及100位乘客。机组按照当时的天气情况,选择的起飞速度分别为150节(V1,约278公里/小时)、198节(VR,约367公里/小时)、220节(V2,约407公里/小时)。 官方调查报告认为,空难发生当天,跑道上有一条由美国大陆航空的麦道DC-10客机(编号N13067,执行飞往纽瓦克的大陆航空55号班机[3])一号发动机掉落的长条型金属零件,该客机先于4590号班机起飞;但金属零件在4590航班起飞前仍未清走。当天下午4时40分,4590号班机于巴黎戴高乐机场26号右跑道起飞。当飞机在跑道上以时速320公里滑行时,机场塔台向4590号班机报告飞机后方失火,并表示能优先使用跑道起飞,但由于飞机已滑行了1,200米,跑道只剩下2,000米,再加上它已加速至时速328公里,超过了起飞的决断速度(V1),已经无法安全停下,飞机除了起飞别无他选。 4时43分15秒,协和飞机的左机翼拖着长长的火焰下升空,4时43分22秒,飞机驾驶舱的发动机火警警报器响起,三秒后,机长关闭2号发动机,但飞机离地一直只有30米。飞机起火的机翼不断解体,方向舵亦在此时被烧毁,导致整架飞机向左倾侧。4时45分,飞机在起飞后69秒坠毁于机场附近的戈内斯镇的一间酒店外25米处,坠毁时机腹朝天,当时飞机离布捷机场只有一小段航程。 该事件造成机上100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和旅馆内4人死亡。 该事件记录在空中浩劫S14E07。 P1为CO55当事机。
[19-07-19]历史上的今天 美国联合航空232号班机空难30周年。 1989年7月19日联合航空232号班机(UA/UAL232)执飞该航班的是一架注册号为N1819U的DC-10-10该机由科罗拉多州丹佛飞往芝加哥。二号引擎因为扇叶材料的瑕疵,叶片断裂且断裂后射出的碎片损坏了机上为数共三套的液压系统,导致各翼面的控制功能失效。在无舵面工作的情况下,机组人员在原本坐在后舱中的一位非值勤飞行员丹尼斯·费齐(Dennis E. Fitch)之协力下,靠着控制仅存的2具引擎调整飞行方向,尝试让班机在艾奥瓦州苏城紧急迫降但是失败。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被认为是尾部引擎炸裂损害了液压控制系统,使飞机失去姿态操纵,被迫以极高速降落。而引擎叶片炸裂的原因是所使用的钛合金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吸收了过多的氮与氧等气体杂质,而导致了金属疲劳。 客机在爱荷华州上空时,引擎叶片因金属疲劳已达极限而炸裂。爆炸波及所有三套液压控制系统,使飞机完全失去控制,仅能调整剩余两具引擎的出力。机组通过调整引擎出力勉强控制姿态和航向,但因液压系统受损无法打开襟翼,引擎除了要用于姿态控制之外还得保持较大推力状态以产生足够的升力,机组员被迫使用远高于标准的空速进场,降落时客机时速甚至一度超过航天飞机的降落时速。受损的DC-10在着陆前原本还保持大致正确的姿态与航向,但在触地前的最后一刻却向右偏滚,机组人员全力修正无效后右机翼触地,在高速下的撞击导致机身翻滚并解体。 该事件造成285名乘客中的110人和11各机组成员中的1人共111人遇难。虽然班机在迫降时还是不幸发生失控翻覆的情况,但若不是机组人员的处理得当,原本伤亡应更加惨重。由于当时地面上的人员早就知道该班机可能会在迫降时失事,因此电视台摄影师早已在机场边等候记录飞机迫降的过程,使得它成为航空史上记录最完整的空难之一。 该事件记录在空中浩劫S11E13。
[19-JuIy-6]启德关闭21周年 1998年7月6日凌晨香港启德机场宣告停用,第二日香港国际机场(赤鱲角机场)启用。 当晚11时38分由重庆江北飞抵启德的港龙KA841降落,成为了启德机场最后降落的航班;7月6日深夜0时02分,国泰航空由香港飞往伦敦希斯罗CX251起飞之后,启德机场则再无商业航班起飞。1时17分,时任民航处处长施高理亲自按下了跑道灯光开关按钮,启德机场宣布正式、完全停用。原属启德的IATA机场代码HKG及ICAO机场代码VHHH都转移往赤鱲角新机场 。 最后一班航机飞离启德机场后,机场的搬迁计划全速进行,所有停泊在启德机场的29架飞机全部飞往赤鱲角机场。当所有飞机都离开了启德机场后,当时的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及民航处处长施高理(Richard Siegel)在机场控制塔内主持了跑道关灯仪式。1时17分,施高理以“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见了启德,谢谢你!)”作告别之话,按动按钮熄灭跑道全部灯光,正式替启德机场历史画上句号。客运大厦离境及接机大堂则由警员进行清场,而部份可在新机场使用的设备亦通宵搬运到赤鱲角。7月6日早上6时30分,机场完成迁移,赤鱲角新机场正式开始运作。7月10日,原为保障启德机场航道安全而订立的建筑物高度限制正式撤销,九龙区的建筑物高度不再受到限制。 从此,再无13跑道各种747/DC-10/MD-11这种重型3,4发机紧贴居民住宅降落跑道的经典进场。再无31跑道进场时格仔上的急转弯,也再无个民航的黄金时代。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 图片来源网络,转侵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