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 被遗忘的风8
关注数: 24 粉丝数: 64 发帖数: 6,253 关注贴吧数: 16
这个关于分格,可以先不看 例如题目是昭君,联句中不应有“明妃”字样,因为昭君即明妃,二字已把昭君扣尽,其他五字成为可有可无的闲字。明妃无论做什么事,对钟题已不生影响,这五字如同灯谜的闲字,只是用来和另句对仗而已。如此钟作,就会给人以松垮垮的感觉。反过来,假如能用七字,刚好够扣出钟题,若少一字不敷用,若多一字则成闲,如此钟作,就有可能是掷地有声的力作了。 所以作诗钟说扣,不如说是写。用诗句来描写钟题的某种特色即可。特色只要一个,不需写钟题全貌,写全貌反而失之呆板。譬如钞票,见钞一角,便知是几元钞,不需描绘整张钞票。如此每人写的特色不同,正是趣味所在,如八仙过海,可以各显神通。 写特色也可用五六个字,留下一二个字,来表达感触或见解。技巧好的话,一二字即可表达。如果是用美丽的句子(包括美丽的境界,丰富的含意,或特别妥贴巧妙的对仗)取胜,则可以用全部七个字来描写。总之,不宜用二三个字的钟题代替词,来放在钟句里面。 诗钟的笼纱体,通常每句的题目只有一个字。其作法完全不同于题字只一字的分咏体。笼纱和分咏,句面都不能露白题字,但笼纱不用分咏的白描手法。笼纱要读者读完一句时,领会作者要针对的是什么题字,称为“呼出”或“迫出”。虽然制作上从成句开始,呼出的过程,却不是一字一字比对成句,最后找不到的字,就算是题字。而是以成句为知识基础,呼出是直接从钟句句意发出的感觉。 常用的制法,是先找成句,可以是诗词句,成语,古文句等,句中须含有题字。然后剔去此题字,剔去后通常句即不通,所以原句不能直接应用,而需要作者之重撰及重组。尽量保留原句中其他各字,可以用原句的意思,但是要全部重写,重新使之通顺,功力也就在此。通顺之外,还要注意让句意集力于呼出的方向。 如果照式抄下原句,只把原题字的地方,用个同义字代替,这样当然句子还会通,但毫无创作的成分,便不合笼纱的主旨。更重要的是,这样句意也就满足了,没有欠缺感,也就没有要呼出或迫出的字了。如果不用同义字,而用其他填进去可通的字,结果更不好,因为添增了不必要的句意,而且句子仍归于圆满无欠,迫出力还是消失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