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丫头 苏三丫头
关注数: 182 粉丝数: 479 发帖数: 10,697 关注贴吧数: 25
一份假惺惺的工作汇报and心得感想贴 这半年忙着玩瓷器去了,这玩意儿以图鉴物容易太多,而且也没那么多道貌岸然在一边端着自己所谓的身份扯些理所当然。谁做的,什么釉,有个标准了之后,很多事情明了得多。实在争执不下了,做的人一开口,别人也没什么可说。至于更深层次的探讨,行业里也都有名分,个人不认没关系,这么大个市场不会跟着你转。 年底去龙泉,把几个业内比较有名望的大师跑了一遍,也走访了几位年轻有为的中流砥柱,做了一段时间的他们的产品,只是对产品有个直观的感受,接触了本人,很多背后的事情也就心里有数: 是不是亲工,作品本身是否符合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要求,这些都是故事,却又都不是故事。 在这些大师中,又分有家传(或师传)和纯靠自己手艺拼口碑的。好在瓷器都是后加工的工艺品,釉料胎土值不了几个钱,几百到几千上万的区别在于配方和烧制工艺,以及匠人自身的艺术造诣。价格体系再乱,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审美认知买单。每一件有灵魂的作品,即便有大概的市场价,偏有人不肯割爱坐地起价,有人不吝重金兜下心头好。这才是我觉得器皿好玩的地方,哥人主观在这个圈子里可以做很大程度上的主导,任别人说三道四都是可以当耳边风的。 于是就得说起瓷都景德镇。虽然我不跑景德镇,信息还算了解得灵通。年底跟身边的朋友说某个工作室的青花有升值空间,朋友听信,便入手了一批,没想开年真的涨了拿货价,朋友倒是开心不已,我却是惊讶得咋舌,就这么涨了...就这么被我说中了... 于是就有没抄到底的朋友放冷枪,涨了又怎么样,又不能立即变现。我琢磨着好像说得也蛮有道理,然后又想起圈子里一个早年“脑抽”分批以小几百的单只均价买了几千个老贵和祥的朋友,我只知道,他即便不卖,也是各种人慕名而来...所以我就笑笑不说话,吃不到葡萄非要说几句葡萄酸的话这是人的劣根性,改不了,有素养的人能忍,不然忍不住不小心说出了口,有啥好计较的? 有了瓷器,自然就有茶。 在我的认知范畴里,茶和香同属一类,不容易看,得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来判断喜好。老班章再是牛,有人就偏喜欢冰岛的甜,还有人舍着不看一眼非奔薄荷塘,只要心里真的有个所以然,各路喜好都可称英雄。前年做茶的朋友建议我收一些桐箐河,我却偏偏喜欢一批产自一个叫冬瓜林的寨子的茶,去年春天桐箐河忽然飚价,朋友数落我不听劝告,我说我花钱买来自己喝,自然是哪个喜欢要哪个。再贵的到我嘴里换来不愉悦,多少就成了犯不着了。 又比方最近白毫银针刚上市,价格也是唬人。我纵然知道银针的好,却偏喜欢牡丹那鲜爽和层次感调和得恰到好处。我花钱,我喜欢。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敌人可以摧毁我的躯体,却扭曲不了我自由的灵魂。 这半年大概就这么些事吧。欢迎也喜欢喝茶和玩玩茶具的朋友或是香玩腻了想找个新乐子的朋友一起交流。 题外话: 最近还玩香水,好神奇我竟然一点都不以为耻。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锯夹的故事 锯夹的成因大抵是树干部位被横截着受了一道伤,够深,够狠,伤口已无闭合可能,便从这道伤口的上下两面慢慢包裹式愈合,妄图最后靠痂的生长封住巨大的裂口。 如此描述,多少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但也是因为这样独特的生长方式,被如此感性地理解,于是对锯夹有了拟人的心疼,也便生出了特殊的疼爱。 我喜欢给每一个器物起个名字,而锯夹的昵称就是“饺子”。它有着微胖的馅儿,褶皱的裙边,连衔接线都清晰明朗。 因为各处结构有不同,于是一块香的不同部位便能呈现不同的香味,板头的平和,树心的钻凉,壳子的清甜...于理,在一块香上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香韵;于情,立体的造型可以作有趣的摆设。 没有人知道,受伤后它用了多久的时间,消耗了多大的能量,把自己修复成如今这样,仿佛是无言而有力的倾诉,把曾经的撕心裂肺凝聚在每一道油管里,爆满,外溢,像极了勃勃的生命。 和同一产地,甚至同一棵树上所结的其它香不同,锯夹的油脂呈现方式总是格外粗暴。初学沉香的时候我们总会提到沉香的结构,即便做成珠子、牌子,雕刻成吊坠,结构都是清晰可寻。而锯夹,却是各种各样的特例。油线间距密,韧皮部排列参差, 导管粗壮密集甚至各自紧挨,这些异乎寻常的状态,在锯夹这里一一得到展现。甚至有些部位结构的错综复杂,让人觉得这简直不是一块沉香。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质感的完美呈现,丝毫不能影响老香痴们对这块香的认可和追求。在其它结香方式中,我们极少见到这样的情景,偶尔在树杈部位、根部受压扭结处,才会见到这样高压下不妥协的呐喊。 于是,我对锯夹完整度的要求,也便高于沉水与否的要求。它也似乎很懂得我的体谅,有时在双面结合处长着干净的白木,但上下两面却是干干净净前后透油。它总是有厚度的,油脂满溢的,把力量充满在韧皮结构后,再扩张式地向白木部位侵占。