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群友天雷 转生的萌新
十年可知春去秋来,百年可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更替,万年,可见斗转星移。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视野,去窥探百万年天地,是否就如同井底之蛙?
关注数: 31 粉丝数: 23 发帖数: 12,266 关注贴吧数: 8
时隔14年的再次提“货币适度宽松基调” 当前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渐下滑,以消费和投资的有效需求,即内需再次被提上日程,一般认为财政政策对投资刺激极其有效,因为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刺激必须要确保不存在所谓的投资陷阱——即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d为0,宏观的投资就两样:一个叫固定资产;一个在存货投资,而固定资产的大头一个叫房地产,一个叫基建,所以财政刺激往往有明显的“定向受益”群体倾向,自从2008四万e刺激,充分发挥了所谓的投资乘数—加数速经济周期自循环驱动,谁受益一目了然。如今,时过境迁,不会还真有觉得这两个还能拉的动叭,现在只有一张牌可以打了,那就是一直再提双循环之刃——消费C驱动,但刺激消费C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对比差异好像基本没人提?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了: 财政政策刺激消费与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区别: 一、财政政策刺激的手段: 1,减税或增加转移支付。作用渠道:发挥乘数作用。缺陷:对政府而言,刺激作用不如政府支出来的大,乘数大小对比;对消费者而言,转移支付主要涉及收入再分配,比如低保(你有吗?没有,那就保个p了),又不会全民发钱,所以普惠力度又不够; 其中,如果是临时性的减税又被永久收入和生命周期理论证实刺激约等于0。 2,发放消费券或实物补助或现金补助。作用渠道:改变个人或家庭的预算约束线形状。缺陷:可能被黄牛政策套利,比如发放满20减10的消费券(你的最佳消费肯定是刚好消费20元的位置,大了觉得亏,小了又不能用),黄牛:懂了,左手买20实付10,右手退款,收到20,中间凭空净赚10,噢耶。 二、货币政策刺激的手段: 1,提高财富效应以引导消费。作用渠道:货币政策财富效应传导。金融资产占比个人财富有一定的比重,且这部分被研究证实容易被消费,简称「心理账户」效应(打工赚的20打死都舍不得花,股票赚的200,会场嫩模)。缺陷:传导机制必须先验存在;可能引发资金在股市投机空转从而引起市场暴涨暴跌反而削弱消费积极性。 总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远比财政政策刺激效果来的大,最直接的例子就在隔壁……,早在19年知网可查的某国内经济研究会议就得出隔壁消费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动力就来源股市(肯定有人会问那我们核打击他们的股市不就间接打击消费从而打击他的宏观经济赢麻了啊,可是实力不允许啊,指东大持有美股总资产不到5%左右,不少还属于中概股,连自己一块打击是叭)。
当前金融与经济学硕士的困境 在当前网络各种短视频中,抹黑金融与经济学专业已成为一种新型“流量密码”。无独有偶,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线切线由历史的360高点不到两年迅速滑落至至338,前所未有的历史极端跌幅让大量的金融与经济学硕士毕业生再次走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也引发了网民的诸多议论。 甲:大环境,大气候走坏,四处都在就业降级,我们专业原本就过得不好,也跟着稀里糊涂地就业降级,现在搞得就过得更不好了。 乙:我感觉金融行业在网络的风评越来越差,某知名专业指导老师竟然把干金融形象地比喻成“还不如会喝水”,这也连带地抹黑了我们相关专业,出门都不敢对亲朋好友说我是学金融或经济学的。 丙:社会似乎还并做好与大量研究生接轨的准备,求职与报考中遇到“仅限本科”字眼让我们非常抓狂,甚至部分企业招聘人机械得出所谓的“万能薪水公式”:“硕士=本科+500”。 丁:随着AI的高速发展,众多岗位都在被替代,我们不仅担忧原本就少的可怜的岗位被AI替代,而且还担忧专业壁垒被AI打破,降低了其他专业进入金融行业的学习成本,使得我们的专业壁垒和竞争力都变得更小了。 戊:虽然说金融定位为服务实体,但在实际过程中更像是服务于“销售”,它的真正定义与界限在哪,很难说清。 己:我们专业学的知识难以在实践中运用,无论在现实还是在网络,也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进行深入地学术专业研讨,加上毕业离校后学术活力急剧萎缩,过两年后更是感觉回到了本科刚入学的原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