像要把那么多年的委屈、愤懑、孤独,爆发式地展现给爱它的人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困苦亦如影般随形时多。连一块小小的香都可以忍住伤痛,冲破险阻桎梏把自己活出一种格外坚韧的特立独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不行呢。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锯夹的故事 锯夹的成因大抵是树干部位被横截着受了一道伤,够深,够狠,伤口已无闭合可能,便从这道伤口的上下两面慢慢包裹式愈合,妄图最后靠痂的生长封住巨大的裂口。 如此描述,多少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但也是因为这样独特的生长方式,被如此感性地理解,于是对锯夹有了拟人的心疼,也便生出了特殊的疼爱。 我喜欢给每一个器物起个名字,而锯夹的昵称就是“饺子”。它有着微胖的馅儿,褶皱的裙边,连衔接线都清晰明朗。 因为各处结构有不同,于是一块香的不同部位便能呈现不同的香味,板头的平和,树心的钻凉,壳子的清甜...于理,在一块香上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香韵;于情,立体的造型可以作有趣的摆设。 没有人知道,受伤后它用了多久的时间,消耗了多大的能量,把自己修复成如今这样,仿佛是无言而有力的倾诉,把曾经的撕心裂肺凝聚在每一道油管里,爆满,外溢,像极了勃勃的生命。 和同一产地,甚至同一棵树上所结的其它香不同,锯夹的油脂呈现方式总是格外粗暴。初学沉香的时候我们总会提到沉香的结构,即便做成珠子、牌子,雕刻成吊坠,结构都是清晰可寻。而锯夹,却是各种各样的特例。油线间距密,韧皮部排列参差, 导管粗壮密集甚至各自紧挨,这些异乎寻常的状态,在锯夹这里一一得到展现。甚至有些部位结构的错综复杂,让人觉得这简直不是一块沉香。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质感的完美呈现,丝毫不能影响老香痴们对这块香的认可和追求。在其它结香方式中,我们极少见到这样的情景,偶尔在树杈部位、根部受压扭结处,才会见到这样高压下不妥协的呐喊。 于是,我对锯夹完整度的要求,也便高于沉水与否的要求。它也似乎很懂得我的体谅,有时在双面结合处长着干净的白木,但上下两面却是干干净净前后透油。它总是有厚度的,油脂满溢的,把力量充满在韧皮结构后,再扩张式地向白木部位侵占。像要把那么多年的委屈、愤懑、孤独,爆发式地展现给爱它的人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困苦亦如影般随形时多。连一块小小的香都可以忍住伤痛,冲破险阻桎梏把自己活出一种格外坚韧的特立独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不行呢。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锯夹的故事 锯夹的成因大抵是树干部位被横截着受了一道伤,够深,够狠,伤口已无闭合可能,便从这道伤口的上下两面慢慢包裹式愈合,妄图最后靠痂的生长封住巨大的裂口。 如此描述,多少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但也是因为这样独特的生长方式,被如此感性地理解,于是对锯夹有了拟人的心疼,也便生出了特殊的疼爱。 我喜欢给每一个器物起个名字,而锯夹的昵称就是“饺子”。它有着微胖的馅儿,褶皱的裙边,连衔接线都清晰明朗。 因为各处结构有不同,于是一块香的不同部位便能呈现不同的香味,板头的平和,树心的钻凉,壳子的清甜...于理,在一块香上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香韵;于情,立体的造型可以作有趣的摆设。 没有人知道,受伤后它用了多久的时间,消耗了多大的能量,把自己修复成如今这样,仿佛是无言而有力的倾诉,把曾经的撕心裂肺凝聚在每一道油管里,爆满,外溢,像极了勃勃的生命。 和同一产地,甚至同一棵树上所结的其它香不同,锯夹的油脂呈现方式总是格外粗暴。初学沉香的时候我们总会提到沉香的结构,即便做成珠子、牌子,雕刻成吊坠,结构都是清晰可寻。而锯夹,却是各种各样的特例。油线间距密,韧皮部排列参差, 导管粗壮密集甚至各自紧挨,这些异乎寻常的状态,在锯夹这里一一得到展现。甚至有些部位结构的错综复杂,让人觉得这简直不是一块沉香。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质感的完美呈现,丝毫不能影响老香痴们对这块香的认可和追求。在其它结香方式中,我们极少见到这样的情景,偶尔在树杈部位、根部受压扭结处,才会见到这样高压下不妥协的呐喊。 于是,我对锯夹完整度的要求,也便高于沉水与否的要求。它也似乎很懂得我的体谅,有时在双面结合处长着干净的白木,但上下两面却是干干净净前后透油。它总是有厚度的,油脂满溢的,把力量充满在韧皮结构后,再扩张式地向白木部位侵占。像要把那么多年的委屈、愤懑、孤独,爆发式地展现给爱它的人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困苦亦如影般随形时多。连一块小小的香都可以忍住伤痛,冲破险阻桎梏把自己活出一种格外坚韧的特立独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不行呢。
1 下一页